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时间看一个字,突然不认识,这是什么现象?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30 03:09
我来回答
共4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09 08:14
这叫作语义饱和现象。
语义饱和是指看一个字久了会觉得不认识的一种现象。这个现象其实很普遍。不仅是汉字,英语等其它语言的使用者也会出现“一个词看久了就认不出”的现象。甚至不仅在语言中,就连一幅熟人的照片、一个熟悉的地点,看久了之后都有可能会突然觉得陌生起来。
这个现象在西方被叫做Jamais vu。针对它的研究早在20世纪60年代就已开展。一些学者用“语义饱和”(Semantic satiation)来解释这个现象。
他们认为:神经系统有一个固有特点:如果短时间发生多次重复的刺激,就会引起神经活动的抑制。形象点说,神经活动也是会“疲倦”的。
辨认方法
一些研究者认为,字词的辨认涉及三个环节:
1、字词产生“字形”的视觉信号(就是我们看到了这个字写在纸上的样子);
2、“字形”的视觉信号寻找并转化为对应的“语义”;
3、在“语义”层面上进行思维活动。
在这个前提下,研究者设计了一些实验,发现“语义饱和”现象最有可能发生在b环节。也就是说,在从字的样子到字的内涵的转化过程中,神经信号由于反复高频出现而被抑制了。
这方面的研究在松鼠会的文章《陌生的熟悉字》中有较详细的论述。此外也有一些别的研究者提出了一些理论。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语义饱和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09 08:15
相信我们每个人都曾遇到过这样的情况,一个字看久了,就会变得不认识一样。在“打”败了语言学家之后,两位心理学家好不得意,并把这一发现定义为“语义饱和”。目前,“语义饱和”产生的原因有三种:前语义加工假说、语义加工假说、知觉表征-语义连接假说。
这就好像我们买菜,看到一个紫皮长条茎部带刺的东西,就知道是茄子,这就是前语义加工假说,以“看形”为主;之后你琢磨茄子能炒什么菜,这就是语义加工假说,主要是“联想意义”;如何通过茄子想到茄子能做什么菜,这就是知觉表征-语义连接假说,重点在于把前两者连接起来。
不过“语义饱和”是歪果仁的研究,所以,他们的重点都是拼音文字。对于汉字,它的“语义饱和”要更复杂一点。
认识拼音文字要经过字形、发音、意义三个因素的共同完成,而汉字少了发音,从字形直接越到了意义。这就意味着,我们的方块字,需要进行整体识别。
心理学把这种现象叫做“格式塔”,“格式塔”是德文“整体”的音译。简单来讲,当人们看到一件事物时,总是先看整体再看细节。例如一块冰,如果此物没有成为注意的中心,它就不会成为图形,而只能成为背景,从而在观察者的眼里只会是块冰而已。而一旦它成为观察者的注意中心,便又成为图形,呈现轮廓、硬度、高度等细节。
科学试验表明,孩子学习汉字时总是习惯认识字的形状,却忽略细节。就像小时候默写生字,写到变化的“变”,总有些熊孩子会把上半部分的两个点倒过来写,这就是注重整体而遗忘细节的一个表现。
盯汉字时间久了会陌生,主要不在于语义的变化,而是字形的丧失。
就好像前面那个总把“变”字默写错的小孩,你要是问他字的意思,他依旧可以对答如流,只是字形记得不是很准确。
科学家曾就汉字的“语义饱和”做过研究,让参与者长时间注视单个汉字。研究发现,参与者对汉字的熟悉度下降,只在于对字结构的分解,而语义的理解未曾丧失。
我们可以试一下,找一个字长时间盯着它看,发现自己会不由自主将其分解,比如把“格”看成“木”和“各”,把“的”看成“白”和“勺”……久而久之,我们就会感觉,这字怎么变陌生了?
由此,科学家确定,人们长时间盯着汉字看会觉得陌生,只是对字形陌生,而非字义,也就是“字形饱和”。不同的字达到饱和的时间不一样,简单的字饱和时间相对较短,复杂的字时间相对长一些,但无论字体多复杂,40秒内都能达到饱和。字形结构、字出现的频率、笔画、部件的组字频率等因素都影响“字形饱和”。
了解了“字形饱和”的原理,我们也就理解了为什么汉字看久了会变得不认识。不用担心,我们不会因此变成“文盲”,但如果长期不学习可就说不准咯。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09 08:15
语*离现象。语言的意义在于内容的逻辑关系,当一个字脱离语言单独存在时,其本身不具备任何意义,这种无意义感称之为语*离。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09 08:16
一、语义饱和现象:大脑的一次短暂罢工
对一个字看久了感觉很陌生,这些现象在生活中非常普遍。早在20世纪60年代就有学者开展过相关研究。这在心理学上可以用“语义饱和”来解释,即大脑在接受持续的相同刺激之后就会产生神经疲倦。简单来说,就是大脑的同一个地方一直卖命地工作,在高强度的运转之后,它发出了怒吼,进行了一次为时短暂的“罢工”。
当人的眼睛持续接受到一个字的刺激,该刺激会连续地传送到大脑相对固定的位置,那里的大脑神经活动就会由于疲惫而受到抑制,形成联想阻断。因为神经活动降低,大脑仅能注意字的某个部分,而无法从整体上得到对这个字的意识。于是,奇妙的事情发生了。我们会先对字的读音感到困惑,继而失去对字义的联想能力,最后甚至“不认识”这个字了。
二、如何破解
由于这种现象主要引起于大脑疲惫,因此需要让眼睛休息一下,或者给它看点新鲜的东西,转移一下注意力。
三、只在看汉字时才会这样?
其实这个现象普遍存在于我们生活的各个方面,包括视觉、听觉、嗅觉、味觉等。而且不仅仅是汉字,英语等其他文字符号也会出现这种现象,甚至我们面对一个熟人或者本来已经熟悉的地点,看久了也会觉得陌生。
四、百害而无一利?
当然不是,持续刺激会减弱大脑的神经活动,但对于那些本不该过分活跃的活动,就可以利用这个原理得到抑制。
例如,已经有学者发现,语义饱和在演讲焦虑上具有抑制作用。对于饱受口吃折磨的人来说,不断地重复一些单词,使大脑神经疲倦,也可以弱化由此而产生的焦虑状态。
总结:
1. 这是一种语义饱和现象,大脑因为持续接受重复的刺激而产生了疲惫,所以进行了一次小小的罢工。
2. 针对这一现象,可以暂时离开相关环境,看看其他东西,或是闭上眼睛休息一段时间。
3. “语义饱和”现象非常普遍,存在于中文、英文,甚至听觉、嗅觉等各个领域。
4. “语义饱和”现象可以缓解因神经过于兴奋而带来的焦虑。例如,口吃和演讲焦虑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