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我的前妻我为他做的再多他都不会领情?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0 09:36
我来回答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7-10 15:29
01.
周日逛商场,恰碰到一对小夫妻吵嘴。
妻子不满地说:“问你穿上好看不好看,你就知道看手机,你快跟手机一块过吧。”
丈夫没好气地回答:“你快省省吧。没见我又要发电邮,又要回微信,单位催我,你也催我,我快别活了。”
妻子不依不绕:“我怎么催你了,问你好看不好看,你连个话都没有。你要不想陪我逛,回家算了。”
丈夫也生气了:“我那么忙还抽时间陪你逛街,陪你看电影,我为你做了那么多,你怎么就一点不领情呢?”
明明付出很多,但对方却不领情,是不是觉得很心塞?其实,生活中这种不领情的例子还有很多。
比如父母对孩子说:“宝贝儿,你看爸爸妈妈现在不看电视不上网,连应酬都推了,就陪你写作业,我们为你付出这么多,你可得好好学习啊。”
可孩子却不领情:“我又没让你们陪,你们自己决定的事和我有什么关系。”
再比如有的儿女怕父母孤单,花一两千元钱买条狗送给他们解闷,还说:“爸妈,这条狗可贵呢,送给你们做个伴。”可老人却不领情:“花这钱干什么,我们自己都懒得做饭,养上它还得喂它,真多事!”
还有,工作中你帮同事忙,同事不但不说声感谢,还埋怨你爱表现,出风头,这也是不领情的例子。那么,到底是什么原因让我们付出那么多,对方还不领情呢?
02.
要分析“不领情”的原因,让我们先从“妈妈觉得你冷”说起。这几年,“妈妈觉得你冷”一度成为家庭教育流行语,说的是有些中国父母喜欢把自己的主观意志强加到孩子身上。
孩子冷不冷是其次的,父母觉得冷你就得多加衣裳。这样的做法对吗?
每个人都是在自己经验的基础上形成对世界的认识的。你觉得冷,或许是你对温度比较敏感,或许是你身体的耐寒能力比较差,这是你自己的问题,你需要从自己身上解决,而不是把这种感觉强加在孩子身上。
再回到上面的例子,你觉得陪妻子逛街看电影,她就得忍受你看手机;你觉得推掉应酬不看手机不上网,孩子就得好好学习;甚至,你觉得给父母买条狗,他们就不会孤单。
这些“我觉得”都是建立在“个体化视角”的基础上,“个体化视角”就是从自己的角度考虑,而忽略了对方的感受,他们把自己的需求放在第一位,却忽略了别人的需求。这就是造成“不领情”的根本原因。那我们该如何解决呢?
03
解决的办法很简单,我们只需把“个体化视角”转变为“合作视角”就可以了。
比如我们看中了一件衣服,但价格有点贵,正常情况下我们会对老板说:“老板,能不能便宜点,帮个忙。”
你肯定不会对老板说:“老板,我就要这个价格,你快点卖给我,你要不卖给我,你真是笨死了。”估计老板听你这么说以为遇到个神经病,更不会卖给你了。
上面第一种是合作的态度,第二种就是从个体化视角来看问题。你可能会问,这是在买东西,是在交易,当然得好好商量,和领不领情有什么关系?但你有没有想过,如果你和熟悉的人也采用合作的态度,那双方更有可能得到双赢。
比如在我身上就发生过这样一件事,我女儿高一的时候数学很差,每次考试都不及格。我心里一急,便给他报了数学补习班,还有一个夏令营。我觉得,她成绩差,一方面是底子不好,另外就是学习方法有问题。
没想到孩子补了一个学期,成绩非但没有提高,心理上还很抵触,每次一说补课就跟我生气。我的做法人家非但不领情,还落下一堆埋怨。
后来我问她还需不需要补课,孩子说,这些老师和学校里老师讲的都差不多,她只是因为学校老师讲得太快,自己接受的慢,所以成绩上不去。而且补习班作业很多,她连复习其他科目的时间都没有。
了解了她的想法,我便不再要求她去补习,转而让她按照自己的节奏学习。到了高二,孩子的成绩真的慢慢就提高了。
其实,人与人之间的每一次行动就是在跟对方做交易,通过交易互通有无,各取所需,而交易就是合作的最初模型。
在上面的例子中,我提供了尊重理解的态度这一件商品,而女儿付出的代价就是她的真实想法;女儿提供了提高成绩这件商品,我付出的代价就是不要瞎安排她的学习。我们在合作的基础上实现了双赢。
再比如一个妈妈看到孩子磨磨蹭蹭,便催促孩子,你快一点我要迟到了,你怎么就不能快一点呢?事实是,妈妈越这样孩子越快不了。如果妈妈对孩子说,宝宝你能不能快一点呢?妈妈要迟到了,帮帮忙好吗?这样说可能孩子就会快一些。
为什么两种不同的态度孩子的表现会不一样呢?这是因为你提供了温柔的语气,还有帮忙这个代价,孩子提供了一个商品,那就是动作快一点,你们达成了一种等价交换,形成了顺利的合作,孩子当然就领你的情了。
所以你看,只要把视角从“个体化视角”转变为“合作视角”,我们就能很好的改变彼此间的关系。通过合作,我们互相提供合适的商品,完成行为的交换,进而达到双赢,这样,你付出的还怕对方不领情吗?
有些事不是我们做不到,而是我们想不到,改变一下思维方式,你就会有不一样的发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