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海拔高反而冷呢,不是离太阳更近了吗?587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3-10-17 12:27
我来回答
共5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1-29 10:43
海拔高而气候寒冷是因为人类主要生活在地球表层的对流层大气圈内,在本圈内,气温的高低变化与海拔高低呈一定关系,即海拔平均每升高100米,气温要下降约0.6摄氏度。
按照这个道理,海拔越高的地方,气候就越寒冷。所谓“高处不胜寒”就是这个意思。例如中国的青藏高原地区一个最显著的自然地理特征就是高寒。
扩展资料:
代表气候——高原气候
总体特点:
辐射强烈,日照多,气温低,积温少,气温随高度和纬度的升高而降低。
据推算,海拔高度每上升100米,年均温降低0.57℃,纬度每升高1度,年均温降低0.63℃,日较差大;干湿分明,多夜雨;冬季干冷漫长,大风多;夏季温凉多雨,冰雹多;四季不明。
大部分地区的最暖月均温在15℃以下,1月和7月平均气温都比同纬度东部平原低15-20℃。按气候分类,除东南缘河谷地区外,整个*全年无夏。年总辐射量值高达5850-7950兆焦耳/平方米,比同纬度东部平原高0.5-1倍。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高寒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1-29 10:43
为什么海拔越高的地方越冷,这个问题我们从三个方面去解释:
1、温度的高低和空气的关系
在热力学中,我们用大量分子运动平均动能的大小和分子的多少表示温度的高低。即环境的温度越高,环境中分子数运动的平均动能则越大或分子越多(分子相互间碰撞的频率越高),反之也成立。这是为什么呢?如果我们用一个水银温度计去测量环境的温度,环境中的分子数的平均动能越大或分子越多,那么大量分子对水银温度计的撞击将越频繁,由于热传导,这也将使得温度计的温度示数上升,从而使我们相信环境中的分子数的平均动能越大或分子越多,环境的温度就越高。
2、海拔的高低和空气的关系
一般而言,我们说某个地方的海拔高低是指的这个地方的“高度”相对于海平面的高低。因而,海拔越低的地方是离海平面的垂直高度越近(离地心也近),海拔越高的地方是离海平面的垂直高度越高(离地心也远)。有趣的是,空气中的分子数的多少的分布是和海拔的高度有关的(实质就是分子数的多少的分布与离地心的距离成反相关),海拔越高的地方的分子数相对于海拔低的地方的分子数要少一些,而分子数的多少又决定着环境温度的高低,因此,海拔的高低很明显就和温度扯上关系了。
3、海拔的高低和温度的关系
现在,我们已经知道了空气中分子与温度和海拔之间的“恩怨”,因此,我们根据上述的分析得出以下的结论:海拔越高的地方,大气压低即分子越少(分子间的碰撞频率低),温度相对而言越低;海拔越低的地方,大气压较高即分子越多(分子间碰撞频率高),温度相对而言较高。如果用数据来表述就是:一般而言,海拔每升高100米,温度就下降0.6摄氏度。因此,若旅游区的的山脚与山顶的海拔高度相差1000米,就更应该引起我们足够的注意啦——带足够的衣物!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1-29 10:44
这与两个概念有关:湿绝热递减率和干绝热递增率
我从一个整体形象的讲,一团空气要跨过一座1000米山,在山脚下时空气为20度。接着空气不断攀升,按照湿绝热递减来算,高度每上升100米,气温下降0.6度。在气温下降的过程中,空气中的水汽凝结,形成降水。在降水后空气爬过山顶,开始下山,这时按干绝热递增率,高度每下降100米,气温上升1度。因此在山顶时,空气温度为20-6=14度,下山后温度为14+10=24度,这样也会产生焚风效应。
虽然以上是解释焚风效应,但是也充分说明海拔高的地区温度相对要低于海拔低的地区。主要还是由于湿绝热递减率这个概念。
高原地区云层稀薄,空气稀薄致使保温、吸热作用差,平流层中空气中的水和二氧化碳能够吸收太阳光里的长波辐射,并以热量的形式发射给地面,夜间地面再反射给云层,高原地区云层稀薄,所以温度偏低,昼夜温差也大。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1-29 10:44
海拔高,空气流动迅速,热量是不易存储的。此外更重要的是水的比热容以及陆地的比热容远远<空气,因而越靠近地球表面的地方温度越高。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1-29 10:45
太阳光对气温的影响在地球上海拔高低处几乎没有差异,主要影响因素是大气温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