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九是什么意思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0 10:13
我来回答
共5个回答
好二三四
时间:2022-07-23 23:10
三九是指冬至后的第三个九天,即冬至后的第十九天到第二十七天。三九天具体计算方法是以冬至逢壬日为起点,每“九天”算一“九”,第一个九天叫做"一九",第二个九天叫"二九",依此类推,一年中最冷的时期便是"三九天"。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7-23 20:18
中国传统农历年中的某一时段,也称“三九天”。中国俗语有“夏练三伏,冬练三九”之说法。与三九对应的是三伏。“三九”是指冬至后的第三个“九天”,即冬至后的第十九天到第二十七天。“冬至后第三个第九天”是指“三九九”,也是“三九”和“四九”相交之日,并非“三九”,即“三九”是九天而非一天。 人们说:“数九寒天,冷在三九”。“三九”一般出现在冬至到惊蛰。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7-23 21:36
三九指“数九寒天”中的第三个“九天”。
从冬至起,每九天为一“九”,一共是九个“九”,也就是北方常说的“数九寒天”
。“数九”又称“冬九九”,是冬季的一种中国民间节气。
完整歌谣:
一九二九,伸不出手:一九二九的时候,冷的不想把手伸出来。
三九四九,冰上行走:三九和四九大部分时间属于小寒节气,是一年中最寒冷的时候,水面已经结冰能走人了。
五九六九,河边看柳:五九以后,大地渐渐回春,天气由冷渐暖。
七九河开,*雁来;九九又一九,耕牛遍地走:七九*冰水融化,大雁归来,到了九九,已是“惊蛰”节气,农民开始种地了。
扩展资料
中国传统文化中,九为极数,乃最大、最多、最长久的概念。九个九即八十一更是“最大不过”之数。古代中国人民认为过了冬至日的九九八十一日,春天肯定已经到来。
数九的中国传统习俗很多,以“九九歌”最为广泛和悠久。这些歌谣巧妙地利用自然界的物候现象,生动反映九九中的天气变化规律。明代根据歌谣出现了
“画九”的习俗,清代又出现了“写九”的习俗。
古代尤其是北方地区的中国劳动人民,御寒保暖条件较后代简陋缺乏,寒冬也被视为威胁与惩罚而对天寒地冻生恐惧感,直接影响人民情绪,甚至会觉得冬季莫名奇妙漫长。当时中国人民为挨过漫长冬季,遂发明以“数九”方法消遣,以打发时间缓解寒冬威胁下出现的心理危机。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7-23 23:11
“三伏”是从夏至日(阳历6月21日或22日)后第三庚日为初伏(有十天),第四庚日为中伏(有的年是十天,有的年是二十天),立秋(阳历8月7日或8日)后第一庚日为三伏,有十天。这样,三伏就有固定的日期了。按照这种规定,可以算出伏天在阳历的7月中旬至8月中旬。
“三九”是指冬至后的第三个“九天”,即冬至后的第十九天到第二十七天。我国阴历有“九九”的说法,用来计算时令。计算的方法是从冬天的冬至曰算起(从冬至开始叫“交九”,意思是寒冷的开始),每九天为一“九”,第一个九天叫“一九”,第二个九天叫“二九”,依此类推,一直到“九九”,即到第九个九天,数满九九八十一天为止。这时冬天已过完,春天来到了。
一般“三九”时最冷。
“夏练三伏,冬练三九”意思是不管天气多冷或多热,都应坚持体育锻炼,这样才能使身体更好地获得“顺四时、适寒暑”的能力。其实,在炎热的夏季,不爱体育锻炼的人,越是怕热越觉得热,越不活动,肌体适应外界环境的能力就越差。在热环境下锻炼,能使皮下毛细血管扩张,体腺开放加速,散热能力得以提高,使肌体有更强的调节体温能力,所以很多专家提倡“夏练三伏”。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7-24 01:02
三九即冬至开始算起的第三个九天。
冬至后即开始“数九”,俗称“交九”,意味进入到一年中最寒冷的时节。所谓“数九”,是指从“冬至”当天算起,九天为一个单位,谓之“九”,过了九个“九”,刚好八十一天,即为“出九”。从“一九”数到“九九”,冬寒就变成春暖了。其中“三九”时最为寒冷。
三九即二九结束,即从冬至开始过了2*9=18天,那么三九就是从冬至后的第十九天开始的。
扩展资料:
九九节气歌:
一九二九不出手;三九四九冰上走;五九和六九,河边看杨柳,七九冻河开,*燕归来,九九加一九,耕牛遍地走。
冬至这天,阳光几乎直射南回归线,北半球白昼最短、夜晚最长。过了这天,太阳逐渐北移,白天就会一天天变长。
冬至,不仅是中国农历中一个重要的节气,也是中华民族的一个重要传统节日。古代人们认为,冬至节气是计算我国二十四节气的起点。
在民间广泛流传着“冬至大如年”的说法。在商朝、周朝、秦朝,把冬至这一天设为“岁首”——过大年。汉朝开始定为节日——冬节。冬至当天吃羊肉是从汉代开始就流传下来的习惯。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冬至大如年
数九过寒冬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今日冬至
“数九寒天”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