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应该怎样做才能培养孩子的抗压能力?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3-11-07 11:13
我来回答
共2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07-04 09:49
现代的社会竞争越来越激烈,孩子们面临着压力越来越大的局面。为了让孩子能够有效地应对压力,培养孩子的抗压能力就显得尤为重要。以下是家长可以采取的一些方法:
1. 学会倾听并给予支持。家长应该与孩子建立良好的沟通渠道,让孩子愿意向自己倾诉自己的烦恼和困惑,并尽量理解和支持孩子的想法和感受,给予鼓励和赞扬。
2. 给孩子足够的自由和支配权。家长不应该过分干涉孩子的生活,要尊重并给予孩子自主权,让孩子有足够的选择和决策权。同时,也要指导孩子理智地利用自由。
3. 培养孩子的独立性。家长要创造条件让孩子自己解决问题、做决策、完成任务,培养孩子独立生活、学习和思考的能力。这样可以让孩子在面对困难时依赖于自己而不是别人。
4. 给孩子创造积极向上的环境。家长可以引导孩子关注积极正面的事物,鼓励孩子发掘自身的潜能,培养孩子的自信和勇气。
5. 要教导孩子正确的应对压力的态度。家长应该告诉孩子,压力的存在是很正常的,出现压力时,孩子要学会合理分配时间和精力,想清楚解决方案,学会缓解心理压力的方法。
总之,培养孩子的抗压能力需要家长从多个方面入手,包括建立良好的沟通、独立性、自信和自主能力等。家长应该耐心教导并实践,让孩子在今后的生活中更好地应对各种挑战。
热心网友
时间:2024-07-04 09:49
我们时不时就会听见有关孩子因心理问题跳楼的新闻,我们可以看到,在当下,培养一个孩子的抗压,扛挫折能力有多重要。
这么多不幸的事情发生,我们不禁思考:孩子的抗压、抗挫能力为何会如此脆弱呢?
过分溺爱,包办替代
今时不同往日,现在多数孩子都是独生女,集全家宠爱于一身,就算一个家庭里有两个小孩,家长也会同样视为珍宝。
出于疼爱,家长忍不住包办,我帮你翻身,吃饭我来喂,摔倒我来抱,衣服我来穿,书包我来背,想要什么尽量说,实在犯错了,也只是稍微批评一下就过去了,生怕孩子受委屈。就是因为种种溺爱和包办替代,导致孩子逐渐变得娇生惯养,往后无论在家中或出门在外,都受不得一点批评和委屈。
压力过大
现在孩子学业繁重,父母望子成龙,望女成凤,这又给孩子施加了有一层压力,每个孩子承压能力不同,承压能力低的孩子便有可能产生心理问题。
家长疏于教导
有的家长只是一味地让孩子学习知识技能,而忽略了孩子的心理健康问题,认为孩子平时能吃能玩,不用对孩子过分关注心理这一方面。
孩子心理出现问题是日积月累所得,有些孩子不会表现出来,只会默默承受,这是如果家长没有进行及时发现和进行心理疏导,后果不堪设想。
在竞争如此激烈的社会,教育孩子不应只是教给孩子知识、技能,更重要的是培养孩子的健康、独立人格,使其在竞争激烈的社会中占有一席之地。那么,作为家长,我们应该怎样做,才能培养孩子的抗压、抗挫能力呢?
首要的一点,共情孩子的感受
在孩子面对压力、遇到挫折、表现不好的时候,是最能考验父母爱的时候。
如果父母只会用难听的语言批评、讽刺孩子,或者高高在上地讲大道理,不但对孩子没有帮助,反而会让孩子感觉自己很差劲,亲子关系越来越差。
正确的做法是,充分的共情,尽量站在孩子的角度去体会他的感受,表达理解,比如:
“这几次考试都没考好,心里肯定是很着急的,我能理解。”
“马上就要高考了,看得出来,这几天你压力很大,是不是担心自己发挥不好?”
父母放低姿态,真诚平等地和孩子对话,这种态度孩子是能感受出来的,更能从中感受到温暖的爱和鼓励。父母的理解和安慰,会帮助孩子度过那些伤心、绝望、焦虑的时刻。
只有在共情的基础上,孩子处理好自己的情绪,才能让沟通有效进行。
这个时候,父母再给孩子提供有价值的建议和帮助,会更快更根本地解决问题。
拥抱生活中的“不确定”和挑战
想让孩子练就处变不惊的超强适应能力,可以从帮助孩子适应日常生活中“不确定”和随时出现的小小挑战开始。而最好的锻炼方式就是鼓励孩子多参加各种活动,让孩子有机会暴露在更多小意外,小挑战面前。
孩子在各种不确定和挑战中便会逐渐明白,生活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地球也并不是只围着我一个人转,只有在面临不确定和挑战时,积极应对,努力解决,才能走出难关。孩子经历的小意外和小挑战多了,适应能力便能得到增强。
热心网友
时间:2024-07-04 09:49
现代的社会竞争越来越激烈,孩子们面临着压力越来越大的局面。为了让孩子能够有效地应对压力,培养孩子的抗压能力就显得尤为重要。以下是家长可以采取的一些方法:
1. 学会倾听并给予支持。家长应该与孩子建立良好的沟通渠道,让孩子愿意向自己倾诉自己的烦恼和困惑,并尽量理解和支持孩子的想法和感受,给予鼓励和赞扬。
2. 给孩子足够的自由和支配权。家长不应该过分干涉孩子的生活,要尊重并给予孩子自主权,让孩子有足够的选择和决策权。同时,也要指导孩子理智地利用自由。
3. 培养孩子的独立性。家长要创造条件让孩子自己解决问题、做决策、完成任务,培养孩子独立生活、学习和思考的能力。这样可以让孩子在面对困难时依赖于自己而不是别人。
4. 给孩子创造积极向上的环境。家长可以引导孩子关注积极正面的事物,鼓励孩子发掘自身的潜能,培养孩子的自信和勇气。
5. 要教导孩子正确的应对压力的态度。家长应该告诉孩子,压力的存在是很正常的,出现压力时,孩子要学会合理分配时间和精力,想清楚解决方案,学会缓解心理压力的方法。
总之,培养孩子的抗压能力需要家长从多个方面入手,包括建立良好的沟通、独立性、自信和自主能力等。家长应该耐心教导并实践,让孩子在今后的生活中更好地应对各种挑战。
热心网友
时间:2024-07-04 09:49
我们时不时就会听见有关孩子因心理问题跳楼的新闻,我们可以看到,在当下,培养一个孩子的抗压,扛挫折能力有多重要。
这么多不幸的事情发生,我们不禁思考:孩子的抗压、抗挫能力为何会如此脆弱呢?
过分溺爱,包办替代
今时不同往日,现在多数孩子都是独生女,集全家宠爱于一身,就算一个家庭里有两个小孩,家长也会同样视为珍宝。
出于疼爱,家长忍不住包办,我帮你翻身,吃饭我来喂,摔倒我来抱,衣服我来穿,书包我来背,想要什么尽量说,实在犯错了,也只是稍微批评一下就过去了,生怕孩子受委屈。就是因为种种溺爱和包办替代,导致孩子逐渐变得娇生惯养,往后无论在家中或出门在外,都受不得一点批评和委屈。
压力过大
现在孩子学业繁重,父母望子成龙,望女成凤,这又给孩子施加了有一层压力,每个孩子承压能力不同,承压能力低的孩子便有可能产生心理问题。
家长疏于教导
有的家长只是一味地让孩子学习知识技能,而忽略了孩子的心理健康问题,认为孩子平时能吃能玩,不用对孩子过分关注心理这一方面。
孩子心理出现问题是日积月累所得,有些孩子不会表现出来,只会默默承受,这是如果家长没有进行及时发现和进行心理疏导,后果不堪设想。
在竞争如此激烈的社会,教育孩子不应只是教给孩子知识、技能,更重要的是培养孩子的健康、独立人格,使其在竞争激烈的社会中占有一席之地。那么,作为家长,我们应该怎样做,才能培养孩子的抗压、抗挫能力呢?
首要的一点,共情孩子的感受
在孩子面对压力、遇到挫折、表现不好的时候,是最能考验父母爱的时候。
如果父母只会用难听的语言批评、讽刺孩子,或者高高在上地讲大道理,不但对孩子没有帮助,反而会让孩子感觉自己很差劲,亲子关系越来越差。
正确的做法是,充分的共情,尽量站在孩子的角度去体会他的感受,表达理解,比如:
“这几次考试都没考好,心里肯定是很着急的,我能理解。”
“马上就要高考了,看得出来,这几天你压力很大,是不是担心自己发挥不好?”
父母放低姿态,真诚平等地和孩子对话,这种态度孩子是能感受出来的,更能从中感受到温暖的爱和鼓励。父母的理解和安慰,会帮助孩子度过那些伤心、绝望、焦虑的时刻。
只有在共情的基础上,孩子处理好自己的情绪,才能让沟通有效进行。
这个时候,父母再给孩子提供有价值的建议和帮助,会更快更根本地解决问题。
拥抱生活中的“不确定”和挑战
想让孩子练就处变不惊的超强适应能力,可以从帮助孩子适应日常生活中“不确定”和随时出现的小小挑战开始。而最好的锻炼方式就是鼓励孩子多参加各种活动,让孩子有机会暴露在更多小意外,小挑战面前。
孩子在各种不确定和挑战中便会逐渐明白,生活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地球也并不是只围着我一个人转,只有在面临不确定和挑战时,积极应对,努力解决,才能走出难关。孩子经历的小意外和小挑战多了,适应能力便能得到增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