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高手请进!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30 14:41
我来回答
共3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23 07:04
1. 至则无可用,放之山下(运到后却没有什么用处,把它放到山下。) 则:却。 之:代词,它,指驴。 ——《黔之驴》
2. 计之曰:技止此耳(盘算〈驴子生了气只能踢〉这件事,心想:“〈驴子的〉本领只不过如此罢了!”)之:代词,它,指〈驴子生了气只能踢〉这件事。 ——《黔之驴》
3. 稍出近之.慭慭然,莫相知(老虎小心谨慎地渐渐靠近驴,但是仍不知道它是什么东西。) 稍:渐渐。 之:代词,它,指驴。 慭慭(yìnyìn)然:小心谨慎的样子。 莫,不。 相,这里表示动作偏指一方,即一方(虎)对另一方(驴),不是互相的意思。莫相知:不了解对方(是什么东西)。 ——《黔之驴》
4.何陋之有(有什么简陋的呢。) 之:结构助词,宾主前置的标志。(“何陋之有”即“有何陋”,原句宾语“何陋”放在作谓语的动词“有”之前,用助词“之”做标志。) ——《陋室铭》
5.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水中和陆地上各种草木的花,值得喜爱的很多。) 之:结构助词,的。 ——《爱莲说》
6 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唯独喜爱莲花的从淤泥里长出来却不被沾染,) 之:结构助词,取消句子独立性。(“莲出淤泥而不染”本来是一个句子,现在做动词“爱”的宾语,所以在其主、谓之间加一“之”字,变为“莲之出淤泥而不染”,取消了这个句子的独立性。) ——《爱莲说》
7. 花之隐逸者也(花中的隐士) 之:结构助词,的。 ——《爱莲说》
8。菊之爱,陶后鲜有闻(对于菊花的喜爱,陶渊明之后就很少听说了)。 之,结构助词,的。 ——《爱莲说》
9. 于厅事之东北角(在厅堂的东北角)。 于:介词,在。 之:结构助词,的。 ——《*》
10 宣于夏门亭候之(董宣在夏门外的万寿亭等候他) 于:介词,在。 之:代词,他,指公主家的恶奴。 ——《强项令》
11大言数主之失(大声数说公主的过失) 之,结构助词,的。 ——《强项令》
12因格杀之(于是便把恶奴打死了)。 因:连词,表示承接关系,于是,接着。(不是“因为”、“因而”的意思。) 之:代词,他,指恶奴。 ——《强项令》
13欲棰杀之(要用鞭子打死他。) 之:代词,他,指董宣。 ——《强项令》
14帝令小黄门持之(光武帝命令小太监扶着他) 之:代词,他,指董宣。——《强项令》
15强使顿之(强迫着让他磕头) 之:音节助词,用在陈述句末,凑足音节,无实在意思,不译。(与《曹刿论战》中“公将鼓之”的“之”用法相同。)
16帝伤之(光武帝为他伤心) 之:代词,他,指董宣。 ——《强项令》
17杀而鬻之(杀了牛卖了它。或:杀了牛然后卖了它。) 而:连词,表示承接关系,就,然后,也可不译(有时译为“于是”、“接着”、“又”等。) 之:代词,它,指牛。——《包拯》
18何为割牛舌而又告之(为什么割了别人家耕牛的舌头,又来告他?) 而:连词,表示承接关系,就,然后,也可不译(有时译为“于是”、“接着”、“又”等。) 之:之:代词,他,指被割牛舌的人。——《包拯》
19闻者皆惮之(听说的人都很害怕他)。 之:代词,他,指包拯。——《包拯》
20京师为之语曰(京城里的人因此说)。 之:代词,此,指包拯铁面无私。——《包拯》
21故人亲党皆绝之(连朋友、亲戚都断绝与他们往来)。 之:代词,他们,指包拯的朋友、亲戚。——《包拯》
22饰名姝遗之(打扮了一个有名的美女送给他)。 之:代词,他,指岳飞。——《岳飞》
23哭之而育其孤(哭祭他们,并且抚育他们的遗孤)。 之:代词,他们,指为国事而死的人。 而,连词 ,表示递进关系,并且。 其,代词,他们的。 ——《岳飞》
24故敌为之语曰(所以敌人评论他们〈岳家军〉说)。 之:代词,他们,指岳家军。——《岳飞》
25飞何功之有(我岳飞又有什么功劳呢?”) 之:结构助词,宾主前置的标志。(“何功之有”即“有何功”,原句宾语“何功”放在作谓语的动词“有”之前,用助词“之”做标志。)
26因往晓之(于是前去开导他)。 之:代词,他,指忧天的杞人。 ——《杞人忧天》
27又有忧彼之所忧者(又有一个为他的忧愁而忧愁的人)。 之:结构助词,的。 ——《杞人忧天》
28晓之者曰(开导他的人说)。 之:代词,他,指忧天的杞人。 ——《杞人忧天》
29晓之者亦舍然大喜(开导他的人也放了心,很高兴)。 之:代词,他,指忧天的杞人。 ——《杞人忧天》
30杨朱之弟曰布(杨朱的弟弟叫杨布)。 之:结构助词,的。 ——《杨布打狗》
31迎而吠之(迎着对他叫。) 之:代词,他,指杨布。 ——《杨布打狗》
32将扑之(就要打它〈狗〉)。之:代词,它,指狗。 ——《杨布打狗》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23 07:04
1、至则无可用,放之山下。
——柳宗元《黔之驴》。人称代词,“它”,这里指驴子。
2、计之曰:技止此耳!
——柳宗元《黔之驴》。指示代词,“这件事”,这里指驴子有什么本领这件事。
3、稍出近之,慭慭然,莫相知。
——柳宗元《黔之驴》。人称代词,“它”,这里指驴子。
4、何陋之有?
——刘禹锡《陋室铭》。结构助词,辅助表示宾语前置。
5、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周敦颐《爱莲说》。指示代词,“这(一类)”,这里指水生的、陆生的以及草本的、木本的花。或:结构助词,“的”。
6、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周敦颐《爱莲说》。结构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
而:连词,表示转折关系,但是;却。
7、花之隐逸者也。
——周敦颐《爱莲说》。结构助词,“的”。
8、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周敦颐《爱莲说》。结构助词,“的”。(对菊花的喜爱,陶渊明以后很少听到了。)
9、于厅事之东北角。
——林嗣环《*》。结构助词,“的”。
10、宣于夏门亭侯之。
——范晔《强项令》。人称代词,他,这里指湖阳公主家的恶奴。
11、大言数主之失。
——范晔《强项令》。结构助词,“的”。
12、因格杀之。
——范晔《强项令》。人称代词,他,这里指湖阳公主家的恶奴。
13、欲棰杀之。
——范晔《强项令》。人称代词,他,这里指董宣。
14、帝令小黄门持之。
——范晔《强项令》。人称代词,他,这里指董宣。
15、强使顿之。
——范晔《强项令》。音节助词,用在不及物动词后面,凑足音节,无实义。
16、帝伤之。
——范晔《强项令》。人称代词,他,这里董宣。
17、杀而鬻之。
——脱脱《宋史》《包拯》。人称代词,“它”,这里指牛。
而:连词,表示承接关系,而后;然后。
18、何为割牛舌而又告之。
——脱脱《宋史》《包拯》。人称代词,“他”,这里指牛的主人。
而:连词,表示转折关系,反而。
19、闻者皆惮之。
——脱脱《宋史》《包拯》。人称代词,“他”,这里指包拯。
20、京师为之语曰。
——脱脱《宋史》《包拯》。指示代词,“此”“这”,这里指包拯秉公办案。
21、故人亲党皆绝之。
——脱脱《宋史》《包拯》。人称代词,“他”,这里指包拯。
22、饰名姝遗之。
——脱脱《宋史》《岳飞》。人称代词,“他”,这里指岳飞。
23、哭之而育其孤。
——脱脱《宋史》《岳飞》。人称代词,“他”,这里指岳家军中战死的士卒及其家属。
而:连词,表示承接关系,而后;然后。
24、故敌为之语曰。
——脱脱《宋史》《岳飞》。人称代词,“他”,这里指岳飞。
25、飞何功之有?
——脱脱《宋史》《岳飞》。结构助词,辅助表示宾语前置。
26、因往晓之。
——列御寇《列子》《杞人忧天》。人称代词,“他”,这里指杞人。
27、又有忧彼之所忧者。
——列御寇《列子》《杞人忧天》。结构助词,“的”。
28、晓之者曰。
——列御寇《列子》《杞人忧天》。人称代词,“他”,这里指杞人。
29、晓之者亦舍然大喜。
——列御寇《列子》《天瑞》《杞人忧天》。人称代词,“他”,这里指杞人。
30、杨朱之弟曰布。
——列御寇《列子》《杨布打狗》。结构助词,“的”。
31、迎而吠之。
——列御寇《列子》《杨布打狗》。人称代词,“他”,这里指杨布。
32、将扑之。
——列御寇《列子》《杨布打狗》。人称代词,“它”,这里指狗。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23 07:05
晕!你分批次问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