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用技术属于文科还是理科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30 02:23
我来回答
共4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05 12:27
我很真心的说……如果你的物理不好,还是放弃理科吧……理综物理最难,分数最大,至少我这里是这样,文科史地政实在没有基础,课本读完也有80分……
推荐一篇文章吧,网上看来的
如何选择文理科?
正确认识文理科
无论文科还是理科,在高考时,语文和英语都是一样的,而文科数学比理科数学要略简单一些。文科知识需要背诵,但并不是说背诵就一定会得高分,还需要对知识充分理解。理科需要做题,但并不是天天做题就会进步,还要善于思考总结。有些高一成绩不理想的同学以为理科成绩不好就去读文科,其实是错误的。对理科而言,语数外和理化生都要有优势,才能达到上等水平,如果有偏科,对总成绩就会影响很大。对文科而言,数学和英语至关重要,如果其他学科成绩中等偏上,这两门学科有一门优势,上二类本科就很容易;两门都有优势,上一类本科就很容易;如果语文也很好,那么上名牌大学就很有希望----因为文综在高三进行突击相对容易些。
正确认识文理科
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曾经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一个人对某一件事情感兴趣,他就会从内心接纳它,亲近它。无论这件事情有多难,他都会想方设法去解决,并且能从解决的过程中享受到快乐。同学们可以在想想你在生活中的点点滴滴,是不是会有同感。相信在学习上也是如此,只要你喜欢那一刻,你就会加倍努力。这一科也会学得很轻松,也很好。有的同学从小就喜欢演算推理,他们能从逻辑推理中享受到乐趣:有的同学从小就博览群书,对*、经济、历史等人文科学很感兴趣。2002年山西省高考文科状元郝煜在接受某媒体采访是说:“我的强项是理科,但我从小钟爱文科,并一直保持到高中,所以我选了文科,并取得成功。”语文、英语、*、历史属于文科,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属于理科,地理则属于文理综合性的。仔细比较一下,你在生活中对哪方面感兴趣,很关注或上那一科时比较有精神,就可以考虑这方面的学科。兴趣在某种程度上也是个人秉性和思维模式的体现。
重视文理选择,杜绝盲目选科
高考对每个同学来说,都是至关重要的。可它只是目的地,更重要的是我们应选什么样的方式去达到这个目的地。现在摆在我们面前的有两条路----选文科或选理科。面临这个在我们的人生中所处地位不亚于高考的重大抉择,我们每一位同学都应引起高度重视。可是却还有血多同学不以为然,没有慎重考虑而盲目选科。盲目选科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
(1)"一边倒”,根据哪科选的人多就选哪科;
(2)根据传统观念,认为哪科好就选哪科;
(3)学习态度不好,认为哪科好念就选哪科;
(4)"一切向钱看”,认为哪科好赚钱就选哪科;
(5)情感冲动,认为与某人交好而随之选择(例如早恋因素);
(6)根据家长的要求选择
。以上这些都不是选择文理科的好依据,而且常常是导致选科后学习困难的主要原因。根据调查显示,有半数以上的高二高三学生发现自己选的科目不适合自己,后悔莫及。然而要想赚可谈何容易?而且时间和经历也不允许,所以90%的人都没法转科。由此可见,文理选择多么至关重要,应当慎重选择,坚决杜绝盲目选科。
以未来社会的需求作为参考
对社会需求的了解也是确定分科的重要因素。因为分科的结果意味着一类专业的认同,对另外专业的拒绝所以对不同专业价值评定的差异和职业理想的作用,在这个时候便会凸现出来。因为,在选择分科方向时,在充分考虑自己特长和兴趣的同时,也应该多考虑一下今后国家经济建设发展的需要,为今后的就业发展奠定基础。
选择文理后应该注意的两点
(1)选择文科(或理科)并不意味着放弃理科(或文科)科目的学习,只是在高二学习过程中偏重于文科(或理科),在高二下学期,全体同学还必须参加理科(或文科)科目的省级会考只有全部科目会考合格,才能获得高中毕业证书。
(2)就是在选择偏文(或偏理)方向是,还要着眼于自己各方面素质的提高,认真学好高中各门课程。因为,只有素质全面的同学才能伟今后的高考和自己的成长、成才奠定扎实的基础。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05 12:27
文理都要学的 你以后靠本科的话 会考过了就可以 靠专科的话 要好好学习了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05 12:28
一般来说是理科知识多点。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05 12:28
通用技术课程有明确的课程目标要求,就应该对应着明确的学业评价和评价的监测体系。重要的是对其学业评价和评价监测的价值、手段、目的的研究,对评价监控过程中具体做法的研究。
学生学业评价是在系统地、科学地和全面地搜集、整理、处理和分析学生信息的基础上,对学生发展和变化的价值做出的判断过程,目的在于促进教育与教学改革,使学生全面发展。通用技术课程学生学业评价是与课程教学实施的同等重要的过程,它具有对课程实施的导向功能,对教与学的过程的改进功能,对教学过程的*功能,对学生学习状态的鉴定功能等。学业质量监测体系是对学生学业评价的全面监督、测量体系。
一、通用技术课程的学业评价
通用技术课程的目标和课程特点,决定了形成性评价的重要。根据课程标准,对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习惯、学习方法、知识和技能、设计与实践能力、合作、交流与分享等方面进行过程性描述,判断学生当前的学习状态,指出学生的发展变化及其优势和不足,为教学提出具体、合理的改进建议,有意识地使得评价的过程成为学生学习和建构的过程,已成为技术课程评价的共识。
该课程的学业评价强调形成性评价,但不排斥期中、期末的终结性评价,课程的终结性评价同样是学生发展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终结性评价是指学生学习通用技术课程某一个阶段之后,对学习效果作出全面的总结性评价,目的是评价学生技术学习的能力和水平是否达到了课程目标的基本要求并为教学的改进提供反馈信息,不能因为强调形成性评价,就舍弃了终结性评价,而由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要使课程的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恰当组合,互相补充,综合运用。该课程的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都是不可缺少的,两者功能不同,所发挥的评价作用也不同。
本课程的形成性评价,其评价主体以教师、学生为主,一般在校内完成;终结性评价的主体,可以是教师、学校,还可有校外机构参与即外部评价,校外机构指上级教育部门、专业*、社会其他具有考试职能的组织等。
二、建立课程学业质量监测体系
教育部基础教育司颁发的《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指出“教育行政部门要对高中教育质量进行监测”。通用技术课程作为高中课程体系中的一门新兴国家课程,已经开始进入实验区的课堂,随着教学同步进行的是学业评价,虽然在课程标准研制过程中,对学生的学业评价的观点、方式和方法等作过一定研究,但只仅限于理论探讨,没有经过实践验证,各地各学校在教学实施过程中,教师和学校根据自己的理解进行学业评价,可能导致其做法千差万别,各行其是,层次和水准各不相同。为了课程的健康发展,为了省级教育研究部门全面掌握本课程学生的学业评价和质量状况,为了给学校和教师一个共同的学业评价参照系,有必要构建省级层面的通用技术课程的学生学业质量监测体系。
通用技术课程的学生学业质量监测纳入高中新课程总体的教育质量监测体系。通用技术课程的学生学业质量监测体系主要应该包括:
1 、要积极开展考试评价方式的改革,从课程的特点出发,要对形成性评价的有具体、明确的要求,定期抽检。
考试评价方式不应只限于书面测试,还应有操作测试,综合水平测试等,形成性评价应以文本或电子形式的学生个人技术活动档案袋为记录线索,综合访谈、展示等若干种形式。
2 、建立通用技术课程学业质量调研抽测制度。
为逐步建立通用技术课程教学质量的标准及检测模型,检查学生学业质量水平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应开展省级范围的通用技术学生学业质量调研抽测,每学期选择 1 至 2 个必修模块,根据课程标准对其进行水平性调研抽测。
3 、完善对学校学分认定制度的管理。
通用技术课程的学分认定权限下到学校,这在一定程度上使模块教学评价的质量监测功能受到削弱,省级教研部门有必要加强对学校学分认定制度的管理,各市县学校应上报学分认定的方案和制度,省级教研部门要做好学分认定制度的把关工作。
4 、建立通用技术课程与升学考试的联系。
以适当的形式,使通用技术课程走进高考,体现本课程在选拔性考试中应有的功能。
通用技术课程学生学业评价监测,应正确处理以下关系:一是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的关系;二是学校学分认定与省级学业质量调研抽测的关系;三是学校内部的课程学业评价与社会性选拔考试(高考等 ) 的关系,对于学校评价制度改革中的这些关系,要辩证地认识,防止片面性和极端化。
三、课程学业质量监测体系中两个问题的分析
(一)学业质量调研抽测
1 、课程的学业质量调研抽测的必要性
通用技术课程是高中新设课程,建立省级学业质量调研抽测制度势在必行。
( 1 )是课程实施中教学和评价体系建设的需要
从课程建设角度来说,通用技术课程进入实施阶段之后,需要对课程的教学、评价进行跟踪调研和分析,来自各个学校的学业评价数据,其收集难度大,反馈能力弱,即使是局部地区学校的、小范围的信息采集,也难以发现和说明课程实施中存在的教学和评价的共性问题。实行省级学业质量抽测制度,在积累质量抽测统计数据的基础上,利用 2 ~ 3 年时间,建立本课程的省级质量监控数据常模,这对于推动课程建设教与学的适应性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 2 )便于统一掌握和监测全省课程教学水平和学生的学习水平
教育质量的检查测评是教育督导评价的重要环节,本课程的学业评价监测所得到的数据信息,为教育行政部门检查、评估本门高中新设课程的教学质量状况,提供了有力的判断依据。
( 3 )有利于提高本课程学业评价的效度
通用技术课程教学是以课程标准为依据的,实验区的不同地区使用着不同教材,学校对学生学业的评价的效度受制于以下方面:
其一,通用技术课程的学业评价的方式方法、内容、模式等,目前在国内没有或很少有可以借鉴的成功资料和做法,教师依据自己的理解进行,不可避免地会出现一些盲目或认识上的偏颇,从而导致学业评价的结果与课程目标、与学生实际技术学习水平相偏离。
其二,在高中新课程教材使用趋于多样化的前提下,课程的校内学业评价多多少少受所使用教材的框架*,即使教师明白应以课程标准为依据,限于教师本人对标准和教材的理解水平,限于与其他学校教师沟通渠道的不顺畅,往往也难以做到,久而久之,教学上的差异性将会由此拉大。
其三,学校对本课程的重视程度不够,可能导致教师在学业评价实施的力度削弱,在评价的具体操作中不可避免出现敷衍的做法,直接影响学业评价的效度。
实行通用技术课程学业质量调研抽测,可以有效提高学业评价的内容效度和预测效度,并对教师的教学起到积极的正向引导作用。
( 4 )有利于提高模块学分认定的信度
在学校原有学分认定评价基础上,增加学业质量调研抽测环节的评价,整合若干种对学生学业评价的信息资源,这种“多重测量技术”的运用,提高了学生学分认定的信度和效度,减少了因为单一评价信息而导致的学分认定决策中的评价误差。
2 、课程的学业质量调研抽测的运作实施
——学业质量监测可实行省、市(县)和校的*管理
课程教学过程中的形成性学业评价和以检测目标达成度为目的评价,由学校负责实施并管理,市(县)级教研部门负责指导和抽查;模块教学结束时的终结性评价,由市(县)教研部门负责实施和管理;模块教学的质量调研抽测,由省教研部门实施和管理。
——学业质量调研抽测的时间
可放在某一模块学习的后期,每学期(半年)进行一次。
——学业质量调研抽测的内容
对于通用技术课程而言,其质量调研抽测内容目前主要限定在“技术与设计 1 ”和“技术与设计 2 ”两个必修模块。将来如果某几个选修模块学生选修的量相对较大,也可根据情况酌情进行质量监测。
——学业质量调研抽测的方式方法
质量调研抽测不是简单的“统考”,学生学业质量调研抽测包括水平性评价的抽测和发展性评价的抽检两种:
一是采用纸笔考试,全面考查本课程学习目标的达成度,属于目标参照的水平性评价。
二是专项抽检,采用非纸笔考试方式(或纸笔与非纸笔结合),属于过程性的发展性评价,例如技术试验操作、表现性评价、技术活动档案袋抽检等。
——学业质量调研抽测的命题
学业质量调研抽测由省级教研部门统一命题,由市(县)组织测试。测试后要对结果数据进行全面的质量分析,指出取得的成绩和进步、存在的问题,对教学提出有针对性的改进建议。改变对质量监测结果的不恰当使用,统计结果不进行排队、不张榜公布,尽可能减轻质量监测对学生的造成压力。
课程的质量调研抽测的命题显得极为重要。试卷应贴近社会、生活,以考查学生技术学习的水平和能力、发现学生技术设计的潜能为目的,重视技术的运用、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等。应把握以下主要原则:
Ⅰ、强调技术的理解、应用、综合和评价;
Ⅱ、规划测试的内容、目标,不同内容所要求的能力层次;
Ⅲ、在设计的题量上,可偿试超量出题,比如试题量按指定完成数量的 120% 超量设置试题,给学生自主选择、展示特长与潜能的机会,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
关于通用技术课程纸笔测试、操作测试的命题研究另作讨论,在此不作赘述。
3 、学业统一测试的经验借鉴
澳大利亚昆士兰州高中评价制度中,其“核心技能考试”,作为高中证书中两项记录之一(另一项是高中期间所学学科的成绩)。“核心技能考试”是由“昆士兰州高中学校管理委员会”组织的,所有 12 年级学生参加的、跨学科的统一成绩考试,它适用于不同科目的所有学生,主要检查高中课程中的 49 项共同课程要素的掌握情况。
美国在经过了 30 多年的争论, 2002 年由布什总统签署了新的《小学与中学教育法案》。其要点之一就是“每年, 3 - 8 年级的所有学生将参加阅读和数学的测试,以考察各州和各学区教育改革的进展情况”。此外,“每隔一年,各州 4 年级和 8 年级的小部分学生将参加全国范围内的阅读和数学测试”。其目的是“向我们证明是否每个孩子都在学习”。在学校中,教师要想了解学生是否掌握了课堂上讲授的知识,固然可以通过课上提问和课下检查作业,但最有效的办法还是定期就所学过的课程对学生进行考试。
(二)通用技术课程与高考
1 、现有“ 3 + X ”高考模式
高考历来是人们关注的高利害评价。高考是标准化的、以难度测验为主的、常模参照性的、选拔性考试。考试科目改革一直是高考改革的重点, 2000 年开始实行的“ 3 + X ”打破了传统的大一统考试模式, X
是指建立在中学文化科目基础上的综合能力测试,它不是各科按一定比例的“拼盘”,而是一种考察学生理解、掌握和运用中学所学知识的能力测试,“文科综合”指历史、*、地理,“理科综合”指化学、物理、生物,“大综合”包括上述六门科目的内容,打破了文理科的局限。“ X ”由高校根据学校意志和特色来选择,一定意义上扩大了高校的自由选择性,兼顾了学生的个性。但是,“ 3+X ”并不是非常理想的方案,因为它既没有较好地体现出高校教育的共性要求,也没有较好地体现出高校的个性要求,把不同的标准要求混在一起(同一张试卷中),只用单一的选拔性考试方法来检验,不可避免地冲击了高中教育目标的实现。
2 、高中新课程的高考方案基本取向
尽管与高中新课程相对应的新的高考改革方案尚未出台,以笔者之见有一点可以肯定,必须在现有高考方案的基础上,更好地解决以下两对矛盾:
高校质量标准与高考选拔标准的矛盾。高校的质量标准是多样化的,多样化的质量标准应该对应着多样化的新生选拔标准。
选拔标准与选拔方法的矛盾。选拔人才的目的与选拔人才的方法,是重要矛盾,不同的选拔标准应该有不同的选拔方法。
高中新课程中,学生所选择的各科目的选修模块不同,笼统的“理科综合”“文科综合”分别作为一张试卷的模式将难以继续存在。比较可行的办法是在高考中,寻找使高中生的个人志向与高校选拔方向和质量要求相对应的关系,即使暂时不能做到高校自主考试招生,也可根据高校的类别实现不同方向的考试,也就是说理科、工科、文科、医科、农科等方向的考生采用不同标准、不同内容的试卷考试,试卷通过超量试题实现不同学生学习不同模块的选择。作为高中学生共同基础课的通用技术课程的必修模块和选修模块内容,理所当然应该进入理科、工科、农科等类别高校的招生考试试卷中,再乐观地设想,其必修模块内容应进入各类高校招生考试中。
3 、通用技术课程进入高考的可能性
高考科目设置改革的基本取向,是有利于引导学生全面学习,掌握中学阶段相应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并形成较强的解决问题的能力,强调对已学过知识的理解和运用,包括跨学科的灵活运用。高考命题改革应符合新课程理念,增加应用性和能力型题目,注意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体现以知识立意转变为以能力立意为主的命题原则,转变封闭的学科观念,走向开放。
通用技术课程的特点决定了它是综合和运用其他领域课程知识的良好途径,技术课程学习打破了课程之间的相对隔绝,既能综合数学、科学和计算机等理科课程,也能综合语文、美术等文科课程,使学生领会和理解各学科相互之间的作用和联系变得更加容易,通用技术课程本身为不同科目之间的知识整合提供了一个理想场所。所以通用技术课程内容进入高考试题,将有效改变现有“综合科目”试题多少存在按学科比例的“拼盘”现象。
通用技术课程的特点决定了它是紧密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基于问题解决、反映先进技术和先进文化的课程,对学生多方位的能力目标要求,是新课程发展性评价观的集中体现,所以本课程能够承载高考“知识立意向能力立意”转变的命题要求。
通用技术课程的基础性区别于其他课程的基础性,它是个人与社会、现在与未来、能力与个性、学科能力与共通能力的方面的统一体。从技术的思想方法、技术的人文因素、技术探究、技术试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品质、心理素质等基础性的具体而丰富的内涵中,能够寻找并挖掘到不同类别高校对人才选拔的目标对应关系,进而研究出与选拔内容的对应关系。
通用技术课程作为高考科目,有利于正确导向和实现高中通用技术的课程目标,有利于本课程自身的健康发展。
4 、通用技术课程进入高考的可行性
可行性一是指通用技术课程高考命题与相应类别高校招生目标的良好对应。不同类型的高校有不同选拔标准,需要寻找高中教育目标与高校选拔标准的契合点,据此展开命题。通用技术课程的生命力在于课程目标指向正是如今为数不少的理工科类高校教师抱怨时下大多数本科生所缺乏的基本技术素养。
二是指高考能够切实选拔出技术的理解和应用水平较高的学生。恢复高考以来,考试基本上是采用笔试的方式,实践环节水平较难考察,这是由于考试本身的*所带来的不足,可以通过对命题的研究、对学生技术课程学习过程和学习经历的考察加以弥补。
三是指课程的考试方式和试题能得到学生的心理认同。从高考的心理问题成因分析来看,学生对考试内容的认知水平、学生的个性因素(考试动力、情绪特征、意志特征、自我意识等)是影响考试的主观心理因素,试题、家庭、社会等是影响考试的客观心理因素。在客观心理因素中,试题对学生考试心理的影响更为直接,好的试题能够抑制学生考试中的紧张、焦虑情绪,容易激发学生在考试中的投入状态、快速反应和联想思维的出现。而这些正是通用技术课程试题命题可以做得更好的。
四是指考试的方式方法不给实际运作带来困难。高考从命题、考试、阅卷的过程有一套严格、机密的管理,通用技术课程进入高考,是以一份试卷或一份试卷中的一部分内容的形式呈现的,它不改变高考运作的管理体系,但是会增加一定的工作量。
五是考试不增加学生和考试方过多的成本投入。从考试成本核算方面来看,通用技术课程的高考,在整个高考的管理运作链中,不额外增加环节,故不增加过多成本投入,从考生方面看,只是增加一份试卷的成本和使用至多半个单位的考试时间。
事实上,关于通用技术课程是否应该进入高考,怎样做才有利于课程建设的问题,早在课程实施之前就已经成为一部分敏锐的教师的讨论话题,有人认为只有进入高考才能确立和提高本课程的地位,有人则认为进入高考不利于课程目标的顺利实现。其实,任何事物都存在矛盾的两个方面,或许不用二元对立的方法看待它更有利于认识的发展,“两利相权取其重,两害相权取其轻”,在依据课程建设的正常轨迹行进的过程中,逐步走向成熟,才有可能寻找到实现超越的突破口。
根据教育评价理论,通用技术课程有明确的课程目标要求,就应该对应着明确的学业评价和评价的监测体系。重要的是对其学业评价和评价监测的价值、手段、目的的研究,对评价监控过程中具体做法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