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30 02:17
共4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28 23:50
韩信其实是咎由自取!
一直以来,韩信的遭遇都被认为是刘邦过河拆桥的强有力证据。韩信作为西汉开国功臣,汉初三杰之一,战功赫赫。在被刘邦登台拜将之后,先是练兵定制,为刘邦训练出一支足以*中原的大军,为刘邦争霸天下打下了基础。
而在楚汉相争期间,韩信一直都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他先是明修栈道暗度陈仓,击败章邯,帮助刘邦还定三秦。后又领兵东进,“木罂缻渡军”奇袭安邑,平定魏地,破魏国,虏魏豹;背水一战诛成安君,活捉赵王歇。
之后一路向东,平赵、降燕、定齐,并在灭齐一战中,以断河计大破楚军二十万,项羽麾下第一战将龙且战死。最后韩信与刘邦、彭越于垓下合围楚军,项羽四面楚歌,自刎乌江,刘邦自此赢得了楚汉之争,问鼎天下。
单从军事角度而言,韩信之功劳,无人可比。用其谋士蒯通的话讲,那就是“功无二于天下”。
足下涉西河,虏魏王,禽夏说,下井陉,诛成安君之罪,以令于赵,胁燕定齐,南摧楚人之兵数十万众,遂斩龙且,西乡以报,此所谓功无二于天下,略不出出者也——《汉书》
然而这样一位对汉朝有着开国之功的大功臣,最终却是没能得到善终。他先是被刘邦一贬再贬,后又被吕雉诛杀于长乐宫钟室,三族被夷。
单从韩信的功劳和结局来看,就是一个典型的鸟尽弓藏,兔死狗烹,刘邦也因此背上了一个过河拆桥,忘恩负义的坏名声。但事实上,刘邦并没有那么坏,当初跟着他一起打天下的都还过得不错,比如张良、萧何、曹参等等,甚至于背叛他的卢绾,刘邦都还善待其家眷。
所以,关于韩信的结局,还需要从他自身找原因。
古来为臣者,“忠诚”都是最重要的,至于能力这些特质,那都得放在后面。所谓忠诚,那就是要绝对的听话和服从,时刻以主子的利益为先。显然韩信并不是这样的人,他是一个首先从自我出发的人,优先考虑的是自己的利益,然后才是刘邦。
比如说,当初韩信背水一战击破赵军,接着平定赵地,降服燕国,名动天下。此时他做了一件非常值得玩味的事情,就是让刘邦立张耳为赵王,以稳定刚刚打下的赵国。
“乃遣使报汉,因请立张耳为赵王,以镇服其国。汉王许之,乃立张耳为赵王。”《史记》
这件事表面上看没什么问题,张耳本就是当初跟着武臣一起光复赵国的元老,项羽分封诸侯的时候,他也是被封为常山王,属于赵地诸王之一。而且张耳和刘邦有旧,他当这个赵王合情合理。
然而,为张耳请封这件事,不该韩信来干。毕竟刘邦才是老大,韩信只需要报功,如何*赏部下,那是刘邦自己的事儿,韩信此举无疑是僭越了。
至于韩信为什么要这么做,有可能是他确实不懂这方面的人情世故。但更大的可能性是在为自己争取利益。因为在破赵一战中,他韩信才是主将,功劳比张耳之高不低。那么既然张耳都被封了赵王,他韩信的*赏难道还会差?
类似的讨价还价,还有一个“假齐王”事件,其中韩信的表现更加露骨。话说韩信在平定齐国之后,就派使者找到汉王刘邦,请求刘邦封他为代理齐王,以此来名正言顺的统治齐国,稳定局势。
四年,遂皆降平齐。使人言汉王曰:“齐伪诈多变,反覆之国也,南边楚,不为假王以镇之,其势不定。原为假王便。”《史记》
当时刘邦正在荥阳被项羽大军围困,韩信作为属下,第一件事不是商讨如何帮刘邦解决困境,而是向刘邦讨要封赏。着很明显就是在和刘邦讨价还价,刘邦当时很生气,但是没有办法。他和项羽正处在一个焦灼的对峙局面,自己如果不答应韩信,万一韩信坐山观虎斗,或者倒向项羽一方,那么自己可就是万劫不复了。于是他只能答应韩信,而且还封了他真齐王。
当然,围绕着“假齐王”事件,韩信还给刘邦带来了诸多的负面印象。比如在韩信攻打齐国之前,刘邦帐下谋士郦食其已经凭借三寸不烂之舌说服齐王归汉。韩信可以调转大军,来帮刘邦对付项羽。可是韩信却并没有理会郦食其和齐王的盟约,自顾发兵攻打齐国。虽说齐国最终拿下来了,但郦食其也因此被齐王烹杀,而刘邦更是因此背上了一个背信弃义的名声。
总而言之,韩信让刘邦丢了面子,更感到了威胁,刘邦对他早就不满意了。只不过,当时正值楚汉相争之际,刘邦需要韩信,只能暂时妥协。等到楚汉战争结束,天下平定,刘邦自然就会开始收拾韩信。
当然,最开始刘邦并没有想要杀掉韩信,他只不过是拿掉了韩信的兵权,将其囚于长安城。但是,这并不代表刘邦就彻底放下了对韩信的忌惮。从楚汉战争中韩信的表现就可以看得出来,他的眼中没有忠诚可言,其之所以为刘邦效力,动力完全来自于加官进爵。
换句话讲,他就是一个打工的,拿多少钱,办多少事儿。项羽不给他升职加薪,他就跳槽;刘邦起初也不重视他,他也想跳槽。后来升职加薪了,又觉得刘邦给的待遇不够,想要更好的待遇,那就以离职相威胁。对于老板来讲,这种员工始终是不靠谱的,一旦某一天,自己给的待遇,再也无法满足他的期望,那么他依然会跳槽。
所以,对于刘邦来讲,韩信始终是一个威胁。他不是不想杀韩信,只是没有借口罢了。恰好后来陈豨反叛给了刘邦杀韩信的借口,不管韩信有没有真的参与进来,只要他和陈豨曾经有联系也就够了。
大家总是在怪刘邦忘恩负义,却忽略了韩信的卑劣手段。原本韩信想要建功立业,封侯拜相的想法是没错的,但是他不该用这样的手段去要挟刘邦。
关于这一点,司马光对韩信评价得很好:
夫乘时以徼利者,市井之志也; 酬功而报德者,士君子之心也。信以市井之志利其身,而以士君子之心望于人,不亦难哉!”
大致意思就是你韩信既然用了市井小人的手段为自己谋利,又凭什么去要求别人对你君子相报呢?
当然了,这倒不是韩信的人品有问题,而是他的观念太落伍了。如果是在春秋战国时代,像韩信这种做法,再正常不过。形如商鞅、苏秦、吴起等等这些人,他们没有太多的家国观念束缚,想的就是要为自己牟利。当我做出了贡献,那就应该得到封赏,最终裂土封王,成为一代诸侯。
但是到了刘邦这里,时代已经变了,在秦始皇的开启了帝国之路后,帝王们需要的就只是“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耿介诚臣,而不是韩信这种以功业为筹码,和皇帝讨价还价的打工仔了。
参考文献:《史记》、《汉书》、《资治通鉴》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28 23:51
因为韩信在立下战功后居功自傲,不把他人放在眼里,完全没有身为臣子的觉悟。告诉我们,在做事时一定要懂得低调摆正自己的位置。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28 23:51
因为韩信功高震主,而且手中的权力特别的大,所以会被杀害。我们每个人在做好自己的工作之前,都应该认清自己的地位,不然最后会自食其果。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28 23:52
因为韩信太过相信刘邦,也太不懂得如何处理君臣关系,他又手握重兵,所以最后会落得身死的下场。从中我们可以得到的启示是一定要处理好和上司的关系,在上司面前尽量伏低做小,不要太张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