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成都市陴县犀浦镇是个什么样的地方?有照片可以看到吗?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30 06:00
我来回答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9 00:11
犀浦历经近三千年的沧桑,至今名称不变。秦以前,这地方名叫“墀埔”,传说是一片烧砖瓦的窑区。“墀”的本义是台阶及其上面的空地。前些年犀浦的旧城改造时,挖出过古代石梯式窑窟,下面还有炭渣残迹。犀浦镇的地形走势更证明了这一点,从东南西北四街向镇中心十字口走去,均为上坡路。后因洪涝频繁,山川巨变,墀台周围逐渐沦为洼地。“埔”原指一片土地,这时也灌满了水,成为一片“浦泊”了。
犀浦的正式得名缘于李冰治水。唐代李吉甫在《元和郡县志》卷三十一中记载:“犀浦县,本成都县之界,垂拱二年分置犀浦县。昔蜀守李冰造五石犀沉之于水以压怪,因取其事为名。” 浦是水滨的意思,故将沉石犀之浦名为犀浦(意为沉犀之浦),沿用至今。 犀浦不仅是一个古镇,在历史上还建过县,建县时间长达380多年之久。《舆地广记》说:“……犀浦县,属益州。秦时李冰作石犀以压水精,穿石犀渠于江南,命之曰犀牛里。县取此为名耳,不在其地也”。明代曹学全《蜀中名胜记》卷五《太平寰宇记》说:“犀蒲县,周垂拱二年(唐武则天临朝称帝改立的国号,公元686年)割成都之西鄙置,盖因李冰所造石犀以为名。” 。”《太平寰宇记》还记载,宋太平兴国年间,犀浦县共辖20乡,县境东到今成都杜甫草堂和百花潭一带。该书“华阳”条文说:杜甫宅在西郊外,地属犀浦县。接浣花溪,地名百花溪。”《元丰九域志》说,犀浦从公元686年设县,到宋神宗熙宁五年(公元1072年)“省犀浦县为镇入郫”,古犀浦县建县计时386年。
犀浦地处成都近邻,居天府腹心地带,不仅土地肥沃出产丰盛,而且商贸繁荣,人文昌达。建县期间,诗圣杜甫在犀蒲境内的草堂祠住过几年。他作《梅雨》诗描述地地景色云:“南京犀蒲道,四月熟黄梅。”唐至德二年,以蜀郡成都为南京,因其在长安之南而谓“南京”。犀浦曾有许多古建筑,如国宁观、东岳庙、文昌宫、湖广馆、南华宫、梓潼宫等,造型各异,构作精巧。惜岁月流逝,沧海桑田,今已不复再见!
当代犀浦概述
[编辑本段]
犀浦镇位于四川成都市西郊,距市区7公里,离县城11公里,史称“古晋兴城”,传说因蜀太守李冰治水时沉石犀成浦而得名,迄今已有近3000年的历史。全镇幅员面积28平方公里,辖18个村,7个街道居委会,总人口5.6万人,其中城区人口2.9万人,建成区面积3.8平方公里。国道213线和成灌高速公路并行穿越全镇,成都市绕城高速公路环绕城镇。镇内气候宜人,物产丰富,经济发达,交通便利。
改革开放以后,犀浦镇坚持扩大对外开放战略,得到突飞猛进的发展,确立创建中国西部地区经济强镇和文明新镇的奋斗目标,大力推进工业开发区、农业生态发展区和城镇中心区“三大板块”建设,进一步优化镇域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大力推进乡村城市化进程,从过去典型的农业大镇迅速转变为新型的科技型小城镇,经济和社会发展在西部大开发进程中驶入了历史快车道。近两年内先后获得“全国村镇建设先进镇”、“四川省先进乡镇*”、“四川省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模范镇”、“四川省第一电话镇”、“成都市文明镇”及“成都市卫生集镇”等殊誉。 到1999年,全镇国内生产总值达4.73亿元,工业总产值达13.20亿元,乡企总产值达15.29亿元,农业总产值达0.44亿元,入库税收达0.521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3900元,均走在全县前列。城区面积达到3.8平方公里,一度雄称“西南第一镇”。
2008年的犀浦更是有好的发展机遇.首先地铁2号线不再走成温路,全长50.6公里,沿途共设26座站点。全线呈东西走向,东起龙泉驿,最后到郫县犀浦终点站。“成郫灌轻轨线”将以犀浦为起点、经郫县、聚源、都江堰,止于青城山山门。犀浦将成为“地铁2号线”与“成郫灌轻轨线”的换乘站.参与我市市域轨道交通设计的铁道第二勘察设计院负责人称:“换乘点按初步设想将设在犀浦站,为了乘客换乘方便,地铁2号线的这一段将建在地面上,乘客从站台一侧的地铁上下来后,走上十多米,到站台另一侧就可乘坐轻轨了。”在时间的安排上,地铁2号线设计为5分钟一班,成郫灌轻轨的班次设计将考虑能够一车装下从地铁2号线下车换乘的乘客。铁道第二勘察设计院成都地铁项目部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我们初步设想的是需要换乘轻轨的乘客量为乘坐地铁2号线抵达终点站的乘客总量的50%,因此轻轨的班次可能是10分钟一班,实现与地铁2号线的匹配。” 按照初步设想,为了方便乘客,成郫灌轻轨与地铁之间将采用“一票通”,乘客购一次票,就既可乘地铁也能乘轻轨。另外,成郫灌轻轨还有针对特殊人群的人性化设计,每个站台乘客上下都有扶梯,并将专门修建方便残疾人士的无障碍电梯。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9 00:11
犀浦历经近三千年的沧桑,至今名称不变。秦以前,这地方名叫“墀埔”,传说是一片烧砖瓦的窑区。“墀”的本义是台阶及其上面的空地。前些年犀浦的旧城改造时,挖出过古代石梯式窑窟,下面还有炭渣残迹。犀浦镇的地形走势更证明了这一点,从东南西北四街向镇中心十字口走去,均为上坡路。后因洪涝频繁,山川巨变,墀台周围逐渐沦为洼地。“埔”原指一片土地,这时也灌满了水,成为一片“浦泊”了。
犀浦的正式得名缘于李冰治水。唐代李吉甫在《元和郡县志》卷三十一中记载:“犀浦县,本成都县之界,垂拱二年分置犀浦县。昔蜀守李冰造五石犀沉之于水以压怪,因取其事为名。” 浦是水滨的意思,故将沉石犀之浦名为犀浦(意为沉犀之浦),沿用至今。 犀浦不仅是一个古镇,在历史上还建过县,建县时间长达380多年之久。《舆地广记》说:“……犀浦县,属益州。秦时李冰作石犀以压水精,穿石犀渠于江南,命之曰犀牛里。县取此为名耳,不在其地也”。明代曹学全《蜀中名胜记》卷五《太平寰宇记》说:“犀蒲县,周垂拱二年(唐武则天临朝称帝改立的国号,公元686年)割成都之西鄙置,盖因李冰所造石犀以为名。” 。”《太平寰宇记》还记载,宋太平兴国年间,犀浦县共辖20乡,县境东到今成都杜甫草堂和百花潭一带。该书“华阳”条文说:杜甫宅在西郊外,地属犀浦县。接浣花溪,地名百花溪。”《元丰九域志》说,犀浦从公元686年设县,到宋神宗熙宁五年(公元1072年)“省犀浦县为镇入郫”,古犀浦县建县计时386年。
犀浦地处成都近邻,居天府腹心地带,不仅土地肥沃出产丰盛,而且商贸繁荣,人文昌达。建县期间,诗圣杜甫在犀蒲境内的草堂祠住过几年。他作《梅雨》诗描述地地景色云:“南京犀蒲道,四月熟黄梅。”唐至德二年,以蜀郡成都为南京,因其在长安之南而谓“南京”。犀浦曾有许多古建筑,如国宁观、东岳庙、文昌宫、湖广馆、南华宫、梓潼宫等,造型各异,构作精巧。惜岁月流逝,沧海桑田,今已不复再见!
当代犀浦概述
[编辑本段]
犀浦镇位于四川成都市西郊,距市区7公里,离县城11公里,史称“古晋兴城”,传说因蜀太守李冰治水时沉石犀成浦而得名,迄今已有近3000年的历史。全镇幅员面积28平方公里,辖18个村,7个街道居委会,总人口5.6万人,其中城区人口2.9万人,建成区面积3.8平方公里。国道213线和成灌高速公路并行穿越全镇,成都市绕城高速公路环绕城镇。镇内气候宜人,物产丰富,经济发达,交通便利。
改革开放以后,犀浦镇坚持扩大对外开放战略,得到突飞猛进的发展,确立创建中国西部地区经济强镇和文明新镇的奋斗目标,大力推进工业开发区、农业生态发展区和城镇中心区“三大板块”建设,进一步优化镇域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大力推进乡村城市化进程,从过去典型的农业大镇迅速转变为新型的科技型小城镇,经济和社会发展在西部大开发进程中驶入了历史快车道。近两年内先后获得“全国村镇建设先进镇”、“四川省先进乡镇*”、“四川省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模范镇”、“四川省第一电话镇”、“成都市文明镇”及“成都市卫生集镇”等殊誉。 到1999年,全镇国内生产总值达4.73亿元,工业总产值达13.20亿元,乡企总产值达15.29亿元,农业总产值达0.44亿元,入库税收达0.521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3900元,均走在全县前列。城区面积达到3.8平方公里,一度雄称“西南第一镇”。
2008年的犀浦更是有好的发展机遇.首先地铁2号线不再走成温路,全长50.6公里,沿途共设26座站点。全线呈东西走向,东起龙泉驿,最后到郫县犀浦终点站。“成郫灌轻轨线”将以犀浦为起点、经郫县、聚源、都江堰,止于青城山山门。犀浦将成为“地铁2号线”与“成郫灌轻轨线”的换乘站.参与我市市域轨道交通设计的铁道第二勘察设计院负责人称:“换乘点按初步设想将设在犀浦站,为了乘客换乘方便,地铁2号线的这一段将建在地面上,乘客从站台一侧的地铁上下来后,走上十多米,到站台另一侧就可乘坐轻轨了。”在时间的安排上,地铁2号线设计为5分钟一班,成郫灌轻轨的班次设计将考虑能够一车装下从地铁2号线下车换乘的乘客。铁道第二勘察设计院成都地铁项目部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我们初步设想的是需要换乘轻轨的乘客量为乘坐地铁2号线抵达终点站的乘客总量的50%,因此轻轨的班次可能是10分钟一班,实现与地铁2号线的匹配。” 按照初步设想,为了方便乘客,成郫灌轻轨与地铁之间将采用“一票通”,乘客购一次票,就既可乘地铁也能乘轻轨。另外,成郫灌轻轨还有针对特殊人群的人性化设计,每个站台乘客上下都有扶梯,并将专门修建方便残疾人士的无障碍电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