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5-01 02:32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22 14:34
经过整理,可以了解,史上第一个在文集中使用“赴汤蹈火”的是三国的嵇康。原因呢,写过或引用过“赴汤蹈火”这个成语的书籍、典故十分多,下举例说明:
首先,在《墨子》、《荀子》中已出现类似词语,但并未连用。
《墨子·兼爱》:“蹈火而死者左右百人有余”,兼爱下:“伏水火而死,有不可胜数也”
《荀子·议兵》:“以桀诈尧,譬之若以卵投石,以指挠沸,若赴水火,入焉焦没耳。”
所以,这两本书不是“赴汤蹈火”的成语的故事由来。
其次,从有记载的记录来看,《三国志》是历史上第一个出现“赴汤蹈火”字样的。
《三国志·魏书·刘表传》:“今策名委质,唯将军所命,虽赴汤蹈火,死无辞也。”其作者是陈寿(233—297年),字承祚,西晋巴西安汉(今四川南充北)人。
三国·魏·嵇康《与山巨源绝交书》:“此犹禽鹿,少见驯育,则服从教制;长而见羁,则狂顾顿缨,赴汤蹈火。”而嵇康(224年—263年[1] ,一作223—262年),字叔夜 。三国曹魏时著名思想家、音乐家、文学家。
所以呢,应该是嵇康第一次说出了“赴汤蹈火”这个词语,并且结合上下文来看的话,其意思也符合后世对这四个字的用法。
到了明朝,大家运用“赴汤蹈火”已经是约定成俗的意思了。比如:
明·施耐庵《水浒全传》第十五回:“有三个人,义胆包身,武艺出众,敢赴汤蹈火,同死同生。”
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七十五回:“自始至终,寂然无声。乃使执法往报吴王曰:‘兵已整齐,愿王观之,惟王所用。虽使赴汤蹈火,亦不敢退避矣。’”
综上,这个“赴汤蹈火”成语故事的作者是:三国·魏·嵇康。
希望对你有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