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心中的司马懿到底是什么样的人10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3-10-25 01:49
我来回答
共3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1-13 10:14
司马懿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
成熟老练的*家,军事能力也很过硬。
关于司马懿狼顾之相,包藏祸心挖曹魏墙脚的说法,实际是根据结果反推过程的。历史是后人记录的,我们知道司马师废了曹芳、司马昭杀了曹髦、司马炎篡了曹奂,回头来看司马懿,那是怎么看怎么像个乱臣贼子。类似的主流观点还有,某天一个小屁孩看见颗大桑树,就高叫我长大了就要坐这种羽饰华盖车。于是大家立马觉得这个小屁孩光芒万丈,王霸之气尽显。其实无非是刘备成为了昭烈帝,人们再回头看他以前的故事,就是怎么看怎么神奇。这样传奇的故事广受人民群众欢迎,于是这种套路就流行开了。易中天也通过曹操小时候的淘气,高呼“男孩子不调皮没出息”。
但是客观看司马懿的一生,就会发现他从来没有欺负过曹魏的皇帝。
曹操、曹丕、曹叡都是大权在握的皇帝,不用多说。曹芳239年即位,一直到249年高平陵之变,曹爽都是压司马懿一头的。司马懿夺权之后251年就死了,那2年掌权期间,你说他是作秀也好,伪善也好,司马懿对外表现绝对称得上“能臣”。甚至王凌想造反找他儿子商量,他儿子都说,曹爽自己作死,司马懿灭他属于拨乱反正,很得人心,我们还是别折腾了吧。
曹叡时代,司马懿闪电斩孟达、耗死诸葛亮、驱赶诸葛瑾、踏平公孙渊,成为了最有威望的豪门。为了制衡他,曹叡临死前火箭式提拔了曹爽,和司马懿平起平坐。
太子即位,年八岁;大赦。尊皇后曰皇太后,加曹爽、司马懿侍中,假节钺,都督中外诸军、录尚书事。《资治通鉴.魏纪六》
曹爽这种没有什么*根基的皇族,一跃取得了如此高的权力地位,心中的激动可想而知。一开始还能小心翼翼地和司马懿合作,但没过多久,就禁不住其他少壮派(何晏、丁谧、毕轨、邓飏等)的鼓动,开始排挤司马懿,想大权独揽,赢家通吃。
丁谧画策,使爽白天子,发诏转宣王为太傅,外以名号尊之,内欲令尚书奏事,先来由己,得制其轻重也。爽弟羲为中领军,训武卫将军,彦散骑常侍侍讲,其馀诸弟,皆以列侯侍从,出入禁闼,贵宠莫盛焉。《三国志.魏书·诸夏侯曹传》
俗话说:断人财路犹如杀人父母。被人踩到头上了,反抗情绪是自然而然产生的。然而,反抗的结局是乱臣贼子三族被夷,还是开国立号千秋万代,就只有老天知道了。作为一个成熟的*家,司马懿是一步一个脚印,慢慢蓄积力量,等待机会给曹爽致命一击。而曹爽一党,显得太轻敌冒进了。
晏等遂与嘏不平,因微事免嘏官。又出卢毓为廷尉,毕轨又枉奏毓免官,众论多讼之,乃复以为光禄勋。孙礼亮直不挠,爽心不便,出为扬州刺史。《资治通鉴.魏纪六》
傅嘏、卢毓、孙礼,都和曹爽一党结了梁子。史书一句“众论多讼之",说明不满曹爽作为的显然不止这三个。而老练的司马懿马上拉拢了傅嘏。
晏等遂与嘏不平,因微事以免嘏官。起家拜荥阳太守,不行。太傅司马宣王请为从事中郎。《三国志.魏书·王卫二刘傅传》
240年,孙权觉得魏国换了个小皇帝,是自己的机会,于是大举北伐,却不小心给司马懿刷了经验值。
六月,乃督诸军南征,车驾送出津阳门。帝以南方暑湿,不宜持久,使轻骑挑之,然不敢动。于是休战士,简精锐,募先登,申号令,示必攻之势。吴军夜遁走,追至三州口,斩获万馀人,收其舟船军资而还。天子遣侍中常侍劳军于宛。
四年秋九月,帝督诸军击诸葛恪,车驾送出津阳门。军次于舒,恪焚烧积聚,弃城而遁。《晋书.宣帝纪》
赶走了朱然、诸葛恪,司马懿的威望大大增高了。曹爽一党感觉不是个事,必须搞个大新闻,把面子挣回来。于是,他们准备拿蜀汉刷分。很不幸,事与愿违,兴势之战,损兵折将,弄得怨声载道。
正始五年(244年),爽乃西至长安,大发卒六七万人,从骆谷入。是时,关中及氐、羌转输不能供,牛马骡驴多死,民夷号泣道路。《三国志.魏书·诸夏侯曹传》
费祎进兵据三岭以截爽,爽争嶮苦战,仅乃得过。所发牛马运转者,死失略尽,羌、胡怨叹,而关右悉虚耗矣。《汉晋春秋》
后来诸葛恪也是因为出兵失败,搞得*人怨,被政变了。此时的曹爽已经非常危险了。可惜他骑虎难下,只能一条道走到黑了。他继续发展党羽,任命亲信,打压豪门,所以247年5月,司马懿称病不管政事了。
曹爽用何晏、邓飏、丁谧之谋,迁太后于永宁宫,专擅朝政,兄弟并典禁兵,多树亲党,屡改制度。帝不能禁,于是与爽有隙。五月,帝称疾不与政事。《晋书.宣帝纪》
但老司马在暗地里可搞了不少小动作。
(孙礼)往见太傅司马宣王,有忿色而无言。宣王曰:“卿得并州,少邪?恚理分界失分乎?今当远别,何不懽也!”礼曰:“何明公言之乖细也!礼虽不德,岂以官位往事为意邪?本谓明公齐踪伊、吕,匡辅魏室,上报明帝之讬,下建万世之勋。今社稷将危,天下凶凶,此礼之所以不悦也。”因涕泣横流。宣王曰:“且止,忍不可忍。”《三国志.魏书·韩崔高孙王传》
再次被曹爽打压的孙礼,直接说现在社会太黑暗了,我们就指望司马公你站出来了!司马懿告诉他,忍,再忍忍。孙礼的态度,显然不是孤立的。只要有足够多的权势贵族,都和孙礼一个想法,那司马懿就敢放手去干了。
从高平陵政变的情况看来,暗中被司马懿拉拢的豪门还有:蒋济、高柔、许允、陈泰。
同时司马懿还有自己的嫡系:司马师、王观。
宣帝之将诛曹爽,深谋秘策,独与帝潜画,文帝弗之知也。
初,帝阴养死士三千,散在人间,至是一朝而集,众莫知所出也。《晋书.景帝纪》
司马师早就和老爸密谋怼曹爽了,并且还偷偷养了死士三千。同时司马师是中护军,掌握着一部分禁军。王观做过司马懿的属官,后来也被曹爽得罪了,此时自然效忠老上司。
曹爽的内部,甚至都被司马懿渗透了。
初,宣王勒兵从阙下趋武库,当爽门,人*车住。爽妻刘怖,出至事,谓帐下守督曰:“公在外。今兵起,如何?”督曰:“夫人勿忧。”乃上门楼,引弩注箭欲发。将孙谦在后牵止之曰:“天下事未可知!”如此者三,宣王遂得过去。《世语》
守武库的都督,愿意效忠曹爽的夫人,抵抗司马懿的军队,结果被一个叫孙谦的阻止了。没有孙谦,凭着司马师的军队,夺取武库也有希望,只不过波折就大多了。
《孙子兵法》说:“胜兵先胜然后求战。” 司马懿的高平陵之变,就是对这条的完美诠释。真正的高手,打仗之前就会让一个个的实力派站在自己身后,而他的敌人只会感到无比的孤立和心寒。这样仗都没真正开打,对方就已经输了。我们总嘲笑曹爽兄弟是胆小鬼,猪狗一样的人物,面对绝境居然不敢和司马懿放手一搏,乖乖缴*。那王凌呢?这位在广陵怼吕范、夹石保曹休、芍陂败全琮的将军,面对司马懿,也是一*未放就摇白旗了啊。
“故善战者之胜也,无智名,无勇功。” 曹爽、王凌,面对司马懿都是一个照面没走过,直接认怂投降了。大家都觉得司马懿没什么厉害的啊,只不过碰见两个怂蛋而已。殊不知这才是《孙子兵法》最推崇的胜利方式啊!
那么多豪门站在司马懿身后,曹爽拿什么和他争呢?就凭桓范一个人?如果他的小弟都像桓范一样,曹爽自然不会轻易缴*。但问题是很多小弟是辛敞这样的,出城跟随你只是尽个下属的本分而已,为你拼死战斗就别指望我了吧。
宪英曰:"安可以不出。职守,人之大义也。凡人在难,犹或恤之;为人执鞭而弃其事,不祥,不可也。且为人死,为人任,亲昵之职也,从众而已。"《世语》
拿下曹爽后,司马懿只诛首恶,辛敞、鲁芝、杨综等跟随曹爽出关的,全部赦免。王基是曹爽的属官,只不过走了个罢官的形式,然后马上又被司马懿重用了。包括曹爽的表亲夏侯玄,司马懿都没碰。那些以前被曹爽打压的卢毓、孙礼、傅嘏等人,自然都重新扬眉吐气了。所以,司马懿在此时根本没有显露出乱臣贼子的气息,朝廷内外都觉得他灭了曹爽是干了一件得民心的好事。王凌错误地估计了形势,认为司马懿得罪了不少人,自己造反有希望,结果悲剧了。
兵不血刃地平定王凌之后,司马懿在两个月后就去世了。死前他没有加九锡,连“安平郡公”的爵位也辞了,比曹操当年差远了。他的两个儿子在他的基础上继续努力,把司马家推上了顶峰。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1-13 10:15
司马懿这个家伙不好说,该狠的时候是真狠,该装孙子的时候装的真像,像对付曹芳的那种人,装病,对付诸葛亮也是棋逢对手,由此诸葛亮不是送他一件女人衣服吗,结果她不但没有生气,反而说诸葛亮命不久矣,搞得诸葛亮很郁闷。他辅佐曹操,曹丕,那一次不是尽心尽力。曹爽欲信其言,桓范等人援引古今,百般劝谏,从晚上一直劝到第二天黎明。劝到最后,曹爽投刀于地,说:“司马公正当欲夺吾权耳。吾得以侯还第,不失为富家翁。”(《晋书·宣帝纪》)桓范哭着说:“曹子丹佳人,生汝兄弟,犊耳!何图今日坐汝等族灭矣!”(《三国志》裴松之注《魏氏春秋》) 曹爽把司马懿的奏章给皇帝看,请皇帝下诏免去自己官职,随皇帝进入京城。曹爽兄弟一回府,即被司马懿派兵包围。司马懿在曹爽府宅四角修造高楼,派人在楼上密切监视着。一次,曹爽刚拿着弹弓到后园中,楼上人就喊:“故大将军东南行!”(《三国志》裴松之注《魏末传》)曹爽愁闷,不知所措。 不久,司马懿以谋反的罪名,杀曹爽及其党羽何晏、丁谧、邓扬、毕轨、李胜、桓范等,并灭三族。从此曹魏的军政大权完全落入司马懿的手中,为司马氏取代曹魏奠定了基础。 同年二月,皇帝任命司马懿为丞相,增繁昌、鄢陵、新汲、父城为其封邑,前后其计八县,食邑二万户,特许奏事不名。司马懿固辞丞相之职不受。十二月,诏命加九锡之礼,朝会不拜,又固辞九锡。 所以,司马是一个能在现代职场套老板欢心,又能赚钱的人才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1-13 10:15
我感觉有勇有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