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30 13:29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24 11:19
转:moon_way 的回答:隶书产生于秦代,盛行于汉代。在秦代,隶书与小篆并行,是书隶日常抄录公文的便捷字体。小篆难写,不能适应秦代公文往来的需要,多用在比较正规的场合。为了便于快捷地书写,隶书将小篆圆转均匀的线条变成方折平直粗细有致的笔画;将小篆纵长内聚的结体风格变为横扁舒展;此时的隶书成为不再象形的汉字符号。隶书对汉字字体的改变是巨大的,因此,“隶变”就成了古今汉字的分界。小篆以前的汉字为古汉字。它们共同的特点是象形性强,定型性差,字由线条构成,没有形成构字的元素——笔画。隶书以后的汉字为今汉字。今汉字的特点是符号性强,定型性强,字由种类有限的笔画构成。汉代隶书取代小篆成为正式的书写体,也称为“汉隶”(也称今隶)按本人的理解,之所以这么分,只是区别一种隶书与另外一种隶书的区别而已。书法上说哪一种字体,以产生的来源称呼,如柳公权的叫柳体,隶书有名的几个字帖叫《乙瑛碑》、《张迁碑》等等的。追问谢谢回答,可是这个是说“古隶”和“今隶”,还是不明白字体里的“大隶、中隶、小隶”的区别?追答只是区别一种隶书与另外一种隶书的书体而已的叫法上的区别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