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於明朝历史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30 01:55
我来回答
共5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28 13:08
三线作战
1.先说说南线作战,这个知道的人并不多。
天启皇帝元年,四川永宁大土司奢崇明,和另外一个大土司之乱,波及川黔云桂四省,死伤百余万,从天启元年至崇祯十年,前后持续17年,大规模交战持续9年。
先是永宁大土司奢崇明叛乱,进攻重庆,成都,全川大震。后来4000明军在女将秦良玉的带领下夺回成都,重庆,但是叛军主力却安然撤退,2年2月水同大土司安邦彦叛乱,两股叛乱军合并一处,包围贵阳,明军主力当时都在往东??,贵阳守军只能无限期的监守,盼望奇迹的发生。城里守军加上紧急招募的民兵只有7000人,而城外叛军多达100000多人。是明军的15倍。双方竟然反复争夺达10个月之久,明军没有粮食,就吃用死去的人。最后时刻城里军队,百姓只剩200人。却无一兵投降,其壮烈古今无双,震烁古今。
天启3年12月,明军击破安邦彦叛军,斩杀18000人。后明军分兵5路,杀入土司腹地,俘虏元凶伪大梁皇帝奢崇明,和他的宰相菜金贵,妃子,将军等1000多人。土司叛军遭到重创,假意求和,明军急欲北上同意了他们的要求。但是就在返回途中,叛军就在山涧伏击了明军。
明军震怒立刻回师,在汪家冲,宅吉屯,织金等会战接连大胜。天启5年6月,安邦彦勾结各地土司和越南联合进攻,10倍于当面明军,但是明军忠勇将士以决死之心与叛乱军决战,大破50000叛乱军。其后叛乱军转入利用西南山区的游击战,最终在崇祯2年9月,明军全歼残匪数万人,斩杀安邦彦。平定了西南土司妄图独立的梦想。
2.中线 暴民军:
过去以为他们有多神勇,后来才发现和明军的战绩是败多胜少,而且大败,惨败多,明军还通常是以少胜多。要不是明军一再因为北方告急,急需调动部队过去,姑息宽恕他们。他们就是实力再大100%,也不是明军的对手。
1627年突然发生的大破坏,如同一个迷,旱灾使帝国的西部,变成了传说中的魔界,大批大批的人们静静的死去了,成为荒漠的世界。
日落的余辉下变成荒漠的农田上风沙四起,令人不寒而栗。澄阳县一个叫王二的人带着几百名走投无路的饥民,杀死了知县,后逃入山中,大*开始。
但是在曹将军带领下不到10000明军一路追着比他们多10倍的100000多暴民军狂打,从陕西到甘肃,从甘肃到陕西到山西。
崇祯5年明军调集京军,川军,河南兵,盐兵,毛葫芦兵,营兵,土兵共30000人把比他们多6,7倍的暴民军包围,里面有闯王高迎祥,李自成,张献忠,罗汝才,大天王,八大王,八金龙,老回回等几乎所有头面人物十几万造反大军彻底包围在太行山与黄河交界的绳池渡。造反大军无路可退,就以假投降欺骗了明军,走出包围后继续叛乱。
暴民所过之处,把骡马裹带一空,连家属妇女也乘骡马。
遇到明军,以小股骑兵引诱到伏击地点,再以大队暴民围攻。用重金广布谍报,监视明军动向,攻城时,先派入内应,内外夹击。暴民骑乘骡马动辄百里,明军步兵无法追击。
1634年崇祯7年,几经战斗,陈奇榆终于在一个四处绝壁的峡谷,车厢峡把李自成部36000人,死死包围住。只要从绝壁上面往下仍火石,发射弓箭,或者干脆不动困死对方就可以了。可是在这个生死一瞬之间的时刻,李自成主动向陈奇榆提出愿意投降,回家种地。而陈奇榆也就偏听偏信,还就当真了。结果李自成走出险境之后杀掉了押送官,重新造反了。
此时号称造反大军第一强的闯王高迎祥从陕西进入河南,在汝宁与张献忠等人会师,30万大军,军营连绵百余里。
卢象升部下大将祖宽亲自带领2万关宁军突然发动突袭,接连于11月15日,20日,26日连续击败30万造反大军。1636年崇祯9年正月,卢象升带领祖宽,祖大乐,罗岱部关宁军救援被闯王高迎祥围攻的安徽潞州,高迎祥,张献忠汇合各路暴民连营百里,昼夜攻城。关宁军赶到后击破暴民大营大获全胜,一路追杀到河南的七顶山。重创第一强的闯王高迎祥精锐骑兵。随后开始追击败退的暴民,向河南与湖北交界的大山赶去。
在陕西的洪承畴带领的2万秦军,川军也把10多万暴民。向这边赶,准备聚歼暴民于山中。就在这个关键时刻6月满清军队突破长城喜峰口杀入北京近郊,崇祯皇帝急忙命令卢象升带领关宁军祖宽,祖大乐,李重镇部,火速开往北京抵御满清军队入侵。8月满清军队退回关外,为了北京的安全崇祯皇帝任命卢象升为宣大总督,保卫长城。
7月从陕西传来了令人振奋的消息,3月刚刚上任的陕西巡抚,文武双全的山西进士孙传庭仅仅带领3000秦军防守西安,而闯王高迎祥率领数十万暴民铺天盖地的前来攻打。
孙传庭不仅没有惊慌失措,反而周密部署,在闯王高迎祥的毕经之路黑水峪,天才的利用高迎祥的麻毗大意,以少量兵力利用地形设下伏兵。经过4天激战,几乎全歼。
闯王高迎祥的中军数万军队,活捉闯王高迎祥及所部高级将领。并且于9月将高迎祥押往北京在紫禁城午门向崇祯皇帝献俘。崇祯皇帝碟杀高迎祥于午门。
太多了就不一一列举了,明军几千打败暴民军几万的战斗到处都是,到了1641,42年,明军财政应为上面的原因彻底崩溃,主力在辽东覆没,关内只剩下了新兵,老弱,暴民军才占有上风,可是败仗,惨胜也是很多的。
3.最后就是重要的北线了:
这个对手的实力相当不错,他集合了远东各个处于蛮荒时代的民族以及蒙古族,拥有机动,射箭,格斗的优势,应为他拥有天然的优质兵员。但是他最强的还在于头脑,满族是中国少数民族里面头脑最好的,皇太极则是中国少数民族首领中最具有头脑的人物。
他们擅长诱降,内奸,联合,分化,重用投降被俘的汉人。
先说诱降这个是很重要的,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在东北第2次大决战,辽沈战役中的沈阳战役中诱使城里的蒙古人打开城门,使他们攻占了这个防御上固若金汤的重镇。
东北第3次大决战,广宁战役,他们买通了明军一个总兵孙得功,在沙岭野战中,后金铁骑无法攻破3万明军组成的军阵,就是这个孙得功在双方正在激战中的时候,带领自己的部下,向后逃跑,敞开了明军侧面放敌军过来,并且大呼打败了,打败了。造成了明军士气动摇,以为前边真的败了,开始后退。被后金铁骑追杀,全军覆没。
他逃到广宁城后,关闭了火药库,四处放火捣乱,最后打开城门放后金进城,直接造成了整个战役的失败。
随后的宁远,宁锦战役,明军虽然取胜,但是在松锦决战中由于统帅的优柔寡断和王扑这个总兵的胆小怕死导致了战役的失败。其实在战斗中清军并没有占到便宜,反而是明军占有优势,但是王扑的不服从命令,擅自逃跑,葬送了整个战役,和明军最后的主力部队。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28 13:09
明朝之所以三线作战,不是他们愿意三线作战,而是形势所迫
或者说他们是有战略的,可是这三线他们必须都顾及到,要不然任何一线没有了明朝的牵制,都有可能强大起来然后威胁到明朝的统治
还有,当时曾经有人主张过先像宋朝那样子,先同皇太极议和,以缓解当时巨大的压力,可是当时以黄道周为首的人反对,也并不是他们不能正确认识形势,而是他们是读书人,他们骨子里根本不能忍受这样做,或者说他们间接加速灭亡明朝,可是他们读书人还是很有气节的,最后都没有屈服于清。
也许是明朝的书呆子太多,那这样来说,能不能说是当时发明了八股文,而埋下了祸根呢。
至于三线作战的原因
南方是蛮夷之地,趁着明朝乱,造反也在情理之中
后金方面,是李成梁一贯放纵努尔哈赤埋下的祸根,再加上开始在边境没有袁崇焕,孙承宗这样的人,耽误了在其兴起之时就灭了他的时机,努尔哈赤的好多亲戚都是间接或直接因为明朝死的,他怎么不恨明朝
中线,李自成本来是驿站的小吏,明末为了节约开支,把这些人全部裁员了,再加上旱灾和为了打仗的加租,李自成迫不得已出来造反,至于张献忠,本来就是流氓一个。明末的大旱非常严重,还为了打后金,不时就加租 征兵的,再加上一堆贪官一顿乱搞,不去造反才怪了。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28 13:09
南线作战 这是一个很难真正解决的问题
南方天高皇帝远,朝廷的兵力不足,很容易让一些土司们有所想法
这个问题跟明帝国的建都有关系
如果都城还是在南京的话 这个问题也许可以会好一点
但是毕竟不能完全兼顾南北两边
中原和关中的暴民战斗
这完全是天灾 连续十几年的大旱 哪个国家曾经出现过呢?
加上中原地区的鼠疫横行 导致明军大规模非战斗减员
真是可怜
北线与女真人的作战
这完全就是女真人的野心了
没别的
其实 万历壬辰年与丰臣秀吉争夺朝鲜的时候
让努尔哈赤去打 该多好啊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28 13:10
不知道你说的是哪三路?
实际上,明末的威胁来自四个方面。第一,是长期以来的“西虏”困扰。“西虏”就是历史上说的鞑靼、瓦拉,正规的名字应该叫北元。他们是元末北返的蒙古人,虽然朱元璋和朱棣的几次攻势,打得北元仓皇逃窜,但是始终没有被完全消灭,传说传国玉玺还在北元手上。元明时战时和。终于,在明朝中叶,酿成了“土木之变”。然而,在努尔哈赤崛起以后,北元的残余力量败在了后金之手,并协同后金进攻明朝。
第二,就是后金的力量。
第三,李自成
第四,张献忠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28 13:11
南边的两线比较特别,农民起义就是义军跑&就地补给,*军追。。。
这个不是*军定的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