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3-10-16 16:47
共5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1-15 07:26
诸葛亮败给司马懿最要有三点原因:
1、诸葛亮受到汉族正统思想的影响,他是一个儒雅的人。谋略都被用于战场,很少用于自身安全。他在《出师表》中说“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这不是一个偶然的陈述,司马懿受曹操的影响是“宁愿负天下人,不愿天下人负我”,更多的是考虑自己的安危和成功与否。
2、诸葛亮对君主的命令无不惟命是从,因此贻误了许多出奇制胜的战机,致使六出祁山,功败垂成;而司马懿带兵打仗时,却以“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为信条,一切以军事上的胜利为准则。司马懿曾感叹道:“亮志大而不见机,多谋而少决,好兵而无权,虽提卒十万,已堕吾画中,破之必矣!”。
3、诸葛亮受恩于刘备,常常想着报恩。诸葛亮曾泣曰:“吾非不知。但受先帝托孤之重,惟恐他人不似我尽心也!”可见诸葛亮心中的负担之沉重;而司马懿既无忠君之意,更无报恩之心,一切以掌握兵权为大,有了兵权就有了一切,因此司马懿一生都在谋划如何牢牢掌握兵权。
扩展资料:
诸葛亮六出祁山:
建兴十年(232年),诸葛亮在黄沙休兵劝农,制作木牛流马等,并且练兵讲武,准备再次北伐。 建兴十一年(233年)冬,诸葛亮为再次北出祁山派遣诸军运米,集结大军于斜谷口,治斜谷邸阁。
建兴十二年(234年)二月,诸葛亮经过三年劝农讲武的准备,率大军出斜谷道,据武功五丈原(今陕西省岐山南),屯田于渭滨,同时派使臣到东吴,希望孙权能同时攻魏。四月,蜀军到达郿县,在渭水南岸的五丈原下扎营寨。司马懿则率领魏军背水筑营,想再次以持久战消耗蜀军粮食,令蜀军自行撤退。
魏将郭淮认为蜀军必会争夺北原,司马懿认同,便派郭淮先前往防备。果然,蜀军到来,但被郭淮击退。 诸葛亮考虑到前几次北伐都因为运粮不继,导致功败垂成,于是开始在渭、滨的居民之间屯田生产粮食,百姓亦相安无事,一切如常。而孙权也响应蜀汉,亲率十万大军北上攻魏,但被魏明帝曹叡亲自率军打败。
诸葛亮派虎步监孟琰驻武功水北,适逢水涨,阻断了诸葛亮和孟琰的联系。司马懿趁机出兵进攻孟琰。结果诸葛亮一方面派工兵架桥,一方面派弩兵向司马懿的部队射箭。司马懿看到桥快架好,只好撤退了。魏、蜀两军相峙了百多日,其间诸葛亮多次派人挑战,司马懿军始终坚守不出。其后诸葛亮故意让人带一套女人的衣服、头巾送给司马懿,表示司马懿就像女人一样。魏军将领见此情形都火冒三丈,纷纷要求出战,为了搪塞将领们的要求,司马懿假意上表给魏明帝请战。曹睿便派卫尉辛毗为军师,到前线节制司马懿。
司马懿曾向蜀汉使者询问诸葛亮的睡眠、饮食和办事多少,不打听军事情况,使者答道:“诸葛公早起晚睡,凡是二十杖以 上的责罚,都亲自披阅;所吃的饭食不到几升。”司马懿告诉人说:“诸葛孔明进食少而事务烦,他还能活多久呢!”
诸葛亮乃分兵屯田,在魏国境内与魏国百姓共同种粮自给自足,打算长期驻扎下去,但诸葛亮却因过于操劳而病重。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诸葛亮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1-15 07:26
战术上,司马懿不如诸葛亮,但战略上,司马懿更胜一筹!他知道自己单场战斗不是诸葛亮的对手,所以就尽量不打,而是依靠城墙、关隘的防御进行对峙。司马懿比诸葛亮还大两岁呢,但不论拖蜀魏两国国力,还是拖诸葛亮司马懿两人健康寿命,司马懿都占便宜。参考资料:自己见解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1-15 07:26
看过《三国演义》的人都知道,论智慧、兵法、谋略,诸葛亮都远胜于司马懿一筹,他不仅能用一座无人把守的空城让司马懿兵退三十里,但是最后诸葛亮还是败给了司马懿。热心网友 时间:2023-11-15 07:27
诸葛亮作为小说人物深入人心,他的所谓智慧大多是罗贯中的虚构。罗贯中为什么要把刘备塑造为正义的代表,关羽弄成忠义的化身,诸葛亮抬高到智慧的顶峰?这全出于罗贯中本人狭隘的儒家忠君思想。热心网友 时间:2023-11-15 07:28
别听他们,瞎捧诸葛亮!诸葛亮的智慧全是捧出来的!古人说知人者智,知己者明!诸葛亮根本最基础的都做不到!如何能叫更聪明!可笑!这两方面司马懿都做到了!作为作为谋士!诸葛亮也不及格,!谋士第一谋,谋己!诸葛亮也没做到!这样没有智慧的人怎么可能和司马懿的智慧来比!诸葛亮用自己的道德绑架了自己!司马懿没有!所以诸葛亮必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