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30 03:25
共3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5-26 18:31
藏族,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文化和生活习惯,藏族是一个古老而热情的民族,在漫长的历史中,也形成了自己的生活习惯和生活中的禁忌。 1、两个久别重逢的朋友互相打招呼或聊天时,你的手不能搭在对方的肩膀上。 2、不能跨过或踩在别人的衣服上,也不能把自己的衣物放在别人的衣服上,更不能从人身上跨过去。 3、妇女晾衣服,尤其裤子,内裤不能晾在人人经过的地方。 4、不能在屋里吹口哨或大声哭叫。 5、家里人出远门,客人刚走,中午和太阳落山后及藏历大年初一不能扫地或倒垃圾。 6、外人不能当着已故人的亲属的面提已故人的名字。 7、今年该完成的活不能留在明年干,如捻毛线、织毛衣、地毯等。 8、黄昏时,不能随便到人家里走,尤其人家将有分娩的孕妇及刚生产的产妇或重病人时,陌生人更不能去。 9、过了中午以后,不能把家里的任何财产拿出去。 10、一个陌生人到你从来没有到过的大山及悬崖峡谷,不能大声喧哗。 11、不能跨或踩吃饭的用具、锅碗、瓢盆等。 12、家里有两个人同时出门,并且朝相反方向走,不能同时出家门,必须前后出门而且出门时间要隔开。 13、妇女到晚上不能梳头和洗头,也不能披着头发出门。 14、在使用扫把和簸箕时,不能直接用手传递,必须先放在地上,然后另一个人从地上捡起来。 15、每当亲朋好友到你家串门或看望你时,会拿些酥油茶或青稞酒等物品作为礼物送你,客人临走时把东西腾出来,不能全部腾空,必须留一点在里面或换一点自家的东西装上。 16、有缺口或有裂缝的碗不能用来吃饭,也不能给客人倒茶还有藏族风俗习俗:藏族在迎接客人时除用手蘸酒弹三下外,还要在五谷斗里抓一点青稞,向空中抛撒三次。酒席上,主人端起酒杯先饮口,然后一饮而尽,主人饮完头杯酒后,大家才能自由饮用。饮茶时,客人必须等主人把茶捧到面前才能伸手接过饮用,否则认为失礼。吃饭时讲究食不满口,嚼不出声,喝不作响,拣食不越盘。用羊肉待客,以羊脊骨下部带尾巴的一块肉为贵,要敬给最尊敬的客人。制作时还要在尾巴肉上留一绺白毛,表示吉祥。
献哈达是藏族待客规格最高的一种礼仪,表示对客人热烈的欢迎和诚挚的敬意。哈达是藏语,即纱巾或绸巾。它以白色为主,亦有浅蓝色或淡*的,一般长约1.5米至2米,宽约20厘米。最好的是蓝、黄、白、绿、红五彩哈达。五彩哈达用于最高最隆重的仪式如佛事等。
2.服装:藏族的服装主要是传统藏服,特点是长袖、宽腰、大襟。妇女冬穿长袖长袍,夏着无袖长袍,内穿各种颜色与花纹的衬衣,腰前系一块彩色花纹的围裙。藏族同胞特别喜爱“哈达”,把它看作是最珍贵的礼物。“哈达”是雪白的织品,一般宽约二、三十厘米、长约一至两米,用纱或丝绸织成,每有喜庆之事,或远客来临,或拜会尊长、或远行送别,都要献哈达以示敬意。
3. 食俗:大部分藏族日食三餐,但在农忙或劳动强度较大时有日食四餐、五餐、六餐的习惯。绝大部分藏族以糌粑为主食,即把青稞炒熟磨成细粉。特别是在牧区,除糌粑外,很少食用其他粮食制品。食用糌粑时,要拌上浓茶或奶茶、酥油、奶渣、糖等一起食用;糌粑既便于储藏又便于携带,食用时也很方便。在藏族地区,随时可见身上带有羊皮糌粑口袋的人,饿了随时皆可食用。藏族过去很少食用蔬菜,副食以牛、羊肉为主,猪肉次之。藏族食用牛、羊肉讲究新鲜,民间吃肉时不用筷子,而是将大块肉盛入盘中,用刀子割食。牛、羊血则加碎牛羊肉灌入牛、羊的小肠中制成血肠。肉类的储存多用风干法。一般在入冬后宰杀的牛、羊肉一时食用不了,多切成条块,挂在通风之处,使其风干。冬季制作风干肉既可防腐,又可使肉中的血水冻附,能保持风干肉的新鲜色味。最常见的是从牛、羊奶中提炼的酥油,除饭菜都用酥油外,还大量用于制作酥油茶。酸奶、奶酪、奶疙瘩和奶渣等也是经常制作的奶制品,藏族普遍喜欢饮用青稞制成的青稞酒。在节日或喜庆的日子尤甚。藏族的炊餐灶具自成一体。在藏族地区,家家都备有酥油茶筒、奶茶壶。大部分地区的藏族都以干牛粪为燃料,以铁三角架为灶。
云南藏族茶具、酒具、餐具喜用铜制。其他地区的藏族喜用木碗并漆上红、黄、橙色的油漆。比较讲究的还要在碗上包银。牧区的藏族都要随身配带一把精制的藏刀,主要用来切割食物,还用于宰羊、剥皮、削帐房厥子等劳动,藏刀的制作历史悠久,工艺精湛。典型食品:藏族的典型食品除糌粑、青稞酒、酥油茶外,还有很多,例如:足玛米饭,藏族传统宴席食品,用足玛、大米、酥油等煮制而成。血肠,藏族传统菜肴,用牛(羊)血为主要原料制成。奶酪,藏族传统菜肴,用牛、羊奶发酵后制成。
4. 节庆:藏族普遍信奉藏传佛教,即喇嘛教。过去许多传统日均与宗教活动有关。藏历为阴阳合历,以“五行”(指木、火、土、金、水)阴阳配合十二生属系年,每60年一周,以阴火兔年(丁卯)为始年,月有大、小建,一般三年置闰;藏历元旦是最重要的节日。藏历正月十五,当地群众有观酥油花灯的习俗。4月15日纪念佛诞和唐文成公主入藏的吉日良辰,民间举行庆祝活动。藏族的节日还有萨噶达瓦节、雪顿节、花灯节和望果节。藏历年每年藏历正月初一。藏历年一般从藏历十二月就开始准备、置办年货,家家都要用酥油炸果子。除夕时打扫卫生,在大门上用石灰粉画出象征永恒符号,表示祝贺吉祥如意。云南的藏族除夕晚餐家家吃面团(类似于饺子),在面团里分别包有石子、辣椒、木炭、羊毛,每一种东西都有一种不同的说法,比如吃到包石子的面团,说明在新的一年里他心肠硬;而吃到包羊毛的面团者,表示他心肠软。正月十五,大部分藏区都要进行宗教法会活动。“雪顿节” 每年藏历七月一日,原意为“酸奶宴”,届时家家都要制作大量的酸奶食用,后来又增加了演藏戏的内容。雪顿节很多人都要提酥油筒、茶壶、保温瓶,带上食品到风景优美的地方饮茶喝酒。“望果节”在每年秋收以前,过望果节时要互相宴请并进行各种野餐活动,以迎接秋收。还要过“沐浴节”、“降冬节”等传统节日。
【以上是藏族】
珞巴族长期生活在高原峡谷,在其衣着上也表现出他们粗犷豪放的性格。充分利用野生植物纤维和兽皮为原料,是珞巴族衣着较为突出的一个特点。过去,在珞巴族地区流行一种叫“阶邦”的草裙,是用鸡爪谷的秸秆编成的。现在,妇女们穿上土布衣裙,还习惯在外面置上一条草裙,起到对布裙的保护作用。 珞巴族妇女喜穿麻布织的对襟无领窄袖上衣,外披一张小牛皮,下身围上略过膝部的紧身筒裙,小腿裹上裹腿,两端用带子扎紧。她们很重视佩戴装饰品,除银质和铜质手镯、戒指外,还有几十圈的蓝白颜色相间的珠项链,腰部衣服上缀有许多海贝串成的圆球。珞巴族妇女身上的饰物多达数公斤重,可装满一个小竹背篓。这些装饰品是每个家庭多年交换所得,是家庭财富的象征。每逢节庆之时,妇女们一个个盛装打扮,互相比美。 男子的服饰,充分显示出山林狩猎生活的特色。他们多穿用羊毛织成的黑色套头坎肩,长及腹部。背上披一块野牛皮,用皮条系在肩膀上。内着藏式氆氇长袍。博嘎尔部落男子的帽子更是别具一格,用熊皮压制成圆形,类似有沿的钢盔。帽檐上方套着带毛的熊皮圈,熊毛向四周蓬张着。帽子后面还要缀一块方形熊皮。这种熊皮帽十分坚韧,打猎时又能起到迷惑猎物的作用。男子平时出门时,背上弓箭,挎上腰刀,高大的身躯再配上其它闪光发亮的装饰品,显得格外威武英俊。 珞巴族男女都喜爱系一条考究的腰带,有藤编的,皮革制作的,也有用羊毛编的,并织有各种彩色图案。腰带除用来扎系衣裙外,还用来悬挂小刀、火镰和其它铜、贝制作的饰物。 佩戴长刀是珞巴族男子的嗜好。它不单单是作为显示阳刚之气的装饰品,而且是受自然条件的驱使,成了日常生活中的基本工具和重要武器。不仅用它来防止野兽和毒虫的袭击,而且用它来砍竹木,架藤网桥,起房造屋甚至剪头发、裁剪兽皮…… 除长刀之外,弓箭更是珞巴族男子不能离身之物,是狩猎的主要工具。珞巴人制作弓箭的技艺很高,使用弓箭的本领十分娴熟。珞巴人从幼儿时就开始练习射箭。对弯制竹弓和削制箭杆很有讲究。制弓不但要选择竹种、竹龄,而且对弓长、厚薄都有固定的规格。箭杆、箭镞和箭羽的选材、制作工艺也很精细。制作一副好的弓箭,大约需20天左右。 珞巴族是一个好客的民族,招待客人热情而有礼节。客人进门,他们总是让坐在火塘旁的上座,然后拿出他们喜欢吃的肉干、奶渣、养麦饼和酥油茶款待客人。珞巴人有一套招待客人的古老习俗,即主人给客人端出吃食时,客人必须吃完,主人才高兴。客人吃以前,主人还要先喝一口酒,先吃一口饭,以示酒和饭无毒和对客人的款待真诚。客人来到村里如遇上婚嫁喜事,就要和村里人一道去主人家表示祝贺,饮酒唱歌。珞巴人把能挽留住客人,讨客人喜欢视为光荣,如对待客人不热情或使客人生气走掉,就会遭到*遣责,被人瞧不起。 父子连名制:即氏族男成员的名字是和父亲的名字边连在一起的,父名又和祖父的名字连在一起,每个人的名字都由两部分组成,其首字为父名,尾字为子名,以此严格区分,一代一代连下来,构成一个谱系。这种父子连名制在愽嘎尔部落的男子中,都能记住或说出五代至十代的祖先名称。知道在氏族内部谁是最亲的亲属。在父子连名的办法排列,但部落内实行氏族外婚,女儿要嫁出本氏族,所以在谱系中不占主要地位,以男子连名为主,家庭的承袭也完全以父系延续下去,成为社会的基本细胞。 一些部落在盟誓时,要饮用血酒。博嘎尔人每年收秋后杀牲庆祝,把余温未冷的牛血倒在酥油中饮用。他们认为,野牛的骨髓吸出来生食味道最鲜美。一部分珞巴人常把獐子肉剁成肉酱,拌上辣椒和姜末作为配料。 烧烤,是珞巴族最常见的一种加工食物的方式。不管是植物性食物,还是动物性食物,都可以烧烤。整条鱼投入火塘,埋上热灰,用不多时便焖熟可吃。在山上捕获到大的动物,除烤吃外,还切成肉条,烤熟后长期贮藏。 除了散居在墨脱、米林一带的少部分珞巴人与藏族一道过藏历年外,各地的珞巴人都有自己的年节。珞巴年节是按照本族历法推定,过节时间虽不一致,但都是在一年劳动之后。 在自称为“阿帕塔尼”的珞巴族民间流传着一个珞巴语叫作“莫朗”的节日,节期在农历腊月或正月由巫师择定,流行地区是*珞渝地区的西巴霞曲地区。届时,全村男青少年排列为一行,身着盛装,在巫师带领下到邻近各村巡游,在路过田野时,巫师撒大米粒,青少年挥舞长刀,敲打铜盘,队尾的一个老头子沿途撒大米粉。在经过即将播种的土地时,举着竹制男性生殖器的青年就到地里跳生殖舞。每到一个村子的广场上就唱歌舞蹈,该村群众备酒热情款待。巡游队伍要走遍本部落的所有部落。这一节日意在预祝丰收。因为人们以为庄稼的繁殖和人的生育是一个道理,所以在地里跳生殖舞。
【以上是珞巴族】
门巴族是中国具有悠久历史文化的民族之一,主要分布在*自治区门隅和上珞渝的墨脱及与之毗连的东北边缘。门巴族有自己的语言——门巴语,但是没有本民族的文字,通用藏文。门巴族人主要信仰苯教(一种原始的巫教)和喇嘛教。门巴族有丰富的民间文学,民歌曲调优美、流传久远,其中以“萨玛”酒歌和“加鲁”情歌最为奔放动人。门巴族人主要从事农业,种植水稻,也兼营畜牧业和狩猎,擅长竹藤器的编织和制作各种木碗。门巴族人民与藏族人民长期生活在一起,互相通婚,在*、经济、文化生活习俗等方面都有十分密切的渊源关系。
婚姻
门巴族的婚姻恋爱自由,多为一夫一妻制,成婚仪式颇具戏剧性,饶有兴趣。结婚之日,清晨新娘梳妆打扮好,由父母、兄弟姐妹及姑舅等亲属押着前往夫家,行前新娘依恋不舍地对父母表白,二老把我养大却要离开双亲,实在对不起。娘家一般要送女儿手镯、戒指、头饰、腰带等作为陪嫁,有时还带上一两件劳动工具。新郎一方则早已请媒人带上几个机灵善说的人在路上等候迎亲,他们拿着竹筒酒,途中请新娘喝三次。到达新郎家进屋坐定,摆上酒肉、油饼盛情待客。新娘的舅舅最受尊重,他代表父方说话,这时他挑起毛病来,酒酿得不好啦,肉薄厚大小不匀啦,并质问:是我女儿哪点长得不好吗……每讲一句就用拳头使劲击一下桌子,装作气急败坏的样子。于是新郎家连连陪礼,赶紧献上哈达,重新添酒加菜,直到新娘的舅舅点头满意。其实这种戏剧性的挑剔,目的是考验男方的诚意。酒至半酣,众人即兴唱歌起舞,尽情欢乐,通宵达旦。富裕一些的人家婚礼往往持续三、四天。这对于年轻的小伙子和姑娘们来说,也是互相交往和谈情说爱的好机会。
节日
门巴族的节日主要有两大类型,一类是宗教节日,一类是岁时年节。宗教节日主要在曲科节、萨嘎达瓦节、主巴*会、达旺*会,岁时年节主要有门巴族新年。
曲科节:在每年的六月庄稼成熟时举行。过节时人们聚集起来,举行隆重的朝拜仪式,然后在喇嘛和扎巴的带领下,背经书举经幡,围绕村庄和庄稼地转一周,祈求神灵保佑,人丁兴旺,庄稼丰收。群众自备酒饭,在地头田间载歌载舞,整个活动进行2—3天。
萨嘎达瓦节:相传藏传佛教的佛祖释加牟尼诞生和圆寂的日子是藏历四月十五日,为了纪念这一天,门巴族地区的所有寺庙念经祈祷,举行各种宗教活动。到时每家都要拿出一定数量的糌粑、酥油和青稞酒,交给寺庙,寺庙的喇嘛再把糌粑做成“措”分给大家吃,众人互相敬酒吃喝,到晚上,每家房前屋后还要点酥油灯,以示庆祝,并把这一天作为进入农时的标志,从这一天开始,人们就要开始做农活了。
主巴*会:是墨脱宗全宗性的*会,在丰收年的十一月至十二月间举行,历时3—18天不等,歉收之年不举行。主要活动有念经、跳神、演出宗教戏剧等。人们自备酒肉、食物,欢聚一起,白天饮酒观看跳神表演,夜晚在野外点燃篝火,载歌载舞,欢度节日。
达旺*会:在每年的藏历十一月二十九日举行,历时三天。节日里,人们除了观看跳神表演、传统戏剧《卓娃桑姆》、跳牦牛舞等,还要举行一些自娱活动,如赛马、拔河、射箭等。
新年:藏历元旦是门巴族最重要的节日,门巴语称为“洛萨”,错那门巴族过新年是从藏历的元月一日开始,到元月十五日结束,与藏族人过新年基本上没什么区别,而墨脱地区门巴族的新年则不同,他们一年中有两个新年,一个是元月新年,从藏历的元月一日开始,历时2—3天;另一个是十二月新年。十二月新年是墨脱门巴族最富特色的年节,从藏历的十二月一日开始,历时10—15天,节前,家家户户要打扫房屋,杀牛宰羊,置办丰盛的酒菜,宴请宾客。节日期间人们穿着盛装,互相拜访庆贺,载歌载舞,饮酒狂欢。另外还要举行各种游艺活动,如拔河、角力、抱石头、射箭等。
丧葬
门巴族的丧葬表现出多样性与复杂性的特点,就葬式看,有土葬、水葬、火葬、*和崖葬,还有屋顶葬和屋底葬;有一次葬,也有二次或三次葬型的复合葬。其丧葬过程更是礼仪繁缛,活动甚多。门巴族丧葬的复杂性,还表现在不同地域的门巴族在看待和选择葬式上观念殊异。
葬式的选择不同,但在出殡前对尸体的处理以及仪式却基本一致:人亡后,将尸体用绳子或死者腰带捆缚,并腿屈膝或蹲式,双手交叉胸前,男性死者左手靠胸、女性死者右手胸,状似胎儿。为死者设置灵位,摆放供品,停尸数日。停尸期间,请喇嘛念经做法事,择定安葬方式、出殡时辰和葬地方位,并确定背尸人和尸体出屋方向。
在多种葬式中,土葬和水葬是最普遍的,为一般群众所采用。火葬、*、崖葬多为富裕户、头人、喇嘛等采用。屋顶葬、屋底葬仅适用于夭折的未成年孩子。
禁忌
墨脱门巴族认为一个月的五、十、十五、二十五、三十日为“丧葬日”,这些日子里不能介绍婚姻,禁止人们下地劳动,禁止上山打柴和下河抓鱼,亦不准杀牲,只能在家干家务劳动。
猎人出行猎前三天,家里不能煮酒,外人不能进屋。
家里人出远门旅行或交换,当天不能扫地,违反了认为人畜不能平安,交换也不顺利。
家里有人患病,要在门口插上有刺的树枝以示外人莫入,以免把鬼带进加重病情。半夜里忌讳听见狗叫鸡叫,公鸡叫预兆不吉利,办事不顺利;蛇钻进屋里或者看见死蛇则认为预兆不好。
有些地方对男女婚配属相有忌讳,如鼠和马、牛和羊、狗和龙、猪和蛇、猴和虎等属相碰在一起的男女不能婚配。认为人逢十二、二十五、三十七、四十九、六十一、七十三、八十五的年岁可能会遇上灾难。门巴族称这些年龄“嘎”。
新娘出嫁,新郎入赘行至途中,忌讳遇上背空筐或空水筒的人,如回避不了,预示婚后不祥。
【以上是门巴族】
可以百度百科具体了解下,或者看下民俗书籍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5-26 19:49
主要为雪顿节。“雪”是酸*的意思,“顿”是“吃”、“宴”的意思,雪顿节按藏语解释就是吃酸*的节日,因此又叫“酸奶节”。雪顿节期间有隆重热烈的藏戏演出和规模盛大的晒佛仪式热心网友 时间:2022-05-26 21:24
藏族,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文化和生活习惯,藏族是一个古老而热情的民族,在漫长的历史中,也形成了自己的生活习惯和生活中的禁忌。 1、两个久别重逢的朋友互相打招呼或聊天时,你的手不能搭在对方的肩膀上。 2、不能跨过或踩在别人的衣服上,也不能把自己的衣物放在别人的衣服上,更不能从人身上跨过去。 3、妇女晾衣服,尤其裤子,内裤不能晾在人人经过的地方。 4、不能在屋里吹口哨或大声哭叫。 5、家里人出远门,客人刚走,中午和太阳落山后及藏历大年初一不能扫地或倒垃圾。 6、外人不能当着已故人的亲属的面提已故人的名字。 7、今年该完成的活不能留在明年干,如捻毛线、织毛衣、地毯等。 8、黄昏时,不能随便到人家里走,尤其人家将有分娩的孕妇及刚生产的产妇或重病人时,陌生人更不能去。 9、过了中午以后,不能把家里的任何财产拿出去。 10、一个陌生人到你从来没有到过的大山及悬崖峡谷,不能大声喧哗。 11、不能跨或踩吃饭的用具、锅碗、瓢盆等。 12、家里有两个人同时出门,并且朝相反方向走,不能同时出家门,必须前后出门而且出门时间要隔开。 13、妇女到晚上不能梳头和洗头,也不能披着头发出门。 14、在使用扫把和簸箕时,不能直接用手传递,必须先放在地上,然后另一个人从地上捡起来。 15、每当亲朋好友到你家串门或看望你时,会拿些酥油茶或青稞酒等物品作为礼物送你,客人临走时把东西腾出来,不能全部腾空,必须留一点在里面或换一点自家的东西装上。 16、有缺口或有裂缝的碗不能用来吃饭,也不能给客人倒茶还有藏族风俗习俗:藏族在迎接客人时除用手蘸酒弹三下外,还要在五谷斗里抓一点青稞,向空中抛撒三次。酒席上,主人端起酒杯先饮口,然后一饮而尽,主人饮完头杯酒后,大家才能自由饮用。饮茶时,客人必须等主人把茶捧到面前才能伸手接过饮用,否则认为失礼。吃饭时讲究食不满口,嚼不出声,喝不作响,拣食不越盘。用羊肉待客,以羊脊骨下部带尾巴的一块肉为贵,要敬给最尊敬的客人。制作时还要在尾巴肉上留一绺白毛,表示吉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