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0 10:01
共4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8-09 12:42
盔甲对于古代战争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军队的披甲率,既是国力的体现,也是战斗力的保证,装备了经过甲片抛光、镀锡、镀水银等诸多繁杂工艺生产出来的明盔亮甲的精锐铁骑,视觉上就极有压迫之感,给敌人的威慑是巨大的。
重甲骑兵就是古代的坦克,其冲击力异常可怕,面对蒙古轻骑的箭支,即便身中十几箭,只要没有命中头面要害,仍能保持冲锋之势,不致丧失战斗力。重甲步兵也是对抗骑兵冲击的不二选择,一旦结阵完成,依托防御,即具备跟骑兵正面硬刚的战力。
不过,从明初开始,明甲似乎逐渐被表面布满泡钉的布面甲所取代,记忆中的汉风满满的传统盔甲出现得越来越少,在如今的影视作品中,出现的明军似乎也装备的都是布面甲,明甲极少,这又是为何呢?
事实上,不管是布面甲还是各种传统铁甲,都是现代人的称呼,古人对布面甲的称呼是“暗甲”,与甲片外露的“明甲”相对应,就是所谓的“暗甲明盔”。
布面甲为何流行?
威风凛凛的明亮铁甲为何会被布面甲取代?其实,铁甲并没有消失,只是形制发生了变化。
自蒙元开始,布面甲开始出现,蒙元被推翻后,其盔甲形制流传了下来。要说明的是,布面甲实际上是铁甲的一种,只是把甲片内置,布面朝外,看上去似乎是布甲,其实还是铁甲。在内部钉有甲片,外面的布只起到链接作用。
布面甲其实并非为了防御火器,对火器的防护也并不比传统札甲要好上多少,简单想想,只是把甲片的位置调换一下,外面包上薄薄一层棉布,就能防弹了?那这火器的威力岂不是也太弱了?
明朝的布面甲
那为何要将甲片内置?主要原因有三点:
一、明朝时气候遭遇小冰河时期,气温降低,边军又主要是在西北和辽东作战,温度更低,将甲片内置可以更有效地保暖和防止生锈。
二、有一定的迷惑作用,防止敌人看出甲片的排列方式,从而找到缝隙进行打击。
三、就是出于经济原因。传统甲胄制作工艺繁琐,用皮条编缀,要在甲片上凿出许多小孔用于穿条,大小甲片层层叠加,用料多出不少,人工也是费时费力,整套甲胄耗费惊人。而布面甲与之相比,防护力当然是大有不如,最大的优势就是便宜,甲片硕大节省了铁料,又不要凿孔穿条,节省了人工,在适当牺牲防护力后,用最经济最实惠的方式换取最高的性价比,这才是布面甲流行的最大原因。
装备布面甲的大明边军
什么人穿布面甲?
既然无法有效防护火器伤害,对刀*箭支的防护又不如传统盔甲,布面甲的列装最适合的自然是普通士兵和低级军官,低成本的布面甲毕竟能提供一定量级的防护,与皮甲或无甲完全是两个概念。至于高级军官,必须提供最高防护级别,穿着的还是明甲。
在体现明朝画面的一些画作中,比如《平番得胜图》等,普通士兵大多数穿着的是布面甲,其中的明军将领有穿山文甲,有穿罩甲、锁子甲,精锐士兵也有穿着明甲,而在更为精锐的边军中,明甲的披甲率也不低,因为边军战事更为频繁,面对威胁更大伤亡也就更高,需要更高级别防御,比如在万历三大征中,据记载赴朝鲜对日作战的诸路边军的制式盔甲就是明甲。
披挂山文甲的将领
在重要战事和财政充裕的情况下,明甲还是首选,比如以表现崇祯年间明军与李自成农民军战斗的《剿贼图记》和表现明军剿灭倭寇的《倭寇图卷》为例,其中出场的披甲军官和明军精锐几乎全部是明甲。
《剿贼图记》
《倭寇图卷》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看出,明朝之所以开始流行布面甲,最主要原因还是一个“穷”字,布面甲在明朝国库的空虚和军队作战必须的装备之间取得了一个平衡,提供了一个还算可以的解决方案。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8-09 12:43
因为布面甲制作成本低,使用起来方便。明朝是我国历史上最干净的朝代,有天子守国门的美誉。热心网友 时间:2023-08-09 12:43
因为传统盔甲比较重,布面甲非常轻,而且能够抵挡火器进攻,明朝以后为了降低成本就开始使用这种盔甲。热心网友 时间:2023-08-09 12:44
因为明朝的时候已经出现了火器,布面甲的防御能力比铁甲更好,所以取而代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