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3-10-17 12:45
共5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1-24 03:44
不肖子孙bùxiàozǐsūn。 没有不孝子孙一词,不孝子孙不是成语。
不肖:不象,不贤。指品德差,没出息,不能继承先辈事业的子孙或晚辈。
【近义词】:纨绔子弟、后继无人。
【语法】:偏正式;作宾语;指不好的子孙。
/iknow-pic.cdn.bcebos.com/96dda144ad345982ba2389be01f431adcbef8474"target="_blank"title="点击查看大图"class="ikqb_img_alink">/iknow-pic.cdn.bcebos.com/96dda144ad345982ba2389be01f431adcbef8474?x-bce-process=image%2Fresize%2Cm_lfit%2Cw_600%2Ch_800%2Climit_1%2Fquality%2Cq_85%2Fformat%2Cf_auto"esrc="https://iknow-pic.cdn.bcebos.com/96dda144ad345982ba2389be01f431adcbef8474"/>
扩展资料:
不肖子孙出自于《庄子•天地》:“亲之所言而然,所行而善,则世俗谓之不肖子。”《孟子•万章上》:“丹朱之不肖,舜之子亦不肖。”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1-24 03:44
“不肖”就是后代子孙长得不像先祖,后来词义进一步发展,“不肖”指不如先祖,有不成材、不正派之义。“不孝”指的是子女对父母不孝敬。
【拓展】《说文解字》:“肖,骨肉相似也。从肉,小声。不似其先,故曰不肖。”
通过溯源,我们知道“肖”中的“月”早期写作“肉”,表“骨肉”之意,“肖”的本义是后代子孙与先祖长得相像,“不肖”就是后代子孙长得不像先祖。后来词义进一步发展,“不肖”指不如先祖,有不成材、不正派之义。
《说文解字》:“孝,善事父母者。从老省,从子,子承老也。”
从字形可知,“孝”的本义是子女对父母的孝敬。通过字形溯源,“不肖子孙”与“不孝子孙”的含义以及为什么有这样的含义,就可以落实了,它们的意义也因为有了字形线索而可以区分得很清楚。
【拓展】
早期字形具有较强的象物性,字形与词义的联系较为直观。根据低年级学生以形象识记为主的认知规律,通过生动有趣的汉字溯源,可以收到较好的识字教学效果。
儿童七八岁入小学,对词义已有基本了解,词义不是教学的核心,字形与词义的关联才是重点,但楷书简化字往往不能显示这种关联,字形历史溯源就显得非常必要。
世界上早期的自源文字都是象形文字,后来其他象形文字都改成了拼音文字,只有汉字坚持下来,并不断适应记录汉语的需要,发展成为我们今天使用的楷书。汉字从古至今无间断使用的历史,可以为汉字溯源提供充足的条件。楷书中不能分析的字,通过溯源就可以找到形义关联。
通过汉字溯源和形体分析,可以释放词义信息,加深对词义的理解。
参考资料:汉字溯源与语文素养-光明日报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1-24 03:45
从字面上看,不肖子孙说的是不像前人的子孙,不孝子孙说的是不孝顺的子孙。
从深层次看,前者是可以是对子孙能力或品德的批判,后者只偏重于品德的批判。
不肖子孙(bùxiàozǐsūn):不肖:不像(指不像先人),不贤。指不能继承祖先事业的,没有出息的子孙,多用于自己在祖宗坟前的谦称。出处:《庄子·天地》:“亲之所言而然,所行而善,则世俗谓之不肖子。”《 孟子·万章上》:“丹朱之不肖,舜之子亦不肖。”
不孝子孙(bùxiàozǐsūn):不孝顺、忤逆的子孙。原本这不是一个词,是后来人们根据“不肖”的同音“不孝”造出来的词,表示后代不孝顺。
扩展资料:
子孙(zǐ sūn):
(1).儿子和孙子,泛指后代。
【出处】:《书· 洪范》:“身其康强,子孙其逢吉。” 汉 贾谊 《过秦论》上:“自以为 关中 之固, 金城千里,子孙帝王 万世之业也。”
【示例】:宋 吴曾 《 能改斋漫录·记事一》:“侍郎于 京师,遇乡人至,必命子孙出见,而 列侍焉。” 明张居正《请戒谕群臣疏》:“尔等亦皆垂功名於竹帛,緜禄廕於子孙,顾不美欤!” 《儿女英雄传》第一回:“便是 将来的子孙,有命作官固好。不然,守着这点地方,也还可以耕种读书,不至冻饿。”
(2).单指儿子。
【出处】:《隋书· 西域传·附国》:“有死者……子孙不哭,带甲儛剑而呼云:‘我父为鬼所取,我欲报寃杀鬼。’”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1-24 03:45
不肖子孙:
不肖:不像(指不像先人),不贤。指不能继承祖先事业的,没有出息的子孙,多用于自己在祖宗坟前的谦称。
不孝子孙:
不孝子孙指的是不孝顺的后辈,是后来人们根据“不肖”的同音“不孝”造出来的词
拓展资料
《庄子·天地》:“亲之所言而然,所行而善,则世俗谓之不肖子。”《孟子·万章上》:“丹朱之不肖,舜之子亦不肖。”
例子:
造庙的时候,他的祖宗就捐过钱,现在他却要来吹熄长明灯,这不是不肖子孙?(鲁迅《彷徨·长明灯》)
(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不肖子孙)
孝,汉字。《孝经·开宗明义》篇中讲:“夫孝,德之本也。”“孝”字的汉字构成,上为老、下为子,意思是子能承其两亲,并能顺其意。孝的观念源远流长,殷商的甲骨文中就已出现“孝”字。《论语-学而》中孔子说到“入则孝,出则悌,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孝悌”指的是孝敬父母、尊重长辈、友爱兄弟及关爱幼者的伦理行为,体现出感恩、回报和礼敬。推及一切皆加礼敬,善待他人,名曰行“仁”,此为古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之基础。在中国传统道德规范中,孝道具有特殊的地位和作用。汉字教育的“教”字,就由“孝”和“文”组成,因此教育的根本就建立在孝道人伦的基础上,一切的教育随之扩展开来,起到化育人民的作用。
(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孝)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1-24 03:46
不肖子孙是一个汉语成语,拼音是bù xiào zǐ sūn,意思是指不能继承祖先事业的,没有出息的子孙。多用于自己在祖宗坟前的谦称。
不孝子孙不孝敬长辈的子孙。是贬义词。
拓展内容
无论是最早的殷商时期甲骨文还是稍后的*中,孝——上面是“耂”,代表老人以及长辈、老一代人,下面是“ 子”,代表子女以及晚辈、新一代人,老人老了,做子女的搀扶着老人、背负着老人,在这种扶持中尽人子之责,从而使整个社会中老一代与新一代达到一种和谐的关系。
我们也不难看出,如果把这种关系推广到整个大的社会,垂拱而治便可以很轻松得到解决。所以说,孝道的提出不仅仅是为安抚一个家庭的,它更多的是为了弥补社会的一些裂痕,有了它,无论小家还是大国都能表现得更加完整。
正是这样的动机,也就为孝文化接下来的大发展提供了合适的理由。当西周王朝由盛入衰时,*集权形同虚设,各地诸侯纷纷相互吞并,这样导致社会步入了万劫不复的“礼乐崩坏”的状态。也在这时,儒家文化孕育而生。
孔夫子把“孝”纳入了他 的“ 仁”学系统,对“孝”做出了伦理价值的规定。以后孟子对“孝”作了进一步的论述,打破了“孝”的血亲关系的*,“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可运于掌”,这样一来,“孝”不止是孝亲,也包括了对非血亲老人的孝顺,赋予了“孝”的普遍意义,儒家孝文化形态得以形成,也就是后世两千年的孝文化的发展基础。
参考资料:浅谈中国孝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