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哪位高人知道解决中国金融安全的具体对策和措施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30 13:50
我来回答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22 19:44
《中国金融安全问题研究》
一、概况:
本课题是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的重点研究项目,批准日期为2000年9月,项目批准号:2000ZDXM790016,完成日期为2003年2月,现已报送教育部鉴定。
本课题的主持人为西南财经大学中国金融研究中心刘锡良教授。课题组主要成员有:聂富强博士、孙磊博士、陈赤博士、李镇华博士、刘光灿博士、罗得志博士、李世宏博士等。课题研究过程中,得到了中国人民银行及各类金融机构的大力支持。
二、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金融安全是国家经济安全的最重要方面。在经济转型过程中,中国的金融体系存在着特殊的脆弱性。东南亚金融危机表明,开放条件下脆弱的金融体系往往难以避免危机的洗礼。加入WTO以后,我国金融对外开放的步伐进一步加快,具有特殊脆弱性的中国金融体系面临着极为严峻的考验。如何在开放不断扩大的背景下防范金融风险,防止爆发金融危机,确保中国的金融安全乃至经济安全,这无疑是一个极具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的重大课题。
三、研究的主要内容:
本课题在归纳总结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紧密联系中国经济金融改革开放的实际,从微观、中观、宏观、对外等四个层面深入分析了危及和维系中国金融安全的主要因素,提出了未来几年维护金融安全、防范金融危机、保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主要措施。在研究的思路与方法上,力图构建一个全面、系统研究中国金融安全问题的理论框架。课题主要内容共分为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基础理论篇。首先,从理论上界定金融安全的内涵和外延,金融安全与金融危机、金融风险、金融效率等相关概念的区别与联系;其次,综述和评价有关金融危机、金融脆弱性的理论及当代金融危机模型;最后讨论了建立金融危机预警系统的基本理论问题。
第二篇国内金融安全篇。本篇主要从微观、中观、宏观三个层面探讨影响金融安全的内部因素。微观层面主要着眼于金融机构和金融市场,分析了微观金融安全的理论基础以及决定微观金融安全的主要内外部因素,并结合我国实际分别对金融机构和金融市场的安全状况进行了实证分析;中观层面选择金融结构作为研究切入点,在探讨金融结构与金融安全一般关系的基础上,分析了目前中国金融结构对金融安全的影响;宏观层面主要研究了经济转型、*行为、道德风险及衍生金融工具市场发展等对金融安全的影响。
第三篇对外金融篇。该篇既关注我国金融开放的现状,更注重未来一个时期的开放进程,重点探讨对外开放过程中的金融安全问题。通过前瞻性分析寻求在开放经济条件下,中国如何从实际出发维护自身安全、防范外部冲击可能带来的金融危机。其内容包括:金融全球化与国际金融危机的传染、汇率制度安排与金融安全、国际资本流动与金融安全、中国的资本外逃对金融安全的影响、中国资本项目开放的顺序与时间表的安全性分析。
第四篇对策篇。依托前三部分深入分析的基础,本篇集中讨论维护我国金融安全的对策问题。首先,探讨了中国金融安全状况定量评价的视角、指标体系及计量模型,并运用大量的数据得出了中国金融安全状况的量化结论;其次,针对微观、中观、宏观等层面和对外开放过程中的金融风险,提出了化解风险、防范危机的对应之策;第三,提出了建立金融危机预警系统、构建金融安全网是维护中国金融安全的根本办法,并对当前金融安全区建设进行了分析与评价。
四、课题的主要特点及结论是:
(一)本课题的主要特点:
1、高度重视研究思路、内容及研究报告系统性,力求全面地反映有关金融安全研究的已有成果,力求全面描述中国金融安全的现实状态,并深入剖析现象背后的内在决定因素;2、注重以基础理论研究为先导,从理论上阐明金融安全、金融风险、金融危机、金融稳定等基本概念及相互关系,系统归纳总结评述各种金融危机理论和危机模型;3、紧密联系中国改革开放的实际,从微观、中观、宏观和对外开放等四个层面全方位地探讨金融安全问题;4、注重借鉴其他国家应对金融危机、维护本国金融安全的经验,既针对现阶段又着眼于将来一定时期内,在充分考虑科学性、可行性的前提下,提出了建立我国危机预警系统、构建金融安全网等防范金融危机、化解金融风险、维护金融安全的对策思路。
(二)本课题的主要结论或创新点:
1、首次系统而明确地界定了开放经济体系、经济安全、金融风险、金融危机、金融安全和金融效率等概念,深入分析了这些概念之间的区别与联系;
2、系统地对金融危机的种类、金融危机理论和金融危机模型进行总结和评述,反映了危机理论研究的新方向。其中第三代危机模型是Gregor Irwin&David Vines建立在Radelet and Sachs、Krugman、Dooley等人研究基础上的最新成果,以俄罗斯为研究对象的合作性金融危机模型也进行了介绍。
3、阐述了金融机构和金融市场所构成的微观金融,是金融体系安全的重要基础;金融机构和金融市场的成熟程度,企业状况和信用制度是决定微观金融安全的主要因素。
4、衍生金融具有管理金融风险、维护金融安全的功能,但只有在适宜的条件下、按照科学的方法和顺序发展衍生金融,才能发挥其积极作用。
5、金融结构与金融安全之间存在内在的联系。我国的金融结构正处在高速变动时期并具有显著的个性化特征。金融结构的现状及变动过程都将影响我国金融安全的状态。
6、我国区域金融的安全状态呈现出极大的差异性,地方*的行为是引起金融风险扩散的重要原因,建立金融安全区是维护金融体系安全的有效措施。
7、金融中介和金融市场在维护金融安全的过程中发挥着不同的作用,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比例的安全性没有统一的衡量标准,但我国直接融资比例过低是不利于金融安全的。
8、在转型期间的特殊制度背景下,制度变迁、*干预、宏观经济运行状况、金融监管*等对金融安全状况都有直接影响,金融机构和证券市场上普遍存在着的道德风险是威胁我国金融安全的最重要因素。
9、金融全球化一方面促进了世界经济和金融的发展,另一方面也增加了发展中国家和新兴市场经济国家金融体系的脆弱性。金融风险及金融危机在国际间的迅速传递,全球金融的不稳定性增强,爆发金融危机的可能性增大。
10、当代金融危机的爆发通常与一国的汇率选择、国际资本流动策略密切相关,汇率制度安排失当、汇率*失误、不适当地开放资本项目等是一些国家爆发金融危机的关键因素。
11、资本外逃是影响一国金融安全的重要因素之一,不同形式的资本外逃可能对实体经济和经济*带来不同的影响。发展中国家和转型经济国家应特别重视对资本外逃的研究。
12、确定中国资本项目开放的顺序与时间表,应该本着积极的态度,同时要做好相关经济环境、法律制度、监管措施的准备,这样才能维护中国自身利益与安全。
13、讨论了中国金融安全状态定量分析的理论基础和方法,对目前的金融安全状况做出总体的量化评价,提出了一套中国金融安全状况测定的指标体系。
14、按照系统工程的方法,密切联系当前中国金融的安全状况,从微观、中观、宏观三个层面以及对内、对外两个方面提出了维护金融安全的具体对策,系统性和针对性强并具有可操作性,可作为有关部门决策的参考。
15、立足于中国金融业的长期稳定发展,提出了金融安全网建设是维护一国金融安全的基本制度建设的观点,为保障金融安全所必需的各种制度进行分析和设计。
16、在分析评价我国金融安全区建设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充分肯定了金融安全建设的成就,提出了未来安全区建设的具体思路:明确创建目标、合理组织实施、构筑运行框架、科学指标体系。
(三)课题的不足之处或尚需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1、 偏重于就金融安全本身进行讨论,在结合世界经济发展变化特别是国际贸易的发展变化、科学技术的发展变化等方面来讨论金融安全略显不足。
2、 对脆弱的中国银行体系仍具有超稳定特征的分析,还可应用社会学的其它一些理论进行解释。
3、 对虚拟经济总量和实体经济总量结合与偏离的关系还可深入进行分析。
五、本课题的阶段性成果及最终成果
经过课题组成员三年的努力,形成了一些阶段性成果和最终成果:
1、 工作论文及研究报告:
《金融结构与金融安全》
《中国资本项目开放的顺序与金融安全》
《金融衍生品、风险管理与金融安全》
《融资结构与金融安全》
《金融危机预警系统研究》
2、 发表论文:
金融制度变迁与金融稳定,《财贸经济》2000年第3期
韩国处理金融危机的经验《经济学消息报》2000,3
风险投资与西部企业《经济学消息报》2000,9,15
论银行不良资产的根源《金融研究》2001、10
道德风险与金融安全《财贸经济》2003、1
我国*对金融安全的维护及影响《财经科学》2004、3
银行业的发展趋势《现代化研究》台湾,2000,1
莫忽视中国金融业的脆弱性《现代商业银行》2002.7
当前银行改革值得关心的八个问题《中国金融》2004,1
对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改革有关问题的思考《中国金融》、2004、11
中国会爆发金融危机吗《现代银行家》2003、1
3、 博士论文:
《问题银行的市场退出研究》
《金融监管有效性研究》
《银行资本有效性监管研究》
《资本市场与道德风险研究》
《中国资本项目开放的顺序研究》。
4、 最终成果:
《中国金融安全问题研究》专著,2004年将由中国金融出版社正式出版发行。
===========================================
我国区域金融安全问题的理论研究
http://www.zgjr.com.cn/main.asp?Wwzid=2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