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佛怎样能念到反闻闻自性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5-01 01:59
我来回答
共3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22 04:35
念佛法门是以信愿为前导,持佛名号求生净土,依仗的是佛的本愿威神之力,依佛力而往生,不是自力了断生死。如果搞不清楚方向,以念佛而求开悟,证得自性,恐怕反而失了求生净土的愿,到时,不但开不了悟,还不能往生,岂不损失更大。哪个法门,就应该如理如法依哪个法门修学,投机取巧,只怕最后反而害了自己。
印光大师:反闻闻自性并非是听闻声音的闻(文白对照)
译文
收到你写来的信,不胜慨叹和惋惜,慧镜志诚心念弘扬佛法,却突然丧命。恐怕他不能够往生西方。生死轮回的危险,确实让人畏惧,而应当早做预防啊。他虽然是由于他母亲坟墓旁边人家又安葬亡者而造成的冲克而死,要知道这个冲克,也是过去世的因果所致。如果本人有大的德行大的功德,或许会有出乎意料的转变,如果没有,就难免还要被运数所约束。这件事只能归之于慧镜的命该如此,不必归罪于他人。如果归罪于他人,或者造成彼此更加结下怨业。请和他家人详细说明,每家各自有自己的土地,不能占用人家的土地。自家人埋葬于自家的土地中,而人家的地,怎能不让人家安葬呢?虽然人家是安葬于慧镜母亲坟墓的旁边,然而还是在人家自己的土地上啊。知道这个道理的人,虽然确实是冲克所致,也不敢埋怨人家。况且未必的确是因为冲克而死的呢?这就是君子遭遇挫折之时,上不埋怨老天下不怪罪他人的涵养啊。
你念佛时听到引磬鸣于空中,乃是心清静到极处的自然显现,你后来才想明白,这种境界并非外境所现,不过就好像牙齿和舌头碰击一样,原是属于自己的。能够懂得这个道理,才不至于生起稀奇玄妙的想法,从此心生傲慢,这样就不能得到佛法的利益了。你所说的自然而然听到念佛的声音,各种净土经论中都不怎么提倡。因为净土法门,要旨在于信愿行等。你所说的这些境界,乃是功夫得力后自然获得的各种境界。善知识虽然好多人都有,怎能轻易告诉初学佛的人。如果常常对人说,便会使初学的人得利益处少,受损害处多。如同《自知录》这本书,专门炫耀自己的境界和感应,实则那些所说的境界,不过自己想像出来的。作者不过想要借此以扩大自己的门户声势,所以故意虚夸出的不可思议的境界而已。假使印光不阻止这本书的流通,便会不知印了多少万本,难道不会以此误导许多人着魔吗?
你修学净土的功夫很好,然而对于根机和教理还欠缺理解,所以有上面不如法的想法。如果理解的透彻,就是有殊胜的境界和感通,也就不会怀疑古人为什么对于自己的境界保持沉默了。江公望的开示,乃是反闻闻自性的方法。会用的人,固然能得到益处。不会用的人,或许就变成禅宗专仗自己力量的法门了。凡是修行人应当随时保存正念。除了这一句佛号外,所有的念头,都不要让它生起,这就叫做一心不乱。所以《金刚经》说:凡所有相,皆是虚妄。你只要一心念佛就可以了,怎么妄想能获得法身大士耳根圆通的境界呢。你要知道观音大士的反闻闻自性“闻”,并不是听念佛的声音的“闻”,乃是闻性的“闻”。所以说:反闻闻自性,性成无上道。有声音无声音都是闻。如果照你所说,必定要有声音才能算是“闻”。我们普通人念佛的时候,随时听闻这个念佛的声音,这固然也是属于反闻的极少许部分。而千万不能以智慧圆通无碍自居。念佛人专注于一心,期盼往生,就有益处而没有损害。否则必定会反而让这个心,从此分别于法门优劣的妄想之中。而无量无边的真正利益,就会断送在这种多知多论之中。
你所写的四首诗,声韵清畅。印光一向不写诗,所以不和你的几首诗。现在忙得没有空闲。因为急着想要隐居,又有关乎世道人心的《历史感应统纪》未能排印成,以至于日夜都要操心。现在三号字的书已排印完成,印出一万本,二十号后应当可以出书,寄给你几包。第二个一万本已经印刷。又排印四号字的报纸本,只排印了一半。如果排版好了,印一万本,或者二万,就可以长期隐居了。大概在十二月半后,前往香港。以免得整天应酬书信往来,致使耽误了自己往生的大事。
原文
接手书,不胜慨叹。慧镜志心弘法,忽尔殒命。恐于生西,尚难实得。生死之险,诚可畏惧而预防也。但彼虽由其母坟旁,他家又葬,以致冲犯。当知此之冲犯,亦是宿业所招。若有大德,或有不期然而为之补助者。此事只可归之于命,不必归咎于人。若归咎于人,或致彼此更结怨业。祈与其家详言之。人各有所主之地,不能主于人家之地。自家葬过自家地中,可不令他家葬。他家地,何能不令他葬乎。知此理者,虽实冲犯,亦不敢怨人。况未必是的确因冲犯而死者乎。此所以君子不怨天不尤人也。
汝之清磬摇空,乃静极所现。后知齿舌相击,并非外境所现。有此一知,方不至或生一种希奇玄妙之想。由兹起自矜心,则便非得益之处矣。所言耳根发音,诸净典不甚提倡者。以净土法门,其要在于信愿行等。此等境界,乃用功人自得之各别境界。善知识何可预先发表。若发表则得益者少,受损者多。如自知录然,专门表示境界。实则此之境界,尚是理想。彼盖欲借此以张大门庭,故特做出此不思议境界。使光不阻止,则不知印几多万,以引人入魔乎。汝净功虽好,于机于教,尚欠阅历,故作此说。若有阅历,即大有所得,亦不疑古人为敛默也。江公望之所示,乃反闻之法。善用之,固能得益。不善用之,或有归禅家专仗自力一门。凡修行人宜存正念。除佛号外,所有诸念,皆不令生,是谓一心。故金刚经云,凡所有相,皆是虚妄。汝但一心念佛即已,何得妄欲高攀大士耳根圆通。汝须知大士之反闻,并不闻音声,乃闻闻性。故曰,反闻闻自性,性成无上道,有声音无声音皆闻。若如汝说,必有音方能闻。吾人念佛,随闻此佛音声,固亦反闻之气分。切勿以圆通自居。专一以往生自期,则有益无损矣。否则必有从此反令其心,分张于分别法门胜劣一派。而无量无边之真益,断送于此多知多论中矣。
所作四章,声韵清畅。光向不作诗,故不为和。现今忙得了无有暇。以急欲灭踪,又有关世道人心之历史感应统纪,未得排成,或致日夜均须料理。现三号字书册本已排完,印出一万部,二十后当可出书,寄来几包。第二万已经刷印。又排四号字报纸本,只排一半。此若排完,印一万部,或二万,便可长往。大约在十二月半后,往香港去。以免终日应酬信札忙,致误己大事也。——《文钞》之《何慧昭居士书一》印光大师 著述 佛弟子 敬译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22 04:35
反闻闻自性就明心见性了,宗门的明心见性与净土宗的理一心不乱是同一个境界。念佛人从持名念佛,念到功夫成片,从功夫成片提升到事一心不乱,再从事一心不乱提升到理一心不乱,就可以反闻闻自性了。老老实实念这句“阿弥陀佛”,不要换题目。蕅益大师说:念佛一法,不牢观想,不必参究,当下圆明,无余无缺。这个方法就是大势至菩萨用功的方法,从初发心一直到成佛,就一句佛号。来佛寺的海贤老和尚前两年往生了,他用的就是这种方法,他给我们做证明。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22 04:36
每天按时做功课,少杂想,坚持几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