芋头蛤蒌饭的做法步骤图,芋头蛤蒌饭怎么做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0 14:58
我来回答
共2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01-30 10:01
这碗蛤蒌饭是湛江独有味道,油而不腻,香气独一,没菜也能吃三碗
湛江人开的鸭仔饭店,一般都会有这几种饭,一种是用鸭汤煮出来的油饭,一种是用芋头饭,再一种就是蛤蒌饭了,说起蛤蒌饭,真是湛江独有的一份,它香气独特,油而不腻,就算是没有菜也能吃上三大碗。
蛤蒌是我们湛江常见的一种植物,在农村到处可见,它生长能力很强,水分充足的阴凉地方一般在竹林里都可以见到它的身影,以前老家穷,没钱买菜的时候就去扯几片蛤蒌叶回来煮饭吃,这样不用买菜也可以吃得下饭,记忆中我曾经一次吃过5碗饭,那碗撑得我直抱着肚子哼哼
蛤蒌叶药用价值也不小,民间说法是它可以美容祛斑,女人生孩子后吃这个还可以补血气,这个是有科学根据的,大家可以自己考证,这里不多赘述。蛤蒌饭做法也很简单,新鲜的蛤蒌叶洗干净切碎,热锅下油将蛤蒌叶炒制两分钟盛出备用,再热锅下油将淘好的米加少许盐炒制一分钟,将蛤蒌叶倒入一起炒制一分钟,之后放进电饭锅内按照平时煮饭那样煮熟即可
如果用鸡肥油或者鸭肥油炒制会更加香糯,或者跟煮油饭那样,用鸡汤或鸭汤代替清水煮饭会更加好吃,这个是鸭仔饭店常用的做法,平时在家杀鸡杀鸭什么的,要是想煮蛤蒌饭吃也是同样的操作,除此以外,蛤蒌叶还可以用来包粽子炒田螺等等,有类似于九层塔,紫苏一样提香去腥的效果。
说着说着口水就流下来了,在广州很少见有人卖蛤蒌叶的,反正我目前是没见到过,估计是这玩意太多了,卖不出好价钱吧,朋友们如果你来湛江做客的话,请务必尝一下我们的蛤蒌饭,不好吃你回来找我
热心网友
时间:2024-01-30 10:01
蛤蒌饭
蛤蒌饭是广东湛江地区的常见食品,这种饭油而不腻,并有一股特异的香气。蛤蒌是湛江人耳熟能详的食材。蛤蒌饭的原料叫蛤蒌叶,而蛤蒌叶,是一种野生低矮植物,分布于湛江各地,尤其是丘陵地势明显的灌木丛中。蛤蒌有滋阴,于女性减少色斑、调节内分泌、产后补血气等食用功效。[1]
中文名
蛤蒌饭
主要原料
叶蛤蒌,米饭
是否含防腐剂
否
主要营养成分
叶含a-和Y-细辛脑,细辛醚[2]
主要食用功效
风寒咳嗽,牙痛、胃痛、腹胀、食欲不振[1]
适宜人群
老少合宜
饮食文化
蛤蒌广布于广东湛江各地,尤其是丘陵地势明显的灌木丛中。“蛤蒌”,也许很多人陌生到连它的名字都没听说过,更别说吃过用它来做配料的食物了。蛤蒌”是什么?它是湛江人耳熟能详的食材,在湛江这片土上,却处处看到它的身影,一般生长在村边的竹林边缘,或和竹子混生在一起。这里的乡亲们会用来包粽子、蒸肉饼、炒田螺、煮米饭等等。
蛤蒌,又名荜茇、假蒟、马蹄蒌,胡椒科胡椒属植物。蛤蒌生命力极强,不用施肥也不用浇水,一年四季生长旺盛且常绿。蛤蒌的叶子是饱满的心形,叶子上的叶纹清晰,蛤蒌叶葱绿鲜嫩,带有一股特殊的野香味。
食品做法
食品名称简 介图示
油炒蛤蒌饭蛤蒌叶摘回洗净,切成细丝,用油炒香,最好是用鸡油炒,最起码也要猪油,这样才能吃到正宗的蛤蒌饭,正所谓“荤用素油,素用荤油”嘛。把蛤蒌叶炒香后倒入预先用清水泡好的香米,加少量盐,继续翻炒片刻,即可倒入电饭锅像平常煲饭这样子煲好就行了,但要注意的是这时煲饭可不能放像我们习惯煲饭那样等量的水,因为这里的米经水浸泡过加上用油炒过了,吸水率会降低一倍左右,所以加水也要相对应减少。
芋头蛤蒌饭把“蛤蒌叶”切细碎,用油炒至熟黑,然后和在米里,加入切成小块的芋头,加少许盐。热炒锅,放少许油,放蒜头炒香,接着把芋头放下去煎炒,芋头略变色就把所有材料放进炒锅翻炒,放盐,闻到香味后铲起放到电饭煲里,按平时煮饭的程序。
肉香蛤蒌饭主料:瘦肉150g、米饭适量、蛤蒌叶20张、香菇4个、葱4根,辅料:生抽1茶匙、蚝油1茶匙、花生油1茶匙。步骤:蛤篓叶洗干净凉干水切碎,香菇剁碎,葱切成葱花,瘦肉剁成肉末;米饭、蛤蒌叶、瘦肉末、香菇末、葱花和在一起加入1茶匙生抽、少许蚝油、1茶匙花生油拌匀,全部做好后,放入热锅炒熟就行了。
蛤蒌粽蒌叶洗净,抹干水分。蛤蒌叶用量 就只是几片就可以了。粽子的馅一般是用猪肉做,要带点肥肉那种。把猪肉切成条,拌上盐、油、酱油,然后用蛤蒌叶子包着卷起猪肉条,再包进糯米里。
原料特征
蛤蒌特征
蛤蒌,又名假蒟,多年生、匍匐、逐节生根草本,长数至10余米;小枝近直立,*或幼时被极细的粉状短柔毛。蛤蒌叶近膜质,有细腺点,下部的阔卵形或近圆形,长7-14厘米,宽6-13厘米,顶端短尖,基部心形或稀有截平,两侧近相等,腹面*,背面沿脉上被极细的粉状短柔毛;叶脉7条,网状脉明显;上部的叶小,卵形或卵状披针形;叶柄长2-5厘米,被极细的粉状短柔毛;叶鞘长约为叶柄之半。
花单性,雌雄异株,聚集成与叶对生的穗状花序。雄花序长1.5-2厘米,直径2-3毫米;总花梗与花序等长或略短;花序轴被毛;苞片扁圆形,近无柄,盾状。雌花序长6-8毫米,于果期稍延长;总花梗与雄株的相同,花序轴*;苞片近圆形,盾状;柱头4,稀有3或5,被微柔毛。浆果近球形,具4角棱,*,基部嵌生于花序轴中并与其合生。花期4-11月。[1]
分布情况
分布于广东(霞山、雷州、吴川、廉江等地)、广西、福建、云南、贵州及*(墨脱)各省区。印度、越南、马来西亚、菲律宾、印度尼西亚、巴布亚新几内亚也有。一般生长在村边的竹林缘,或和竹子混生在一起;它的叶子跟胡椒的叶子很相似,叶面光亮有革质,有一种特异的香味。
功效作用
蛤蒌有药用价值,它味辛热,归胃、大肠经,温中散寒,用于治疗胃寒呃逆,脘腹疼痛,腹泻。根治风湿骨痛、跌打损伤、风寒咳嗽、妊娠和产后水肿;果序治牙痛、胃痛、腹胀、食欲不振等。[1]
药典记述:
《纲目》:荜茇,为头痛、鼻渊、牙痛要药,取其辛热能入阳明经散浮热也。走肠胃中冷气,呕吐,心腹满痛。
《本草正》:荜茇,其味大辛,须同参、术、归、地诸甘温补剂用之尤效。
《本草便读》:荜拨,大辛大热,味类胡椒,入胃与大肠,阳明药也。温中散寒,破滞气,开郁结,下气除痰,又能散上焦之浮热,凡一切牙痛、头风、吞酸等症,属于阳明湿火者,皆可用此以治之。
《本草正义》:荜茇,脾肾虚寒之主药。惟濒湖谓是头痛、鼻渊要药,取其辛热能入阳明而散浮热。按头痛固有真寒一症之宜用大辛大温者,但鼻渊、牙痛,本皆火症,古人偶用辛散之药,盖亦反佐之义,用作向导,濒湖竟以为散浮热,恐是误会,石顽和之,非也。
《本草拾遗》:温中下气,补腰脚,消食,除胃冷,阴疝,痃癖。
《海药本草》:主老冷心痛,水泻,虚痢,呕逆醋心,产后泄利。
《日华子本草》:治霍乱,冷气,心痛血气。
《本草图经》: 治气痢。
《本草衍义》:
《天宝本草》:治跌打损伤,腰脚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