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利用多媒体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30 16:27
我来回答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27 11:18
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培养学生兴趣,激发求知欲,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和自觉性,是教师的基本教学目标之一。在现代教学实践中,教师应掌握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创制多媒体教具,利用多媒体进行辅助教学,善于把课上得生动活泼、乐观有趣,实现最优化教学, 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热情。达到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提高学生素质的目的。
一、使用多媒体利于为学生创设质疑氛围,激发学生发现问题。
在教学中,教师要巧妙利用课件设计疑问情境,注重“存疑”,把“?”装进学生的脑子里,进而让问题在学生的小脑袋瓜中蹦出来,这样可以促进学生求知解题和探求知识的*,使学生处于兴奋状态和积极的思维之中,跃跃欲试想解决所发现的问题。
例如在教学“利息和利率”这一课时,我利用课余时间到银行拍一些顾客存钱和取钱的录像,其中包括银行周围环境,银行的利率表,以及银行人员与顾客之间的对话。学生观看录像时,便产生了问题:“利率是什么啊?”“为什么银行的利率会不同啊”“什么是利息”“怎样存钱利息才多呢?”……对于学生这些问题我笑而不答,只是表扬他们观察得很仔细。然后我说:“本节课要学习的‘利息和利率’可以帮助我们解决所发现的问题。”这样我就利用课件从现实生活出发,把“数学内容与教学现实有机结合”,使学生有更多的机会从周围事物中学习和理解数学,体会到学习数学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对数学产生亲切感。
在教学“被除数和除数都是小数的小数除法”的练习课时,我用课件设置了这样一个场景:小明把除数转化成整数,再把被除数扩大相同的倍数来计算而没有把被除数转化为整数。小红提出与众不同的看法,她先把被除数转化成整数,再把除数扩大相同的倍数来计算。学生看过课件后就展开了激烈地讨论,有的学生就质疑:小红的做法对吗?还有的同学在讨论:是不是两人的做法都可以呢?这时教师只要引导得法,学生就会有所发现,学会质疑,从而顺利地完成本节课的课堂引入工作。
二、在创设问题情境时,使用多媒体技术可以使抽象的思维变得
直观形象。
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很多老师比较喜欢用提问的方式引入新知内容,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兴趣。这样教学的确可以引发学生积极的思考,但如果教师提出的问题比较抽象时,对于基础比较薄弱的学生来说,头脑当中一片空白,什么也想不出来,自然不能激发起这部分学生兴趣,只能激发其基础比较好的学生思考,这样就不利于一节课的教学。比如:有的教师教学“圆的认识”一课时,直接采用口述,说:“同学们,你们都见过车轮吧,想一想车轮为什么都是圆的?能不能把车轮改成方的或三角形的呢?由于问题比较抽象,学生难以想象车轮改成方的会是什么情况,不利于学生思考。这时的教学就需要借助我们的电教媒体,利用电脑帮助解决,使抽象的问题变得直观。课前教师可以先做好三个小车,并且能够运动,把这三个小车的车轮分别做成方形的、圆形的、三角形的,通过多媒体演示三辆小车运动的情形,学生马上会发现做成圆形的,小车运动比较平稳,而车轮做成方形的、三角形的,小车上下抖动。学生马上会说车轮做成圆形的车子比较平稳。这时教师再进一步提出问题,为什么做成圆形的车轮车子运动比较平稳呢?学生由于知识原因,回答不出这个问题。这时教师引入:“我们就一起带着这个问题学习今天的内容,相信学完后,你们就知道为什么?”由于学生的求知*已经被激发起来,想找到解决问题的答案,他们就会由原来的被动学习
变成自觉学习,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三、利用多媒体讲述故事,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针对小学生爱听有趣的奇闻轶事的心理特征,我充分利用录音的优势将一定难度的题目编成有趣的小故事。例如,教材上有这样一道题:同学们排好队做操,小明前面有8个同学, 后面有4个同学, 这一队共有几个同学?许多同学不加思索地列出8+4=12 (个)。此时,我并没有急于将答案告诉他们,而是通过多媒体给他们放了一个配音故事:“有一天,13只鸭子排着整齐的队伍,在鸭妈妈的带领下,从河的一边游到另一边,上岸以后,鸭妈妈一数叫了起来,不好!丢了一只鸭,可她向前看看,向后数数,她的孩子并没有少,奇怪 ,13只鸭子怎么会变成12只呢?小朋友都笑了起来,鸭妈妈真糊涂,她把自己给忘了。这时学生兴趣盎 然,把枯燥的数学知识寓于有趣的故事之中,有利于活跃学生思维,调动了学习的积极性。
四、运用多媒体的操作演示效果,激发数学学习兴趣
利用电脑多媒体技术中图文并茂、综合处理功能,可以将例题编制成一题多解的形式,让学生有选择性加以示演比较,通过比较,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培养学生一题多解、灵活运用已学知识的好习惯。如教学“相遇应用题”时出示两辆汽车,通过操作显现两车慢慢相遇的 全过程。如这样分解就会给学生留下深刻印象。学生掌握了两地、同时、相向这些特征后,进一步通过电脑的演示,弄清速度和、相遇时间、相距距离等概念的含义。这样运用电教媒体的操作演示学生对相遇应用题特征既有感性认识又有理性认识 ,同时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其次,在数学教学中,知识之间有着必然的内在联系,通过旧知识之间的相互联系进行变式,给予以新的启示,获得新的知识,从而发挥学生的创新意识。如:“分数的基本性质”可进行如下教学:
填空:商用分数表示:4÷5=()8÷10=()12÷15=()16÷20=()20÷25=()学生填空后,多媒体出示分数,让学生说一说相同点和不同点?(分数相等)为什么分数会相等?(算式相等,分数也相等),这样既理解了分数的基本性质,使学生获得了新知,又沟通了知识之间的联系,而且更重要的是在潜意识中培养了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
五、利用多媒体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材是教师进行教学活动的重要依据,是学生获取知识的主要来源,是顺利完成教学任务的基本条件。更是学生学习的一种重要的资源,也是师生沟通的中介。充分的利用教材,开展创造性的教学,是新课程的基本主张。
例如笔者在教学“回收废品”这课时,教学难点是理解“比多比少”的实际问题。先用电脑课件出示录像:公园里各个角落都有许多各式各样的塑料袋和塑料瓶。“这是教师今天特意去公园拍摄下的,你看到了什么?”学生自由谈话,教师引导学生注意到塑料袋和塑料瓶。“这都是人们留下的,如果再这样下去我们美丽的公园将变成了什么样呀?”学生想象,并发表简短的感受。“是呀,有几个小朋友也意识到了这个问题,所以他们决定一起来收集这些塑料袋和塑料瓶。”因为教材上面设计了三个小朋友,如果把三个小朋友放在一起比多比少,容易扰乱学生的思维,记得有位老师说过:“老师备课,最重要的是能自已去理解教材,把教材先转化为自己的东西,然后再呈现给学生,化难为易,这样的课堂,学生学起来有趣,又能轻松地掌握教学内容。”所以笔者利用课件设计,首先出示小林和小红,小林说:“我收集了26个塑料瓶。”小红说:“我收集的塑料瓶比小林多3个。”根据图上的信息,让学生的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学生很容易就提出:“小红收集了多少个塑料瓶?”列式:26+3=29(个)然后出示小青说:“我收集的塑料瓶比小林少4个。”根据图上的信息,让学生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学生说:“小青收集了多少个塑料瓶?”列式26-4=22(个)从而突破难点,达到了教学目的。
总之,运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可创设愉快的课堂教学气氛,数字化的学习情景,使本来枯燥无味的课堂变得生动、活泼、有趣,使学生喜欢数学,爱学数学,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也易于接受和掌握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