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30 04:26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2 15:29
(一)勘探程度对比
三江盆地与中阿穆尔盆地勘探程度均较低。三江盆地的白垩系目的层位勘探程度相对较高,地震勘探和钻井主要集中在绥滨坳陷,因而对俄罗斯一侧中阿穆尔盆地比尔-别洛扬带和比罗费里茨克地堑的研究和勘探工作具有借鉴意义。
中阿穆尔盆地新生界目的层位勘探程度相对较高,地震勘探和钻井主要集中在三个地堑,即比罗费里茨克地堑,哈巴罗夫斯克地堑和别列亚斯拉夫地堑。其中对别列亚斯拉夫地堑解释和研究得最好,这对三江盆地前进坳陷东部勘探和研究工作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二)地层特征对比
三江盆地绥滨坳陷(以滨参1井为代表)白垩系下统发育齐全,城子河组、穆棱组、东山组3个组均有,还发育上侏罗统东荣组。前进坳陷中,也较普遍发育城子河组(但东基1、2井区缺失,局部有东山组)。上白垩统仅在前进坳陷中有分布(东基3井划分出了海浪组、七星河组和雁窝组)。绥滨坳陷中尚未发现古近系的宝泉岭组,目前该组仅见于前进坳陷中,新近系的富锦组则在两坳陷中均有分布。
中阿穆尔盆地白垩系详细分布和发育情况尚不十分清楚。盆地白垩系自西向东由3个不同的部分组成:西南地区、东北地区和东部地区。
中阿穆尔盆地西南地区白垩系研究最差,西南地区与三江盆地的绥滨坳陷相连。目前中俄学者均认为该地区的白垩系应以绥滨坳陷地层划分为准,即由城子河组、穆棱组、东山组3个组组成。但是在中阿穆尔盆地西南地区靠近布列亚地体的位置,白垩系有所不同。
中阿穆尔盆地东北地区与西南地区基底明显不同,白垩系具有显著差异。东北地区的白垩系在穆尔河的下游出露连续,地层的相互关系清楚,动物和植物化石发育。
根据大量的动物和植物化石,少先队岩系(包括卡利恩组、少先队组和比瓦恩斯克组)形成于贝利阿斯期—凡兰吟期,对应于三江盆地的城子河组,但是它们的岩石组合差异极大。同样地,卡拉纳普拉多克组、西达金恩组和西拉西恩组形成于阿普特期—赛诺曼期,这套地层在三江盆地没有发育。申基茨卡亚组、巴里比恩组和塔塔尔金组的时代大体对应于前进坳陷的猴石沟组、海浪组、七星河组和雁窝组。俄罗斯第Ⅳ次地层大会(1991)上指出,少先队岩系年龄问题有待进一步研究,其它地层的时代比较确定(图2-29)。
中阿穆尔盆地东部地区的白垩纪地层剖面有所不同。B-1井位于中阿穆尔盆地东部地区的别列亚斯拉夫地堑。B-1井是中阿穆尔盆地最深的钻井(3200m),而且对其岩心的研究也最为详细。根据Kirillova(2001)的研究结果,钻孔中白垩系含有十分丰富的有孔虫(Т.В.Туренко鉴定)和双壳类(H.B.Саль★никовой鉴定)化石,时代为早白垩世。根据Н.В.Сальниковой的研究结论,2770~2781m 井段最底部的动物化石由咸水和淡水软体动物组成,其他动物化石属于温暖、正常盐度或低盐度的浅水生物。Н.В.Сальниковой(2001)指出,这些动物化石所反映的地层时代范围为晚欧特里夫期-晚阿尔期布初期,因此在时代上完全可以把它们与相邻的西锡霍特-阿林断裂带的阿西卡耶夫组和斯托尔博夫地层进行对比。B-1井中缺失火山岩,但在邻近的E-1井和E-2井中见有火山岩,而且还鉴别出有阿尔布期的双壳类化石。
图2-29 三江盆地与中阿穆尔盆地地层对比图
最近10年在阿尔昌盆地开展了系统的地质调查和研究工作,建立了这一区域新的地层。盆地东部地区白垩系与阿尔昌盆地的地层可以进行对比,其具体对比情况将在下一节中具体论述。
在B-1井中发现有水腐质胶结的有孔虫类。古生物学家Т.В.Туренко发现了保存不太好的有孔虫类,推测1490~2430m 井段地层的时代为中阿普特期—阿尔布期;而1310~1432m 井段地层时代为阿普特—康尼亚克期;有孔虫类广泛分布于380~1113m 井段的地层中。Т.В.Туренко研究认为,存在浅水盆地的沉积环境。然而这些资料同其他资料是矛盾的。众所周知,这一带内最年轻的海相沉积为土仑期,稍晚才有陆相沉积。研究B-1井的地质学家认为,该井从1250m 开始进入到新生界。
三江盆地古近系缺失古新统,发育渐新统宝泉岭组。宝泉岭组分布于前进坳陷和方正断陷与汤原断陷中。前进坳陷东基1井、东基2井、东基3井均钻遇该组地层,与下伏上白垩统呈不整合接触。宝泉岭组为一套陆相含煤碎屑岩建造,由松散的灰绿色含砾砂岩、砂岩、粉砂岩、泥岩、油页岩和煤层组成,厚96.0~320.5m。在研究区西部的方正断陷与汤原断陷中宝泉岭组发育完整,且研究程度高,可以作为对比依据之一。
在汤原断陷宝泉岭组厚度很大,最厚可达2500余米,根据岩性变化及古生物组合可以将其自下而上划分为三段:其中一段(下部)以泥质岩为主,产栎粉-松科粉的孢粉,舒泽尔樟-狭叶樟组合,透明光面球藻—勃海藻属-相似光面球藻(比较种)组合和玻璃介-纹星介组合。第二段(中部)是一个下粗(砂砾岩、砂岩夹泥岩)上细(泥岩夹泥质粉砂岩)的旋回。第三段(上部)粒度较粗,为砂岩、砂砾岩夹泥岩、粉砂岩和煤层。二、三两段所产古生物化石类似,均是榆粉-桤粉-水龙骨孢组合,透明光面球藻-勃海藻属-相似光面球藻(比较种)组合,赤杨桤木-太谷槭组合,未见介形类化石。
同三江盆地一样,根据钻井揭示,中阿穆尔盆地新生界发育始新统—渐新统,而缺失古新统,古新世明显表现为沉积间断。在比拉费里德斯克地堑和别列亚斯拉夫地堑可以观察到黑河组(始新统—渐新统)地层最厚、最深。比拉费里德斯克地堑向南东延伸与汤原断陷相连;别列亚斯拉夫地堑向南东延伸则进入前进坳陷的东部。在比拉费里德斯克地堑、哈巴罗夫斯克地堑和别列亚斯拉夫地堑3个地堑黑河组可以划分为上亚组和下亚组(含煤亚组)。在三个地堑黑河组上亚组和下亚组的岩石组合和沉积相十分类似。黑河组下亚组底部由粗粒含细砾砂-砾岩、泥岩-砂岩-砂砾岩组成,向上沉积岩粒度变细。下亚组的最顶部主要由各种粒度的砂岩、砂砾岩、砾岩、粉砂岩和泥岩组成;黑河组上亚组的底部主要由未分选、不成层的细粒、中粒、偶尔为粗粒砂岩组成,发育多层褐煤层和含煤泥岩夹层。
根据两个盆地古近系形成的年代、岩石组合和地层分布等特征,可以把三江盆地的宝泉岭组一、二段对应于中阿穆尔盆地的黑河组下亚组,宝泉岭组三段对应于黑河组上亚组。
在中阿穆尔盆地普遍发育近阿穆尔组和上新统玄武岩,但其相变极大,基本可以与三江盆地新近系中新统富锦组对比。
在中阿穆尔盆地别列亚斯拉夫地堑还发育渐新统比拉黄星组、中新统乌舒蒙组和卡拉维恩组。
(三)构造特征对比
在构造单元划分上,中阿穆尔盆地自西向东可以划分为了个构造带,比尔-别洛扬带主体对应于绥滨坳陷,其东部与富锦隆起的西部相接;戈林带对应于富锦隆起和前进坳陷,戈林带西部发育北东向展布的隆起构造(图2-30),向南延伸可以与富锦隆起相连;西锡霍特-阿林断裂带位于中阿穆尔盆地东部,向南西方向延伸与三江盆地前进坳陷的东部相连。总体上,两个盆地的构造单元可以进行对比。
图2-30 三江盆地—中阿穆尔盆地构造单元划分图
(四)沉积相对比
在俄罗斯中阿穆尔盆地从晚侏罗世到早白垩世交替期间,中阿穆尔盆地中西部为浅海相,东北部为深海相。
中阿穆尔盆地西部的沉积环境为浅海环境,形成的沉积物为砂-泥质沉积(图2-31)。海水从中阿穆尔盆地中西部沿着现今佳-依断裂的位置进入绥滨坳陷。在我国的三江盆地沉积相由北向南呈规律性地变化:从东北部向西南部依次发育滨浅海相—海陆过渡相—湖泊相。
总体上,贝利亚斯期—凡兰吟期(城子河组时期)中阿穆尔盆地可能是海洋的边缘部分(菲利波夫,1990),盆地边缘具有相当复杂的外形。由俄罗斯境内向中国境内主要发育两个大的海湾。一个是沿着乌苏里江(Уссури),然后沿敦化-密山断裂转为一条狭窄的海湾进入虎林盆地。另一个是沿阿穆尔河发育的海湾,向南进入绥滨坳陷(图2-32)。在海湾位置大面积发育三角洲沉积。此时海水主要由这两个海湾进入中国东北的大三江地区。因而在我国表现为一个规模巨大的*边缘海陆交互相的盆地(大三江盆地)。
图2-31 研究区及其毗邻地区晚侏罗世—早白垩世岩相古地理略图
图2-32 三江地区及邻区城子河组沉积时期岩相古地理略图
在我国东北的大三江盆地城子河组时期湖盆范围明显扩大,发育扇三角洲-滨浅湖-半深湖-海陆交互相沉积,沉积中心位于勃利盆地东北部。根据古水流统计,海水由两个方向进入大三江地区,一支是由北部沿佳-依断裂进入绥滨坳陷;另一支是由东部沿着敦-密断裂进入虎林盆地。此时恰好是佳-依断裂带和敦-密断裂带左行走滑的时期。大三江盆地的西北边界受佳-依断裂带控制,东南边界受敦-密断裂带控制。因此,此时大三江盆地具有转换性质。
欧特里期夫期末—巴列姆期初紧接着是第二次白垩纪海侵,海侵漫及俄罗斯远东和中国东北的广大地区。该时期相当于穆棱组时期,研究区的岩相古地理总体特征见图2-33。
图2-33 三江地区及邻区穆棱组沉积期岩相古地理略图
中阿穆尔盆地获得的沉积相资料较少,但是所有资料都显示,该时期沉积环境主要为浅海相。穆棱组早期湖盆范围扩大,扇三角洲-滨浅湖-半深湖沉积,沉积中心位于勃利盆地东北部。该阶段沿袭了城子河组时期盆地的性质。
在穆棱组沉积的末期,大三江盆地西南部开始抬升,穆棱组沉积的末期西南部发育逆冲断层。根据碎屑粒度和层序界面与勃参1井和勃参2井比较后,确定穆棱组时期桦南隆起已有活动,隆升强度大于西南源区,至少发生两次以张广才岭为主体的强源区隆升。
考虑到区域大地构造环境,大三江盆地在城子河组和穆棱组时期应该为活动*边缘具有转换性质的弧后(山弧)盆地。
对于其他部分白垩纪地层沉积环境,只能进行最一般的古地理恢复。阿尔昌盆地,由于在阿西卡耶夫组下亚组地层中既有浅水海相动物化石组合,又有植物化石组合,以及泥岩中的大量含煤碎屑,确定其为近岸-海相环境。
早白垩世的特点是整个地区的火山作用强烈,其中也包括中阿穆尔盆地的外围。但根据磁测量结果,它们充满“磁”体(应该是火山岩)。
东山组时期盆地再次进入局部裂陷阶段,发育火山碎屑岩相,扇三角洲-滨浅湖沉积体系,东三江地区开始接受沉积。
东山组时期或者稍晚,在盆地东部与俄罗斯毗邻的西锡霍特-阿林地体和阿尔昌盆地开始发育火山岩相的沉积。它们与东部的西锡霍特-阿林岛弧和萨马加岛弧(在地体构造图中为科玛岛弧地体,它是上述两个岛弧的一部分)密切相关,这一时期盆地为弧后盆地的沉积环境。
晚白垩世时期中阿穆尔盆地的广大部分是大面积的冲积平原(图2-34)。在其中一些盆地中堆积了火山-碎屑岩和含煤沉积。
图2-34 三江-中阿穆尔盆地晚白垩世岩相古地理略图
总结三江盆地—中阿穆尔盆地及相邻地区中生代和新生代沉积环境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晚侏罗世—早白垩世阶段(晚侏罗世直至康尼亚克期或坎潘期)的特点是连续的陆缘环境,并有海相陆棚、边缘浅海与湖-冲积平原(湖相、三角洲相、河床相)环境频繁更替出现。
1)上侏罗统东荣组沉积时期
中阿穆尔盆地主体为浅海相,海水从绥滨坳陷东北部向西南部进入三江盆地,在三江盆地依次发育滨浅海相-海陆过渡相-湖泊相。
2)城子河组沉积时期
湖盆范围明显扩大,发育扇三角洲-滨浅湖-半深湖-海陆交互相沉积,沉积中心位于勃利盆地东北部。根据古水流统计,海水由两个方向进入大三江地区,一支是由北部沿佳-依断裂进入绥滨坳陷;另一支是由东部沿着敦-密断裂进入虎林盆地。此时恰好是佳-依断裂带和敦-密断裂带左行走滑的时期。大三江盆地的西北边界受佳-依断裂带控制,东南边界受敦-密断裂带控制。
3)穆棱组时期
穆棱组早期湖盆范围扩大,扇三角洲-滨浅湖-半深湖沉积,沉积中心位于勃利盆地东北部。该阶段沿袭了城子河组时期盆地的性质。
考虑到区域大地构造环境,大三江盆地在城子河组和穆棱组时期应该为活动*边缘具有转换性质的弧后(山弧)盆地。
4)东山组时期
盆地再次进入局部裂陷阶段,发育火山碎屑岩相,扇三角洲-滨浅湖沉积体系,东三江地区开始接受沉积。
东山组时期或者稍晚,在盆地东部与俄罗斯毗邻的西锡霍特-阿林地体和阿尔昌盆地开始发育火山岩相的沉积,它们与东部的西锡霍特-阿林岛弧和萨马加岛弧(在地体大地构造图上具体表现为科玛地体)密切相关。这一时期盆地为弧后盆地的沉积环境。
这些类型的沉积中普遍发育有机质,并可以成为很好的生油层。由于沉积环境的更替,淡水咸水交替输入促使大量近岸动物灭绝。大量的泥岩可以作为盖层,砂岩体作为储层。此外,日本研究者在阿基塔尼加塔矿床查明,我国研究者在渤海湾盆地、三江盆地中查明,火山岩体既可作为好的盖层,也可作为裂隙储集体。而且它们还有助于形成良好的热源使浮游生物繁盛,促使有机质“成熟”。
5)晚白垩世沉积时期
盆地发育冲积扇-辫状河-扇三角洲-滨浅湖沉积体系,沉积中心位于东三江地区。中阿穆尔盆地主要发育河流相。
在坎潘期后,中阿穆尔盆地的大部分为冲积平原,其中一些地方沉积了火山-碎屑岩,有时在断陷中形成了煤层。钻井尚未揭露该部分地层,所以其沉积环境还不十分清楚。
6)古近纪
在中阿穆尔盆地发育,此时该地区进入新的裂谷发育时期。新生界可分为3个沉积体系:
a.巨型湖泊沉积体系(早始新世—中新世),一直延续到乌舒蒙中期。
b.乌舒蒙晚期的冲积沉积体系(河床-河漫滩),此时中阿穆尔盆地的面积为最大。
c.上新统—第四系冲积沉积体系,发育较多的有机质。
古近系主要发育在三江盆地的前进坳陷的局部地区、依-舒地堑和敦-密断裂带。
中阿穆尔盆地形成时,伴有强烈的岩浆活动。早白垩世喷出岩为安山玄武岩,可见于中阿穆尔盆地的东缘。晚白垩世喷出岩发育于中阿穆尔盆地的东部边缘。为层凝灰熔岩、流纹岩、安山岩和安山-英安岩及其凝灰岩,厚至700m。中阿穆尔盆地东部和东南边缘广泛发育古近系和新近系安山岩、安山玄武岩和粗面安山岩,厚700m。基津组橄榄玄武岩、粗面玄武岩和安山玄武岩广泛发育(厚300~600m)。这些玄武岩为陆内成因的火山岩。在整个盆地上新统—第四系玄武岩和安山玄武岩(厚10~15m)都有广泛的分布(索夫加万组/Совгаван)。
(五)石油地质特征对比
三江盆地有3处可靠的油气显示:
(1)在滨参1井3379.1m 处(K1d)玻屑凝灰岩中见沥青充填裂缝,并有油的浸染现象,说明在东荣组地层中曾有过油的运移。该点镜质体反射率(Ro)达到2.11%,进入过成熟天然气生成阶段。这为寻找裂解气提供了可能。
(2)在进行的有机岩石学特征分析中发现,滨参1井1160.5(K1m)~2512m(K 1c)的荧光薄片中出现有机质沥青化现象和弥漫状黄褐色荧光。岩石微裂缝和碎屑颗粒周缘,由于烃类的浸染和充填而呈现*-浅*荧光,这是石油在泥岩内生成(有机质的烃类转化)并初次运移到最近排烃空间的最好例证。这是一个已发生和正在发生排烃的源岩发育带。
(3)三江盆地钻井证实,在100余米厚的玄武岩盖层下钻遇高纯度CO2气。
通过三江盆地与中阿穆尔盆地生储组合对比分析(图2-35),三江盆地的生储组合主要发育在下白垩统、上白垩统和古近系。在绥滨坳陷主要勘探层系为下白垩统;前进坳陷的主要勘探层系为上白垩统和古近系。中阿穆尔盆地新生代地堑的主要勘探层系为古近系。目前关于中阿穆尔盆地白垩系的勘探潜力不明朗。
值得注意的是,通过对东基2井、东基1井、东基3井在三江盆地前进坳陷的地史分析结果表明,高地温主要形成于海浪组;除海浪组外,其他各套地层的古地温主要在20~30℃间变化。上白垩统和古近系的成熟度均未达到生油门限,镜质体反射率很低,因此综合上述分析,前进坳陷的烃源岩的成熟度普遍较低,不具良好的生油条件。这与俄罗斯一侧在古近系发育多处油气显示是相矛盾的,需要进一步研究分析。根据对比研究分析,不能排除在三江盆地前进坳陷东基2井、东基1井、东基3井以外的地区上白垩统和古近系的烃源岩发育成熟的地区。
根据俄罗斯方面最新的研究资料,中阿穆尔盆地有多处油气显示。这些油气显示都发育在新生代地堑中,主要表现在以下地区:①在乌苏里江东岸的别列亚斯拉夫地堑一口构造参数井,井深1084.8~1089m(古近系)的灰质粉砂岩,被类似原油的物质浸染。井底压力急剧下降,对泥浆吸收能力很强,粉砂岩放在纸上留有油迹,能充分燃烧,放出煤油烟味,岩石中含沥青22.36%;②在别列亚斯拉夫地堑的12号构造参数井中,在井深507m 古近系发现游离天然气;③在哈巴罗夫斯克(伯力)北东40km的达尔哥胡也发现大量的游离天然气;④哈巴罗夫斯克地堑上亚组(含煤组)发育有利的烃源岩。
综合上述研究,三江盆地的主要有利勘探区有:绥滨坳陷、前进坳陷的浓江凹陷,以及方正-汤原断陷。中阿穆尔盆地的主要有利勘探区为3个新生代的地堑:别列亚斯拉夫地堑、比罗费里茨克地堑和哈巴罗夫斯克地堑。
尽管三江-中阿穆尔盆地的勘探程度比较低,但是目前的研究表明本区具有良好的含油气前景。
图2-35 三江盆地与中阿穆尔盆地生储组合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