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30 02:45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08 22:44
上世纪90年代,南京市*开始逐步加大开发江北地区的步伐。南京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就设立在了长江北岸。随着开发区入驻企业逐渐增多,迫切需要一条能够沟通市区与开发区的公交线路。就是这个时机,216路专线车开通了。这条216路专线车线路,就是当今131路和132路最早的前身。
专线216路由汉中门发车,经过城西干道一路向北,从大桥南路上长江大桥过江,然后途经泰山新村开往高新开发区。由于走向合理,换乘方便,其客流相当的好。所以在不久之后的专线车“转正”中,216路被命名为“汉高线”,从线路名称上就可以直接看出,这是汉中门开往高新开发区的线路。
之后不久,由于城市建设需要,城西干道开始建设高架桥。原来汉中门汉高线使用的场地没了。同时也为了减少对施工的影响,汉高线作出了调整。放弃了汉中门的终点站。而是在清凉山折向东,顺着广州路,珠江路来到了莲花桥附近,在北门桥的马路边调头。线路走向调整的同时,汉高线也改了名称,新名称是“高新线”。这下更直白,咱就是开往高新区的线路,错不了。
调整了线路走向之后,高新线比原来的汉高线更加接近主城的中心地带。莲花桥是个很好的地方,离新街口不远,离鼓楼也不远。周遍公交线网密度更大。所以这一调整,客流的上升很迅猛。放弃了汉中门,但是保住了城西干道上的草场门这个大站。而大桥南路这个老枢纽也没有丢掉,所以高新线的客流增长不是偶然的事情。
进入21世纪之后,城市的发展更为迅速,江北地区的发展甚至比城区还要快。一个比较突出,急需解决的问题就是住在长江北岸的居民进城的出行需要。由于江北地区发展速度快,所以人口的增长也特别迅速。在没有比较好的解决方式之前,唯一可以动脑筋的还是公交车。长江的过江轮渡北岸码头在浦口老城区,而新兴的住宅区和工业区都不在浦口老区,所以轮渡不解决任何问题。而建设轨道交通跨越长江,在短期内显然是不现实的事情。于是,一*规模的新开过江线路风暴展开了。
这批风暴里,原本在江北泰山新村掉头的泰浦(泰山新村—浦口公园),泰工(泰山新村—工地)两条规模比较大的线路延伸到了长江南岸,尝试了把终点站放在火车站而没有取得成功之后,这两条线路还是在大桥南路安了家。两条老牌线路鼓扬线(鼓楼—扬子乙烯)和盐十线(盐仓桥—十村)加强了运力。盐十线还延伸去了更远的葛塘。而这时候的高新线,也正是茁壮成长的阶段。
第二轮风暴很快展开,沟通珍珠泉公园的鼓珍线(鼓楼—珍珠泉)和沟通轮渡桥地区的盐轮线(盐仓桥—轮渡桥)先后整合开通。而这时候的高新线,和后来开通的高东线(高新开发区—长途东站)则被选为了试点线路,尝试过江线路的数字化命名,并为以后的无人售票刷卡线路开通做好准备工作。于是高新线被改名149路,高东线则成了159路。这可笑的数字命名实在是自欺欺人,车辆还是原来的车辆,线路还是原来的线路,因为里程太长没有办法变成无人售票刷卡线路,所以车上仍然有售票员。仍然采取上车按里程买票的方式运营。而这个时候的江北地区,发展规模已经相当上量,每天过江的乘客人数比之前又高出了许多。虽说长江二桥的建成给社会车辆分流提供了很好的途径,但是公交车必须向有乘客需求的地方开去。所以,经过二桥或三桥以及过江隧道的公交线路135路(化学工业园—高力家具港)、玉六线(玉桥市场—六合北站)、玉葛线(玉桥市场—葛塘)、南洲线(南京车站—八卦洲)、雨石线(雨花台南大门—石桥)、雨桥线(雨花台南大门—桥林)、雨乌线(雨花台南大门—乌江)、浦集线(江浦—江东万达广场)、浦赛线(浦东路—赛虹桥)并不能给经过大桥过长江的线路分担多少客流。
在广大人民群众的强烈要求下,南京市公交总公司江北客运部在2004年开通了三条真正意义上的过江无人售票刷卡线路。即131,132和136路。同时由于149路和131,132路完全重复,所以取消了辉煌的149路。131路由高新开发区开往大桥南路,132路由长途客运北站开往莲花桥。把这两条线路接起来,就是原来的149路了。重复区间就是大桥南路到长途客运北站这一段路。136路(长途客运北站—长途东站)则由于走向与159稍有区别,起了个159区间车的作用。而159路也幸运的保存了下来。
可以明显看的出来的是,一开始公交总公司对这三条线路并没有一个乐观的态度。因为刷卡的收入肯定是比买票的收入要低。现在己合并为扬子客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