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问中国古代人出国需要“通行证”吗2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3-10-19 18:12
我来回答
共2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2-02 06:26
远古时期,一个族群、部落的人未经许可进入另一个族群、部落,就意味着侵犯,可能引发战争。为避免争端,需要有公认的信物作为出入凭证。在我国的河姆渡时期,贝壳数珠作为信物使部落人员实现互访。随着国家的形成,对外交往、*商贸等活动也需要类似信物,如古罗马使节佩戴的戒指,中国使臣携带的节,以及日本使节腰挎的佩刀等都是“护照”雏形。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民间*经贸活动的活跃,护照不再是少数人员的独享权力,普通百姓也开始持有。为方便携带,护照的形式由实物逐渐向各种材质的文件转变。如,在我国唐代,出入关津的老百姓持纸制的“过所”证明自己的身份;公元911年,俄罗斯和希腊正式签订条约,规定进入对方国家的使节和商人,必须交验身份证明等。15世纪,随着航海业的发展,世界各国联系日益紧密,公民在各国间往来须持有身份证明,已逐步成为国际惯例。1540年,英国枢密院的记录中首次出现“PASSPORT”一词。16、17世纪,护照开始成为西方国家强制使用的出入境证件,各国护照的内容、形式和规格也逐渐趋同。
清朝康熙年间,我国开始正式签发护照。1689年中俄《尼布楚条约》第五条规定,“凡两国人民持有护照者,俱得过界来往,并许其贸易互市”。当时的护照是一纸公文式,除记载持照人姓名、年龄、籍贯、发照机关、主管*姓名等信息外,还注明各关卡验证放行及地方*给持照人以切实保护等内容。此后,清*先后为华工、商民、游历人员和华侨签发护照。
1911年辛亥*后,孙中山领导的国民*颁布了《侨商回国请领护照简章》和《领署给发护照简章》,对华侨回国申领护照的方法、程序作了详细的规定,并确定护照为四联单式,分为正照、照根和第一、第二副照。南京国民*随后又颁布了《护照条例》等文件,将护照分为外交、*和普通护照三类,通过在封面上分别印红色、棕色烫金和黑色烫银字样,以示区别。同时,护照由单式改为三联本式护照,并附以办理签证的空白页。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即着手制发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护照,并于1950年1月启用了第一批外交护照、*护照和普通护照。1950年至1957年,我国公民因私出入国持用的普通护照由外交部、地方*外事机关及我驻外使领馆签发。从1958年开始,*机关开始签发普通护照。1949年至1978年的30年间,国内共签发普通护照21万本。
改革开放以后,民间的国际交往日趋活跃,公民出国经商、留学、旅游、劳务等需求不断增长,*机关签发普通护照的数量逐年大幅增加,1987年普通护照签发量首次突破10万本,1996年突破100万本,到2000年已达300万本。从2008年开始,*机关年均签发普通护照600万余本,越来越多的公民持有普通护照。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2-02 06:26
不知道,不过一般外派的话有个证明文书,叫什么不记得单确定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