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30 13:24
共5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22 14:25
13世纪崛起的蒙古帝国,不仅将金和南宋两朝纳入版图,偏安一隅的高丽(朝鲜)也卷入进了帝国的藩属体系。
元朝与其他诸蒙古汗国
忠烈王(王昛,1236—1308)以后,元朝与高丽结成“舅甥关系”。高丽通过王族子弟入元为质、联谊以及入贡贡女等方式,勉强维持住了“国体”。(推荐阅读:读书笔记:为什么元朝后宫中,有那么多的高丽妃子?)
尽管元朝从未像清朝一样,在国内实施严厉的“剃发易服”*,但“蒙古风”作为一种优势族群的文化,开始在东亚*流行开来。像中原地区的服饰、语言以及婚丧习尚等,都能看到蒙古风俗的影子。(推荐阅读:读书笔记:明朝日常生活中的“蒙古风”)
元朝女子服饰
作为元朝“大外甥”的高丽,更是一度以政令的形式,强制推行蒙古化生活方式。因此,高丽“胡化”的程度,可能要超过中原地区。根据《高丽史·舆服志》记载,“事元以来,开剃辫发、袭胡服,殆将百年。”
1273年,入元为质的忠烈王回国后,即“辫发胡服”;
1277年,他下令在国内推行蒙古服装与发式。“令境内皆服上国衣冠,开剃。蒙古俗,剃顶至额,方其形,留发其中,谓之开剃。时自宰相至下僚,无不开剃。”
位于韩国密阳的官僚朴翊墓壁画,可见高丽后期的蒙古风
至正二十八年(1367)闰月,大势已去的元顺帝,携三宫后妃、皇太子、皇太子妃,逃到应昌府(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同年八月,明军攻陷大都,元朝在中原地区的统治彻底告一段落。
朱元璋打着“复中国之旧”的口号,清理社会生活中的各类“胡俗”。洪武元年(1368年)二月,他下诏“复衣冠如唐制”,“胡服、胡语、胡姓一切禁止”。经过三十年间的多次迭代,一套以“别华夷、明贵贱”为主旨的“大明衣冠”体系,基本成型。
明孝靖皇后无袖方领升龙纹、寿字纹刺绣比甲
伴随着元室力量日趋衰微,高丽境内也滋生出了反元潮流。譬如恭愍王(1351一1374在位)即位后,在*上:
积极向半岛东北地区拓展疆土;
废除征东行省理问所;
成功铲除了元朝奇皇后的高丽家族,削弱元朝对内政的干预。
电影《霜花店》中的高丽王的原型,即恭愍王
在文化上,高丽也有意“消灭”蒙古风。他以“箕子受封于此,教化礼乐,遗泽至今”为由,下令平壤府“修祠奉祀”,透露出对唐制“衣冠礼乐”“古国之风”的仰慕。
另外,恭愍王对传承近百年的“辫发胡服”的旧习颇有微言,朝鲜史书中就有其私底下“解辫发”的记录。“(恭愍)王用元制,辫发胡服坐殿上。(李)衍宗(高丽的监察大夫)欲谏....既入,辟左右曰:‘辫发胡服,非先王制,愿殿下勿效。’王悦,即解辫发,赐衣及褥。”
恭愍王与鲁国公主(韩国国立古宫博物馆藏)
不过,恭愍王即便有恢复“先王之制”的志向,但他还没有勇气让全国人民“解辫发”。原因有二:
元朝与高丽的“舅甥关系”并未完全破裂,元朝的影响力不容小觑;
内部亲元的武官力量强大,掌握着兵权,恭愍王不可能不有所忌惮。
恭愍王时期的“明朝赐服”
洪武元年(1368)九月,明军攻克大都的消息传入高丽国内。著名儒臣郑梦周(1337—1392)“力请于朝”,建议高丽正式与明朝建立宗藩关系。
郑梦周(1337—1392),朝鲜高丽王朝末期时*家、外交家、哲学家、文学家,被誉为朝鲜理学之祖
洪武元年(1368)冬,高丽遣礼仪判书张子温前往金陵通好,这是双方的首次正式通使。次年四月,明朝遣使高丽,正式宣布明朝已“北逐胡君,肃清华夏,复我中国之旧疆”,鉴于高丽历来“慕中国之风”,故此“特地来告”。
对于明朝的“热情”,忠愍王自然“十分捧场”。他立即上表,庆贺明太祖“复中国皇王之统”,并承认明朝“华夏正统”的地位,还称赞明朝“典章文物之粲然,华夏蛮貊之率俾”。至此,双方正式确立了新的“宗藩关系”。
作为恭愍王唯一流传至今的《天山大猎图》,被奉为韩国国宝
一个月后,高丽再遣使赴金陵。除了祝贺明太祖生辰外,并“请赐本国朝贺仪注”“请祭服制度”。对这些要求,明朝一概应允。不仅颁给了高丽所请求的冠服,还额外赠送了明朝重新校正的编钟、编磬等大型乐器,以及六经四书、《通鉴》等经史典籍。
对于高丽的“向化”举动,明朝当然非常高兴。朱元璋在给恭愍王的答书中写道:“王欲制法服以奉家庙,朕深以为喜”,并劝说恭愍王“切勿沉溺佛教(推荐阅读:读书笔记:把元顺帝“忽悠瘸”的十六天魔舞,到底是什么来路?
)”,要“修仁义礼乐以化民成俗”。
PPC 南京明太祖马皇后画像(左),敬华(上海)拍卖股份有限公司-明太祖像(右)
根据《高丽史·舆服志》的记载,明朝颁给高丽的冠服,有国王和臣下的祭服、国王朝服以及王妃冠服。*祭服共分七个等级,其规格“比中朝(明朝)臣下九等,递降二等”,即高丽一品官则相当于明朝的三品。这种服饰等级的换算原则,后来也基本上被朝鲜王朝所继承。
电影《霜花店》里的高丽君臣
不过,明朝颁赐给恭愍王的冠服,却是高出郡王一等的亲王级别的冠服。据史料记载,明朝共颁赐恭愍王祭服(衮冕)和朝服(远游冠、绛纱袍)两套冠服。
天子与群臣参加祭祀和典礼时,都应穿着反映其身份的冕服。明朝建立后,对冕服制度做了很大的修整,即仅保留“衮冕”一种。
穿着冕服的人群,仅限于皇族(皇帝、太子和亲王)内部;
群臣参与典礼,只能头戴梁冠,不得服冕。
明朝万历皇帝衮冕相
明朝颁赐给恭愍王的祭服,是仅有皇族才可以穿着的衮冕,而非朝臣使用的梁冠。按照明制,衮冕分为两个等级:皇帝衮冕十二旒、十二章,太子和亲王衮冕九旒、九章。恭愍王衮冕为九旒、九章,等级与明朝亲王相同。
恭愍王比肩明朝亲王的特殊规格,还体现在印绶上。高丽的国王印,是和明朝亲王相同的龟纽金印;同为藩属的安南和琉球,则为郡王级的驼纽涂金银印。
恭愍王陵地宫中的壁画
作为恭愍王朝服的远游冠,地位也甚为特殊。按照明制,通天冠(十二梁)是皇帝专属的服饰;远游冠与通天冠形制相同,仅在梁数上有所数差别(九梁),是皇太子的专有服饰。而恭愍王获赐的为“七梁远游冠”,仅下皇太子一等。
另外,明朝颁给恭愍王妃的冠服,虽低于亲王妃的等级,但其装饰也为明朝皇室特有。恭愍王妃冠饰为七晕二凤,晕和风是明朝内命妇(皇族之妻)专有的冠饰,外臣之妻不得佩。
总的来说,在明朝体系中,高丽国王在等级上与亲王接近,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对高丽的特别关照。
首尔麻浦明德堂供奉的恭愍王画像
对于明朝颁赐的礼服和乐器,高丽君臣喜出望外。收到祭服和乐器后,恭愍王亲自穿着冕服祭祀宗庙,而且还任命*仿效明朝重新考订音律、定立乐制。著名文臣李穑(1320-1396)在草拟的谢表中,有“礼服乐器,示华制于方来;经籍史书,发良心于久昧”之句。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22 14:26
在儒家文化体系中,“衣冠”一直被视为文明的象征。以“小中华”自居的朝鲜王朝(1392-1897),对衣冠制度也极为重视。即便在明清易代之后,朝鲜的知识分子们依然固守“大明衣冠”,表示其对“中华文明”的传承和坚持。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22 14:26
朝鲜半岛的衣冠制度和中原王朝有着密切的关联。“赐服”和“请服”的服饰交往关系可以从中原王朝和朝鲜半岛王朝的交往史上看到许多有关的记录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22 14:27
因为当时的大明朝在朝鲜看来是天朝大国,大明朝不管是文化和衣服都非常优秀,所以朝鲜的人们都非常喜欢大明的服饰。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22 14:27
首先朝鲜是明朝的藩属国,所以也学习明朝衣冠,其次在日本侵略朝鲜半岛时候,明朝出手救援,对明朝有感恩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