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30 02:02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28 16:20
人工降雪的原理是人为地通过一定的设备、物理手段和化学手段,将水、水气转化为雪,或者类似的雪花,该过程所产生的雪为人工造雪,也就是人造雪。其性质指的是非自然性的降温,通过人工方式,利用热转换技术实现水变成雪。
另外,自然雪花的密度约为328公斤/立方,而人造雪的密度约为856公斤/立方,从本质上分析,自然雪和人造雪基本是相同的,但由于人造雪的密度更高一些,所以在相同条件的环境下,同体积的人造雪比自然雪融化得更慢。
人工降雪的主要方法:
在地面上纵火燃烧,把大量烟尘放到天空里;用大炮袭击云层;利用风筝高飞云中,然后在风筝上通电,闪放电花;乘坐飞机钻进云层喷洒液态水滴和尘埃微粒。但是,这些方法的效果都很不理想。 直到1946年,人们才发现把很小的干冰微粒投入冷云里,能形成数以百万计的雪晶。
当年1月3日,有人在飞机上把干冰碎粒撒到温度为-20℃的高积云顶部,结果发现雪从这块云层中降落下来。
这里所说的干冰不是由水冻结的冰,而是二氧化碳的固体状态,很像冬天压结实的雪块。干冰的温度很低,在-78.5℃以下。把干冰晶体象天女散花似地喷洒在冷云里,每一颗二氧化碳晶体都成为一个剧冷中心,促使冷云里的水汽、小水滴和小雪晶很快地集结在它的周围,凝华成较大的雪花降落下来。
常用碘化银来人工降雪。碘化银是一种黄颜色的化学结晶体,平时作为照相材料里的感光剂使用。碘化银的晶体与雪晶的六角形单体尺寸非常相似,它们单体里的原子排列也十分近似,两者的晶格间距也很接近(碘化银是4.58埃,雪晶是4.52埃)。
因此,把碘化银微粒撒在降水能力较差的云层里,使它“冒名”顶替雪晶,便能让云中的水汽和小水滴在“冒名”的晶体上凝华结晶,变成雪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