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30 04:30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2 21:24
护岸工程按结构材料划分,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
(1)块石护岸。这是护岸工程大量采用的结构,具有就地取材、施工简易灵活、适应河床变形、能分期实施、逐步加固等优点。工程的上部护坡及下部护脚均可采用块石。长江中下游护岸工程护坡多用浆砌石及干砌石,护脚采用散抛石,坡度为1:2.5~l:3.0。断面由脚槽、坡面、封顶3部分组成,护坡厚度0.3~0.4 m。垫层起反滤作用。护脚抛石厚度在0.6~1.Om,稳定坡不陡于1:l.5,有的加固到1:2或更缓。抛石范围一般已达到l:3~1:4的床面处或达到深泓处。近岸平均流速3 m/s,采用块石粒径一般为0.2~0.4 m,块石重20~50 kg。
20世纪70年代以后,欧洲、美国、日本广泛采用土工合成材料代替沙石反滤料,中国也已推广应用。
(2)柳石护岸。埽工是中国具有悠久历史的河工建筑物,曾为黄河、永定河广泛采用。柳石枕和柳石搂厢是常用的埽工结构。主要优点是有柔韧性,节约石料,防护效果好。主要缺点是不耐久,特别是暴露在水面以上部分的柳枝易腐损。柳石搂厢护岸,一般用船或浮枕作水上工作台,在岸上打桩布缆,在缆上铺柳压石并打短桩拴绳,如此重复层柳层石,直至沉至河底,然后将绳全部搂回拴于岸上顶桩,再压土厚1.0~1.5 m,临河可抛枕固根。当石料缺乏时,可用淤土块代石。当柳缺乏时,可用柴、芦苇代替。
柳石枕是用柳枝裹石料搁成的圆柱体,其直径一般0.7~1.Om,长度视需要定,一般3~10 m。黄河下游、长江中下游护岸的护脚工程有的地方也常采用柳石枕。
(3)石笼护岸。为各国广泛采用。用铅丝、竹篾、荆条等作成各种网格的笼状物体,内填块石、砾石或卵石,网格的大小以不漏石为度。将这些构件依次从河底紧密排放至最低枯水位以下护脚。中国在公元前250年修建著名的都江堰时就采用了石笼、杩槎导流、截流。欧洲采用石笼有100多年历史。
(4)沉排护岸。沉排一般用于护脚或护底,沉排以上岸坡部分抛石压住排头。沉排护岸具有整体性强、韧性大、适应河床变形、抗冲等优点,但成本高,施工技术复杂。
(5)混凝土块护岸。采用方形或六角形混凝土预制块,厚度一般在0.1~0.3 m,主要用于河道的堤、坝、岸坡防护风浪。海湖护 岸有时采用混凝土异形块体护坡、护脚。
(6)土工织物护岸。采用土工织物,如织成模袋,灌注水泥砂浆或混凝土,构成模袋护坡。也有用土工织物长管袋充填沙土、卵石做护脚工程。近年来还开始利用土工织物、土工格栅、土工带作为加筋材料用于土心丁坝加筋及软土地基加固处理,以提高土体的抗剪、抗拉强度和整体性。
(7)透水桩坝。一种较常用的透水建筑物。一般有木桩、钢筋混凝土桩坝。20世纪50年代,黄河下游在水浅流缓处修建了一些木桩坝,坝长约40~80 m,坝间距为80~160 m,每道坝打桩2~4排,桩距1m,木桩打入河底为桩长的2/3,桩间用柳杷编篱,缓流落淤效果较好。20世纪60年代以前,美国密西西比河下游曾大量采用木桩坝,坝由两排或多排(最多7排)桩构成。每群有3根桩,桩群相距6.1 m,每排相距1.52 m。相邻两排间设纵横连木,坝顶高于最低水位4.6 m,桩式坝基础用木沉排保护或在桩式坝内填石料保护。木桩坝间距为上游坝长的1~2倍。桩坝现已发展到采用钢筋混凝土桩建造,用水冲钻或震动打桩机打桩,或现浇混凝土灌注桩。
(8)杩槎坝。岷江都江堰工程曾使用木杩槎坝截流引水灌溉。杩槎适用于沙卵石河床修作丁坝、顺坝。
(9)生物护岸。在河道滩宽流缓的河段,植树种草能缓流防冲,固滩保堤。植树可以呈连续式或带状式布置,可因地制宜选择树种、草种。黄河下游种活柳坝、永定河上植雁翅林和沙柳坝,也是植树护滩工程的一种形式。
以上护岸形式根据具体情况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互相结合使用。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2 21:24
护岸工程按结构材料划分,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
(1)块石护岸。这是护岸工程大量采用的结构,具有就地取材、施工简易灵活、适应河床变形、能分期实施、逐步加固等优点。工程的上部护坡及下部护脚均可采用块石。长江中下游护岸工程护坡多用浆砌石及干砌石,护脚采用散抛石,坡度为1:2.5~l:3.0。断面由脚槽、坡面、封顶3部分组成,护坡厚度0.3~0.4 m。垫层起反滤作用。护脚抛石厚度在0.6~1.Om,稳定坡不陡于1:l.5,有的加固到1:2或更缓。抛石范围一般已达到l:3~1:4的床面处或达到深泓处。近岸平均流速3 m/s,采用块石粒径一般为0.2~0.4 m,块石重20~50 kg。
20世纪70年代以后,欧洲、美国、日本广泛采用土工合成材料代替沙石反滤料,中国也已推广应用。
(2)柳石护岸。埽工是中国具有悠久历史的河工建筑物,曾为黄河、永定河广泛采用。柳石枕和柳石搂厢是常用的埽工结构。主要优点是有柔韧性,节约石料,防护效果好。主要缺点是不耐久,特别是暴露在水面以上部分的柳枝易腐损。柳石搂厢护岸,一般用船或浮枕作水上工作台,在岸上打桩布缆,在缆上铺柳压石并打短桩拴绳,如此重复层柳层石,直至沉至河底,然后将绳全部搂回拴于岸上顶桩,再压土厚1.0~1.5 m,临河可抛枕固根。当石料缺乏时,可用淤土块代石。当柳缺乏时,可用柴、芦苇代替。
柳石枕是用柳枝裹石料搁成的圆柱体,其直径一般0.7~1.Om,长度视需要定,一般3~10 m。黄河下游、长江中下游护岸的护脚工程有的地方也常采用柳石枕。
(3)石笼护岸。为各国广泛采用。用铅丝、竹篾、荆条等作成各种网格的笼状物体,内填块石、砾石或卵石,网格的大小以不漏石为度。将这些构件依次从河底紧密排放至最低枯水位以下护脚。中国在公元前250年修建著名的都江堰时就采用了石笼、杩槎导流、截流。欧洲采用石笼有100多年历史。
(4)沉排护岸。沉排一般用于护脚或护底,沉排以上岸坡部分抛石压住排头。沉排护岸具有整体性强、韧性大、适应河床变形、抗冲等优点,但成本高,施工技术复杂。
(5)混凝土块护岸。采用方形或六角形混凝土预制块,厚度一般在0.1~0.3 m,主要用于河道的堤、坝、岸坡防护风浪。海湖护 岸有时采用混凝土异形块体护坡、护脚。
(6)土工织物护岸。采用土工织物,如织成模袋,灌注水泥砂浆或混凝土,构成模袋护坡。也有用土工织物长管袋充填沙土、卵石做护脚工程。近年来还开始利用土工织物、土工格栅、土工带作为加筋材料用于土心丁坝加筋及软土地基加固处理,以提高土体的抗剪、抗拉强度和整体性。
(7)透水桩坝。一种较常用的透水建筑物。一般有木桩、钢筋混凝土桩坝。20世纪50年代,黄河下游在水浅流缓处修建了一些木桩坝,坝长约40~80 m,坝间距为80~160 m,每道坝打桩2~4排,桩距1m,木桩打入河底为桩长的2/3,桩间用柳杷编篱,缓流落淤效果较好。20世纪60年代以前,美国密西西比河下游曾大量采用木桩坝,坝由两排或多排(最多7排)桩构成。每群有3根桩,桩群相距6.1 m,每排相距1.52 m。相邻两排间设纵横连木,坝顶高于最低水位4.6 m,桩式坝基础用木沉排保护或在桩式坝内填石料保护。木桩坝间距为上游坝长的1~2倍。桩坝现已发展到采用钢筋混凝土桩建造,用水冲钻或震动打桩机打桩,或现浇混凝土灌注桩。
(8)杩槎坝。岷江都江堰工程曾使用木杩槎坝截流引水灌溉。杩槎适用于沙卵石河床修作丁坝、顺坝。
(9)生物护岸。在河道滩宽流缓的河段,植树种草能缓流防冲,固滩保堤。植树可以呈连续式或带状式布置,可因地制宜选择树种、草种。黄河下游种活柳坝、永定河上植雁翅林和沙柳坝,也是植树护滩工程的一种形式。
以上护岸形式根据具体情况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互相结合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