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30 04:57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4 13:27
历史上的孟母三迁、岳母刺字是我国传统伟大的母亲形象,在我们心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母爱的伟大是我们一直所歌颂的,孩子不论是笨拙还是聪明在母亲眼里都是最好的。
可用心的付出不一定能换回孩子的感恩,教育方法不当可能会让孩子“视母如仇”。
母亲收回孩子手机,孩子反应让*跌眼镜
之前在网上看过这样一段视频:孩子在专心致志地玩手机,母亲见他玩的时间太长了,所以把手机收了回来。
接下来孩子的动作让*跌眼镜,孩子用脚拼命的踢母亲。即使奶奶在一旁阻拦也没有挡住孩子,而妈妈却没有出现任何反抗的行为,反而一直在躲闪,能看出来两个家长已经习惯了。
这则视频引起了网友的热议:
“一看就是平时惯坏了,要是我孩子一定让他知道什么是威严!”
“能对亲生母亲这样,长大之后必定不孝。”
“没有规矩的孩子,以后也是个祸害,真应该教训教训。”
大家对孩子的做法表示非常愤怒,都很看不惯这种不尊重长辈的行为。
俗话说“三岁看大,七岁看老”,视频上的孩子看年龄差不多已经快上初中了,做法让人十分不满,这里面透漏的是家长日常的教育问题。
为何有些孩子“视母如仇”?三种中国式养育方式,毁了亲子关系
视频中的孩子明显对母亲的做法不满,但是不满可以和母亲沟通,动手就是不理智的行为,而母亲的反应也出乎人的意料,看来平常没少受儿子的“欺负”。
把严苛和暴力留给亲人是很傻的做法,尤其是对待生养自己的“母亲”,当然这也和母亲日常的教育有关,才让孩子离自己的距离越来越远,甚至对于母亲的管教产生仇恨感。
1:错误的打骂教育
现如今我们处于一个互联网时代,宝妈们很容易就能接触到新的教育知识、理念。打骂教育一直都不被提倡,但每种教育方法都有利弊,很多家长都误解了“打骂教育”。
夸美纽斯曾经说过:“犯了错的人应该受到惩罚,但是他们之所以受到惩罚,不是因为他们犯了错,而是要让他们日后不去犯错。”
打孩子并不是毫无益处,只不过在打之前母亲应该使用正确的方法。
李玫瑾教授提倡“该打就要打”,为的是让他们明白规则、遵守规则、建立正确的是非观。惩罚孩子只是为了实现教育目的,并不是为了泄愤。有些家长并没有分清打孩子的目的,所以会给孩子的内心造成伤害,影响亲子关系。
“打”也应该讲究原则,愤怒的时候不打、不知缘由的情况下不打、孩子知错的时候不打。打孩子是他犯错后应该承担的结果,并不是家长强加给孩子的。
很多人打孩子的时候,往往不能考虑的这么周全。只要控制不住情绪就会打孩子,下手不知轻重往往会给他身体造成伤害。
*与孩子的身高、体重力量悬殊,一旦发怒必然会给孩子心理上造成压迫。愤怒的情况下*的爆发力极强,孩子脆弱的心灵根本承受不住这样的压力。很容易导致其恐惧母亲、仇恨母亲,使亲子关系破裂,也会影响孩子的性格形成、人生观价值观受负面影响。
2:对孩子过度溺爱
我国有一句古话是:“惯子如杀子”。现在的年轻人一般只会生一个孩子,所以他们格外受家人的宠爱。孩子要什么就会给什么,不让他受一点委屈。在家做“小霸王”,出门母亲也会细心的呵护。
对于母亲来说孩子更是自己手里的宝贝,他的心愿都会满足。就算孩子做出不恰当的行为,也不舍得批评。
久而久之,母亲的威严在孩子眼中已经不复存在。在生活中不会尊重母亲,甚至会打骂母亲,认为所有人对自己好都是天经地义,不懂得感恩,未来也不会孝顺。
过度溺爱孩子容易使他形成刁蛮任性的性格,孩子无法融入集体生活。不论是在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做事情总是以自我为中心,不会遵守规则常常会伤害他人或者做出有违法律道德的事情。母亲不可能跟孩子一辈子,所以溺爱就等于害了孩子。
3:*主义的教育理念
亚伯拉罕 马斯洛非常不认可*主义的教育方法,而且认为这种教育会影响孩子的天性发展。他曾经说过:“*主义好比是给儿童穿上一件紧身衣,容易导致儿童人格问题、心理障碍。”
生活中,常常使用*的教育方法会压制孩子的思维,影响其独立思维、判断力的发展。长期处于压抑的环境中,让孩子的心理压力越来越大,会形成抑郁、自卑的心理。
*的教育让孩子没有机会去尝试,时间久了必然会影响其独立能力的发展,让孩子变得越来越依赖母亲,影响未来的发展。不民主的家庭教育,让孩子的思维越来越局限化,成为一个任人摆布的玩偶。即使孩子天赋异禀,也会因为*的教育而变得普普通通。
以上三种错误的教育方法耽误了孩子的成长,溺爱、*、打骂让亲子关系越来越远,甚至会毁了孩子的一生。母亲应学会科学的教育理念,才能正确引导孩子积极成长,对以后的发展更有利。
如何教育孩子对其成长更有利?并且还可以拉近亲子关系
1:学会共情
在教育中“共情”的意义是,能够站在孩子的角度思考问题,形成同理心、同感。
比如,孩子在学校因为没有得到小红花,回家后情绪一直不高。不懂共情的母亲会打击孩子:“你怎么这么笨?”“没得到奖励还好意思难过?”很显然母亲并没有理解孩子的想法,不懂他为何会生气。而具有共情心理的家长会安慰他,鼓励孩子下次再努力一点,只要比这次有进步就好。
懂共情并不是给孩子讲大道理,而是懂得倾听。听听孩子的想法、感受,能够学会为他着想。在听孩子诉说的过程中,可以对他的想法表示认可。
不要随便反驳孩子的意见,鼓励他说出自己的感受,学会接纳孩子的小情绪。如果孩子在某件事情上确实做错了,可以等他冷静下来之后再讲道理。学会和孩子平等的沟通,一起来讨论制定相应的行为准则。
2:给孩子犯错的机会
成长中每个人都会犯错误,但是重点应该放在处理错误的方法上。犯错之后应该问清孩子事情的缘由,不要直接对他进行批评指责,更要摒弃棍棒教育。如果父母做事情不够冷静,也会影响孩子形成错误的处事方法。
犯错之后,家长应该帮助孩子明白其中的道理,能够吸取经验下次不再犯相同的错误。每次错误都是孩子成长中的转折点,家长应该把握每次教育机会,给他正确的引导。
3:以身作则给孩子正确的榜样
在生活中,家长要求孩子做到的事情,自己也应该以身作则。每次孩子犯错时,家长也应该反思自己平时的教育方法。如果是因为自己的错误行为给孩子造成误导,应该及时改正,并且和孩子互相监督,一起成长。
再好的说教也不如树立榜样给孩子积极的影响,让他在父母的影响下形成端正的人生观、价值观。
例如,想让孩子懂得感恩,家长在生活中就做到知恩图报,受到别人的恩惠后能及时回报,对待老人可以尊敬、孝顺。父母是孩子的榜样,积极影响下孩子也能学会感恩。
“视母如仇”并不是一日形成的,母亲应该反思自己的行为,改变教育方法防止错误延续下去。经常与孩子沟通可以拉近彼此关系,有利于教育的进行。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4 13:27
历史上的孟母三迁、岳母刺字是我国传统伟大的母亲形象,在我们心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母爱的伟大是我们一直所歌颂的,孩子不论是笨拙还是聪明在母亲眼里都是最好的。
可用心的付出不一定能换回孩子的感恩,教育方法不当可能会让孩子“视母如仇”。
母亲收回孩子手机,孩子反应让*跌眼镜
之前在网上看过这样一段视频:孩子在专心致志地玩手机,母亲见他玩的时间太长了,所以把手机收了回来。
接下来孩子的动作让*跌眼镜,孩子用脚拼命的踢母亲。即使奶奶在一旁阻拦也没有挡住孩子,而妈妈却没有出现任何反抗的行为,反而一直在躲闪,能看出来两个家长已经习惯了。
这则视频引起了网友的热议:
“一看就是平时惯坏了,要是我孩子一定让他知道什么是威严!”
“能对亲生母亲这样,长大之后必定不孝。”
“没有规矩的孩子,以后也是个祸害,真应该教训教训。”
大家对孩子的做法表示非常愤怒,都很看不惯这种不尊重长辈的行为。
俗话说“三岁看大,七岁看老”,视频上的孩子看年龄差不多已经快上初中了,做法让人十分不满,这里面透漏的是家长日常的教育问题。
为何有些孩子“视母如仇”?三种中国式养育方式,毁了亲子关系
视频中的孩子明显对母亲的做法不满,但是不满可以和母亲沟通,动手就是不理智的行为,而母亲的反应也出乎人的意料,看来平常没少受儿子的“欺负”。
把严苛和暴力留给亲人是很傻的做法,尤其是对待生养自己的“母亲”,当然这也和母亲日常的教育有关,才让孩子离自己的距离越来越远,甚至对于母亲的管教产生仇恨感。
1:错误的打骂教育
现如今我们处于一个互联网时代,宝妈们很容易就能接触到新的教育知识、理念。打骂教育一直都不被提倡,但每种教育方法都有利弊,很多家长都误解了“打骂教育”。
夸美纽斯曾经说过:“犯了错的人应该受到惩罚,但是他们之所以受到惩罚,不是因为他们犯了错,而是要让他们日后不去犯错。”
打孩子并不是毫无益处,只不过在打之前母亲应该使用正确的方法。
李玫瑾教授提倡“该打就要打”,为的是让他们明白规则、遵守规则、建立正确的是非观。惩罚孩子只是为了实现教育目的,并不是为了泄愤。有些家长并没有分清打孩子的目的,所以会给孩子的内心造成伤害,影响亲子关系。
“打”也应该讲究原则,愤怒的时候不打、不知缘由的情况下不打、孩子知错的时候不打。打孩子是他犯错后应该承担的结果,并不是家长强加给孩子的。
很多人打孩子的时候,往往不能考虑的这么周全。只要控制不住情绪就会打孩子,下手不知轻重往往会给他身体造成伤害。
*与孩子的身高、体重力量悬殊,一旦发怒必然会给孩子心理上造成压迫。愤怒的情况下*的爆发力极强,孩子脆弱的心灵根本承受不住这样的压力。很容易导致其恐惧母亲、仇恨母亲,使亲子关系破裂,也会影响孩子的性格形成、人生观价值观受负面影响。
2:对孩子过度溺爱
我国有一句古话是:“惯子如杀子”。现在的年轻人一般只会生一个孩子,所以他们格外受家人的宠爱。孩子要什么就会给什么,不让他受一点委屈。在家做“小霸王”,出门母亲也会细心的呵护。
对于母亲来说孩子更是自己手里的宝贝,他的心愿都会满足。就算孩子做出不恰当的行为,也不舍得批评。
久而久之,母亲的威严在孩子眼中已经不复存在。在生活中不会尊重母亲,甚至会打骂母亲,认为所有人对自己好都是天经地义,不懂得感恩,未来也不会孝顺。
过度溺爱孩子容易使他形成刁蛮任性的性格,孩子无法融入集体生活。不论是在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做事情总是以自我为中心,不会遵守规则常常会伤害他人或者做出有违法律道德的事情。母亲不可能跟孩子一辈子,所以溺爱就等于害了孩子。
3:*主义的教育理念
亚伯拉罕 马斯洛非常不认可*主义的教育方法,而且认为这种教育会影响孩子的天性发展。他曾经说过:“*主义好比是给儿童穿上一件紧身衣,容易导致儿童人格问题、心理障碍。”
生活中,常常使用*的教育方法会压制孩子的思维,影响其独立思维、判断力的发展。长期处于压抑的环境中,让孩子的心理压力越来越大,会形成抑郁、自卑的心理。
*的教育让孩子没有机会去尝试,时间久了必然会影响其独立能力的发展,让孩子变得越来越依赖母亲,影响未来的发展。不民主的家庭教育,让孩子的思维越来越局限化,成为一个任人摆布的玩偶。即使孩子天赋异禀,也会因为*的教育而变得普普通通。
以上三种错误的教育方法耽误了孩子的成长,溺爱、*、打骂让亲子关系越来越远,甚至会毁了孩子的一生。母亲应学会科学的教育理念,才能正确引导孩子积极成长,对以后的发展更有利。
如何教育孩子对其成长更有利?并且还可以拉近亲子关系
1:学会共情
在教育中“共情”的意义是,能够站在孩子的角度思考问题,形成同理心、同感。
比如,孩子在学校因为没有得到小红花,回家后情绪一直不高。不懂共情的母亲会打击孩子:“你怎么这么笨?”“没得到奖励还好意思难过?”很显然母亲并没有理解孩子的想法,不懂他为何会生气。而具有共情心理的家长会安慰他,鼓励孩子下次再努力一点,只要比这次有进步就好。
懂共情并不是给孩子讲大道理,而是懂得倾听。听听孩子的想法、感受,能够学会为他着想。在听孩子诉说的过程中,可以对他的想法表示认可。
不要随便反驳孩子的意见,鼓励他说出自己的感受,学会接纳孩子的小情绪。如果孩子在某件事情上确实做错了,可以等他冷静下来之后再讲道理。学会和孩子平等的沟通,一起来讨论制定相应的行为准则。
2:给孩子犯错的机会
成长中每个人都会犯错误,但是重点应该放在处理错误的方法上。犯错之后应该问清孩子事情的缘由,不要直接对他进行批评指责,更要摒弃棍棒教育。如果父母做事情不够冷静,也会影响孩子形成错误的处事方法。
犯错之后,家长应该帮助孩子明白其中的道理,能够吸取经验下次不再犯相同的错误。每次错误都是孩子成长中的转折点,家长应该把握每次教育机会,给他正确的引导。
3:以身作则给孩子正确的榜样
在生活中,家长要求孩子做到的事情,自己也应该以身作则。每次孩子犯错时,家长也应该反思自己平时的教育方法。如果是因为自己的错误行为给孩子造成误导,应该及时改正,并且和孩子互相监督,一起成长。
再好的说教也不如树立榜样给孩子积极的影响,让他在父母的影响下形成端正的人生观、价值观。
例如,想让孩子懂得感恩,家长在生活中就做到知恩图报,受到别人的恩惠后能及时回报,对待老人可以尊敬、孝顺。父母是孩子的榜样,积极影响下孩子也能学会感恩。
“视母如仇”并不是一日形成的,母亲应该反思自己的行为,改变教育方法防止错误延续下去。经常与孩子沟通可以拉近彼此关系,有利于教育的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