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30 14:02
共4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22 22:04
土壤是指位于陆地表面、具有一定肥力而能够生长植物的疏松层。它的本质属性是具有肥力。所谓肥力,是指土壤为植物生长供应和协调水、肥、气、热的能力。土壤处在岩石圈、大气圈、水圈和生物圈相互紧密接触的地带,是连接各自然地理要素的枢纽,是结合无机自然界和有机自然界的中心环节,它是一个与周围环境不断进行物质和能量交换的开放系统。土壤又是一个独立的生态系统,这是因为:
土壤剖面图
(1)土壤存在特有的食物链。植物通过光合作用摄取和固定大量能量,并通过根部从土壤中吸取大量养分和水分。植物的枯枝落叶及动物残骸、排泄物,富集在土壤表层。这些有机质残体,成为土壤微生物、动物——消费者和分解者的食物,这些细小动物,又是某些捕食性小动物的食物。这样,便形成了土壤的食物链:动植物有机残体及植物根系→植食性小动物→捕食性小动物。
(2)土壤存在独特的物质循环和能量转化。土壤中的营养元素,通过生物的吸收、分解和转化,形成了生物小循环。微生物和土壤动物在共同分解有机质的过程中,不断向环境中释放热能;又使有机质腐殖质化,储存在土壤中,长期供植物生长之用。也就是说,输入土壤的物质和能量,经过转移变化,一方面维持土壤本身的活动,另一方面又以输出的形式作用于外界环境,形成土壤的肥力特性。
土地不是土壤。它们的区别是:
(1)土地和土壤同属于陆地表层。但土壤是指具有一定的肥力,能够生长植物的那一部分疏松表层;而土地却包括土壤、石山与冰川、沙丘等陆地表面。
(2)土壤是由矿物质、有机质、空气和水分四部分组成的;土地则包括岩石、岩石的风化物和土壤三部分。所以土壤是土地的一部分。
土地和土壤是相互联系,又有区别的两个概念。它们都是自然界与人类活动综合作用的产物。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22 22:05
土壤最根本的作用是为作物提供养分和水分,同时也作为作物根系伸展、固持的介质。土壤不仅仅是储存、供应养分,而且在土壤中各种养分都进行着一系列生物的、化学的和物理的转化作用。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22 22:05
土壤有很多种颜色,黑色,白色,红色,*,褐色,棕色,灰色等,古代帝王祭坛用五色土:东方为青色、南方为红色、 西方为白色、北方为黑色、*为*, 黑土 我国东北平原湿润寒冷,微生物活 动较弱,土壤中有机物分解慢,积累较 多,所以土色较黑。 黄土 我国黄土高原的土壤呈*,这是 由于土壤中有机物含量较少的缘故。 红土 高温多雨的我国南方土壤中矿物质 的风化作用强烈,分解彻底。易溶于水 的矿物质几乎全部流失,只剩氧化铁、 铝等矿物质残留土壤上层,形成红土 壤。 青土 在排水不良或长期被淹的情况下, 红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22 22:06
在北京的中山公园里,至今还保存着明朝永乐年间(公元1421年)建立起来的社稷坛,这是明、清帝王们祭祀土地神和五谷神的地方。在坛的正中筑有五色土台,它的东面是青土,南面是红土,西面是白土,北面是黑土,*是黄土,正中一石柱即“社主石”,以示“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和江山水固。难道它纯粹是带有封建迷信色彩的图案吗?如果你打开中国土壤图,就会惊奇地发现,五色土的配置,和我国土壤的分布情况大致相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