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30 16:20
共2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27 08:03
2020年2月,第92届奥斯卡奖项出炉,荣获9项提名的《爱尔兰人》却最终颗粒无收。不过,这部被誉为“年度冷门电影”的《爱尔兰人》将马丁·斯科塞斯重新带回大众视野。作为国际知名导演,斯科塞斯几乎每一部作品都是经典之作,但因其独特的创作手法,将镜头更多地聚焦于边缘人物,导致其作品大部分成为小众电影,2004年上映的电影《飞行家》就是其中之一。
电影《飞行家》是由马丁·斯科塞斯执导,好莱坞知名演员莱昂纳多·迪卡普里奥、凯特·布兰切特、凯特·贝金赛尔等人主演的剧情片,该片于2004年12月25日在美国上映。同年该电影为斯科塞斯斩获第77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导演、第62届美国电影电视金球奖电影类--最佳导演双提名,并且在国际上包揽众多有分量的奖项。影片上映至今已有十余载,但豆瓣评分仍维持在8.1分,其经典之处由此可见一斑。
电影的故事情节很简单,主要讲述美国一代巨富霍华德·休斯的传奇经历。导演将镜头聚焦于巨富休斯的早期生活及其对飞行事业的热爱,以梦想作为切入点,从事业和婚姻两条线索展示叙事,从而描述他的奋斗史和好莱坞众多传奇女星的罗曼史。
对于这部电影而言,“追逐梦想”的主题显而易见,包括其名字《飞行家》就将主人公翱翔天空的野心彰显无遗。但是在梦想的主题以外,我还看到了美国王牌导演马丁·斯科塞斯的执导功底。该电影作为马丁·斯科塞斯代表作之一,隐藏在其众多优秀作品之中,成为一部小众高分的冷门电影。所以今天我们不妨换个角度,结合马丁·斯科塞斯的创作手法和思路来挖掘电影《飞行家》的魅力所在,因此本文我将从创作手法、视觉艺术、主题内涵以及价值体现四个角度来解读这部电影更深层次的意蕴和思考。
01、塑造深受精神困扰的人物形象,以小见大,采用松散堆积式叙事节奏积蓄情感爆发,首尾呼应强化人物个性矛盾
纵观斯科塞斯的电影,其作品中的主人公或许来自社会不同阶层,但无一例外不是深受精神困扰的边缘人物。导演采用深入人物内心隐秘世界的叙事手法,将镜头聚焦于各色各类承载着精神问题的角色,以小见大,从而揭示现代人的生存状态。电影《飞行家》亦是如此,对于这部分内容,我将从以下两点进行阐述:
首先,从心理学视角反映现实问题,展示主人公心理隐患成因,以小见大
电影《飞行家》开篇以小男孩休斯站在浴盆由母亲为其洗澡展开叙事。母亲反复告诉休斯外面正在爆发霍乱,并不安全。在母亲的指示下,休斯封闭自己的内心世界,他拒绝和外界接触,总是躲藏在屋内埋头于机械拆解和研究。童年的遭遇为休斯埋下心理隐患。
成年后,尽管休斯意气风发,但是对其洁癖的细节描述贯穿全片,包括他不断洗手、不允许服务员替他打开瓶子、不愿意与人握手等等行为。在斯科塞斯的剧情编排下,观众可以了解到休斯神经官能症的背后潜藏着一颗孤独恐惧的内心,拉近观众与角色的距离,并吸引观众注意力。
在《心理分析入门》中,弗洛伊德表示,
“电影就像是与精神分析直接对应的文化形式,电影使得人类扩展了观察外部世界的视野, 从而对自己与自己所处的外界社会有了更为宏观的认识。”
电影《飞行家》正是将其人文关怀的作用发挥到极致:休斯因母亲童年埋下不安全的种子,导致他终生在缺乏安全感的痛苦中饱受煎熬,只能通过强迫性行为安抚自己。尽管他家财万贯,但他的内心却如同现代社会每一个普通人一样,精神家园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导演通过影片中透视休斯的心理问题,呈现现代人的精神状态。影片中休斯不理智的行为,可以在观影者内心拉响警笛,让观影者反思自己的日常行为并注重精神世界的需求。
其次,松散堆积式叙事节奏强化人物个性矛盾,大量松散事件积蓄情感爆发
斯科塞斯执导的电影偏爱松散的叙事节奏,以叙事团块连缀形成一条完成的叙事链,各个情节片段有各自主题且相互独立,最终拼凑成一个完整的故事。
比如,在《飞行家》中,电影开篇讲述休斯心理隐患成因,随后剪切到其成年后拍摄电影的经历。休斯拍摄电影经历了三场波折,每一场都有冲突和破解,导演没有用因果关系衔接剧情,而是让每个情节具有各自向心性。之后休斯从拍摄电影转接到研发飞机、收购航空公司等等,每个片段不断罗列、积蓄,串联成完整的叙事链。
在我看来,以电影男主休斯的经历为例,正因为小时候埋下心理隐患,所以内心渴望强大,无论生活还是事业都追求完美极致,才有一次次挫折和冲突。而每一场冲突又逐步加重其内心的不安全感,导致他神经官能症愈发严重。导演斯科塞斯用大量松散事件的积累逐步将人物推动到极端的环境中,造就其情感爆发。
总的来说,电影松散的情节背后实则暗藏内在逻辑关系,散落的片段不断积蓄情感,推动人物情感爆发。这种不断积蓄、层层递进的叙事手法,可以将人物内心世界真实地呈现在观众眼前,让观众随着剧情推动了解角色的精神状态,从而拉近两者距离,产生强烈的情感触动。
02、熟练运用主观镜头和特写镜头剖析人物,利用色彩反映人物内心世界,从而揭示人物精神状态
电影《飞行家》霍华德·休斯的人物形象之所以如此深入人心,斯科塞斯高超的执导能力功不可没。他擅长拓展电影语言,采用独特的视觉语言展示主人公的内心世界,刻画出生动鲜活的人物形象。
①镜头语言:采用主观镜头展现人物内心世界,以特写镜头突出人物精神状态
电影后期,休斯神经官能症日益严重,甚至会产生臆想和幻象。有一次,当休斯与员工讨论工作时,导演采用主观镜头展示休斯的视角,透过镜头我们可以看见一个鬼鬼祟祟的人物戴着标志明显的白手套紧盯着休斯,随后愈演愈烈,一群戴着白手套的人物步步*紧。此时透过特写镜头,我们可以看见休斯脸上的焦虑紧张神态。
可是画面一转,我们可以看见休斯询问员工诺亚那群可疑人物是否他的员工,员工朝着休斯的方向看去,画面却又马上切换到诺亚的特写以及附近员工的交流,而不是休斯眼中的那群可疑人物。这足以证明,那群可疑人物由始至终只存在于休斯的想象之中,说明其精神状态已经濒临崩溃。
在这里,导演采用主观镜头和特写镜头相结合的手法来呈现休斯的精神状态,透过主观镜头展示休斯臆想世界,说明其内心的不安,再利用配角人物特写镜头辅助呈现真实世界,突出臆想世界的荒唐,再以主人公特写镜头直观表达其内心惶恐焦虑之情。如此一来,观众可以追随镜头转变体验到人物形象的内心情绪,并感受到他们的挣扎与无奈。
②色彩渲染:运用色彩的渐变隐喻主人公不断加重的精神疾病
斯科塞斯将色彩当作程度副词使用,通过色彩的递进渐变,逐步衬托主人公的精神面貌。影片伊始,在休斯事业巅峰时期,电影采用开朗鲜明的色彩衬托其积极的精神状态:
休斯自费拍摄《地狱天使》之时,飞机采用鲜艳的红色,表示男主敢作敢为的个性;《地狱天使》拍摄成功以后,休斯在观影室查看样片,红色丝绒沙发表现出男主对事业执着沉稳;第一次试飞成功时,女友身上以及家庭布局以绯红色为主,表示男主意气风发的状态;然而,随着休斯神经官能症愈发严重,影片的红色逐步走向深色:
第二次试飞失败,暗红的火焰和暗沉的血液包裹着男主,暗示其精神状态逐步走向衰败;当他与相爱多年的女友分手以后,他烧掉对方所有衣物,深沉而夸张的焰火模糊了他的表情,一如其复杂的心境;当他发病严重到完全封闭自己时,导演采用暗红和深蓝的颜色交替,表示男主的强迫症已经到达最严重的地步。斯科塞斯巧妙运用色彩的深浅和面积来渲染人物的精神状态。非常规的色彩夸张地表现出人物内心世界瓦解崩塌的过程,极具表现力。这种处理方式可以使电影人物的转变有迹可循,引导观众沉浸于人物的内心世界,拉近两者距离并引起观众思考。
03、追逐梦想是斯科塞斯永恒的叙事母题,也是其叙事架构的动力源,作为精神内核构建起逻辑流畅的叙事框架
超越自我、追逐梦想,一直是斯科塞斯所有作品共通的叙事母题。电影《飞行家》秉承了斯科塞斯一贯的叙事主题,导演以大场面大制作描绘休斯的传奇人生,塑造出一个不断迎接命运挑战的人物形象,正是为了阐述追梦的核心主题。
斯科塞斯本人曾经说道,
“我一直在寻找一个贯穿我影片的主题思想,现在我明白了,这个主题思想就是一个局外人为了获得承认而进行奋斗。”
以电影《飞行家》为例,成年后的休斯继承了父母大笔遗产,本可以高枕无忧地过日子,但是他却选择孤注一掷自费拍摄电影。影片花了很大篇幅讲述休斯拍摄电影遇到的挑战,这与电影名字《飞行家》似乎了不相干。可是透过休斯的言语,我们就会明白导演这样安排的寓意。
休斯曾对媒体公关经理说,
“我必须靠这部电影一举成名,不然我就得滚回休斯顿一辈子做钻井工具。”
这句话恰好揭示了休斯所有行为的源动力,那就是他要在造梦的好莱坞立足。作为造梦工厂好莱坞的局外人,休斯拼尽全力拍摄史诗级战争电影来获得承认,从而使他能够不受拘束地全力实现和体验他的关于飞行的梦想,而这正是斯科塞斯想要表达的追梦主题。
电影前后首尾呼应讲述了休斯从小树立的梦想规划:
开世界上最快的飞机,拍世界上最宏大的电影,成为世界上最富有的人。纵观休斯的一生,他拍摄空战电影、参与设计和试飞飞机、收购环球航空公司并扭转其亏损局面,这些事情看似杂乱无章又毫不相关,但是它们无一例外不与“飞行”扯上关系,与此同时它们又分别对应休斯的三点梦想。总的来说,休斯的追梦精神是电影最核心的主题,与此同时它担任了电影的精神内核,将休斯的一生紧密串联起来,为电影搭建起逻辑流畅的叙事框架。
04、反传统英雄形象更贴近生活,深刻揭露现代人通病,引导观众在观影过程中进行理性思考
在电影独特的拍摄手法和永恒追梦主题之外,我认为斯科塞斯执导电影的价值体现同样值得我们深究。随着时代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精神家园也在面临严峻挑战,电影《飞行家》展示追梦主题的同时还反映出主人公饱受煎熬的精神状态,深刻揭露现代人通病,具有一定的价值意义。
第一,社会价值:反英雄形象贴近生活,引人深思
电影《飞行家》主人公休斯家财万贯,在电影行业和航空事业都深有成就,按理说这是一个高高在上的人物形象。然而,在斯科塞斯的镜头下,我们可以看见,深陷于神经官能症的休斯不过是一个饱受疾病折磨的普通人。
不同于好莱坞传统大英雄形象,休斯并非完人,他有致命的缺陷和脆弱的一面。这种反英雄形象更加贴近生活,从而拉近观众与主人公的距离,促使观众产生认同心理。
在我看来,休斯神经官能症逐步加深的过程,其实是现代人在纷繁复杂的世界里逐渐迷失自我的真实写照。斯科塞斯利用华丽的篇章将主人公的精神异化的过程一层层剥开,让观众在观影过程中将休斯的精神状态和人生经历折射到自己的现实生活中,从而意识到自身存在的精神困扰并反省自己。
第二,观赏价值:展露主人公内心世界抓住观众情感,引起共鸣
斯科塞斯在创作过程中注重解构主人公的精神世界,并注重观众的参与度。在为观众提供一场视觉盛宴的同时,还给予观众心灵的震撼和感动,为其作品注入观赏价值和审美价值。
比如,在电影《飞行家》中讲述休斯与赫本家人见面那一场戏,导演没有刻意描述两者之间的矛盾,而是以断裂零散的片段呈现反映休斯面对这个大家庭格格不入的情况。包括赫本和前夫打情骂俏的情节,割生牛肉血肉模糊的场景,还有赫本家人表示对金钱蔑视等等,最终休斯脱口而出“你们不在乎钱是因为你们不缺钱。”这句话打破现场之前看似融洽的氛围,使气氛一下变得凝重起来。
在导演镜头的编排下,观众很容易对休斯的话产生共鸣。经过前面一系列镜头和场景的展示,再结合休斯一针见血的点评,观众可以体会到两者剑拔弩张的对立局势。斯科塞斯擅长通过不断积累的视觉冲击表达自己的思想并引起观众强烈的情感共鸣,这无疑不是其作品一大亮点。
写在最后
电影《飞行家》是一部意义深刻的经典电影,它展现了20世纪大亨霍华德·休斯追逐梦想的传奇人生。我认为,在鲜明的追梦主题之外,其跌宕起伏的故事情节、暗含深意的视觉设计以及深刻的社会内涵无一不值得我们细细品味和深究。
导演以浓墨重彩为观众呈现一幅波澜壮阔的命运蓝图,深入挖掘主人公脆弱孤独的内心世界,以电影推动观众思考人生,带领观众在电影中完成一场自我救赎,这正是导演马丁·斯科塞斯电影的经典之处。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27 08:03
关于科学关于遥远的飞行家,如今你已长大*,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