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多芬奏鸣曲《献给约瑟夫 海顿》的创作背景11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3-10-20 08:39
我来回答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2-01 17:36
贝多芬作品 - 贝多芬 第1号钢琴奏鸣曲 Op.2.1 F小调--1 第一乐章
第一乐章具有简洁紧凑的形式和典型的贝多芬式的有机发展。它的主部主题建立在音型化的和弦音的基础之上。这样主题的例子在古典派的作品中,特别在贝多芬的作品中俯拾即是(第三交响曲第一乐章、奏鸣曲作品第57号第一乐章等等)。
主部由一个8小节的乐句组成,它停在属和弦上(半终止)。连接部也是压缩的,它建立在主部素材的基础之上并且导致平行大调(降A大调)的属和弦。第二主题在平行大调上频繁地使用了降六级音(降F),它在八分音符进行的背景上陈述出来,本身同样是简明扼要的。它与主部主题相似,这点是很出色的。奏鸣曲作品第2号之一的副部和《热情》奏鸣曲第一乐章中一样,是第一主题的倒影(略有变化),8小节刚毅坚决的结束部结束了呈示部。
展开部以主副部的素材为基础,属音持续音周期古典派作品中通常在展开部的末尾,在这里它并没有立刻导致再现部,而通过一个不长的(6小节)连接段,这连接段又回到主部所特又的四分音符进行上。
再现部与呈示部几乎没有什么差别。主部在呈示部是p,而在再现部是f(强拍上有sf),结束部主题稍有扩大。
第二乐章
钢琴家在演奏慢乐曲的时候,总面临着一个几乎无法克服的困难,而这困难是由钢琴的本性所引起的。钢琴家按下琴键以后,就再也不能影响这个已经发出而且正在逐渐消失的音了。在其它几个声部中存在着音型化的伴奏的条件下,这种声音的消失并不那么明显,而在没有伴奏的进行的条件下,消除旋律线条的“附点节奏”的斗争对钢琴家来说是非常艰巨的。钢琴家的脑海中应当有他所演奏的旋律线条的声音的形象,并且应当想象他弹出来的音是用嗓音唱出来或用琴弓拉出来的,把这个音与随后的旋律音连起来。这种想象的对声音的支配力会帮助钢琴家把旋律线条连绵不断地活生生地送到听众的耳中。
本奏鸣曲第二乐章就风格和内容而论,接近莫扎特的奏鸣曲。这个乐章是用复三部曲式陈述出来的,基本主题采取了二部曲式,以主调上完满的完全终止结束。然后是不长的中段(在d小调上),按其性质已经是典型的贝多芬音乐了。它在属调(C大调)上以完满的完全终止结束。再现段变奏地重复着第一主题,并且以中段的素材构成的尾声告终。
第三乐章
演奏任何一首作品,尤其是舞曲形式的作品的时候,演奏者应当清楚地感觉到音乐的脉动。我们在开始弹以前,心中就应当对一定的节奏有所准备,感觉到要弹的作品活的脉动。我们心中始终应当有运动,而这个运动感无论在休止或在长音时都不应当中断。
第四乐章
贝多芬热情激烈的天性充分地表现在本奏鸣曲的末乐章中,这样的乐章无论在海顿或莫扎特的创作中都是找不到的。 贝多芬的对比f和p急剧的变换都应当准确地奏出。在他没有标上cresc和dim的地方,决不要用这些记号削弱对比和急剧的力度变换。
这个末乐章的形式是奏鸣曲式快板。主部向属调(C小调)转调并且直接转入副部。后者在22小节出现:12小节的乐句之后开始了一个新的如歌的主题(结束部),它在左手三连音音型的背景上由八度陈述出来。呈示部以简短的、建立在主部动机的基础之上的补充告终。
展开部从平行大调(降A大调)上新的主题开始。呈示部在八分音符三连音进行的背景上陈述出来,而展开部里新的主题则出现在四分音符(重复的和弦)进行的背景上。在新主题的结尾出现了主部的动机(pp——在八分音符三连音音型的背景上)。再现部和呈示部几乎没有什么差别。再现部中,副部和结束部的段落在主调(f小调)上。 参考地址 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231913733.html ps: http://v.youku.com/v_playlist/f5523171o1p22.html 由丹尼尔.巴伦博伊姆演奏的第1号钢琴奏鸣曲,希望能够帮助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