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有孝顺子女的家庭,父母却不开心呢?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3-11-11 04:28
我来回答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2-03 22:10
一、孝顺的子女呈现出“好欺负”的感觉
古人云:“马善被人骑,人善被人欺”。
研究发现,家庭中最孝顺的孩子,往往也是最善良,最老实,最乖巧的孩子,自然也是对家庭,对父母付出最多的孩子。
往往那个顾家,照顾家人,不计回报,不计较付出多少的人,父母和兄弟姐妹都不把他们当回事儿,都觉得他们傻,对他们呼来唤去,不懂得珍惜和感恩,更别说喜欢和爱护。
电视剧《都挺好》中,苏明玉从小被家人轻视,在五口之家中,她吃得最差、住得最差。
即便如此,在苏母去世后,苏明玉主动承担起为父亲养老的责任,也成了整个苏家最孝顺的孩子,但仍然得不到来自父亲的关爱。
二、孝顺的子女性格偏于理性
通常来说,父母更多喜欢嘴甜会哄人的孩子,而不受宠的孩子,他们遇事会深思熟虑,在孝顺老人这件事上,也表现得更加长久。
有些孝顺的孩子爱和父母聊天,逗父母开心。但有时也会适得其反,容易被评说不讨好,言语差错时难免会惹怒老人。
孝顺的孩子,他爱管事,偏于理性。遇到硬性原则问题,他会干涉到老人的生活;而不孝顺的孩子很少陪父母聊天,也不在乎他们吃什么会影响健康等。
即使偶尔陪父母一次,也是净找些好听的话哄骗老人,老人自然会开心。
三、沉没成本
在现实条件下,人们在做决策时常常受到来自过去发生的沉没成本的影响。一旦前期人们进行了大规模投资,为了避免投资被浪费掉,他们更倾向于追加投资。
沉没成本是过去已经付出,且再将来无法收回的成本。
在现实生活下,那些不被父母关注的孩子,投入的越多,得到相应的回报越少。得宠的孩子容易养成多吃少出的习惯,而失宠的孩子却养成吃亏的习惯,认为多做一些总能赢得父母的关注。
等到父母真正需要被照顾时,从小养成得宠的孩子付出较少,还觉得吃亏。相反,不怎么被父母关注的孩子,乐于付出,还觉得理所当然。
长期以往,父母对“不孝顺”的孩子,就会付出更多的感情成本,自然也就更加在乎了。
越是不受重视的孩子,越会想要证明自己。
四、得到的越多,越不在乎
心理学的“边际报酬递减效应”——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如果一种投入要素连续地等量增加,增加到一定产值后,所提供的产品的增量就会下降,即可变要素的边际产量会递减。
用在家庭生活同样适用,同样两个孩子,父母从孝顺的孩子那得到了更多的爱,获得满足感就不如当初了;这个时候就更倾向于向另一个孩子索取更多的关怀。
结语
百善孝为先!
如果老人因为孩子照顾了自己,反而生出来一堆的不是,不待见他们,去偏爱那个付出得少的孩子,这样很容易伤了孝顺孩子的心。
要知道,落叶不是一天黄的,人心也不是一天凉的,当失望攒够了,孝顺的孩子也会心生不满,到那个时候,父母想依赖他,也再不能回到从前了。
所以当父母的,不要因为自己的偏见轻易让孩子失望,毕竟手心手背都是肉,哪个孩子都是和自己有着剥离不了的血缘关系,尽可能要做到一碗水端平。
尤其是对付出更多的孩子,父母要给予认可和肯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