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0 10:03
共4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7-22 01:23
一、“杂剧”和“南戏”的区别
1、产生的地点不同。
元杂剧以元大都为中心,包括长江以北的广大地区,而南戏则产生于浙江永嘉(温州)一带,所以南戏又被称为“永嘉杂剧”南戏圈以杭州为中心,包括温州、扬州、江西、福建等东南地区。
2、产生时间不同。
南戏的产生时间,实际上早于杂剧。明代祝允明在《猥谈》中说:“南戏出于宣和(1119~1125)之后,南渡(1127)之际,谓之温州杂剧。杂剧最初出现大致是在金末元初,其间它经历了从不完备到完备的发展过程。杂剧*的完备、成熟并开始兴盛起来是在蒙古王朝称元以后。
3、内容题材不同。
杂剧的剧作,较多水浒故事、公案故事、历史传说等为题;南戏则注重表现爱情婚姻、家庭伦理等社会问题。
4、剧本结构不同。
杂剧一般由四折一楔子组成一个剧本,杂剧的题目证明放于剧本末,一般用来作剧名;南戏的剧本由若干“出”组成,“出”数不作规定。南戏的题目证明放在剧本开头,一般由四句七言诗来作。
5、演唱形式不同。
杂剧只能由正末或正旦来唱,而且只能有一个人唱,一唱到底。杂剧当中,如果是由正末演唱的则叫“末本”,如果是由正旦演唱的则叫“旦本”;南戏的演唱多种多样,既有独唱、又可对唱、轮唱、合唱等,不似杂剧一唱到底。
二、代表著作
1、杂剧
杂剧代表作家有,关汉卿、郑光祖、马致远、白朴等。主要代表作有,《窦娥冤》、《倩女离魂》、《汉宫秋》、《梧桐雨》等。其内容主要以揭露社会黑暗,反映人民疾苦为主,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相结合,主线明确,人物鲜明。
2、南戏
南戏的代表作有《琵琶记》、《拜月亭记》、《东窗记》、《祖杰》、《酷寒亭》等等。
扩展资料
杂剧与南戏的发展历程
一、杂剧
元代杂剧是在前代戏曲艺术宋杂剧和金院本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戏剧样式。它的最初出现大致是在金末元初,其间它经历了从不完备到完备的发展过程。杂剧*的完备、成熟并开始兴盛起来是在蒙古王朝称元以后。到了成宗元贞、大德年间,杂剧的创作和演出进入鼎盛时期。
后杂剧开始南移,当时在江南溧阳作官的元淮就有诗咏及马致远《汉宫秋》和白朴《梧桐雨》等剧本,这时距元贞元年只有四、五年,而到元贞、大德年间,杂剧已是“举世行”,关汉卿、白朴等人的作品也已是“天下流行”了。元杂剧繁荣的过程中,出现了众多的作家和作品。
元杂剧的很多作品抨击封建统治阶级的官僚、豪绅以及他们的帮凶、爪牙对普通人民的*和剥削,同时歌颂普通人民对封建统治集团所进行的各种形式的反抗。
到了明代中叶以后,杂剧的演唱逐渐失传。
二、南戏
南戏是在宋杂剧脚色体系完备之后,在叙事性说唱文学高度成熟的基础上出现的。它是民间艺人“以宋人词而益以里巷歌谣”(《南词叙录》)构成曲牌连缀*,用代言体的形式搬演长篇故事,从而创造出一种新兴艺术样式。
元灭南宋后,形成统一的局面。随着北方的*、军事势力进入南方,北杂剧的影响也迅速扩展到长江以南,与南戏相汇于杭州为中心的南方戏剧圈,杂剧以其新鲜的内容和精练的形式,获得了南方观众的青睐。
南戏便一度衰落了。但这种局面并没有维持太久。植根于南方人民群众之中的南戏,依然拥有广泛的观众。同时,由于南北两个剧种的汇聚,促进了相互的交流。
明代后期,随着南戏在艺术上得到提高,分唱形式的优越性逐渐显露,人们的兴趣也从杂剧转移到南戏。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7-22 01:24
最根本的不同是创作主体的不同。即南戏作者多是真正的书会才人,他们读书不多,文化修养不高。热心网友 时间:2023-07-22 01:24
北曲杂剧虚伪假正紧,南曲戏文不羁而洒脱。热心网友 时间:2023-07-22 01:25
元代的戏剧,有杂剧和南戏两种类型,这两个居中,的剧本虽然也都包括曲词,宾白,科(介)三个部分,但是*又有不同。杂剧风行与大江南北,它一般由四折组成一个剧本,每折相当与今天的一幕;演剧角色可分为,末,旦,净,三类。末分为正末,小末;旦分为,贴旦,搽旦,小旦。在音乐上,一折只采用一个宫调,不相重复。而全剧只能由正末或正旦一个人主张,正末主唱的称“末本”,正旦主唱的称“旦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