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林黛玉读后感。257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3-10-19 12:17
我来回答
共5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1-26 15:08
读《红楼梦》浅谈林黛玉
___梦笔先生
夜深了,潇湘馆窗外的竹林曳曳,万叶千声皆是恨。天阶的秋色凉如水,月洞上笼着薄纱。是谁独坐在绿窗下对着题诗的旧帕,久久不愿入睡?那人“闲静时如姣花照水,行动处似弱柳扶风。”那人里里外外有着一段自然地风流态度;那人便是林黛玉。
女子如花,美丽动人;女子如水,清纯可爱。西施有浣纱的沉鱼之色,杨妃有回眸的流慧妩媚,貂蝉更有羞花的风情万种;而黛玉则有自然的风流别致。“两弯似蹙非蹙罥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态生两靥之愁,娇袭一身之病·····”然而她的令人心醉,不仅仅是绝色的容貌,更因为她有一颗冰雪聪明的玲珑心。还有她满腹的诗情,纯洁的灵魂。
悄悄地推开半掩的门帘“东风不来,三月的柳絮不飞,你的心如小小的寂寞的城。”“偷来梨蕊三分白,借得梅花一缕魂。”你保持着傲梅的高洁在等待。嫦娥在清冷的月窟缝制白衣,这是多么的孤独凄凉!多病的孤女在秋天的深闺你悄悄洒泪,又是多么的可怜哀伤!“娇羞默默同谁诉,倦倚西风日已昏。”萧萧的凉风,凄凄的落叶,无奈的送走一个又一个寂寞的黄昏,眼前的景象是何等的令人肝肠寸断啊!这哪里是在咏白海棠,这分明是黛玉的自白啊!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 那是昔日的时光。落英缤纷的季节已悄然离去,如今花儿枯萎凋谢,褪尽了鲜艳的色彩,散尽了诱人的芬芳。“花谢花飞飞满天,红绡香断有谁怜?”满怀忧郁惆怅的你面对这暮春的残红是多么惋惜呵!飘落了一地,怎忍踏着花瓣来往行走。“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人道是大观园四季绚丽,但在你眼中不过是愁城一座。牡丹谢,桃花落,杨柳带愁,芍药含恨。你感伤,与花儿惺惺怜同命,于是就做了阶前的葬花人。
“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正苦。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明。”你的泪珠,随着秋花秋雨一起飘洒,说不尽的离愁别绪。女儿情,情深似海;女儿情,情丝万缕···愁云惨淡,雨打芭蕉。罗衾怎奈得秋风五更寒,滴滴漏声,秋雨急促。不忍入眠,转过画屏看孤灯。蜡炬有心还惜别,伴着离人共泣。悲叹:“不知风雨几时休,已教泪洒窗纱湿。”孤世的潇湘妃子哭碎了那颗多愁多病的秋心。
燕去燕来春几度,琴韵慢,叹花红。梨花漫疏,溶溶月。索琴一曲,一枚词句从你唇边轻轻吟出。那样的不经意间,醉了诗意的芳菲,也触动了你苦楚的柔肠。琴声如诉,你的心事尽在音律之中,而知音却寥寥。
你是一个真性的诗人。侯门深似海,它滋生了黑暗,遮住了阳光。它憔悴了容颜,毁灭了青春。但却无法扼杀你的灵性。也扼杀不了你的个性。
人们在注意你的性格时,总说你“小性儿”,话语尖酸刻薄。但我知道在这一切的背后,藏着的是你那颗强烈的自尊心。所以你敏感于闲言碎语,你像一根紧绷的弦,稍有拨动便惊颤了起来。实则你的“小性儿”正是追求爱情的专一,对人格尊严的维护。再说,人们在责备你“小性儿”时,是否还该看到你不似宝钗圆滑世故,却具有的单纯;不似妙玉怪癖冷淡,却具有的宽容;不似凤姐精细过人,却具有的率直。
寄人篱下的你虽是个弱女子,当你却选择了“质本洁来还洁去,强于污淖陷渠沟。”的人生道路,你那“比刀子还厉害的言语正是对贵族家庭种种黑暗的揭露,对封建礼教的反抗啊!
“可叹停机德,堪怜咏絮才。玉带林中挂,金簪雪里埋。”你到底是为谁泣干了最后一滴泪水。嫣然一笑,你无悔。与落花缓缓归去,化作那世外仙姝寂寞林······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1-26 15:09
源于我写的另一篇文章《梦里三年已是秋》(借了晓旭的名字)摘出来其中描写黛玉的及部分把,可能带有比较强的个人感*彩。
心底讲,红楼里边,我最喜欢的绝对不会是黛玉。我不喜欢她的很多事,最明显的莫过于她的忧郁,我一直觉得一个女孩子纵然可以迷离,纵然可以妩媚,纵然可以疯狂的爱一个人,为了他改变,为了他落寞,但是一定不可以忧郁。一个忧郁的女子就更让人心疼,比如三毛,比如张爱玲。黛玉在我眼中就像一根我不愿意触动的神经长久的隐藏在心底。这个哭的最美的女孩,用她的生命向宝玉演绎着这场注定不会有结局的爱情缠绵。我不知道宝玉对这个柔弱、脱俗的女孩的爱里边夹杂了多少心痛的成分,但是却知道如果爱里边有了痛,便不会再那么的纯粹。宝玉不想叫他的林妹妹受伤,或许因为神瑛侍者的前世今生的爱恋,或许因为绛珠仙草这一世的泪。可是,黛玉给他的爱里夹杂的却是痛,却是一生都无法忽略的情愫。
我记得有谁说过,当你想起一个人就感到心痛的时候,你就爱上她了。或许宝玉只有在想起黛玉的时候才会心痛。那种痛,是那种你抬起头看到刺眼的阳光时那种麻麻的痛,是看得久了就可以掉下来眼泪的痛;是那种无法忍心去放手,又无法决绝不去思念的痛。每个这场梦的痴迷者对这种痛的感觉的最初来源相信都是那首《终身误》,“都道是金玉良缘,俺只念木石前盟。空对着山中高士晶莹雪,终不忘室外仙姝寂寞林。”最初第一次看过整本的红楼梦之后,我背下了葬花吟,背下了秋窗风雨夕,背下了很多的诗句,哪怕连那几句西厢记也背下了,却也久久不愿意去背这首诗。我不喜欢这种感觉,看了心就有些麻,看了眼就有些花。其实这些句子并没有黛玉其他诗句的萧索,没有其他诗句那种尖锐的寒气,没有其他诗句的苦涩,可是,隐隐约约的总是觉得这伤悲那么重,叠起来竟可以越过生命。猛然间我想起了王杰的歌,这只是一场游戏一场梦。梦里三年,转眼已成秋……
所以我一直觉得,神瑛侍者和绛珠仙草终究是不合适的,哪怕这一生多少次的回眸到来世再次相见也只会是擦肩而过,陌路相逢。既然这一世的缘分已尽,再多的泪也换不回即将枯萎的爱。看似轰轰烈烈的繁花似锦终没有逃脱这一场苍白的梦境。现在回想起这场梦的所有,记忆已经开始变得沉重。翻看到前边那些开心的日子的时候,我努力不去想象这繁华落寞之后的凄凉。一个一生的泪珠的承诺开花演绎了一场真情幻美的童话,一次回眸的一笑融化了一整个冰冷的寒冬,突然间记忆里的画面想要隐去所有人的痕迹,留下一座空荡荡的大观园,在飘雪的季节,只有脚印走过的痕迹,没有你我。那种空空的寂寞,是哪怕在夜里一个人看着天,哪怕在风里一个人任凭被吹散发梢,哪怕这青春再为张扬再为疯狂的放肆,也不曾再有过的。
或许,梦里默默走来的,在梦醒时分全部都已静静离开。或许,这只是一场梦,醒来已成秋。
http://wenku.baidu.com/view/81b0d34ffe4733687e21aaaa.html这是原文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1-26 15:09
要问红楼梦里面最有争议的人物形象是谁,当然是非林黛玉莫属了。红楼梦这么厚的一本书中,林黛玉所占的比例并不是最大的。然而 ,是什么让人们对她印象深刻?是因为她是个矛盾体,多面体,更因为她的出身和结局,固执和决绝。
林黛玉这个人物非常 复杂。首先,我们得明白,作者在塑造人物时总会把自己投射进去,因此,林黛玉身上有种明显的男性性格,比如,她的房间布置已经反映出来了。见刘姥姥二进大观园,误入林黛玉房间,见房间没有一丝的脂粉气,还以为是个公子哥的房间。林黛玉读的书范围极广,从庄子到西厢,无不涉猎 ,对知识有着旺盛的求知欲。这种求知欲是发自内心,而非薛宝钗那样的是为了环境而读,且把读书的用途看得极为现实。正因为林黛玉的阅读面开阔,注定了林黛玉不拘小节而关注大层面的眼光和抓核心问题的能力若放在现代职场,林黛玉必然是专业为主,多功能型的人才。其次,我们得知道,林黛玉是个女性,且是个死了亲娘,寄人篱下的女性。这注定了无论她外表多么优秀,骨子里仍然认为自己是被抛弃了的,有种极端的不安全感和自卑感,表现在个性是就是争强好胜,爱出风头。书中几乎每次中的女子比诗,林黛玉都有着极明显的卖弄表现。在元春省亲时,她第一个交卷,且还替宝玉写诗;在桃花社、菊花诗中,她都想争得第一,且对得失看得较重。第三点,虽然林黛玉很小心眼,又爱争强好胜,但她却真心佩服比自己有见识有能力的人,也肯低头认错,坦率得可爱。比如她就对薛宝钗说过:以前以为姐姐是藏奸的,如今看来,是我自己想错了。 (由于没有看书,有可能记忆有误 ,但说的话大致内容应该就是这些);第四,林黛玉对爱情的态度。林黛玉对爱情既期待又怕受伤害。表现在外在的就是反复无常地发火。我们要知道,林黛玉长期有病,而长期吃某种药极有可能带来抑郁情绪,所以,她的天性并非真的忧郁至此,她的忧郁一是因为母亲死了,二是因为她被父亲寄养在外婆家,可以推断,父亲必然是受了哪个姨娘的指示,或者是林黛玉家中内斗太厉害,父亲为了保护她免受其他人的伤害而把她送走。不管是哪个原因,林黛玉肯定不愉快,再加上长期服药。这一切都使林黛玉日益忧郁。
参见拙作《解读黛玉进贾府,理解身边多疑人》。
另,《我要升职》这本职场小说也以林黛玉为主角,写的就是林黛玉的职场性格。
说了这么多,不 知道对你有没有帮助。想读懂一个书中的主角并不容易,我们可能需要了解作者写作时的背景,联系到书中主人公生存的时代,家庭背景对她的影响等等。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1-26 15:10
中国有四大名著《水浒传》、《三国演义》、《西游记》和《红楼梦》,部部皆是精彩绝伦,而作为一个女孩子,前三部对我而言没有多大兴趣,它们涉及到了军事、*、神话,所以最吸引我的非《红楼梦》莫属了。
《红楼梦》带着忧伤、凄凉的气氛,让人常常想落泪,而里面的诗词之多又让人不得不折服其下,怪不得有那么多的人在研究《红楼梦》呢。
故事讲的是一个家族的兴衰,一个家族的大小故事。主人公为贾宝玉,他应该说来是一个柔中稍稍带刚的男子,他的柔有部分是因为环境所致,他们家上上下下几乎都是女性,掌管全家的也全是女子,自然而然地就应了一句话“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他们的家族是因为家中一女子进宫当了皇帝的宠妃而盛起,于是他们天天吟诗作乐,而其中又有两女子非提不可,那便是薛宝钗和林黛玉。林黛玉生性猜忌,多愁善感,可贾宝玉偏偏就是喜欢她,她身子弱,老祖宗看不上她,便骗贾宝玉与薛宝钗成亲,林黛玉闻讯气死,而当贾宝玉揭开喜帕发现并非林黛玉,而林黛玉又身亡,悲痛欲绝,出家当了和尚。
这里的是是非非是“剪不断,理还乱”,让人看到古时婚姻的纰漏,它们往往全有父母处理,什么“指腹为婚”,更为可笑的是,他们有时从未见过面便稀里糊涂地成亲了。而且古时女子争着要进宫,因为那样可以使家族富贵,可皇帝有上千嫔妃,得宠一时,没多久又要被淡忘了,她们又何苦进宫呢?皇帝姥儿们饮酒作乐,衣食无忧,而老百姓则是吃了上顿没有下顿,生活之苦让人难以想象,也怪不得有了一次又一次的起义“造反”了,祸害之缘还是在于皇帝身上啊。这一出出的悲剧让人心寒而又愤怒,让人不由得痛恨起古时的苛捐杂税,它们把老百姓一步一步往火坑边上推,真让人深恶痛疾。
《红楼梦》一书让我时而高兴时而忧伤,时而愤怒时而感慨万千,也让我想了很多,或许吧,事事不能完美,而人也如此。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1-26 15:11
杀了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