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30 06:00
共5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9 00:15
崇祯十六年,满清崇德八年,积极推行汉化的皇太极突然猝死在沈阳,由于死的突然,生前没有预定继承人,所以他一死,满洲贵族王大臣会议最后一次发挥实质作用,那就是拥立新帝即位。从努尔哈赤创建后金到皇太极改国号为清,从原始渔猎部落突然过度到集权社会的满洲一时间阴云密布。
原来的王大臣会议本来是立贤,或者说是立人缘最好的那个。但是突然汉化之后,一下子宗法观念,立嫡的观念在皇太极称帝以后弥漫开来。即使有*就是草头王的满清八旗内,皇太极死后,台面上浮现出了两个汗位争夺者,分别是皇太子长子豪格、努尔哈赤十四子多尔衮。
前者是皇太极长子,并不是嫡子,后者是皇太极时期功勋卓著的宗室两方实力都不弱。根据努尔哈赤的八旗制度和满清原来的社会形态,拥有实权的八旗旗主的意见就成了能够绝对皇位去向的决定性力量。所以这场权位争夺成了比拼智慧和拳头的游戏。
当时的八旗,豪格辖正蓝旗,原来皇太极辖两黄旗,这两黄旗自然支持皇太极的子嗣即位,这样自己的利益才可能不会受损。理论上,豪格有三个旗的力量支持。多尔衮和弟弟多铎辖两白旗,他们拥立多尔衮继位,权利才能最大化,理论上,多尔衮有两个旗的力量来支持。八旗形势看起来是3:2 的态势。
但是最大的问题,这个时候多尔衮圆滑善变,有很多两黄旗的宗室和将领向多尔衮输诚,以图换来更多的利益。理论上用力多尔衮多恰恰能给他们更多的利益,拥立豪格仅仅是正常本分,这一些想法给了多尔衮不少的鼓舞。
如果这个时候继续争执下去,看起来一场火并不可避免,最后的希望放在了局外之人上,那就是镶蓝旗的济尔哈朗和实际掌握两红旗的代善身上。这两人代善年老力衰,没希望争夺汗位,济尔哈朗属于宗室,不可能出来争立,但是他们举足轻重。
换句话说,这次皇位推举,两位竞争者谁获得的票多谁就当选,也就是争取到红旗和镶蓝旗的支持他们就能胜出。直白的说,谁能给三旗更多的利益,这三旗就能支持谁。和济尔哈朗相比,代善曾经是努尔哈赤的嗣子,后来因故被废,据说曾经是代善和努尔哈赤的小福晋有染,这个小福晋就是多尔衮的生母,以致嗣位被废。然而,掌握两红旗的他,这时候是宗室最有威望,他的决定将是最后皇位归属的决定。
代善也深知这一点,在皇太极死后就立即召开会议商议拥立,在豪格一方坚持立己的情况下,多尔衮一方提出立长,也就是代善,结果被代善以年事已高拒绝,反而说豪格是皇太子长子,如果睿亲王多尔衮不愿意继承大统就应该立豪格。不得不说代善姜还是老的辣,圆滑世故的将球踢给了多尔衮和豪格。等于什么话都没有说,然而什么都说了。
多尔衮不傻,在代善这也表态以后,他明白代善不会支持他,但是不反对豪格继位,所以意味着豪格会获得大多数的支持,除了自己的两白旗。这样下去就会被孤立,未来处境必然非常艰困。所以,他必须的做出正确的选择,然而,已经和豪格撕破脸面,不可能转向,这个时候,只要阻止豪格上位就表示豪格没有赢,多尔衮就没有输。
所以,善变的多尔衮提出折中方案,由皇太极第九子年仅六岁的福临即位,这个提议最后得到全体赞同,多尔衮和济尔哈朗辅佐。对多尔衮来说,这个是最不坏的结果,事后,多尔衮凭借自己的才智逐渐掌握了清室的最高权力。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9 00:15
多尔衮权势滔天,为何不趁热打铁夺得皇位?我想存在两个原因。
先说第一点,血浓与水,不忍篡位。多尔衮与皇太极是亲兄弟,皇太极是努尔哈赤的第八子,多尔衮是第十四子。明天启六年(1626年),努尔哈赤病死,皇太极即父位,那时多尔衮才十五岁。
从那时起,多尔衮便跟随皇太极征战蒙古,朝鲜。多尔衮骁勇善战,战功赫赫,17岁就成为了正白旗旗主,24岁被封为和硕睿亲王。崇德八年(1643年),清军在松锦大战中大败明军,使明军的关外防线彻底崩塌,这时皇太极却不明不白地猝死在盛京(今沈阳)清宁宫,未能实现打进山海关,统一中原的宏图大业。
多尔衮若想篡位,此时是最好的机会,但他还是选择了辅佐皇太极第九子福临(顺治)继承了帝位。
如果那时他要篡位易如反掌,不过他那样做,不仅会造成亲情撕裂,而且还会在关键时刻贻误战机。一统中原的大业指日可待,这时最需要的是人心的稳定,族人的团结,多尔衮文武双全,才不会在这时去干窝里斗的事。
其二,实权在握,无需夺位。皇太极死时,并未立嗣子。1644年,多尔衮在权衡了各方利弊后,最终选择了皇太极第九子福临(顺治)继承帝位,这时顺治年仅6岁,多尔衮自然坐上了摄政王的位置。
皇帝年幼,加之多尔衮是清朝定国开基第一人,又是皇叔,他不仅实权在握,而且在朝中的地位俨然如同皇帝,所以他无需夺位。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9 00:15
这个问题有意思,宋安之来回答!
多尔衮为什么不夺顺治帝皇位呢,主要因为他死的太早太突然,在39岁时便英年早逝,来不及下一步行动所以便不了了之。
接下来宋安之来具体说说。
多尔衮是清初摄政王,可以说是当时的实际统治者。在顺治元年到顺治七年死于塞北这中间七年,清朝在多尔衮的带领下完成了入关这关键的一步,由割据政权过渡成为大一统政权,又灭了李自成之大顺政权、亡了张献忠之大西政权、消灭了南明弘光、隆武、绍武三个政权。
也就是说到顺治帝在顺治八年亲政以后,清朝在全国范围只剩下南明永历政权一个对手。而且永历政权只是苟延残喘,并非是占据半壁江山,可以说在多尔衮七年实际统治时间中,已经奠定了清朝成为大一统政权的基础。
而随着这一系列巨大的功劳,多尔衮也从摄政王升级为叔父摄政王、皇叔父摄政王、皇父摄政王,直接成为顺治帝的“父亲”,自身也是权势滔天,甚至还留下了孝庄太后下嫁多尔衮之谜。
可以说这时候成不成为皇帝的难度对于多尔衮来说基本上为零,只是多尔衮想不想的事情,也就是一念之间而已。
那么多尔衮为什么没有夺了顺治帝的皇位,直接取而代之呢?
主要因为多尔衮相当于是猝死,没来得及实施。因为在顺治七年冬天,多尔衮出塞北行猎时坠马跌伤,不久后本就体弱多病的多尔衮便伤重而死去。
多尔衮死的有些突然,并且时年39岁,这才是他不夺皇位的根本原因。毕竟他当时正是年富力强之时,拥有赫赫功劳,更是权势滔天,皇位对于他来说可谓是垂手可得。但因为年轻不着急,加之多尔衮当时并没有子嗣,还有天下并末平定,还有南明永历政权存在,所以多尔衮并没有进一步行动。
不然多尔衮一步步的成为皇父摄政王,如此架空顺治帝,这般事情都做了,怎么可能没有野心篡位呢?
所以说多尔衮之所以没夺顺治帝皇位,主要原因在于他死的太突然了,没来得及进行下一步行动!
谢谢观看宋安之独家原创回答,欢迎吐槽、点赞、关注~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9 00:16
作为我国最后一个封建王朝,清王朝可谓是将封建*做到了极致,内部*的风险被清统治者压到了最低,可偏偏清朝还是亡于闭关锁国,以至于昔日岁岁来贡的小国成了这个庞大王朝的大患。虽然从制度上,清王朝已经是最大程度避免了内患,可是在清初皇太极驾崩后,多尔衮完全可以取而代之,坐上皇位,为何他却选择了安安分分做个臣子。
在清太祖留下的遗诏中,一个皇位,多尔衮,代善等人却都有继承权。当时,皇长子豪格执掌正蓝旗,并且背后站了两黄旗,而多尔衮则是执掌正白旗。所以,两人完全有一搏之力。多尔衮不夺皇位,在笔者看来,第一点原因便是为了皇朝稳定。倘若两者相争,必有一伤,甚至清朝会因此元气大伤。
所以,两人选择了彼此妥协,让当时年方六岁的福临加冕为皇。多尔衮和豪格则是成了摄政王。
可是多尔衮巧施手段,杀害豪格之后,所有人都以为他下一个目标便是皇位,偏偏多尔衮至死未曾取而代之。这便要引出第二点原因:八旗势力尚存,多尔衮没有能力挑战八旗势力。虽然他自己是执掌正白旗,可是,两黄旗却依旧在遏制多尔衮,以至于他不敢强行废了顺治帝。
第三点,则是孝庄太后的影响。历史上有一种说法是孝庄其实是委身于多尔衮,甚至还有人编成了一段佳话,所谓的两人少年相恋一说。在历史上,多尔衮也的确被册封为皇父摄政王,这难免让人浮想联翩。
*如何,早已经被时间所掩盖,不过在笔者看来,多尔衮仅仅位居人臣,想必还是维护稳定之心居上,倘若并非如此,再大的阻碍也阻止不了这位豪杰称帝。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9 00:17
大家好,我是以史为鉴。
多尔衮虽然生前没有称帝,但是权势和身份几乎和皇帝没有两样,而且多尔衮刚刚去世后就被顺治追封为“清成宗”,谥懋德修远广业定功安民立政诚敬义皇帝。
虽然两个月后多尔衮的政敌们*倒算,不但废除他的皇帝身份,而且掘墓鞭尸,但是从多尔衮死后追封从这个角度来说,多尔衮就是皇帝。
之所以多尔衮生前没能趁热打铁称帝,根本原因就是多尔衮仗着自己权势滔天,认为自己取代小皇帝福临还不是手到擒来,没想到自己却因为一件小事早死,于是筹谋的一切都烟消云散。
多尔衮权势滔天时有多厉害?
多尔衮可以把皇帝印玺都放在自己府中,让小皇帝称呼自己为“皇父摄政王”,清史稿记载多尔衮的仪仗、音乐、卫队都和皇帝一样:“所用仪仗、音乐及卫从之人,俱僭拟至尊。”多尔衮对外发布命令也直接成为“旨意”。
顺治七年(1650年)八月,多尔衮再次发布命令,把自己的亲生母亲,殉葬努尔哈赤的阿巴亥追尊为“孝烈恭敏献哲仁和赞天俪圣武皇后”,并且祔享太庙。
把自己的生母追封为皇后,并且祔享太庙,这具有极大的*意义,可以说是证明多尔衮具有皇位合法继承权的证明。这一步可以说是努尔哈赤称帝的前奏了。
但可惜,生活穷侈极欲荒淫无度的多尔衮被酒色掏空了身子,多尔衮生前不但要求在八旗内部选美女送到自己府邸,还要求喀尔喀、朝鲜等地区奉献美女,娶了朝鲜公主还嫌公主不美,让朝鲜再选美女,搞得朝鲜朝野大怨。
据记载,多尔衮身材细瘦,素患风疾,常常头昏目眩,有人认为这和常年纵欲有很大的关系。
顺治七年十一月,生母祔享太庙的目标已经达成,兴奋之余的多尔衮决定前往古北口外打猎游玩,没想到这一去多尔衮却因为打猎的时候不小心失足坠马,身受重伤。结果在养病的时候竟然奇怪的“用错了药”,十二月初九(公元1650年12月31日),多尔衮薨于古北口外喀喇城,年三十九岁。
多尔衮神秘死后,顺治皇帝亲自率王大臣缟服东直门外五里,迎多尔衮灵柩,并且以皇帝礼仪下葬多尔衮,还追封多尔衮去世的妻子博尔济吉特氏为义皇后。
两个月后,多尔衮被取消一切待遇,而且遭到掘墓挖坟鞭尸,直到一百多年后到了乾隆四十三年(1778年),才正式为多尔衮平反,“追谥曰忠,补入玉牒”。
所以说多尔衮不是不想称帝,而是身体不好死的太早了。现在同样天寒地冻,大家注意身体啊,不然一个不小心,皇位就没了。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9 00:15
崇祯十六年,满清崇德八年,积极推行汉化的皇太极突然猝死在沈阳,由于死的突然,生前没有预定继承人,所以他一死,满洲贵族王大臣会议最后一次发挥实质作用,那就是拥立新帝即位。从努尔哈赤创建后金到皇太极改国号为清,从原始渔猎部落突然过度到集权社会的满洲一时间阴云密布。
原来的王大臣会议本来是立贤,或者说是立人缘最好的那个。但是突然汉化之后,一下子宗法观念,立嫡的观念在皇太极称帝以后弥漫开来。即使有*就是草头王的满清八旗内,皇太极死后,台面上浮现出了两个汗位争夺者,分别是皇太子长子豪格、努尔哈赤十四子多尔衮。
前者是皇太极长子,并不是嫡子,后者是皇太极时期功勋卓著的宗室两方实力都不弱。根据努尔哈赤的八旗制度和满清原来的社会形态,拥有实权的八旗旗主的意见就成了能够绝对皇位去向的决定性力量。所以这场权位争夺成了比拼智慧和拳头的游戏。
当时的八旗,豪格辖正蓝旗,原来皇太极辖两黄旗,这两黄旗自然支持皇太极的子嗣即位,这样自己的利益才可能不会受损。理论上,豪格有三个旗的力量支持。多尔衮和弟弟多铎辖两白旗,他们拥立多尔衮继位,权利才能最大化,理论上,多尔衮有两个旗的力量来支持。八旗形势看起来是3:2 的态势。
但是最大的问题,这个时候多尔衮圆滑善变,有很多两黄旗的宗室和将领向多尔衮输诚,以图换来更多的利益。理论上用力多尔衮多恰恰能给他们更多的利益,拥立豪格仅仅是正常本分,这一些想法给了多尔衮不少的鼓舞。
如果这个时候继续争执下去,看起来一场火并不可避免,最后的希望放在了局外之人上,那就是镶蓝旗的济尔哈朗和实际掌握两红旗的代善身上。这两人代善年老力衰,没希望争夺汗位,济尔哈朗属于宗室,不可能出来争立,但是他们举足轻重。
换句话说,这次皇位推举,两位竞争者谁获得的票多谁就当选,也就是争取到红旗和镶蓝旗的支持他们就能胜出。直白的说,谁能给三旗更多的利益,这三旗就能支持谁。和济尔哈朗相比,代善曾经是努尔哈赤的嗣子,后来因故被废,据说曾经是代善和努尔哈赤的小福晋有染,这个小福晋就是多尔衮的生母,以致嗣位被废。然而,掌握两红旗的他,这时候是宗室最有威望,他的决定将是最后皇位归属的决定。
代善也深知这一点,在皇太极死后就立即召开会议商议拥立,在豪格一方坚持立己的情况下,多尔衮一方提出立长,也就是代善,结果被代善以年事已高拒绝,反而说豪格是皇太子长子,如果睿亲王多尔衮不愿意继承大统就应该立豪格。不得不说代善姜还是老的辣,圆滑世故的将球踢给了多尔衮和豪格。等于什么话都没有说,然而什么都说了。
多尔衮不傻,在代善这也表态以后,他明白代善不会支持他,但是不反对豪格继位,所以意味着豪格会获得大多数的支持,除了自己的两白旗。这样下去就会被孤立,未来处境必然非常艰困。所以,他必须的做出正确的选择,然而,已经和豪格撕破脸面,不可能转向,这个时候,只要阻止豪格上位就表示豪格没有赢,多尔衮就没有输。
所以,善变的多尔衮提出折中方案,由皇太极第九子年仅六岁的福临即位,这个提议最后得到全体赞同,多尔衮和济尔哈朗辅佐。对多尔衮来说,这个是最不坏的结果,事后,多尔衮凭借自己的才智逐渐掌握了清室的最高权力。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9 00:15
多尔衮权势滔天,为何不趁热打铁夺得皇位?我想存在两个原因。
先说第一点,血浓与水,不忍篡位。多尔衮与皇太极是亲兄弟,皇太极是努尔哈赤的第八子,多尔衮是第十四子。明天启六年(1626年),努尔哈赤病死,皇太极即父位,那时多尔衮才十五岁。
从那时起,多尔衮便跟随皇太极征战蒙古,朝鲜。多尔衮骁勇善战,战功赫赫,17岁就成为了正白旗旗主,24岁被封为和硕睿亲王。崇德八年(1643年),清军在松锦大战中大败明军,使明军的关外防线彻底崩塌,这时皇太极却不明不白地猝死在盛京(今沈阳)清宁宫,未能实现打进山海关,统一中原的宏图大业。
多尔衮若想篡位,此时是最好的机会,但他还是选择了辅佐皇太极第九子福临(顺治)继承了帝位。
如果那时他要篡位易如反掌,不过他那样做,不仅会造成亲情撕裂,而且还会在关键时刻贻误战机。一统中原的大业指日可待,这时最需要的是人心的稳定,族人的团结,多尔衮文武双全,才不会在这时去干窝里斗的事。
其二,实权在握,无需夺位。皇太极死时,并未立嗣子。1644年,多尔衮在权衡了各方利弊后,最终选择了皇太极第九子福临(顺治)继承帝位,这时顺治年仅6岁,多尔衮自然坐上了摄政王的位置。
皇帝年幼,加之多尔衮是清朝定国开基第一人,又是皇叔,他不仅实权在握,而且在朝中的地位俨然如同皇帝,所以他无需夺位。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9 00:15
这个问题有意思,宋安之来回答!
多尔衮为什么不夺顺治帝皇位呢,主要因为他死的太早太突然,在39岁时便英年早逝,来不及下一步行动所以便不了了之。
接下来宋安之来具体说说。
多尔衮是清初摄政王,可以说是当时的实际统治者。在顺治元年到顺治七年死于塞北这中间七年,清朝在多尔衮的带领下完成了入关这关键的一步,由割据政权过渡成为大一统政权,又灭了李自成之大顺政权、亡了张献忠之大西政权、消灭了南明弘光、隆武、绍武三个政权。
也就是说到顺治帝在顺治八年亲政以后,清朝在全国范围只剩下南明永历政权一个对手。而且永历政权只是苟延残喘,并非是占据半壁江山,可以说在多尔衮七年实际统治时间中,已经奠定了清朝成为大一统政权的基础。
而随着这一系列巨大的功劳,多尔衮也从摄政王升级为叔父摄政王、皇叔父摄政王、皇父摄政王,直接成为顺治帝的“父亲”,自身也是权势滔天,甚至还留下了孝庄太后下嫁多尔衮之谜。
可以说这时候成不成为皇帝的难度对于多尔衮来说基本上为零,只是多尔衮想不想的事情,也就是一念之间而已。
那么多尔衮为什么没有夺了顺治帝的皇位,直接取而代之呢?
主要因为多尔衮相当于是猝死,没来得及实施。因为在顺治七年冬天,多尔衮出塞北行猎时坠马跌伤,不久后本就体弱多病的多尔衮便伤重而死去。
多尔衮死的有些突然,并且时年39岁,这才是他不夺皇位的根本原因。毕竟他当时正是年富力强之时,拥有赫赫功劳,更是权势滔天,皇位对于他来说可谓是垂手可得。但因为年轻不着急,加之多尔衮当时并没有子嗣,还有天下并末平定,还有南明永历政权存在,所以多尔衮并没有进一步行动。
不然多尔衮一步步的成为皇父摄政王,如此架空顺治帝,这般事情都做了,怎么可能没有野心篡位呢?
所以说多尔衮之所以没夺顺治帝皇位,主要原因在于他死的太突然了,没来得及进行下一步行动!
谢谢观看宋安之独家原创回答,欢迎吐槽、点赞、关注~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9 00:16
作为我国最后一个封建王朝,清王朝可谓是将封建*做到了极致,内部*的风险被清统治者压到了最低,可偏偏清朝还是亡于闭关锁国,以至于昔日岁岁来贡的小国成了这个庞大王朝的大患。虽然从制度上,清王朝已经是最大程度避免了内患,可是在清初皇太极驾崩后,多尔衮完全可以取而代之,坐上皇位,为何他却选择了安安分分做个臣子。
在清太祖留下的遗诏中,一个皇位,多尔衮,代善等人却都有继承权。当时,皇长子豪格执掌正蓝旗,并且背后站了两黄旗,而多尔衮则是执掌正白旗。所以,两人完全有一搏之力。多尔衮不夺皇位,在笔者看来,第一点原因便是为了皇朝稳定。倘若两者相争,必有一伤,甚至清朝会因此元气大伤。
所以,两人选择了彼此妥协,让当时年方六岁的福临加冕为皇。多尔衮和豪格则是成了摄政王。
可是多尔衮巧施手段,杀害豪格之后,所有人都以为他下一个目标便是皇位,偏偏多尔衮至死未曾取而代之。这便要引出第二点原因:八旗势力尚存,多尔衮没有能力挑战八旗势力。虽然他自己是执掌正白旗,可是,两黄旗却依旧在遏制多尔衮,以至于他不敢强行废了顺治帝。
第三点,则是孝庄太后的影响。历史上有一种说法是孝庄其实是委身于多尔衮,甚至还有人编成了一段佳话,所谓的两人少年相恋一说。在历史上,多尔衮也的确被册封为皇父摄政王,这难免让人浮想联翩。
*如何,早已经被时间所掩盖,不过在笔者看来,多尔衮仅仅位居人臣,想必还是维护稳定之心居上,倘若并非如此,再大的阻碍也阻止不了这位豪杰称帝。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9 00:17
大家好,我是以史为鉴。
多尔衮虽然生前没有称帝,但是权势和身份几乎和皇帝没有两样,而且多尔衮刚刚去世后就被顺治追封为“清成宗”,谥懋德修远广业定功安民立政诚敬义皇帝。
虽然两个月后多尔衮的政敌们*倒算,不但废除他的皇帝身份,而且掘墓鞭尸,但是从多尔衮死后追封从这个角度来说,多尔衮就是皇帝。
之所以多尔衮生前没能趁热打铁称帝,根本原因就是多尔衮仗着自己权势滔天,认为自己取代小皇帝福临还不是手到擒来,没想到自己却因为一件小事早死,于是筹谋的一切都烟消云散。
多尔衮权势滔天时有多厉害?
多尔衮可以把皇帝印玺都放在自己府中,让小皇帝称呼自己为“皇父摄政王”,清史稿记载多尔衮的仪仗、音乐、卫队都和皇帝一样:“所用仪仗、音乐及卫从之人,俱僭拟至尊。”多尔衮对外发布命令也直接成为“旨意”。
顺治七年(1650年)八月,多尔衮再次发布命令,把自己的亲生母亲,殉葬努尔哈赤的阿巴亥追尊为“孝烈恭敏献哲仁和赞天俪圣武皇后”,并且祔享太庙。
把自己的生母追封为皇后,并且祔享太庙,这具有极大的*意义,可以说是证明多尔衮具有皇位合法继承权的证明。这一步可以说是努尔哈赤称帝的前奏了。
但可惜,生活穷侈极欲荒淫无度的多尔衮被酒色掏空了身子,多尔衮生前不但要求在八旗内部选美女送到自己府邸,还要求喀尔喀、朝鲜等地区奉献美女,娶了朝鲜公主还嫌公主不美,让朝鲜再选美女,搞得朝鲜朝野大怨。
据记载,多尔衮身材细瘦,素患风疾,常常头昏目眩,有人认为这和常年纵欲有很大的关系。
顺治七年十一月,生母祔享太庙的目标已经达成,兴奋之余的多尔衮决定前往古北口外打猎游玩,没想到这一去多尔衮却因为打猎的时候不小心失足坠马,身受重伤。结果在养病的时候竟然奇怪的“用错了药”,十二月初九(公元1650年12月31日),多尔衮薨于古北口外喀喇城,年三十九岁。
多尔衮神秘死后,顺治皇帝亲自率王大臣缟服东直门外五里,迎多尔衮灵柩,并且以皇帝礼仪下葬多尔衮,还追封多尔衮去世的妻子博尔济吉特氏为义皇后。
两个月后,多尔衮被取消一切待遇,而且遭到掘墓挖坟鞭尸,直到一百多年后到了乾隆四十三年(1778年),才正式为多尔衮平反,“追谥曰忠,补入玉牒”。
所以说多尔衮不是不想称帝,而是身体不好死的太早了。现在同样天寒地冻,大家注意身体啊,不然一个不小心,皇位就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