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法联军进攻圆明园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30 04:42
我来回答
共5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3 13:47
1860年英法联军洗劫圆明园,园中的建筑被烧毁,文物被劫掠,奇迹和神话般的圆明园变成一片废墟,只剩断垣残壁,供游人凭吊。
咸丰十年(1860年)8月,英法联军攻入北京。10月6日,占领圆明园。从第二天开始,军官和士兵就疯狂地进行抢劫和破坏。为了迫使清*尽快接受议和条件,英国公使额尔金、英军统帅格兰特以清*曾将英法被俘人员囚禁在圆明园为借口,命令米启尔中将于10月18日率领侵略军三千五百余人直趋圆明园,纵火焚烧。这场大火持续了两天两夜。
圆明园于咸丰十年,即1860年的10月,遭到英法联军的野蛮洗劫的焚毁,成为我国近代史上的一页屈辱史。
由于闭关锁国,至清代中叶,整个国家的科学技术已大大落后于西方,阶级矛盾日益尖锐,1840年(道光二十年)西方殖民主义者挑起侵华战争——第一次鸦片战争;随后国内又爆发了反抗清王朝统治的“太平天国”运动。
1856年10月,英国和法国联合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其目的是要攫取更大的殖民利益。他们先在广州两度挑起战端,但未达到予期愿望。为了对清*直接施加压力,就决计陈兵京城。侵略军于1858年5月近*天津,清**分别与英、法、俄、美签订了丧权辱国的“天津条约”。
1860年(咸丰十年)7月,英法侵者军舰队再次闯到大沽口外,以英法公使进京换约为幌子,一面武力进*,一面诱以“讲和”。而又屡屡节外生枝,目的在于陈兵京师,*清廷就范。**的清*却委曲乞和,迟迟不定战守之策。侵略军长驱直*通州。9月21日,通州八里桥决战清军失利,次日晨,咸丰皇帝仓皇自圆明园逃奔承德避暑山庄而去。名为“北巡”,实则置祖宗社稷于不顾自逃性命。从而造成都城无主,百官皆散,军卒志懈,民心大恐的危机局面。
10月6日,英法联军绕经北京城东北郊直扑圆明园,当时,僧格林沁、瑞麟残部在城北一带稍事抵抗,即行逃散。法军先行,于当天下午经海淀,傍晚即闯至圆明园大宫门。此时,在出入贤良门内,有二十余名圆明园技勇太监同敌人接仗。“遇难不恐,奋力直前”,但终因寡不敌众,圆明园技勇“八品首领”任亮等人以身殉职。至晚7时,法侵略军攻占了圆明园。管园大臣文丰投福海而死。
10月7日,英法侵华头目闯进圆明园后,立即“协派英法委员各三人合议分派园内之珍物。”法军司令孟托邦当天即函告法外务大臣:“予命法国委员注意,先取在艺术及考古上最有价值之物品。予行将以法国极罕见之物由阁下以奉献皇帝陛下(拿破伦三世),而藏之于法国博物院。”英国司令格兰特也立刻“派军官竭力收集应属于英人之物件。”法英侵略军入园的第二天就不再能抵抗物品的*力,军官和士兵们都成群打伙冲上前去抢劫园中的金银财宝和文化艺术珍品。
据参与的目击过劫掠现场的英法军官、牧师、记者描述:军官和士兵,英国人和法国人,为了攫取财宝,从四面八方涌进圆明园,纵倩肆意,予取予夺,手忙脚乱,纷纭万状。他们为了抢夺财宝,互相殴打,甚至发生过械斗。因为园内珍宝太多,他们一时不知该拿何物为好,有的搬走景泰兰瓷瓶,有的贪恋绣花长饱,有的挑选高级皮大衣,有的去拿镶嵌珠玉的挂钟。有的背负大口袋,装满了各色各样的珍宝。有的往外衣宽大的口袋里装进金条和金叶;有的半身缠着织锦绸缎;有的帽子里放满了红兰宝石、珍珠和水晶石;有的脖子上挂着翡翠项圈。有一处厢房里有堆积如山的高级绸缎,据说足够北京居民半数之用,都被士兵们用大车运走。-个英*官从一座有500尊神像的庙里掠得一个金佛像,可值1,200英镑。一个法*官抢劫了价值60万法郎的财物。法军总司令孟托邦的儿子掠得的财宝可值30万法郎,装满了好几辆马车。一个名叫赫利思的英军二等带兵官,一次即从园内窃得二座金佛塔(均为三层,一座高7英尺,一座高6.4英尺)及其他大量珍宝,找了7名壮夫替他搬运回军营。该人因在圆明园劫掠致富,享用终身,得了个"中国詹姆"的绰号。侵略者除了大肆抢掠之外,被他们糟踏了的东西更不计其数。有几间房子充满绸缎服装,衣服被从箱子拖出来扔了一地,人走进屋里,几乎可遮没膝盖。工兵们带着大斧,把家具统统砸碎,取下上边的宝石。一些人打碎大镜子,另一些人凶狠地向大烛台开*射击,以此取乐。大部分法国士兵手抡木棍,将不能带走的东西全部捣碎。当10月9日,法*队暂时撤离圆明园时,这处秀丽园林,已被毁坏得满目狼疮。
正当清*对侵略者屈膝退让,答应接受全部“议和”条件,择日签约时,英国侵华头目额尔金、格兰特,为了给其侵华行为留下“赫然严厉”的印象,竟借口其被俘人员遭到*,悍然下令火烧圆明园。10月18日、19日,三四千名英军在国内到处纵火,大火三昼夜不熄。这座举世无双的园林杰作、中外罕见的艺术宝藏,被一齐付之一炬。事后据清室*查奏,偌大的圆明三园内仅有二三十座殿宇亭阁及庙宇、官门、值房等建筑幸存,但门窗多有不齐,室内陈设、几案均尽遭劫掠。自此同时,万寿山清漪园、香山静宜园和玉泉山静明园的部分建筑也遭到焚毁。
据有关材料记载,10月18日,英国侵略军烧毁安佑宫时,因他们来得突然,主事太监又反锁着安佑宫的大门,所以,当时有太监、宫女、工匠等共300人,被活活烧死在安佑宫。
圆明园陷入一片火海的时候,额尔金得意妄行地宣称:“此举将使中国与欧洲惕然震惊,其效远非万里之外之人所能想象者”。放火的主使者把这种行径看作了不起的业绩,而全世界的正直人们却为这野蛮的罪行所激怒。雨果在1861年写道:“有一天,两个强盗走进圆明园,一个抢了东西,一个放了火。仿佛战争得了胜利便可以从事抢劫了……。在历史的面前,这两个强盗,一个叫法兰西,一个叫英吉利”。这段话代表着千百万正直人的心声。
圆明园还在熊熊燃烧之时,奉命留守北京的恭亲王奕,就全部承诺了侵略者的一切条件。不久即分别与英、法、俄诸国交换了《天津条约》文本,签订了《北京条约》。这样,帝国主义 列强霸占了中国的九龙半岛 和北部的大片领土,勒索去1600万两白银的巨额军费赔款。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3 13:47
1860年英法联军洗劫圆明园,园中的建筑被烧毁,文物被劫掠,奇迹和神话般的圆明园变成一片废墟,只剩断垣残壁,供游人凭吊。
咸丰十年(1860年)8月,英法联军攻入北京。10月6日,占领圆明园。从第二天开始,军官和士兵就疯狂地进行抢劫和破坏。为了迫使清*尽快接受议和条件,英国公使额尔金、英军统帅格兰特以清*曾将英法被俘人员囚禁在圆明园为借口,命令米启尔中将于10月18日率领侵略军三千五百余人直趋圆明园,纵火焚烧。这场大火持续了两天两夜。
圆明园于咸丰十年,即1860年的10月,遭到英法联军的野蛮洗劫的焚毁,成为我国近代史上的一页屈辱史。
由于闭关锁国,至清代中叶,整个国家的科学技术已大大落后于西方,阶级矛盾日益尖锐,1840年(道光二十年)西方殖民主义者挑起侵华战争——第一次鸦片战争;随后国内又爆发了反抗清王朝统治的“太平天国”运动。
1856年10月,英国和法国联合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其目的是要攫取更大的殖民利益。他们先在广州两度挑起战端,但未达到予期愿望。为了对清*直接施加压力,就决计陈兵京城。侵略军于1858年5月近*天津,清**分别与英、法、俄、美签订了丧权辱国的“天津条约”。
1860年(咸丰十年)7月,英法侵者军舰队再次闯到大沽口外,以英法公使进京换约为幌子,一面武力进*,一面诱以“讲和”。而又屡屡节外生枝,目的在于陈兵京师,*清廷就范。**的清*却委曲乞和,迟迟不定战守之策。侵略军长驱直*通州。9月21日,通州八里桥决战清军失利,次日晨,咸丰皇帝仓皇自圆明园逃奔承德避暑山庄而去。名为“北巡”,实则置祖宗社稷于不顾自逃性命。从而造成都城无主,百官皆散,军卒志懈,民心大恐的危机局面。
10月6日,英法联军绕经北京城东北郊直扑圆明园,当时,僧格林沁、瑞麟残部在城北一带稍事抵抗,即行逃散。法军先行,于当天下午经海淀,傍晚即闯至圆明园大宫门。此时,在出入贤良门内,有二十余名圆明园技勇太监同敌人接仗。“遇难不恐,奋力直前”,但终因寡不敌众,圆明园技勇“八品首领”任亮等人以身殉职。至晚7时,法侵略军攻占了圆明园。管园大臣文丰投福海而死。
10月7日,英法侵华头目闯进圆明园后,立即“协派英法委员各三人合议分派园内之珍物。”法军司令孟托邦当天即函告法外务大臣:“予命法国委员注意,先取在艺术及考古上最有价值之物品。予行将以法国极罕见之物由阁下以奉献皇帝陛下(拿破伦三世),而藏之于法国博物院。”英国司令格兰特也立刻“派军官竭力收集应属于英人之物件。”法英侵略军入园的第二天就不再能抵抗物品的*力,军官和士兵们都成群打伙冲上前去抢劫园中的金银财宝和文化艺术珍品。
据参与的目击过劫掠现场的英法军官、牧师、记者描述:军官和士兵,英国人和法国人,为了攫取财宝,从四面八方涌进圆明园,纵倩肆意,予取予夺,手忙脚乱,纷纭万状。他们为了抢夺财宝,互相殴打,甚至发生过械斗。因为园内珍宝太多,他们一时不知该拿何物为好,有的搬走景泰兰瓷瓶,有的贪恋绣花长饱,有的挑选高级皮大衣,有的去拿镶嵌珠玉的挂钟。有的背负大口袋,装满了各色各样的珍宝。有的往外衣宽大的口袋里装进金条和金叶;有的半身缠着织锦绸缎;有的帽子里放满了红兰宝石、珍珠和水晶石;有的脖子上挂着翡翠项圈。有一处厢房里有堆积如山的高级绸缎,据说足够北京居民半数之用,都被士兵们用大车运走。-个英*官从一座有500尊神像的庙里掠得一个金佛像,可值1,200英镑。一个法*官抢劫了价值60万法郎的财物。法军总司令孟托邦的儿子掠得的财宝可值30万法郎,装满了好几辆马车。一个名叫赫利思的英军二等带兵官,一次即从园内窃得二座金佛塔(均为三层,一座高7英尺,一座高6.4英尺)及其他大量珍宝,找了7名壮夫替他搬运回军营。该人因在圆明园劫掠致富,享用终身,得了个"中国詹姆"的绰号。侵略者除了大肆抢掠之外,被他们糟踏了的东西更不计其数。有几间房子充满绸缎服装,衣服被从箱子拖出来扔了一地,人走进屋里,几乎可遮没膝盖。工兵们带着大斧,把家具统统砸碎,取下上边的宝石。一些人打碎大镜子,另一些人凶狠地向大烛台开*射击,以此取乐。大部分法国士兵手抡木棍,将不能带走的东西全部捣碎。当10月9日,法*队暂时撤离圆明园时,这处秀丽园林,已被毁坏得满目狼疮。
正当清*对侵略者屈膝退让,答应接受全部“议和”条件,择日签约时,英国侵华头目额尔金、格兰特,为了给其侵华行为留下“赫然严厉”的印象,竟借口其被俘人员遭到*,悍然下令火烧圆明园。10月18日、19日,三四千名英军在国内到处纵火,大火三昼夜不熄。这座举世无双的园林杰作、中外罕见的艺术宝藏,被一齐付之一炬。事后据清室*查奏,偌大的圆明三园内仅有二三十座殿宇亭阁及庙宇、官门、值房等建筑幸存,但门窗多有不齐,室内陈设、几案均尽遭劫掠。自此同时,万寿山清漪园、香山静宜园和玉泉山静明园的部分建筑也遭到焚毁。
据有关材料记载,10月18日,英国侵略军烧毁安佑宫时,因他们来得突然,主事太监又反锁着安佑宫的大门,所以,当时有太监、宫女、工匠等共300人,被活活烧死在安佑宫。
圆明园陷入一片火海的时候,额尔金得意妄行地宣称:“此举将使中国与欧洲惕然震惊,其效远非万里之外之人所能想象者”。放火的主使者把这种行径看作了不起的业绩,而全世界的正直人们却为这野蛮的罪行所激怒。雨果在1861年写道:“有一天,两个强盗走进圆明园,一个抢了东西,一个放了火。仿佛战争得了胜利便可以从事抢劫了……。在历史的面前,这两个强盗,一个叫法兰西,一个叫英吉利”。这段话代表着千百万正直人的心声。
圆明园还在熊熊燃烧之时,奉命留守北京的恭亲王奕,就全部承诺了侵略者的一切条件。不久即分别与英、法、俄诸国交换了《天津条约》文本,签订了《北京条约》。这样,帝国主义 列强霸占了中国的九龙半岛 和北部的大片领土,勒索去1600万两白银的巨额军费赔款。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3 13:47
咸丰十年(1860年)8月,英法联军攻入北京。10月6日,占领圆明园。从第二天开始,军官和士兵就疯狂地进行抢劫和破坏。为了迫使清*尽快接受议和条件,英国公使额尔金、英军统帅格兰特以清*曾将英法被俘人员囚禁在圆明园为借口,命令米启尔中将于10月18日率领侵略军三千五百余人直趋圆明园,纵火焚烧。这场大火持续了两天两夜。
圆明园于咸丰十年,即1860年的10月,遭到英法联军的野蛮洗劫的焚毁,成为我国近代史上的一页屈辱史。
由于闭关锁国,至清代中叶,整个国家的科学技术已大大落后于西方,阶级矛盾日益尖锐,1840年(道光二十年)西方殖民主义者挑起侵华战争——第一次鸦片战争;随后国内又爆发了反抗清王朝统治的“太平天国”运动。
1856年10月,英国和法国联合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其目的是要攫取更大的殖民利益。他们先在广州两度挑起战端,但未达到予期愿望。为了对清*直接施加压力,就决计陈兵京城。侵略军于1858年5月近*天津,清**分别与英、法、俄、美签订了丧权辱国的“天津条约”。
1860年(咸丰十年)7月,英法侵者军舰队再次闯到大沽口外,以英法公使进京换约为幌子,一面武力进*,一面诱以“讲和”。而又屡屡节外生枝,目的在于陈兵京师,*清廷就范。**的清*却委曲乞和,迟迟不定战守之策。侵略军长驱直*通州。9月21日,通州八里桥决战清军失利,次日晨,咸丰皇帝仓皇自圆明园逃奔承德避暑山庄而去。名为“北巡”,实则置祖宗社稷于不顾自逃性命。从而造成都城无主,百官皆散,军卒志懈,民心大恐的危机局面。
10月6日,英法联军绕经北京城东北郊直扑圆明园,当时,僧格林沁、瑞麟残部在城北一带稍事抵抗,即行逃散。法军先行,于当天下午经海淀,傍晚即闯至圆明园大宫门。此时,在出入贤良门内,有二十余名圆明园技勇太监同敌人接仗。“遇难不恐,奋力直前”,但终因寡不敌众,圆明园技勇“八品首领”任亮等人以身殉职。至晚7时,法侵略军攻占了圆明园。管园大臣文丰投福海而死。
10月7日,英法侵华头目闯进圆明园后,立即“协派英法委员各三人合议分派园内之珍物。”法军司令孟托邦当天即函告法外务大臣:“予命法国委员注意,先取在艺术及考古上最有价值之物品。予行将以法国极罕见之物由阁下以奉献皇帝陛下(拿破伦三世),而藏之于法国博物院。”英国司令格兰特也立刻“派军官竭力收集应属于英人之物件。”法英侵略军入园的第二天就不再能抵抗物品的*力,军官和士兵们都成群打伙冲上前去抢劫园中的金银财宝和文化艺术珍品。
据参与的目击过劫掠现场的英法军官、牧师、记者描述:军官和士兵,英国人和法国人,为了攫取财宝,从四面八方涌进圆明园,纵倩肆意,予取予夺,手忙脚乱,纷纭万状。他们为了抢夺财宝,互相殴打,甚至发生过械斗。因为园内珍宝太多,他们一时不知该拿何物为好,有的搬走景泰兰瓷瓶,有的贪恋绣花长饱,有的挑选高级皮大衣,有的去拿镶嵌珠玉的挂钟。有的背负大口袋,装满了各色各样的珍宝。有的往外衣宽大的口袋里装进金条和金叶;有的半身缠着织锦绸缎;有的帽子里放满了红兰宝石、珍珠和水晶石;有的脖子上挂着翡翠项圈。有一处厢房里有堆积如山的高级绸缎,据说足够北京居民半数之用,都被士兵们用大车运走。-个英*官从一座有500尊神像的庙里掠得一个金佛像,可值1,200英镑。一个法*官抢劫了价值60万法郎的财物。法军总司令孟托邦的儿子掠得的财宝可值30万法郎,装满了好几辆马车。一个名叫赫利思的英军二等带兵官,一次即从园内窃得二座金佛塔(均为三层,一座高7英尺,一座高6.4英尺)及其他大量珍宝,找了7名壮夫替他搬运回军营。该人因在圆明园劫掠致富,享用终身,得了个"中国詹姆"的绰号。侵略者除了大肆抢掠之外,被他们糟踏了的东西更不计其数。有几间房子充满绸缎服装,衣服被从箱子拖出来扔了一地,人走进屋里,几乎可遮没膝盖。工兵们带着大斧,把家具统统砸碎,取下上边的宝石。一些人打碎大镜子,另一些人凶狠地向大烛台开*射击,以此取乐。大部分法国士兵手抡木棍,将不能带走的东西全部捣碎。当10月9日,法*队暂时撤离圆明园时,这处秀丽园林,已被毁坏得满目狼疮。
正当清*对侵略者屈膝退让,答应接受全部“议和”条件,择日签约时,英国侵华头目额尔金、格兰特,为了给其侵华行为留下“赫然严厉”的印象,竟借口其被俘人员遭到*,悍然下令火烧圆明园。10月18日、19日,三四千名英军在国内到处纵火,大火三昼夜不熄。这座举世无双的园林杰作、中外罕见的艺术宝藏,被一齐付之一炬。事后据清室*查奏,偌大的圆明三园内仅有二三十座殿宇亭阁及庙宇、官门、值房等建筑幸存,但门窗多有不齐,室内陈设、几案均尽遭劫掠。自此同时,万寿山清漪园、香山静宜园和玉泉山静明园的部分建筑也遭到焚毁。
据有关材料记载,10月18日,英国侵略军烧毁安佑宫时,因他们来得突然,主事太监又反锁着安佑宫的大门,所以,当时有太监、宫女、工匠等共300人,被活活烧死在安佑宫。
圆明园陷入一片火海的时候,额尔金得意妄行地宣称:“此举将使中国与欧洲惕然震惊,其效远非万里之外之人所能想象者”。放火的主使者把这种行径看作了不起的业绩,而全世界的正直人们却为这野蛮的罪行所激怒。雨果在1861年写道:“有一天,两个强盗走进圆明园,一个抢了东西,一个放了火。仿佛战争得了胜利便可以从事抢劫了……。在历史的面前,这两个强盗,一个叫法兰西,一个叫英吉利”。这段话代表着千百万正直人的心声。
圆明园还在熊熊燃烧之时,奉命留守北京的恭亲王奕,就全部承诺了侵略者的一切条件。不久即分别与英、法、俄诸国交换了《天津条约》文本,签订了《北京条约》。这样,帝国主义 列强霸占了中国的九龙半岛 和北部的大片领土,勒索去1600万两白银的巨额军费赔款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3 13:47
咸丰十年(1860年)8月,英法联军攻入北京。10月6日,占领圆明园。从第二天开始,军官和士兵就疯狂地进行抢劫和破坏。为了迫使清*尽快接受议和条件,英国公使额尔金、英军统帅格兰特以清*曾将英法被俘人员囚禁在圆明园为借口,命令米启尔中将于10月18日率领侵略军三千五百余人直趋圆明园,纵火焚烧。这场大火持续了两天两夜。
圆明园于咸丰十年,即1860年的10月,遭到英法联军的野蛮洗劫的焚毁,成为我国近代史上的一页屈辱史。
由于闭关锁国,至清代中叶,整个国家的科学技术已大大落后于西方,阶级矛盾日益尖锐,1840年(道光二十年)西方殖民主义者挑起侵华战争——第一次鸦片战争;随后国内又爆发了反抗清王朝统治的“太平天国”运动。
1856年10月,英国和法国联合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其目的是要攫取更大的殖民利益。他们先在广州两度挑起战端,但未达到予期愿望。为了对清*直接施加压力,就决计陈兵京城。侵略军于1858年5月近*天津,清**分别与英、法、俄、美签订了丧权辱国的“天津条约”。
1860年(咸丰十年)7月,英法侵者军舰队再次闯到大沽口外,以英法公使进京换约为幌子,一面武力进*,一面诱以“讲和”。而又屡屡节外生枝,目的在于陈兵京师,*清廷就范。**的清*却委曲乞和,迟迟不定战守之策。侵略军长驱直*通州。9月21日,通州八里桥决战清军失利,次日晨,咸丰皇帝仓皇自圆明园逃奔承德避暑山庄而去。名为“北巡”,实则置祖宗社稷于不顾自逃性命。从而造成都城无主,百官皆散,军卒志懈,民心大恐的危机局面。
10月6日,英法联军绕经北京城东北郊直扑圆明园,当时,僧格林沁、瑞麟残部在城北一带稍事抵抗,即行逃散。法军先行,于当天下午经海淀,傍晚即闯至圆明园大宫门。此时,在出入贤良门内,有二十余名圆明园技勇太监同敌人接仗。“遇难不恐,奋力直前”,但终因寡不敌众,圆明园技勇“八品首领”任亮等人以身殉职。至晚7时,法侵略军攻占了圆明园。管园大臣文丰投福海而死。
10月7日,英法侵华头目闯进圆明园后,立即“协派英法委员各三人合议分派园内之珍物。”法军司令孟托邦当天即函告法外务大臣:“予命法国委员注意,先取在艺术及考古上最有价值之物品。予行将以法国极罕见之物由阁下以奉献皇帝陛下(拿破伦三世),而藏之于法国博物院。”英国司令格兰特也立刻“派军官竭力收集应属于英人之物件。”法英侵略军入园的第二天就不再能抵抗物品的*力,军官和士兵们都成群打伙冲上前去抢劫园中的金银财宝和文化艺术珍品。
据参与的目击过劫掠现场的英法军官、牧师、记者描述:军官和士兵,英国人和法国人,为了攫取财宝,从四面八方涌进圆明园,纵倩肆意,予取予夺,手忙脚乱,纷纭万状。他们为了抢夺财宝,互相殴打,甚至发生过械斗。因为园内珍宝太多,他们一时不知该拿何物为好,有的搬走景泰兰瓷瓶,有的贪恋绣花长饱,有的挑选高级皮大衣,有的去拿镶嵌珠玉的挂钟。有的背负大口袋,装满了各色各样的珍宝。有的往外衣宽大的口袋里装进金条和金叶;有的半身缠着织锦绸缎;有的帽子里放满了红兰宝石、珍珠和水晶石;有的脖子上挂着翡翠项圈。有一处厢房里有堆积如山的高级绸缎,据说足够北京居民半数之用,都被士兵们用大车运走。-个英*官从一座有500尊神像的庙里掠得一个金佛像,可值1,200英镑。一个法*官抢劫了价值60万法郎的财物。法军总司令孟托邦的儿子掠得的财宝可值30万法郎,装满了好几辆马车。一个名叫赫利思的英军二等带兵官,一次即从园内窃得二座金佛塔(均为三层,一座高7英尺,一座高6.4英尺)及其他大量珍宝,找了7名壮夫替他搬运回军营。该人因在圆明园劫掠致富,享用终身,得了个"中国詹姆"的绰号。侵略者除了大肆抢掠之外,被他们糟踏了的东西更不计其数。有几间房子充满绸缎服装,衣服被从箱子拖出来扔了一地,人走进屋里,几乎可遮没膝盖。工兵们带着大斧,把家具统统砸碎,取下上边的宝石。一些人打碎大镜子,另一些人凶狠地向大烛台开*射击,以此取乐。大部分法国士兵手抡木棍,将不能带走的东西全部捣碎。当10月9日,法*队暂时撤离圆明园时,这处秀丽园林,已被毁坏得满目狼疮。
正当清*对侵略者屈膝退让,答应接受全部“议和”条件,择日签约时,英国侵华头目额尔金、格兰特,为了给其侵华行为留下“赫然严厉”的印象,竟借口其被俘人员遭到*,悍然下令火烧圆明园。10月18日、19日,三四千名英军在国内到处纵火,大火三昼夜不熄。这座举世无双的园林杰作、中外罕见的艺术宝藏,被一齐付之一炬。事后据清室*查奏,偌大的圆明三园内仅有二三十座殿宇亭阁及庙宇、官门、值房等建筑幸存,但门窗多有不齐,室内陈设、几案均尽遭劫掠。自此同时,万寿山清漪园、香山静宜园和玉泉山静明园的部分建筑也遭到焚毁。
据有关材料记载,10月18日,英国侵略军烧毁安佑宫时,因他们来得突然,主事太监又反锁着安佑宫的大门,所以,当时有太监、宫女、工匠等共300人,被活活烧死在安佑宫。
圆明园陷入一片火海的时候,额尔金得意妄行地宣称:“此举将使中国与欧洲惕然震惊,其效远非万里之外之人所能想象者”。放火的主使者把这种行径看作了不起的业绩,而全世界的正直人们却为这野蛮的罪行所激怒。雨果在1861年写道:“有一天,两个强盗走进圆明园,一个抢了东西,一个放了火。仿佛战争得了胜利便可以从事抢劫了……。在历史的面前,这两个强盗,一个叫法兰西,一个叫英吉利”。这段话代表着千百万正直人的心声。
圆明园还在熊熊燃烧之时,奉命留守北京的恭亲王奕,就全部承诺了侵略者的一切条件。不久即分别与英、法、俄诸国交换了《天津条约》文本,签订了《北京条约》。这样,帝国主义 列强霸占了中国的九龙半岛 和北部的大片领土,勒索去1600万两白银的巨额军费赔款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3 13:48
英法联军进攻圆明园简介:
1856年10月,英军炮轰广州,重新挑起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第二年(1857年)英法联军攻陷广州。英法联军在占领广州后,一路北上,1858年,英法联军打到天津城下,扬言进攻北京,清*连忙派人议和。1859年,英法公使各率领一支舰队进京换约,清*指定英法代表从天津北塘登陆进京,英法公使却依仗武力,率舰队蛮横闯入大沽口。驻守大沽口的清军开炮阻击,英法联军狼狈逃出大沽口。
在通州谈判时,双方使节因枝节问题发生剧烈争议,英国的无理要求被清*拒绝,清*将其一行39人扣押送往北京当做人质。英法联军得知后立即进军北京。咸丰十年(1860年)8月,英法两国以换约受阻为借口,攻入北京,当清*归还人质后,39人只活下18人,其余人全部被杀,包括7名泰晤士报记者。1860年10月6日,英法联军占领圆明园。从第二天开始,为了报复,英法联军军官和士兵就疯狂地进行抢劫和破坏。为了迫使清*尽快接受议和条件,英*队首领额尔金、英军名义统帅格兰特以清*曾将英法被俘人员囚禁在圆明园为借口,命令米启尔中将于1860年10月18日率领侵略军三千五百余人直趋圆明园。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3 13:48
英法联军进攻圆明园简介:
1856年10月,英军炮轰广州,重新挑起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第二年(1857年)英法联军攻陷广州。英法联军在占领广州后,一路北上,1858年,英法联军打到天津城下,扬言进攻北京,清*连忙派人议和。1859年,英法公使各率领一支舰队进京换约,清*指定英法代表从天津北塘登陆进京,英法公使却依仗武力,率舰队蛮横闯入大沽口。驻守大沽口的清军开炮阻击,英法联军狼狈逃出大沽口。
在通州谈判时,双方使节因枝节问题发生剧烈争议,英国的无理要求被清*拒绝,清*将其一行39人扣押送往北京当做人质。英法联军得知后立即进军北京。咸丰十年(1860年)8月,英法两国以换约受阻为借口,攻入北京,当清*归还人质后,39人只活下18人,其余人全部被杀,包括7名泰晤士报记者。1860年10月6日,英法联军占领圆明园。从第二天开始,为了报复,英法联军军官和士兵就疯狂地进行抢劫和破坏。为了迫使清*尽快接受议和条件,英*队首领额尔金、英军名义统帅格兰特以清*曾将英法被俘人员囚禁在圆明园为借口,命令米启尔中将于1860年10月18日率领侵略军三千五百余人直趋圆明园。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3 13:48
清咸丰十年(1860)英法联军攻占北京后,于10月6日占据圆明园。中国守军寡不敌众,圆明园总管大臣文丰投福海自尽,住在园内的常嫔受惊身亡。英、法军队洗劫二天后,向城内开进。10月11日英军派出1200余名骑兵和一个步兵团,再次洗劫圆明园,英国全权代表詹姆士·布鲁斯以清*曾将巴夏礼等囚于圆明园为借口,将焚毁圆明园列入议和先决条件。10月18日,3500名英军冲入圆明园,纵火焚烧圆明园,大火三日不灭,圆明园及附近的清漪园、静明园、静宜园、畅春园及海淀镇均被烧成一片废墟,安佑宫中,近300名太监、宫女、工匠葬身火海。成为世界文明史上罕见的暴行。
火烧圆明园,这是人们说惯了的一个提法。其实,火烧圆明园的真正概念,不仅是火烧圆明园,而是火烧京西皇家三山五园。焚毁的范围远远比圆明园大得多。
这三山五园是:万寿山、玉泉山、香山三山,清漪园、圆明园、畅春园、静明园、静宜园五园。
历史上侵略军火烧圆明园曾有两次。第一次火烧圆明园是清咸丰十年(1860年),英法联军入侵北京。英法联军到处烧杀抢掠、野蛮洗劫、焚毁了举世闻名的圆明园,园内寺庙建筑也大多被毁于火。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时,本意是将其夷为平地,但是由于圆明园园子的面积太大,景点分散,而且水域辽阔,一些偏僻之处和水中景点幸免于难。据同治十二年(1873年)冬查勘,园内尚存有建筑13处。如,圆明园的蓬岛瑶台、藏舟坞,绮春园的大宫门、正觉寺等。
第二次火烧圆明园是清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八国联军入侵北京,再次放火烧圆明园,使这里残存的13处皇家宫殿建筑又遭掠夺焚劫。
在文学作品中似乎把火烧圆明园的罪过,归咎于慈禧太后垂帘听政之*。听起来好象也有一些道理,但并不确切。历史上的无数事实表明,一个贫穷落后、弱小的国家和民族,只能处于被压迫、被剥削、被*、被掠夺的地位。火烧圆明园的历史则再次证明:国家贫穷、落后、软弱就要挨打。
现在,圆明园已辟为遗址公园,并正对遗址进行保护性维修,恢复山形水系、园林植被、桥涵闸路,部分古建筑也将重修。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3 13:48
清咸丰十年(1860)英法联军攻占北京后,于10月6日占据圆明园。中国守军寡不敌众,圆明园总管大臣文丰投福海自尽,住在园内的常嫔受惊身亡。英、法军队洗劫二天后,向城内开进。10月11日英军派出1200余名骑兵和一个步兵团,再次洗劫圆明园,英国全权代表詹姆士·布鲁斯以清*曾将巴夏礼等囚于圆明园为借口,将焚毁圆明园列入议和先决条件。10月18日,3500名英军冲入圆明园,纵火焚烧圆明园,大火三日不灭,圆明园及附近的清漪园、静明园、静宜园、畅春园及海淀镇均被烧成一片废墟,安佑宫中,近300名太监、宫女、工匠葬身火海。成为世界文明史上罕见的暴行。
火烧圆明园,这是人们说惯了的一个提法。其实,火烧圆明园的真正概念,不仅是火烧圆明园,而是火烧京西皇家三山五园。焚毁的范围远远比圆明园大得多。
这三山五园是:万寿山、玉泉山、香山三山,清漪园、圆明园、畅春园、静明园、静宜园五园。
历史上侵略军火烧圆明园曾有两次。第一次火烧圆明园是清咸丰十年(1860年),英法联军入侵北京。英法联军到处烧杀抢掠、野蛮洗劫、焚毁了举世闻名的圆明园,园内寺庙建筑也大多被毁于火。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时,本意是将其夷为平地,但是由于圆明园园子的面积太大,景点分散,而且水域辽阔,一些偏僻之处和水中景点幸免于难。据同治十二年(1873年)冬查勘,园内尚存有建筑13处。如,圆明园的蓬岛瑶台、藏舟坞,绮春园的大宫门、正觉寺等。
第二次火烧圆明园是清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八国联军入侵北京,再次放火烧圆明园,使这里残存的13处皇家宫殿建筑又遭掠夺焚劫。
在文学作品中似乎把火烧圆明园的罪过,归咎于慈禧太后垂帘听政之*。听起来好象也有一些道理,但并不确切。历史上的无数事实表明,一个贫穷落后、弱小的国家和民族,只能处于被压迫、被剥削、被*、被掠夺的地位。火烧圆明园的历史则再次证明:国家贫穷、落后、软弱就要挨打。
现在,圆明园已辟为遗址公园,并正对遗址进行保护性维修,恢复山形水系、园林植被、桥涵闸路,部分古建筑也将重修。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3 13:49
1896年英法联军以更换条约为名进*北京。当英法联军在天津和通州时,清*与其有过一系列的外交谈判。
通州谈判时,英方派代表巴夏礼率领39人参加,清*答应英法联军提出的所有不平等条约,但在枝节问题上却是寸步不让,在巴夏礼面见皇帝“跪与不跪”这一点上争执不下。
钦差大臣全权谈判代表载恒说:“按中国礼制,见皇帝必须跪拜。”巴夏礼说:“我不是中国的臣”。争辩既久,相持不下。清*接到谈判通报后指示:“必须按中国礼节,跪拜如仪,方予许可。”巴夏礼拒不接受,扬长而去。清*则指示僧格林沁将巴夏礼一行39人截拿扣押,押往北京作为人质。
巴夏礼一行39人被扣押,英法联军迅速进军,兵临北京城下。炮火中皇帝和嫔妃仓皇出逃。圆明园落入侵略军之手,接着是连续两日的抢掠圆明园中的奇珍异宝。三日后,皇帝的弟弟奕忻在武力的*迫下向英法联军交还了人质,但39名人质,生还的仅有18人,其余归还的全是尸骸,其中英国泰晤士报记者的尸体是七至八块。
英国公使额尔金和英军司令格兰特见到人质和尸体后,认为只有毁圆明园才能给中国皇帝极大的打击。于是,他们把辉煌的皇家园林看作是中国皇帝的私有财产,成为联军报复和发泄私愤的对象。
英法联军入侵我国始于1857年。当时英法帝国主义借口广东官吏到英国商船上捉拿罪犯和一个法国传教士在广西被杀的事,联合派兵侵犯广东。1858年又派军舰侵犯天津。1860年又侵入北京。
英法两国为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而联合组成的侵华远征军。1856年(咸丰六年)10月,英国利用“亚罗号事件”挑起第二次鸦片战争。1857年3月,英国*任命前加拿大总督额尔金为全权代表,法国*任命葛罗男爵为全权专使,率军来华。12月,联军齐集珠江口,共计5600余人,其中法军1000人;军舰20余艘,占领广州成立联*员会,对广州实行殖民统治。1858年联军侵入天津城郊,迫使清*签订《天津条约》后陆续南撤。次年,在互换《天津条约》批准书时,英国公使普鲁斯和法国公使布尔布隆拼凑联合舰队再次兵临天津海口,共有兵士2000余人,各种军舰20余艘,战败而归。1860年,英、法扩大战争,再度任命额尔金和葛罗为全权专使,并任克灵顿和孟斗班为两国侵华军总司令,率英军18000余人,法军7000余人,英舰73艘,法舰32艘,齐集中国海面。8月24日占领天津,10月13日占领北京,侵略军烧杀抢掠,犯下滔天罪行。焚烧著名的皇家园林圆明园,造成中国文化的巨大损失。11月初撤出北京。1861年10月,《北京条约》规定的中国对英法兵费赔款全部交清后退出广州。
【第一次英法联军】
第二次鸦片战争中,英法联军进入广州1857年英法联军攻陷广州,俘虏了总督叶名琛。1858年英法联军北上,5月攻占大沽炮台,兵临天津,并以进攻北京作为威胁,6月23日便迫使清朝派遣大学士桂良与英、法、美三国分别签订了《天津条约》,主要内容为:
1、公使进驻北京;
2、开放牛庄(今营口)、登州(今烟台)、台湾(今台南)、淡水、潮州(今汕头)、琼州、汉口、九江、江宁(今南京)、镇江为通商口岸;
3、外国商船可以自由驶入长江一带通商口岸;
4、外国人可以到内地游历经商;
5、外国传教士可以到内地自由传教;
6.确定领事裁判权;
7.中国赔偿英国白银四百万两、法国二百万两;
8、约定隔年於北京换约。后与英国在上海追订《通商税则善后条约》,承认鸦片合法。
【第二次英法联军】
1859年,英法发舰前往北京换约,在大沽发生炮战,受创而去。1860年大举来袭,大沽、天津相继陷落,不久联军攻入北京,洗劫和烧毁了皇室园林圆明园和静宜园,而清文宗等则以西狩为名逃奔热河。
10月联军以焚毁紫禁城作为威胁,迫使恭亲王奕欣出面代表议和,除了完成《天津条约》的换约外,加订了中英、中法《北京条约》,以为《天津条约》的补充。续增的条款包括:
1、开天津为商埠;
2、割九龙给英国;
3、准许外国人在中国买卖人口;
4、将已充公的天主教教堂和财产发还,法国传教士可以在各省任意租买田地,建造教堂;
5、对英、法两国赔款各增至800万两白银。
《北京条约》刚一签字,英、法、俄等公使就立即表示,只要清*认真“履行条约”,就可以得到“任何援助”。1861年1月,清*设立“总理衙门”。1862年1月,清*对太平天国事件确立了“借师助剿”的方针,引用外*队来帮助*内乱。
【火烧圆明园】
1860年9月,于天津登陆的英法联军进*北京城下,咸丰皇帝逃往承德避暑山庄,留下几万守兵龟缩在城墙内(即如今二环路以内的范围),郊外任由侵略军劫掠。10月6日,英法联军攻入海淀镇,到处焚掠,当晚即侵入圆明园。少量拿着刀矛的清兵一战即败,护园大臣只好投水自杀。看到富丽堂皇的宫殿园林,眼花缭乱的侵略军马上开始了疯狂的劫掠。
10天以后,联军司令部下令可以自由劫掠,于是,英法侵略军像发狂的野兽一样,把园内珍宝能拿走的就拿走,不能拿走的就全部捣毁。至此,圆明园中的珍宝荡然无存了。英法联军疯狂抢劫圆明园之后,还不满足。英使额尔金发表声明说:“只有焚毁圆明园一法,最为可行。”于是,英国将军们在他们的*支持下发布了焚毁圆明园的命令。10月17日,联军骑兵团就在园内到处放火。10月18日清晨,英国密克尔骑兵团3500余人进园纵火,一时圆明园成了一片火海,火势三日不熄。一个侵略军官描写当时的情况说:“焚毁的命令发下后,不久就看见了重重的烟雾,由树木中蜿蜒升腾起来。树木中掩映着一座年代古久的广大殿宇,屋顶嵌着*的瓦,日光之下光芒闪灼,鳞鳞的屋瓦,构造奇异,只有中国人的想象力,才能构思出来。顷刻工夫,几十处地方,都冒出一缕缕浓烟密雾……不久,这缕缕的烟聚成一团团的烟,后来又集合为弥天乌黑的一大团,万万千千的火焰,往外爆发出来,烟青云黑,掩蔽天日,所有庙宇、宫殿、古远建筑,被视为举国神圣庄严之物,其中收藏着历代皇家风味和精华的物品,都付之一炬了。以往数百年为人们所爱慕的崇构杰制,不复能触到人类眼帘了……”一座经营了150多年,综合中西建筑艺术成就,聚集了古今艺术珍品和历代图书典籍、世界上少有的壮丽宫殿和园林,在惨遭侵略军大肆抢掠和焚烧后化为乌有了。
10月18日,在这个近代中华民族史册上灾难的一天,3500名英军手持火把再度进入圆明园,到处点燃。园内300多名太监、宫女和工匠葬身火海,这座巨大宫苑烈焰腾起三天,余烟月余不息。真可谓“一炬毁名园,千古江山留恨迹”。
火烧圆明园后,英法联军又威胁清廷,如再不屈服便要攻入城内,将皇宫也予以焚毁。腐朽*的满清统治者马上签订了割地赔款的《北京条约》,换得侵略者撤退。
英法联军焚烧圆明园后,留下的照片还可看出多数建筑残迹还较完整,清廷在三十多年间里仍将此当成重兵看守的禁苑,并进行了一系列修复工程,同治、光绪两代皇帝和慈禧太后也常到此巡游。只是因内忧外患不止,清廷财力捉襟见肘,只能挪用海军经费修建颐和园而无力多顾。
【火烧圆明园的影响】
从文化角度看,圆明园的毁灭是人类文明史上的空前惨剧。
从历史的进程看,这一落后挨打的惨祸震惊了有识的中国人。
圆明园浩劫后出现洋务运动,惨祸引来了民族觉醒和进步。 灾难发生后的第二年即1861年,学习引进外国先进技术的洋务运动便开始兴办,只是因阻力重重,国家“自强”的目标迟迟未达到,圆明园本身乃至整个北京、整个中国继续劫难不止。
【圆明园的遗物】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数据表明,中国流失文物多达164万件,被世界47家博物馆收藏。
大英博物馆是收藏中国流失文物最多的一个博物馆,其收藏中国文物的历史可追溯到1753年建馆时期,目前收藏的中国文物多达2万3千件,长期陈列的约有2000件。这些藏品与古希腊、古埃及藏品等一并成为该馆收藏的最重要最珍贵的人类文化遗产。大英博物馆的33号展厅是专门陈列中国文物的永久性展厅,与古埃及、古希腊、古罗马和印度展厅一样是该博物馆仅有的几个国别展厅之一。据该馆有关人士对记者介绍,该馆收藏的中国文物囊括了中国整个艺术类别,跨越了整个中国历史,包括刻本、书画、玉器、青铜器、陶器、饰品。参观完中国厅后,可知该馆的介绍并非妄言。远古时期的石器,6000多年前半坡村红陶碗及尖足罐,新石器时代的玉琮、玉斧,商周时期的青铜尊、鼎,秦汉时期的铜镜、陶器、漆器、铁剑,六朝时代的金铜佛,隋代白色大理石佛像,唐代三彩瓷器,宋、元、明、清各代的瓷器和各种金玉制品,甲骨文、竹简、刻本古书和地图、铜币、丝绸、刺绣、书画、珐琅雕塑、景泰蓝、漆器、竹编等等,让人目不暇接。一言以蔽之,远古石器、商周青铜器、魏晋石佛经卷、唐宋书画、明清瓷器等标刻着中国历史上各个文化登峰造极的国宝在这里皆可见到,且可谓门类齐全,美不胜收。
战后雨果正义的指斥
巴特勒上尉想到用雨果显赫的声望,为他远征中国的所谓“胜利”捧场。但雨果先生并没有这样做,而是不顾个人得失的公开指斥英法联军将圆明园里的所有财宝洗劫一空,并放火烧毁了圆明园。
我相信每个人读完雨果先生写的信后,每个人都会对他感到敬佩。因为雨果先生能够站出来谴责英法联军的强盗行为时,这是需要极大的勇气。我想我们中国也没有一个人会像雨果先生那么勇敢,有骨气。
我也相信假如写作的权力落在其他作家身上,他们一定会将英法联军焚掠圆明园的事件写得多么体面,出色,光荣。因为他们心里都只会想着自己的利益,也根本没有勇气去与英法联军对抗。
我对雨果先生的敬佩之情更加强烈,坚定了。因为他不仅珍视人类文明的成果,而且尊重人类的文明的创造者;他写的信不仅表达了他对中国人民的尊重;他不仅有惊人的勇气;而且敢于与英法联军对抗。我们都要以雨果先生为榜样,学习他那勇敢,不顾个人得失,博*怀的高尚品格。
我们一定要牢牢记住英法联军焚掠圆明园的事件,更要记住雨果先生为我国勇敢的与英法联军反抗的高尚品格。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3 13:49
1896年英法联军以更换条约为名进*北京。当英法联军在天津和通州时,清*与其有过一系列的外交谈判。
通州谈判时,英方派代表巴夏礼率领39人参加,清*答应英法联军提出的所有不平等条约,但在枝节问题上却是寸步不让,在巴夏礼面见皇帝“跪与不跪”这一点上争执不下。
钦差大臣全权谈判代表载恒说:“按中国礼制,见皇帝必须跪拜。”巴夏礼说:“我不是中国的臣”。争辩既久,相持不下。清*接到谈判通报后指示:“必须按中国礼节,跪拜如仪,方予许可。”巴夏礼拒不接受,扬长而去。清*则指示僧格林沁将巴夏礼一行39人截拿扣押,押往北京作为人质。
巴夏礼一行39人被扣押,英法联军迅速进军,兵临北京城下。炮火中皇帝和嫔妃仓皇出逃。圆明园落入侵略军之手,接着是连续两日的抢掠圆明园中的奇珍异宝。三日后,皇帝的弟弟奕忻在武力的*迫下向英法联军交还了人质,但39名人质,生还的仅有18人,其余归还的全是尸骸,其中英国泰晤士报记者的尸体是七至八块。
英国公使额尔金和英军司令格兰特见到人质和尸体后,认为只有毁圆明园才能给中国皇帝极大的打击。于是,他们把辉煌的皇家园林看作是中国皇帝的私有财产,成为联军报复和发泄私愤的对象。
英法联军入侵我国始于1857年。当时英法帝国主义借口广东官吏到英国商船上捉拿罪犯和一个法国传教士在广西被杀的事,联合派兵侵犯广东。1858年又派军舰侵犯天津。1860年又侵入北京。
英法两国为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而联合组成的侵华远征军。1856年(咸丰六年)10月,英国利用“亚罗号事件”挑起第二次鸦片战争。1857年3月,英国*任命前加拿大总督额尔金为全权代表,法国*任命葛罗男爵为全权专使,率军来华。12月,联军齐集珠江口,共计5600余人,其中法军1000人;军舰20余艘,占领广州成立联*员会,对广州实行殖民统治。1858年联军侵入天津城郊,迫使清*签订《天津条约》后陆续南撤。次年,在互换《天津条约》批准书时,英国公使普鲁斯和法国公使布尔布隆拼凑联合舰队再次兵临天津海口,共有兵士2000余人,各种军舰20余艘,战败而归。1860年,英、法扩大战争,再度任命额尔金和葛罗为全权专使,并任克灵顿和孟斗班为两国侵华军总司令,率英军18000余人,法军7000余人,英舰73艘,法舰32艘,齐集中国海面。8月24日占领天津,10月13日占领北京,侵略军烧杀抢掠,犯下滔天罪行。焚烧著名的皇家园林圆明园,造成中国文化的巨大损失。11月初撤出北京。1861年10月,《北京条约》规定的中国对英法兵费赔款全部交清后退出广州。
【第一次英法联军】
第二次鸦片战争中,英法联军进入广州1857年英法联军攻陷广州,俘虏了总督叶名琛。1858年英法联军北上,5月攻占大沽炮台,兵临天津,并以进攻北京作为威胁,6月23日便迫使清朝派遣大学士桂良与英、法、美三国分别签订了《天津条约》,主要内容为:
1、公使进驻北京;
2、开放牛庄(今营口)、登州(今烟台)、台湾(今台南)、淡水、潮州(今汕头)、琼州、汉口、九江、江宁(今南京)、镇江为通商口岸;
3、外国商船可以自由驶入长江一带通商口岸;
4、外国人可以到内地游历经商;
5、外国传教士可以到内地自由传教;
6.确定领事裁判权;
7.中国赔偿英国白银四百万两、法国二百万两;
8、约定隔年於北京换约。后与英国在上海追订《通商税则善后条约》,承认鸦片合法。
【第二次英法联军】
1859年,英法发舰前往北京换约,在大沽发生炮战,受创而去。1860年大举来袭,大沽、天津相继陷落,不久联军攻入北京,洗劫和烧毁了皇室园林圆明园和静宜园,而清文宗等则以西狩为名逃奔热河。
10月联军以焚毁紫禁城作为威胁,迫使恭亲王奕欣出面代表议和,除了完成《天津条约》的换约外,加订了中英、中法《北京条约》,以为《天津条约》的补充。续增的条款包括:
1、开天津为商埠;
2、割九龙给英国;
3、准许外国人在中国买卖人口;
4、将已充公的天主教教堂和财产发还,法国传教士可以在各省任意租买田地,建造教堂;
5、对英、法两国赔款各增至800万两白银。
《北京条约》刚一签字,英、法、俄等公使就立即表示,只要清*认真“履行条约”,就可以得到“任何援助”。1861年1月,清*设立“总理衙门”。1862年1月,清*对太平天国事件确立了“借师助剿”的方针,引用外*队来帮助*内乱。
【火烧圆明园】
1860年9月,于天津登陆的英法联军进*北京城下,咸丰皇帝逃往承德避暑山庄,留下几万守兵龟缩在城墙内(即如今二环路以内的范围),郊外任由侵略军劫掠。10月6日,英法联军攻入海淀镇,到处焚掠,当晚即侵入圆明园。少量拿着刀矛的清兵一战即败,护园大臣只好投水自杀。看到富丽堂皇的宫殿园林,眼花缭乱的侵略军马上开始了疯狂的劫掠。
10天以后,联军司令部下令可以自由劫掠,于是,英法侵略军像发狂的野兽一样,把园内珍宝能拿走的就拿走,不能拿走的就全部捣毁。至此,圆明园中的珍宝荡然无存了。英法联军疯狂抢劫圆明园之后,还不满足。英使额尔金发表声明说:“只有焚毁圆明园一法,最为可行。”于是,英国将军们在他们的*支持下发布了焚毁圆明园的命令。10月17日,联军骑兵团就在园内到处放火。10月18日清晨,英国密克尔骑兵团3500余人进园纵火,一时圆明园成了一片火海,火势三日不熄。一个侵略军官描写当时的情况说:“焚毁的命令发下后,不久就看见了重重的烟雾,由树木中蜿蜒升腾起来。树木中掩映着一座年代古久的广大殿宇,屋顶嵌着*的瓦,日光之下光芒闪灼,鳞鳞的屋瓦,构造奇异,只有中国人的想象力,才能构思出来。顷刻工夫,几十处地方,都冒出一缕缕浓烟密雾……不久,这缕缕的烟聚成一团团的烟,后来又集合为弥天乌黑的一大团,万万千千的火焰,往外爆发出来,烟青云黑,掩蔽天日,所有庙宇、宫殿、古远建筑,被视为举国神圣庄严之物,其中收藏着历代皇家风味和精华的物品,都付之一炬了。以往数百年为人们所爱慕的崇构杰制,不复能触到人类眼帘了……”一座经营了150多年,综合中西建筑艺术成就,聚集了古今艺术珍品和历代图书典籍、世界上少有的壮丽宫殿和园林,在惨遭侵略军大肆抢掠和焚烧后化为乌有了。
10月18日,在这个近代中华民族史册上灾难的一天,3500名英军手持火把再度进入圆明园,到处点燃。园内300多名太监、宫女和工匠葬身火海,这座巨大宫苑烈焰腾起三天,余烟月余不息。真可谓“一炬毁名园,千古江山留恨迹”。
火烧圆明园后,英法联军又威胁清廷,如再不屈服便要攻入城内,将皇宫也予以焚毁。腐朽*的满清统治者马上签订了割地赔款的《北京条约》,换得侵略者撤退。
英法联军焚烧圆明园后,留下的照片还可看出多数建筑残迹还较完整,清廷在三十多年间里仍将此当成重兵看守的禁苑,并进行了一系列修复工程,同治、光绪两代皇帝和慈禧太后也常到此巡游。只是因内忧外患不止,清廷财力捉襟见肘,只能挪用海军经费修建颐和园而无力多顾。
【火烧圆明园的影响】
从文化角度看,圆明园的毁灭是人类文明史上的空前惨剧。
从历史的进程看,这一落后挨打的惨祸震惊了有识的中国人。
圆明园浩劫后出现洋务运动,惨祸引来了民族觉醒和进步。 灾难发生后的第二年即1861年,学习引进外国先进技术的洋务运动便开始兴办,只是因阻力重重,国家“自强”的目标迟迟未达到,圆明园本身乃至整个北京、整个中国继续劫难不止。
【圆明园的遗物】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数据表明,中国流失文物多达164万件,被世界47家博物馆收藏。
大英博物馆是收藏中国流失文物最多的一个博物馆,其收藏中国文物的历史可追溯到1753年建馆时期,目前收藏的中国文物多达2万3千件,长期陈列的约有2000件。这些藏品与古希腊、古埃及藏品等一并成为该馆收藏的最重要最珍贵的人类文化遗产。大英博物馆的33号展厅是专门陈列中国文物的永久性展厅,与古埃及、古希腊、古罗马和印度展厅一样是该博物馆仅有的几个国别展厅之一。据该馆有关人士对记者介绍,该馆收藏的中国文物囊括了中国整个艺术类别,跨越了整个中国历史,包括刻本、书画、玉器、青铜器、陶器、饰品。参观完中国厅后,可知该馆的介绍并非妄言。远古时期的石器,6000多年前半坡村红陶碗及尖足罐,新石器时代的玉琮、玉斧,商周时期的青铜尊、鼎,秦汉时期的铜镜、陶器、漆器、铁剑,六朝时代的金铜佛,隋代白色大理石佛像,唐代三彩瓷器,宋、元、明、清各代的瓷器和各种金玉制品,甲骨文、竹简、刻本古书和地图、铜币、丝绸、刺绣、书画、珐琅雕塑、景泰蓝、漆器、竹编等等,让人目不暇接。一言以蔽之,远古石器、商周青铜器、魏晋石佛经卷、唐宋书画、明清瓷器等标刻着中国历史上各个文化登峰造极的国宝在这里皆可见到,且可谓门类齐全,美不胜收。
战后雨果正义的指斥
巴特勒上尉想到用雨果显赫的声望,为他远征中国的所谓“胜利”捧场。但雨果先生并没有这样做,而是不顾个人得失的公开指斥英法联军将圆明园里的所有财宝洗劫一空,并放火烧毁了圆明园。
我相信每个人读完雨果先生写的信后,每个人都会对他感到敬佩。因为雨果先生能够站出来谴责英法联军的强盗行为时,这是需要极大的勇气。我想我们中国也没有一个人会像雨果先生那么勇敢,有骨气。
我也相信假如写作的权力落在其他作家身上,他们一定会将英法联军焚掠圆明园的事件写得多么体面,出色,光荣。因为他们心里都只会想着自己的利益,也根本没有勇气去与英法联军对抗。
我对雨果先生的敬佩之情更加强烈,坚定了。因为他不仅珍视人类文明的成果,而且尊重人类的文明的创造者;他写的信不仅表达了他对中国人民的尊重;他不仅有惊人的勇气;而且敢于与英法联军对抗。我们都要以雨果先生为榜样,学习他那勇敢,不顾个人得失,博*怀的高尚品格。
我们一定要牢牢记住英法联军焚掠圆明园的事件,更要记住雨果先生为我国勇敢的与英法联军反抗的高尚品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