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30 04:56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4 13:19
贵阳市生态文明城市建设读本》初中分册实施建议贵阳市教育科学研究所 刘争争 一、教材结构框架及内容 本册教材共分四章,逐章完成由“知”(理论、生态优势)到“行”(*、企业、个人)的递进。第一章解决认识问题,从理论高度及全球视野入手,使学生知道什么是生态文明、生态文明城市,为什么要建设生态文明城市,理解生态文明的核心理念——和谐;第二章展示我市在自然、经济、社会等方面的优势;第三章解决*、企业层面怎样做的问题,从旅游、农业、工业、环保等领域加以介绍;第四章解决个人怎么做问题,培养学生养成“珍爱自然、节约资源、绿色消费”的良好习惯。 二、教学目标定位和要求 (一)目标定位 本套教材小学、初中、高中三个分册的教学目标是一致的,而具体要求是螺旋式上升的,知识方面由简单→系统,认知方面由感性→理性,形式方面由活泼→严谨。 初中生有一定的认知能力,有相关知识(生物、地理、思想品德)的积累,具备一定的思辨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其内容层次介于小学与高中之间。与小学相比,知识性、系统性更强,理性思考的要求更高,视野更宽;与高中相比:呈现方式更丰富,趣味性更强,而理论性、系统性要求不高。 (二)目标要求 1、知识层面 比较深入地了解家乡的生态优势;初步了解一些核心概念,如:生态文明、生态文明城市、循环经济、生态农业、生态工业、绿色消费等;对一些重要问题进行较理性的思考,如,为什么,怎样做。 2、情感、价值观层面 情感目标是本教材的核心目标,要培养学生对家乡、大自然、其他生命、社会的热爱;从全球的视野,建立:自然观——尊重其他生命,尊重自然规律;生态观——人与自然和谐、人与社会和谐、人与人和谐;发展观——可持续发展(科学发展观);消费观——科学消费、绿色消费;生活观——简约生活、绿色生活。 3、行为层面 注重学生行为习惯和养成的教育是本套教材的重要特点。培养学生践行“知行合一,协力争先”的贵阳精神,侧重于从自身做起,从现在做起,形成向绿色生活方式的转变。 三、教材特色 本教材在素材选择上有形式多样、图文并茂、贴近生活、生动有趣的特点。 根据初中生的认知特点,同时,为了更好地体现新课程“改变学生学习方式”的理念,本教材尽量体现可读性、趣味性、启发性。力图用丰富多彩的形式、引人入胜的素材,使呆板的教学内容“活”起来。对许多内容、活动采用了开放的形式,给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留出充分的发挥空间。具体体现在: 1、以点带面 在讲述、介绍某个比较繁杂的观点或事实时,选择一个比较典型而学生又熟悉的侧面展开介绍,便于学生更好理解。如,第二章第四节中的“多姿多彩民族风”。老师可以灵活运用教材,根据当地的具体情况,自行选择学生熟悉的素材,并引导学生自己寻找、挖掘、归纳案例。 2、以感性带理性 即“用感性的方式讲述理性的问题”。在介绍一些比较抽象的概念时,改变过去从概念到概念的生硬、灌输的方式,用不同身份人物的语言,从不同的侧面,借他们的话,让学生了解概念所涵盖的内容。如:第一章第二节中的“我们心目中的生态文明城市”。老师可引导学生展开想象,发表自己的认识和期待,然后引导学生进行综合归纳,总结出“什么是生态文明城市”。 3、以图释义 在涉及关系比较复杂的内容时,本教材采用关系框图的形式。教师可以启发引导学生读懂图,理解图中显示出的各种关系。 4、篇章页的设计 篇章页不是装饰,而是教学内容。对于新一章内容的学习有引入、启发思考的作用,可以作为探究性的活动课处理。如,第一章“衰落的古城引发的思考”,教材列举出了楼兰古城、古巴比伦城从繁荣走向衰落的实例,让学生从中得到启示。教师可让学生自己搜集资料,从中得到感悟。 四、实施建议 (一)总体教学建议 1、认真备课、充分准备。教师首先要熟悉教学内容,充分利用教材提供的教学资源,通过讨论、交流和展示等形式组织教学。 2、开发课程资源。引导学生联系当地实际,观察周围事物,建议通过多种途径收集有关资料和图片,增强教学的直观性。 3、用好章节“引言”,充分利用课本中的地图、插图、人物对话、框架图和文字材料进行教学。 4、组织学生开展“我的家乡的名片”、“我眼中的绿色贵阳绘画展、小作文比赛”、介绍民族服饰、民族节日等活动。 5、教师要以绿色、环保、节约的态度和生活方式,做好学生的表率。 6、尊重各民族的传统和文化,不发表不利于民族团结的言论,对学生中出现的不当言论和行为要加以制止,并说服教育。 (二)课时安排 共32课时。第一章5课时,第二章9课时,第三章12课时,第四章6课时。 (三)评价建议 评价内容包括知识、能力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教师应充分发挥评价的正面导向作用,同时,重视学生自评和互评,要特别重视对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的积极评价。 五、问题解答 教材中一些思考题,需要教师思考和讲解。现简要归纳如下: 1、第21页:贵阳被评为“避暑之都”,对建设生态文明城市的意义体现在:促进旅游业发展,旅游业为绿色产业,能带动第三产业(主要为服务业,食品、住宿、手工业,旅游产品的开发),调整贵阳市的产业结构,加大第三产业比重,减少工业污染,有利于把文化先进、经济发达地区的思想和文化融合到贵阳人的思想中,换变人们一些落后观念。 2、第22页关于林城建设的有利条件,主要是气候条件。其它合理叙述即可。 3、 第24页实践活动,绿地的作用:绿地和绿树好比城市之“肺”,它可吸收大量二氧化碳,放出氧气;能阻挡飞扬的灰尘,吸收各种有害的气体,从而起到过滤、净化空气的作用,降低城市噪音,美化环境等作用。使居民减少烦恼,感到舒适、轻松。 4、第27页贵阳市作为西南地区的陆路交通枢纽,对促进贵阳经济社会的发展的意义:从作为大西南六省市经济协作的联系,从客运、货运、文化等方面来讲述其对经济的发展,生态文明的有利影响。 5、 第30页的循环经济物流过程图,实际上是两个图,这两个图表达的主要意思相同,下图是上图的详细解说,下图共有10个循环,学生能指出三个以上循环即可。 6、第57页生态农业的好处:建议从生产沼气的原料来自农业秸秆和畜禽粪便、沼气、沼渣、沼液等的作用思考,结合对环境的作用等方面回答。 7、第74页良好生态环境多方面的价值:风景价值、美学价值、保护生物多样性价值、科学研究价值等。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4 13:19
贵阳市生态文明城市建设读本》初中分册实施建议贵阳市教育科学研究所 刘争争 一、教材结构框架及内容 本册教材共分四章,逐章完成由“知”(理论、生态优势)到“行”(*、企业、个人)的递进。第一章解决认识问题,从理论高度及全球视野入手,使学生知道什么是生态文明、生态文明城市,为什么要建设生态文明城市,理解生态文明的核心理念——和谐;第二章展示我市在自然、经济、社会等方面的优势;第三章解决*、企业层面怎样做的问题,从旅游、农业、工业、环保等领域加以介绍;第四章解决个人怎么做问题,培养学生养成“珍爱自然、节约资源、绿色消费”的良好习惯。 二、教学目标定位和要求 (一)目标定位 本套教材小学、初中、高中三个分册的教学目标是一致的,而具体要求是螺旋式上升的,知识方面由简单→系统,认知方面由感性→理性,形式方面由活泼→严谨。 初中生有一定的认知能力,有相关知识(生物、地理、思想品德)的积累,具备一定的思辨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其内容层次介于小学与高中之间。与小学相比,知识性、系统性更强,理性思考的要求更高,视野更宽;与高中相比:呈现方式更丰富,趣味性更强,而理论性、系统性要求不高。 (二)目标要求 1、知识层面 比较深入地了解家乡的生态优势;初步了解一些核心概念,如:生态文明、生态文明城市、循环经济、生态农业、生态工业、绿色消费等;对一些重要问题进行较理性的思考,如,为什么,怎样做。 2、情感、价值观层面 情感目标是本教材的核心目标,要培养学生对家乡、大自然、其他生命、社会的热爱;从全球的视野,建立:自然观——尊重其他生命,尊重自然规律;生态观——人与自然和谐、人与社会和谐、人与人和谐;发展观——可持续发展(科学发展观);消费观——科学消费、绿色消费;生活观——简约生活、绿色生活。 3、行为层面 注重学生行为习惯和养成的教育是本套教材的重要特点。培养学生践行“知行合一,协力争先”的贵阳精神,侧重于从自身做起,从现在做起,形成向绿色生活方式的转变。 三、教材特色 本教材在素材选择上有形式多样、图文并茂、贴近生活、生动有趣的特点。 根据初中生的认知特点,同时,为了更好地体现新课程“改变学生学习方式”的理念,本教材尽量体现可读性、趣味性、启发性。力图用丰富多彩的形式、引人入胜的素材,使呆板的教学内容“活”起来。对许多内容、活动采用了开放的形式,给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留出充分的发挥空间。具体体现在: 1、以点带面 在讲述、介绍某个比较繁杂的观点或事实时,选择一个比较典型而学生又熟悉的侧面展开介绍,便于学生更好理解。如,第二章第四节中的“多姿多彩民族风”。老师可以灵活运用教材,根据当地的具体情况,自行选择学生熟悉的素材,并引导学生自己寻找、挖掘、归纳案例。 2、以感性带理性 即“用感性的方式讲述理性的问题”。在介绍一些比较抽象的概念时,改变过去从概念到概念的生硬、灌输的方式,用不同身份人物的语言,从不同的侧面,借他们的话,让学生了解概念所涵盖的内容。如:第一章第二节中的“我们心目中的生态文明城市”。老师可引导学生展开想象,发表自己的认识和期待,然后引导学生进行综合归纳,总结出“什么是生态文明城市”。 3、以图释义 在涉及关系比较复杂的内容时,本教材采用关系框图的形式。教师可以启发引导学生读懂图,理解图中显示出的各种关系。 4、篇章页的设计 篇章页不是装饰,而是教学内容。对于新一章内容的学习有引入、启发思考的作用,可以作为探究性的活动课处理。如,第一章“衰落的古城引发的思考”,教材列举出了楼兰古城、古巴比伦城从繁荣走向衰落的实例,让学生从中得到启示。教师可让学生自己搜集资料,从中得到感悟。 四、实施建议 (一)总体教学建议 1、认真备课、充分准备。教师首先要熟悉教学内容,充分利用教材提供的教学资源,通过讨论、交流和展示等形式组织教学。 2、开发课程资源。引导学生联系当地实际,观察周围事物,建议通过多种途径收集有关资料和图片,增强教学的直观性。 3、用好章节“引言”,充分利用课本中的地图、插图、人物对话、框架图和文字材料进行教学。 4、组织学生开展“我的家乡的名片”、“我眼中的绿色贵阳绘画展、小作文比赛”、介绍民族服饰、民族节日等活动。 5、教师要以绿色、环保、节约的态度和生活方式,做好学生的表率。 6、尊重各民族的传统和文化,不发表不利于民族团结的言论,对学生中出现的不当言论和行为要加以制止,并说服教育。 (二)课时安排 共32课时。第一章5课时,第二章9课时,第三章12课时,第四章6课时。 (三)评价建议 评价内容包括知识、能力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教师应充分发挥评价的正面导向作用,同时,重视学生自评和互评,要特别重视对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的积极评价。 五、问题解答 教材中一些思考题,需要教师思考和讲解。现简要归纳如下: 1、第21页:贵阳被评为“避暑之都”,对建设生态文明城市的意义体现在:促进旅游业发展,旅游业为绿色产业,能带动第三产业(主要为服务业,食品、住宿、手工业,旅游产品的开发),调整贵阳市的产业结构,加大第三产业比重,减少工业污染,有利于把文化先进、经济发达地区的思想和文化融合到贵阳人的思想中,换变人们一些落后观念。 2、第22页关于林城建设的有利条件,主要是气候条件。其它合理叙述即可。 3、 第24页实践活动,绿地的作用:绿地和绿树好比城市之“肺”,它可吸收大量二氧化碳,放出氧气;能阻挡飞扬的灰尘,吸收各种有害的气体,从而起到过滤、净化空气的作用,降低城市噪音,美化环境等作用。使居民减少烦恼,感到舒适、轻松。 4、第27页贵阳市作为西南地区的陆路交通枢纽,对促进贵阳经济社会的发展的意义:从作为大西南六省市经济协作的联系,从客运、货运、文化等方面来讲述其对经济的发展,生态文明的有利影响。 5、 第30页的循环经济物流过程图,实际上是两个图,这两个图表达的主要意思相同,下图是上图的详细解说,下图共有10个循环,学生能指出三个以上循环即可。 6、第57页生态农业的好处:建议从生产沼气的原料来自农业秸秆和畜禽粪便、沼气、沼渣、沼液等的作用思考,结合对环境的作用等方面回答。 7、第74页良好生态环境多方面的价值:风景价值、美学价值、保护生物多样性价值、科学研究价值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