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答文章1 问答文章501 问答文章1001 问答文章1501 问答文章2001 问答文章2501 问答文章3001 问答文章3501 问答文章4001 问答文章4501 问答文章5001 问答文章5501 问答文章6001 问答文章6501 问答文章7001 问答文章7501 问答文章8001 问答文章8501 问答文章9001 问答文章9501

求高一历史第二册复习要领、提纲09年的,谢谢.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30 02:57

我来回答

4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8-02 02:04

高一历史(第二分册)

中国古代*史 

一、*主义*集权制度的演变和发展趋势 

秦朝————汉朝————隋唐————宋朝————元朝————明清 

确立 巩固 完善 强化 加强 顶峰 

集权 * 

↓ ↓ 

解决*与地方的矛盾 ← | → 解决君权与相权的矛盾 

维护国家统一,有积极意义 加强*,消极作用多 

发展趋势:不断加强,从集权到* 

二、*与统一 

1、*的原因 

⑴封建自然经济的分散性。(占主导地位) 

⑵*主义*集权统治的削弱和地方割据势力的膨胀。(**) 

⑶封建统治集团内部争权夺利的斗争。(激化矛盾) 

⑷各族统治阶级之间的矛盾和斗争。 

2、统一的原因 

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其原因: 

⑴秦汉以来,*集权制度的建立和发展,有效巩固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 

⑵从思想上看,中华民族很早就产生了统一的思想要求,经儒家发展为“大一统”思想,成为中华民族的强大凝聚力的思想根源。 

⑶民族融合使民族之间的凝聚力加强。 

⑷中原汉族先进经济、文化的强大吸引力,使少数民族向往中原。(被征服) 

3、评价: 

⑴*是历史发展的支流,处于短暂的、次要的地位。 

①从时间看,封建社会*时间不超过几百年。 

②从朝代看,重要的朝代都是统一的王朝,影响巨大、深远。 

③从*时期看,*孕育着统一,出现局部统一。 

⑵对*与统一要具体分析,尤其是国家*不能一概而论,不能对*简单地加以否定。 

⑶统一是历史发展的主流,处于主要地位。要充分肯定国家统一的历史进步作用。 

三、治乱兴衰 

1、产生治世的原因 

⑴统治阶级调整统治* 

在长期战乱、*,新王朝建立之后,统治者一般都能认识到人民的力量和吸取前朝灭亡的教训而调整统治*,*上加强*集权,经济上采取修养生息*,使社会经济迅速发展,出现治世。 

⑵统一的局面下,政局稳定,*清明,经济繁荣。(开元盛世) 

⑶在社会出现严重危机之后,经改革调整而出现中兴局面。(光武中兴) 

⑷开明的民族*使各民族之间和睦相处,友好交往。(贞观之治) 

⑸广大劳动人民的辛勤劳动。 

2、出现乱世的原因 

⑴统治黑暗、腐朽。如皇帝不理政事,重用奸臣、宦官等人,造成外戚或宦官专权的现象。(汉、唐、明) 

⑵统治阶级内部矛盾激化。(或*与地方的矛盾激化) 

*集权削弱,地方割据势力膨胀的现象。ex:东汉、唐末 

统治阶级内部争权夺利,矛盾激化。ex:西晋 

⑶农民战争的作用。地主大量兼并土地,造成农民*,引起农民起义。 

⑷自然灾害。 

3、认识 

⑴对治世肯定其进步作用,但也要看到,各阶级的地位没有发生根本的变化,农民阶级与地主阶级这一社会基本矛盾没有改变,正是统治阶级对农民的剥削使社会出现治世。 

⑵乱世影响社会经济的发展,对人民生活造成很大危害。但是: 

①处于乱世的各族人民共同生活、共同斗争,有利于民族融合。 

②在局部统一地区,统治者为了自身的生存而加强恢复和发展经济,有利于地方经济的发展。 

③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七国之乱和安史之乱,虽然都是叛乱,但结果不同。七国之乱之后,*集权加强;安史之乱之后,*集权被削弱。 

四、调整和改革 

1、相同点 

⑴背景相同。都发生在推翻前朝的大规模农民战争之后,统治者都吸取前朝灭亡的教训,认识到人民的力量。 

⑵目的相同。都是为了恢复和发展社会经济,巩固封建*统治。 

2、措施(相同与不同) 

⑴经济: 

①解放生产力。 

前期-解放劳动者本身和释放奴婢;后期-放松人身依附关系、 

②减轻人民负担——从十五税一到三十税一。 

③把人民和土地紧密结合起来——安置流民,更名田等。 

⑵*: 

①约束统治者,生活节俭,澄清吏治(隋文帝、唐太宗、明太祖) 

②减轻刑罚,缓和阶级矛盾 

③加强*集权,解决内部矛盾 

3、评价 

⑴调整或改革后,从经济上看,推动生产的恢复和发展,国力富强(不同朝代富强的程度不同,东汉较差),多出现治世。 

⑵从*上看,调整或改革后稳定统治秩序,保证社会安定,完善封建统治制度,推动封建社会的发展。 

⑶从文化上,*稳定,经济繁荣,促进文化繁荣发展。 

4、历代改革 

⑴管仲改革——奴隶社会富国强兵的改革 

⑵商鞅变法——地主阶级封建化的*改革 

⑶王安石变法——封建社会调整统治*的改革 

五、*主义*集权制度、*与统一、治乱兴衰、调整和改革之间的关系 

⑴*集权的加强、调整和改革与*统一、治乱兴衰是密切相关的。联系起来认识:*时期多乱世,说明改革或调整不成功;而不成功的改革造成*、乱世。统一时期多为盛世,说明改革或调整成功;反过来,成功的改革促使统一、盛世出现。 

⑵调整和改革、*统一、治乱兴衰与*集权的加强与削弱密切联系。 

⑶体现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的反作用。 

六、*思想 

1、法家的法治思想 

⑴法家思想顺应了由*到统一的历史发展趋势,反映了建立*主义*集权的需要。 

⑵法家提出具有发展进化因素的历史观,体现出新兴地主阶级改革旧制的进取精神。 

⑶法家思想有利于国家的统一和封建制度的建立,而且*主义*集权制度被后世沿袭了两千多年。 

⑷法家思想提倡严刑苛法,不利于长治久安,加之统治者滥用民力,超出了农民阶级所能承受的程度,使阶级矛盾激化,秦王朝二世而亡。 

2、道家“无为而治”的思想 

实践证明道家“无为而治”的思想是统治阶级实行的一种宽松的*。 

⑴它适应当时的社会需要,起到促进生产恢复与发展的作用,出现治世。秦汉以后,每逢大乱,人民贫困时,统治者多采用“修养生息”*——道家的治国之策。如汉、唐、明等朝。 

⑵在社会稳定,生产发展以后,道家“无为而治”的思想就不再适应*、经济的发展,如汉朝“文景之治”时出现了王国问题、匈奴问题等,西汉*思想从无为到有为,从道家到儒家。 

3、儒家的“大一统”思想 

孔子“仁”和以德治民→孟子“仁政”和民贵君轻→董仲舒“大一统”思想 

儒家思想对中国封建社会影响巨大。它客观上有利于*集权的加强和国家的巩固;有利于缓和阶级矛盾及社会的稳定;有利于封建社会的长治久安。从此,儒家思想逐渐成为封建社会占统治地位的正统思想。 

4、*(统治)思想发展的趋势 

百家争鸣→一家*(秦)→独尊儒术 

5、统治者的思想控制 

⑴秦朝焚书坑儒、西汉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明朝八股取仕;清朝*。 

⑵利用宗教(西汉以后,统治者利用宗教加强思想控制) 

中国古代经济史 

一、经济发展的原因 

1、国家统一、社会安定、*清明、政局稳定 

2、统治阶级注意调整统治*,鼓励发展生产。 

3、大规模农民战争的推动。 

4、中原人民的迁移,使先进的生产技术和工具传播,使所到之处经济发展。 

5、各地区各民族经济文化交流和中外交流 

6、科学技术的发展。 

7、广大人民的辛勤劳动,促进了生产的发展。 

二、中国古代经济发展的一般表现 

1、农业 

农业发展一般表现为:生产工具的改进、耕作技术的提高、水利工程的兴修、治河工程、农作物的引种、开垦土地的亩数(增加多少)、产量数(增加)、人口数(增加)。 

2、手工业 

手工业发展表现为:⑴手工业部门的多少:纺织、冶铁、制瓷、造纸等。⑵分工扩大、花色品种的增加。⑶产量的提高,技术水平的提高和质量的提高。 

书上讲到的手工业的发展包括:西汉开始用煤冶铁;北宋也用煤,徐州是冶铁中心;明朝用焦炭炼铁(佛山)。 

3、商业 

商业发展的表现为:商品种类的增加、商品质量的提高、城市的出现和扩大、对外贸易的发展和货币的变化。 

4、重大水利工程 

⑴秦朝灵渠。⑵汉武帝治河。⑶隋朝大运河。⑷唐朝大面积治河。 

⑸五代钱塘江海塘。⑹元朝漕运修建运河。 

三、中国古代经济发展阶段特征 

1、奴隶社会——匹马束丝。 

2、封建社会 

⑴战国、秦汉时期的阶段特点 

①商品种类繁多;②中原市场形成;③封建城市兴起。 

⑵隋、唐时期的阶段特征 

①城市繁荣,唐中期后商业日益发达; 

②*对商业市场在时间、地点上有严格*; 

③对外贸易发达,*设置市舶使。 

⑶五代——元朝时期的阶段特征 

①北,南宋商品经济发展及特点; 

②城市经济繁荣,打破时、空*; 

③出现新型货币——纸币; 

④设置边贸易市场——榷场; 

⑤粮食、农副产品(茶等)和手工业原料(丝等)大量进入市场; 

⑥海外贸易发达。 

⑦元大都、漕运、海运和海外贸易(泉州港等)。 

⑷明清时期的阶段特征 

①出现专业性的城市 

②明初对外贸易发达——郑和下西洋; 

③互市; 

④资本主义萌芽。 

⑤白银成为普遍流通的货币。 

四、重要的经济制度和经济* 

1、重要的经济制度和经济* 

⑴征税依据的变化: 

人头税→土地财产税→田亩为主 

(汉) (唐) (清) 

说明封建国家对农民的人身控制逐渐放松,封建制度逐渐衰落。 

⑵征收物的变化:实物+劳役→货币地租。用银两收税,说明商品经济发展。 

⑶税种的变化:税种繁多→逐渐减少。征税手续简便。 

⑷农民由必须服一定时间的徭役、兵役到可以代役。以庸为标志。 

⑸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对商品征收重税。 

2、与*联系 

历代经济*,都是对农村生产关系的调整。当这种调整适应当时生产力水平时,就推动生产力发展,促进济发展;推动社会进步。反之就会阻碍经济发展,阻碍社会进步。 

五、中国古代的重农抑商* 

评价: 

①重农抑商*在封建社会初期,对农业、对社会经济的发展、对新兴地主阶级政权的巩固都起到了积极作用。 

②到了封建社会末期,在生产力发展,商品经济活跃、资本主义萌芽产生后,坚持重农抑商*,把商、农发展对立起来就违反了经济发展的规律,对经济发展起到了阻碍作用。 

六、江南经济的发展和中国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 

1、我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有三个明显的特征: 

⑴北方人民大批南迁,带去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生产经验(及劳动力),体现了当时劳动力的最高水平。 

⑵南移趋势在国家处于*或割据、战乱时期最为突出。 

⑶*中心南移对经济中心南移有一定影响。 

2、历史的启示 

⑴*稳定是经济发展的必备条件。 

⑵充分合理地利用外来劳动力、先进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可以促进经济发展。 

⑶经济发展必须得到领导者的重视。 

中国古代民族关系和对外关系 

一、民族关系的基本特点 

1、汉族与少数民族交错杂居,呈现出大分散、小聚居的特点。 

2、由于各民族经济发展方向不同、水平不同,农业民族与周边游牧民族之间存在矛盾,有时发生战争。 

二、民族关系的主要类型 

1、同一国家内部的民族之间的关系 

2、不同民族政权之间的关系。 

三、民族关系的表现形态 

1、和平 

和亲——作用是削弱民族偏见,促进经济文化交流。 

互市——由官方控制的民族之间的经济贸易往来。互市场所一般在边境地区。 

会盟——两个民族政权以缔结“和约”或“和议”的办法来约束双方的行动。 

2、民族关系的主流、总趋势是友好交往、和平共处。是各民族人民在共同创造中华民族的文化,共同开发祖国。各民族人民在互相学习和交流中,在共同的劳动中,共同反抗斗争中相互融合,形成不可分割的整体。 

四、民族融合的概况 

1、春秋战国时期是我国民族大融合的初步发展时期。兼并战争加强了华夏族同周边少数民族的关系,促进民族融合。 

2、秦汉时期是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确立、发展时期。在统一的国家范围内,各民族之间得到更充分的交流,经济文化进一步发展,汉族形成。秦北与匈奴、南与越族、西与西域各族的关系及开发西南,加强了中原与少数民族*、经济上的联系。 

3、魏晋南北朝时期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民族大融合的*时期。 

特点: 

①处于封建经济发展时期,民族融合的过程主要是少数民族封建化的过程; 

②五族内迁,出现民族大融合局面。 

③少数民族无长期的、稳定的政权,说明这时少数民族的发展程度较为落后; 

④孝文帝改革,缩小南北差距,出现统一趋势。 

4、隋唐时期的民族融合(统一时期的民族融合 ) 

特点: 

①各民族政权与中原王朝关系密切、友好,战争较少。 

②唐**在少数民族地区通过建立都护府、都督府直接统治边疆地区,加强各民族之间的*、经济联系。 

5、五代、辽宋夏金元时期是我国历史上第二个民族大融合的*时期。 

特点:①多个民族政权先后并立; 

②封建生产方式向边疆地区深入扩展,如设太学、创造文字、仿汉制建立官制、兵制等典章制度; 

③民族融合进一步加强,元统一后北方的“汉人”包括契丹、女真等族人; 

④出现了新的民族——回族。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8-02 02:04

中国古代史
一 .原始农耕与早期国家的诞生
 核心概念:把握原始农耕社会特点与早期国家诞生的历程
农耕文明的出现意味着中华大地文明的崛起,南北农耕社会成为中国文明发展的起点;而随着农耕文明优势地位确立与民族交流融合在中华大地上诞生了夏、商、周王朝,它们孕育了中国早期国家。

1史前时代(原始农耕社会特点)
旧石器时代 —— 原始人群(元谋人、北京人)
新石器时代 —— 氏族社会
母系氏族时代 — 农耕产生(农业*) → 定居
(南稻北粟,互有交流) (河姆渡、姜寨-大同社会)
父系氏族时代—农耕生产。
金石并用时代——父系氏族时代后期(*分化,私有财产,社会对立)

漫天星斗与核心区域:考古发现中华大地上早期农业遗址如漫天星斗,八方雄起,其中黄河中游的中原地区是部族迁徙、分合、冲突最为集中的地区,也是中华文明融合、诞生的核心地区。
考察历史的双重途径:对于中国早期历史的追溯有双重途径:考古与传说(集体记忆)

夏、商、西周(早期国家的诞生:部落联合体 - 方国共盟体 - 家国共同体)
*结构与文化传统:
夏(前21世纪前期)
部落联合体
公天下→家天下(启)
禅让→世袭
商(前16世纪末)安阳
方国同盟体 商王为方国之长
内服(王畿之地,天邑商,直接管理)与外服(间接管理)
评价:创造了一种*对地方的管理方式,将部落联盟结合体变为相对紧密的方国共同体,发展了早期国家形态;但存在严重隐患,地方独立与分散性强,也是商亡根本原因
商人 酗酒-农业相对发达;重鬼神通天地(占卜-甲骨文、青铜器-礼器、通天地)

西周(前1046 -前771)镐京
家国共同体 周天子为诸侯之君
分邦建国——天下归周
宗法制度——天下归宗
制礼做乐——天下归心
评价:通过武王初封与周公辅政周王朝建立了权力网络、血缘纽带与文化影响相互作用交汇具有集权化倾向的家国共同体,进一步加强了统一国家建设;但其还存在随着时代发展血缘与礼乐纽带失效的隐忧。
文化上周人敬天保民,以人事为重

3 史证
文献与考古中的夏
文献:《礼记.礼运》涉及大同到小康之变;其他文献记载夏有基本国家特征,如设官分职,军队,监狱。
传说:大禹-启-伯益
信史之商
方法:王国维两重证据法
突破点:文字-甲骨文中商王谱系与史记基本相合
史料分类:一手史料与二手史料
二、转型时代(东周-春秋战国)与帝国初建(秦)
 核心概念(时代的全面转型与大一统国家的建立)
春秋与战国时代(东周)伴随着生产力的越升与原有国家权力纽带的松动在中国经济、*、文化领域出现了全面变革,这一系列变化都为中国国家的全面统一积累着有利因素,它们将揭示一个新时代的到来——大一统国家的建立。

1春秋与战国(转型时代)
东周 洛邑(春秋战国 前770 -前221,前256东周为秦所灭,前221秦帝国建立)
*:王室衰微,礼坏乐崩 —— 礼乐征伐自诸侯出
地方:群雄并起,诸侯争霸 —— 春秋五霸 战国七雄
经济:铁器牛耕,生产力提升 —— 井田瓦解 土地私有出现
*:新兴地主阶级崛起 改革频繁 —— 世卿世禄开始瓦解 商鞅变法
思想文化:百家争鸣,思想活跃 —— 儒 道 法 墨
时势:社会动荡,趋向统一

2帝国初建(大一统*集权制国家初次建立 -- 秦 前221)
为什么要统一(大一统国家建立背景)
如何统一(秦国的优势何在)统一进程先近后远:韩、赵、魏、楚、燕、齐
如何维系统一(管理*-*集权,文化经济制度保障,思想控制,疆域维护与开拓,严峻刑罚)
帝国因何而亡(*,苛刑,重税,不知时势之变)
三、帝国重凝(西汉长安前202-9)与治道再思
 核心概念:从“无为”到有为——帝国治道的变迁
秦作为大一统*集权制帝国的建立为中国历史留下了深刻印记,但由于缺乏对中国自然经济社会与官僚*的全面把握,秦政以贪暴的形象为世人所知。在汉初困境中吸取了秦帝国治国教训的西汉王朝以“无为”之治的修养生息*在继承秦国*架构的基础上开辟了中国历史上新时代。而汉武帝则在汉初数十年国力积累的基础上在*、经济、文化与疆域方面为帝国再次注入了新的统一元素。

1 汉承秦制,但有所变化(汉初郡县与诸侯国并行)

2 汉初“无为”之道
背景:秦末农民战争与楚汉相争的客观困境;秦帝国崩溃的主观教训
内容:思想——崇尚黄老之术;*—— “无为”之治;经济——修养生息;对外关系——和睦安抚(和亲)
意义:以宽简舒缓代替急切苛刻,带动了汉代中国农业社会的普遍繁荣(文景之治),为汉武帝进一步加强*集权的内政外交奠定了基础,也为*集权制帝国构建起新的统治艺术。

3 武帝之“有为”
背景:文景之治后国力发展,社会繁荣;内忧(王国问题-景帝时期七国之乱)与外患(匈奴问题)
内容:思想——独尊儒术;*——加强*集权(儒表法里,建立内朝,推恩令);经济——加强控制(盐铁专卖);对外关系—— 征抚兼备,开拓疆域(张骞出使西域,三次北击匈奴彻底解决匈奴问题,建立河西四郡与西域都护府)
意义:加强了思想统一,促进民族融合,进一步巩固了*集权*

4 汉代农业发展(代田法)与布衣将相之局
汉代农业发展(代田法):注意生产力的提升
布衣将相之局:标志世袭贵族主宰*的时代基本结束
四、王朝的复兴(东汉)与乱世理路(三国两晋南北朝)
 核心概念:乱世理路(大*的原因与再次统一因素)
西汉末年土地兼并所代来的严重问题使得王莽不得不实行一系列变革来抑制严重的社会*分化,然而改革未成战乱已起,在绿林赤眉起义军的农民战争火焰中新朝崩溃了。虽然刘秀建立东汉后以柔治天下带来了社会的恢复与繁荣,但豪强地主力量的存在与扩大严重威胁着王朝的统一。东汉末年的战乱与国家*,西晋短暂统一后的南北对峙使得*成为这段历史上被关注的焦点,然而在国家*的同时统一的因素也在积累着,等待着一个新时代的到来。

1 东汉的建立与光武中兴 洛阳(25-220)
新莽政权(元承平哀外戚专权-王莽称帝改制——贵族反对,人民失望,爆发绿林赤眉起义)的崩溃,南阳豪族刘秀公元25年于洛阳称帝建立东汉,以柔道治天下开辟了光武中兴

2 东汉王朝陷入*的主要原因——豪强地主
特征:控制*与地方政权;控制全国绝大部分土地与人口—自给自足庄园;掌握武装力量
对历史影响:*、经济与军事上逐渐使得集权*的东汉政权名存实亡;导致东汉后期**,社会矛盾激化;在*黄巾军起义过程中出现了豪强军事割据,导致东汉政权瓦解,随着豪族军事割据力量膨胀出现了三国鼎立格局

3区域性统一存在与区域经济的发展
大*时期在中国内部呈现区域性统一(三国,南北朝),同时为了支持战争区域经济得到发展。曹魏北方屯田,蜀国成为丝织业中心,东吴积极开发水田农业与造船,(南方经济开发的开始,区域经济的发展也将带动经济交流)

4 民族融合
大*时期也是民族融合与相互学习交流时期,如五胡入华(杂居);蜀汉与西南地区少数民族联系加强,东吴与山越联系加强;北魏孝文帝改革(服装、姓氏、官制、通婚、平城→洛阳)。

备注:
*因素除了豪强地主势力扩大作为首要原因之外,还包括北方游牧民族的南下(五胡入华)与统治集团内部厮杀(八王之乱)。
隋统一原因:民族融合 + 南北经济交流(基础为南方经济发展)+ 区域性统一存在 + 南方**,北方军事策略合适等,其中前三项孕育在*时期,故统一融合是趋势)。

五、帝国再建
 核心概念:帝国再建中由民族融合统一,经济发展与制度创新带动社会全面繁荣
隋唐帝国是中国再次走向大统一的时代,而通过民族融合,*创新,文化再建隋唐时期创造了中国古代历史上无比的辉煌灿烂,唐也成为东亚文化圈的核心。

1 制度创新(隋开创,唐完善)
**:*—三省六部制度与政事堂(相互节制 分工明确 集体办公)
*选拔:科举制度(扩大了统治阶级的基础)
经济制度:均田与租庸调(提升自耕农在农业人口中比例,课本无)

2 民族融合
民族融合发生了从血统到地区再到文化的转化(课本无)

3 社会繁荣
贞观之治(隋代奠定基础,国家统一,制度完善,重视边地边民管理,太宗个人因素)
开元盛世(玄宗)

4 外交拓边
丝绸之路:
时间概念—西汉开辟,唐代繁荣(经济文化发达、开放、安全)
空间概念—大秦-安息-葱岭-西域-河西走廊-长安
相互交往—中国-三大件;西方-宗教、舞蹈、饮食;长安-国际性都市(西市)
东亚文化圈:
辐射- 朝鲜 日本(遣唐使) 越南

5 文化昌盛
唐诗 书法 绘画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8-02 02:04

我把提纲放在word里传不过来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8-02 02:05

什么版本的?人教?
声明声明:本网页内容为用户发布,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网认同其观点,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11247931@qq.com
我的配置可以玩使命召唤9吗 电脑型号 惠普 HP Pavilion G4 NoteB... 雅马哈机油好还是新大州机油好 豪爵和新大洲哪个的机油好? 工程资质加盟有哪些常见的骗局? 中国是否会出现像日本"三菱,三井,住友"那样的大财团? 中国会实现日本采用的教育制度吗? ...日本经济的手段来对付中国,中国经济会不会像日本那样垮掉? 联想笔记本一直滴滴滴响 联想笔记本怎么一直滴 女朋友太多愁善感了觉得我肤浅不懂她 我摸了一下刚认识不久的女朋友的头,她觉得我很肤浅,怎样道欠?_百度知 ... pplive 下载 北京的花友谁有飘香藤枝条可以分享呢~~~ 谁能给我个 学习高一历史的提纲 pplive官方网站下载 SOS:求高一下学期的历史、政治、地理复习大纲(人教版) 高一历史提纲 高一下历史复习提纲 人教版 男生怎么练出女声唱腔 男生翻唱女生歌要注意什么?有没什么技巧 男生怎么样变首唱女声歌? 我是一个男生,怎么唱出女生的声音? 男生怎么唱女生声?简 男人如何唱好女声,例如李玉刚的<新贵妃醉酒>? 男生如何唱女声? 如何男唱女声 就是男生如何唱出女生的声音 一个男生如何练习才能很好的唱出女声的歌?? 手机充电器 qc3.0 12伏1.5安相当于5伏几安 男生如何发出女音 12伏的电瓶能不能带动手机充电器? 手机电池串联成12伏电源,如何给电池充电,应该用什么充电器 最新pplive网络电视下载 pplive网络电视官方下载2011地址 飘香藤秋天这样能活吗? 高一历史期末考提纲 请问PPlive和QQlive哪个好用? 那里有pplive下载啊 飘香藤如何修剪 高一历史必修一复习提纲 只要提纲 pplive在哪下载? 用桂花树老桩能嫁接飘香藤吗? 高一历史复习提纲2008年的 SQL SERVER 数据库如何限制一列不能重复(已经有主键了) 哪一个网络电视软件最清晰? 如何下载pplive? pplive xp版本的在哪里下载啊? pplive免费下载 除了PPS还有什么网络电视? pplive网络电视下载 pplive上的视频怎样下载下来 在哪能找到PPLive安装包 广州服装网批档口门上都贴的标签是什么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