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5-01 02:32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22 14:48
1885年6月9日李鸿章代表清*与法国巴德诺在《中法新约》上签字画押之后,中法战争宣告结束。清朝得到的损失即承认越南为法国的殖民地,没有割地也没有赔款。即使是这样的条约,国人普遍也不买账,称之为"法国不胜而胜,吾国不败而败",从而对清*调侃奚落。那么中法战争是怎么一回事呢?今天小编就为大家来疏导一下。
中法战争前期,法*队一路将清*的军队打得节节败退,以至于清*不得不通过签订承认法国控制越南的《李福条约》来求得和平。但是,以茹费理为首的法国胃口越来越大,他们不断向中国边境推进,在陆路挑起北宁事件,想将腿伸入中国境内,而在水路,则直接偷袭福建水师,炮轰福州船政局。清*的军队几乎无还手之力。当他们请出冯子才时,冯子才已经因为看不惯清*的官场而退隐在家。他重出江湖时,已65岁高龄,是今天的厅级干部都退休年龄了。
为赶走法国人,这位老人在老家训练了一支私人武装,然后,他就带着这支私人武装上了前线。他上阵的气概一点也不亚于左宗棠,在带着私人武装上阵的同时,还将两个儿子带上战场,目的是叫他们在自己阵亡时为自己收尸,这样的决心哪有不胜之理!冯子才的这支武装也就几千人,拿在手里的武器和刘永福的黑旗军差不多,都是些大刀和长矛等冷兵器。关键是老冯亲自提着长矛,在前面冲锋陷阵。
中法战争是从1883年12月的山西之战开始的。法国的军事行动第一个目标确定为山西。山西的防军主要是黑旗军,同时也有七个营正规的桂军和滇军。法军于14日发起攻击,中国驻军*实行了军事抵抗。法军依靠优势的装备,16日占领山西。
1884年2月,米乐继孤拔为法军统帅,兵力增至一万六千人,图谋侵犯北宁,筹划给中*队更大的打击,从而迫使清统治者完全屈服。时清*在北宁一带驻军约四十营,但由于将帅昏庸、怯懦,互不协调,军纪废弛,兵无斗志。3月12日,法军来攻,北宁失守;19日,太原失陷;4月12日,法军进驻兴化。法国利用军事胜利的形势,对越南和中国都展开了进一步的*胁迫。
1884年(清光绪十年),法国远东舰队司令孤拔率舰6艘侵入福建马尾港,停泊于罗星塔附近,伺机攻击清军军舰。当时的清廷则命令“彼若不动,我亦不发”,于是张佩纶、何如璋、穆图善等下令“无旨不得先行开炮,必待敌船开火,始准还击,违者虽胜尤斩”。于是,法舰在马江者每日或四五艘,或五六艘,出入无阻。它们与福建水师军舰首尾相接,并日夜监视之,前后为时月余。福建水师处于被法舰围困的状态,战争一触即发。
福建海军许多官兵请战,要求自卫;不少士大夫上书要求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李鸿章派北洋水师支援,以挽救大局。但李鸿章执意求和,不准抵抗,更拒绝增援。何如璋等也怕影响和谈,命令各舰不准发给子弹,不准无命自行起锚。七月初二(8月22日),法国*电令孤拔消灭中国福建水师。孤拔决定于次日下午趁退潮船身转移方向时便开战。因为当时用船首系泊,船身随潮水涨落而改变方向。涨潮时,船头指向下游,落潮时船头指向上游,可使大部分福建水师位于法舰的前方,无法进行有力的回击。初三上午8时,法国驻福州副领事白藻太向何如璋等投递最后通牒,限福建水师当天下午撤出马尾,否则开战。
何如璋得知后,竟然对福建水师*息,听任各舰抛锚江心,实际上是让各舰坐以待毙。当他们看到法舰升火待发,才慌张起来,以未做好战斗准备要求法方把开战日期改在七月初四;遭拒绝后,才匆忙下令进行临战准备。
1883年底,法军向红河三角洲中*队防地发动攻击。中法战争爆发。1884年,法国舰队强行驶入福建水师的马尾基地,战火扩大到中国东南沿海。8月26日 清廷颁发上谕谴责法国“横索无名兵费,恣意要求”,“先启兵端”,令陆路各军迅速进兵,沿海各地严防法军侵入。这道上谕实际上是对法国侵略者的宣战书。
同年,法军侵占中国台湾。分头进犯台湾基隆和淡水,刘铭传审时度势,放弃基隆,集中兵力扼守淡水,击退侵略者。转而,法军攻占谅山,进犯镇南关。冯子材率部英勇抗击敌人,获得镇南关大捷。冯子材乘胜追击法军,清朝电令乘胜即收,并在1885年4月7日,宣布停战撤军。对此,张之洞奏请朝廷,延缓撤兵时间,以克河内。然而朝廷没有采纳他的建议,致使中法战争出现一个奇特的结局,中国不败而败,法国不胜而胜。
清*在胜利情况下,同法国签订屈辱的《中法会定越南条款》,对此左宗棠内心悲愤不能自已,病死福州。在临终前,留下这样的话:“惟此次越南和战,实中国强弱一大关键,臣督师南下,迄未大伸挞伐,张我国威。遗恨平生,不能瞑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