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如何树立和提高自身的职业暴露与安全防范与意识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30 01:49
我来回答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28 10:05
得从几个方面来:
1 首先国家要有一个好的*。国家不支持,民间想搞起来也不容易。
2 社会要给予肯定。中医好光说是没用的,还要靠病人量,要有病人愿意来你这看病,这就需要病人对中医的认同。“中医不科学”的理论被一些根本就不懂中医的所谓专家讲了十几年,可悲的是中国人有一个权威迷信论,专家讲的就是对的,这也是中医发展之路
的原因之一。
3 业界人士要努力。一个东西好不好,还是要看口碑,放在医学上,就是看疗效,看能不能治好病人。从效果上来说,一个传承了几千的医学,治好了无数的炎黄子孙,根本不需要质疑她的疗效。中医本身没有问题,那能不能真正学到本事治好病人的中医生就是关键了。最传统的中医传承方式是师傅带徒弟,一带一或一带几个的“小班教学”,而且这一带就是十几甚至几十年,可以说毕生精力都传给徒弟了。再看看现在的传承方式绝大多数都是学校,几十个学生一个班,老师认都认不全,并且学习时间从入门到出师不过几年时间,刚出来的学生只能通过自己的探索来成长,这势必需要更多的努力才能成为一个合格的中医生。
4 媒体要宣传到位。网络、电视已经成为人们接收信息最主要的渠道,要想中医得到人们的认可,首先得让人们知道中医到底是怎么一回事。随着中医养生热的浪潮,应该加大宣传中医知识的力度,让人们了解基本的中医知识。
安全防范与意识
“鱼腥草事件”风波渐平,但其中折射出的中药西化问题却让人深思。中医药得我国传统文化之精髓,其“简便廉验”的特点也十分符合我国国情,近年来社会各界“振兴中医药”的呼声不断,只是却未能扭转中医药发展的颓势。中医药西化的倾向已日趋严重,这不仅表现在中药研发越来越受到西医理论的影响,更体现在目前不少中医的诊疗过程中,中医传承几千年的“望闻问切”和辨证施治的传统中医诊疗技术被淡化,逐渐被各种检查所取代,望诊切脉转变为了“看单开药”。山东省交通医院主任医师辛凯旋认为,中医药发展已经“迷失”了方向,中医药不能简单移植西医的医院结构、教育体系、资质认证程序,而是迫切需要有自己的评价标准和评估体系,需要进行中医教育改革,以更好地继承和发扬传统中医药学。
中医药需要自己的评价标准
辛凯旋认为,中医药发展处于颓势,有社会变迁、文化兴革的关系,有名老中医行将老去、传人平庸的原因,但关键是中医药理论自身没有本质的创新和发展,反而简单片面地移植西方医学理论,盲目地“削中医之足”以“适西医之履”,泯灭了中医药学独有的特色和优势。例如,中药传统的剂型有膏、丹、丸、散、饮片等,而我国却采用管理西药的办法来管理中药,基本上不符合药品监督部门审批标准的(饮片除外)都难以成药,与中医传统剂型相悖。
另外,有不少老中医,他们都有一技之长,或祖传跌打医术,或擅长内科诊治,他们以前在比较偏僻的农村或城镇施展医术,救人无数,但由于没有考过医生专业资格,更没有医生资格证,目前都遭遇“非法行医”的嫌疑。辛凯旋认为,如何发挥他们的专长,让传统医术后继有人,应值得有关部门高度重视。老中医是我国中医的瑰宝,他们大多是祖传的传统中医学,应该继承及发扬这一医学传统。有关部门应该及时地引导他们,既要在各地发掘这些老中医,也要为他们行医提供必要的条件及方便,让他们通过大量的实践总结出中医理论,只有这样才能让中医医学发扬光大。
中医教育亟待改革
现行的中医药教育很难培养出真正的中医。辛凯旋指出,近年来我国的中医药教育的确有一定改善,但由于*、机制等的*,这些学生名义上是中医的*人,实则难扛“振兴中医药”的大任。现在的高等中医院校学生,需要花三分之一的时间学外语,三分之一的时间学西医,学习中医的时间仅仅只有三分之一。并且在当代西方文化的背景下,现在的中医学生从小所受的教育都是按照西方的科学思维模式进行的,在这种思维模式的影响下,他们用中药便会先想到要查其所含的化学成分,及主要成分的药理作用。如此运用中药,诊断用西医病名,用药按化学成分,割裂了中医的“理、法、方、药”,带来的只会是中药临床疗效的降低。
辛凯旋认为,应加大中医教育的投入和中医教育的改革,培养真正高水平中医药人才。现行的高等中医院校的教育质量、教育方向、导向方面和培养学生思维上都与中医药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存在差距,如在校学生没有深厚的中华优秀文化的底蕴,也没有继承学术和创新的理念,加上教育机制不利于真正掌握中医理论体系,这是亟待要加大力度解决的问题。应遵照中医人才培养规律,采用特长选拨、导师传授、基础教育、经典学习、临床实践、古文献诸学科训练等方法结合的教育模式,使中医教育培养出高水平基本功扎实的中医人才,中医的继承和发展才有希望。 (又引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