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自主阅读习惯 反思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30 15:02
我来回答
共2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25 21:08
新课程下的语文教学,重视语文素养的培养,强调拓展语文教学的外延(“生活的外延”与“语文学习的外延”相等),重视学生知识面的拓展,重视课外阅读。课堂教学只是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途径之一,更多的是通过学生自主的课外阅读等语文实践活动来实现的。这就需要每位学生必须具有良好的阅读习惯,才能有效地取舍阅读材料,采用针对性的阅读方式,领悟文章的丰富内涵,品味享受阅读的乐趣。
良好的语文阅读习惯,是在平时的摸索与阅读实践中养成的。一则需要学生反复“训练”,二则源于教师正确的引导。简言之,学生要养成良好的语文阅读习惯,除学生自身的努力外,离不开教师正确的引导与组织,每位语文教师,应重视并重新明确自身的角色定位。良好的语文阅读习惯有很多,概括来讲主要有以下几种:
(一)常读“课外书”的习惯。
社会的发展,使得学科之间知识的相互渗透越来越普遍,且素质教育所要培养的是全面发展的人才,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因此语文阅读教学不能局限于课本,仅着眼于45分钟的课堂教学,以吃透几篇重点课文,几个重点段落。语文教材内容因课时所限,涉及面不够广,不能完全跟上社会的发展变化,没有实际生活的丰富多彩,大量的语文阅读素材存在于课堂之外,存在于社会生活之中。因而必须拓展教学空间,将阅读的触角伸向社会,伸向生活。教师则必须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既让读课外书成为学生日常学习生活的一部分,又能采用正确的阅读方法,能读、善读,读有所得。
(二)常用工具书的习惯。
查工具书,几乎人人都会,但极大部分学生并非形成勤查工具书的习惯。在平时的阅读中碰到疑难字、词、知识点等,大多是一掠而过,并不深究。语文新课标提倡的是大语文教学观,强调开展“生活阅读”。大量的阅读素材来源于课外,很多是为学生所闻所未闻,见所未见的,这不仅使查阅工具书提供可能,更成为必要。针对学生实际,教师要有培养计划,从课内到课外,作好指导,提出要求,并有检查与督促,使学生从被动逐步走向自觉。只要养成了习惯,就会提升学生学习语文的能力,进一步促进各种阅读的开展,拓展学生的知识面。
(三)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
不动笔墨不读书强调阅读时动笔批注的重要性。对小学生来说这一点尚不尽人意。他们能在阅读时写上自己批注的只占少数,至多划上几条横线、划上几个圈。所以,当我问起他们“是否喜欢读书?”时,几乎众口一词“喜欢”,但当我问起他们“哪些书给你印象最深?为什么?”“读了以后,你有什么收获?有什么感想?”等等问题时,又大多茫然无知。其原因学生的阅读习惯使然,走马观花,只阅其表,不思其里,“走过场”式的阅读习惯不在少数。阅读,其实是一种读者与作品的对话,是读者与作者的心灵交互。批注,看似形式,其实它体现了读者阅读作品过程中,心思的深入程度,不走入作品,不联系读者自身或社会现实,不会激起读者的心灵感悟,自然也不会留下具有读者个性色彩的“批注”。学生经常关注的只是文章表面的趣味性,或纯知识性文字。如此,印象不深,收获了了也就在所难免。当然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必要的指导与督促是不可少的。批注是什么?怎样写批注?教师要有指导。如引导学生在进行阅读的同时,将精采的词句勾划出来;有疑问的,作好记号;有不同看法的,写上自己观点;有共鸣的,写上感叹感想;对写作有启发的,重点标出、摘记等等。过一阶段,教师作好检查、总结、表扬、展示。从而保证在整个的阅读过程中,做到读思结合,提高阅读的效益。
(四)敢于质疑的阅读习惯
我经常教育学生读书要有三到“眼到,口到,心到”,没有思考的阅读,知识不能内化,正所谓小和尚念经有口无心。要真正地培养起学生的语文素养,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有必要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强化反思感悟这一环。在我的语文阅读教学中,不仅不够重视培养学生自我发现问题,还经常用“参*”,来解决材料“既定的问题”,忽视了学生对阅读材料,阅读过程,阅读结果及联系自身的自主性反思感悟、深化提高。这使学生的阅读思辨能力得不到提高,良好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得不到进一步培养,还需要在今后教学中注意。
概言之,良好的阅读习惯是丰富多彩,因人而异的。适应新时代的阅读、生活需要来说,上述几种是应该必备,并予以改进突出的基本习惯。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25 21:09
先思考一下自己对哪些书感兴趣,哪些书(知识)是自己迫切需要的,哪些是对自己有好处的。如果不会找书,那就去找人推荐或上网根据关键词搜索。比如在豆瓣里面根据不同分类,查找相关书籍,然后看看书籍评论、评分这些,找到适合自己的。
根据要读的书给自己列个书单,一般以年或月为单位。然后把书单融入阅读计划中,也就是每月要读哪些书,每天的读书时间或者读书量是多少。做成一个表格,张贴在显眼处(可以用带颜色的笔,有创意的做这个读书计划表)。最后,把当天要读的书放在准备好,放在书桌等地方。这样可以起到提醒作用,防止你忘记或一拖再拖。
由浅入深、由简入繁的去读。我们很多人总是过高地估计了自己的能力,在读书这件事上就体现在,买了很多书,可结果真的读完、读进去的少之又少。其中很大一个原因,就是选的书高于了自己的阅读水平,读起来困难重重,读着读着就读不下去了,慢慢的也就放弃了。所以在读书这件事上,不要一开始就好高骛远,挑选非常厚重又艰涩难懂的书,导致自己越读越没有兴趣。应该先选择可以轻松阅读又容易理解的书籍,等自己有一些基础之后,再循序渐进,去阅读同一主题较难的书。事实上,每一个主题中,都会有相对简单和高深一些的书籍,在你还没有基础之前,就先从简单或者有趣的书籍开始吧。
提升阅读技巧。要想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享受阅读带来的好处和乐趣,学习和掌握一些阅读技巧就很有必要了。阅读技巧细细道来的话,非常之多,很多老师都教过了,所以这里只简单介绍几条:①阅读时要关注每段文字的主要内容和相关论据。阅读时用铅笔勾勾画画记笔记、标出每段文字的要点,这也有助于提高阅读能力。②阅读中遇到不懂的字词、观点,不要动不动就去查字典或翻阅资料,可以先联系前后句、或者上下文尝试理解,这对锻炼阅读思考能力有一定的帮助。③锻炼自己快速阅读的能力。这里并不是说你要有几千上万字每分钟的阅读速度,关键在于改变你传统的一字一字的阅读习惯,提升阅读的效率。因为逐字慢慢的阅读,不仅阅读速度慢,其理解率也不高。用如“精英特快速阅读记忆训练软件”训练,不说一目数行的大神,我们普通人只要有意识地训练,一分钟两三千字的阅读效率每个人都可以轻轻松松地掌握。④多角度去认识和理解一本书。每个人都会受限于自己的知识结构、能力等因素,在阅读的时候,往往也只能从最贴近自己的层面阅读理解一本书。而针对好书,网上一般都会有很多大V或名家的点评和理解,不妨看看或听听。这不仅可以打开你的思维,提升阅读和理解能力。同时,也能让你对书籍产生更多的阅读兴趣(有了兴趣,习惯就成自然了)。
阅读和写作不分家,写作不仅可以巩固阅读,还能督促阅读。阅读完一本书,或者只是其中某一部分,然后写写阅读后的理解和感悟、哪怕只是简单地做一个阅读整理式写作,也能让你进一步的理解和掌握所阅读的内容。当你需要或想写某一个主题的一篇文章时,为了写得更好,你就会(需要)翻阅一些与该主题相关的书籍、资料,这无形中就督促了你的阅读,最终还会形成良性循环。另一方面你写的东西分享出去被大家认可,会鼓励你继续把读书和写作进行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