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容时间的佛教用词10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3-10-24 08:12
我来回答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1-23 03:25
佛教中的日常用时间单位就是日月年。
但是极小的和极大的时间单位不少,并且各种经和论并不一致。
《大唐西域记》卷二,印度总述中第四节是讲时间单位的,并且玄奘所述与很多经典比较一致。
时极短者,谓刹那也。百二十刹那为一呾刹那,六十呾刹那为一腊缚,三十腊缚为一牟呼栗多,五牟呼栗多为一时,六时合成一日一夜,(昼三夜三。)
最短的时间是 क्षण (kṣaṇa),音译是“刹那”,意译是“念”,就是所谓“一念之间”的念。
《探玄记》十八曰:“刹那者,此云念顷”
其次是 तत्क्षण (tatkṣaṇa),音译是“呾刹那“,等于120刹那。
其次是 लव (lava),音译是“腊缚”或“罗婆”或“罗预”,等于60呾刹那。
其次是 मुहूर्त (muhūrta),音译是”牟呼粟多“,意译是“须臾”,等于30腊缚。
《同光记》十二:“牟呼栗多,此云须臾。”
其次是 काल (kāla),意译是“时”,等于5牟呼粟多。一个昼夜有6时。
《阿弥陀经》曰:“昼夜六时,雨天曼陀罗华。”
所以反过来,按照一日=24小时,可以算出来:
1时 = 1/6日 = 4小时
1牟呼粟多 = 1/5时 = 48分钟
1腊缚 = 1/30牟呼粟多 = 96秒
1呾刹那 = 1/60腊缚 = 1.6秒
1刹那 = 1/120呾刹那 = 1/75秒 ≈ 13毫秒
所以《鹿鼎记》中韦小宝背的蝌蚪文:“须臾,天现青字”,可不是一下子出来的,是要等48分钟的。
在印度历法中,一天的30个牟呼粟多都是有专有名称的,可以参见:https://en.wikipedia.org/wiki/Muhurta
《法苑珠林》中有个息的单位,1息=60刹那。
弹指一挥间则是65刹那,不到1秒的时间。
《俱舍论》十二:“如壮士一疾弹指顷,六十五刹那。”
有些经典上对念也有不同的解释,比如《仁王般若经》:“九十刹那为一念”。《往生论注》:“六十刹那名为一念”。
年往上的时间单位,最主要的就是 कल्प (kalpa),音译为“劫波”,简称为“劫”。《鹿鼎记》有一回的回目叫做:“爱河纵涸须千劫,苦海难量为一慈”,用的就是佛教的劫这个时间单位。
《俱舍论》第十二:
人寿八万四千岁每百年减一岁,至人寿十岁为一减,又自十岁,每百年增一岁,至八万四千岁为一增。此一增或一减,为一小劫。二十增减即二十小劫也,此为一成劫之量。馀三劫之时量,与此等。第二、一坏劫,二成劫,三中劫,四大劫。
这样算,一个小劫大致是一千六百万年,一个中劫是3亿多年。
除了小劫,中劫,大劫。印度还有很多类似科学记数法的词头。其中在时间上用的最多的是 असंख्य (asaṁkhya),音译为“阿僧祇”。梵语属于印欧语系,a-是一个表示否定的前缀,印欧语系里这个前缀非常常见。 संख्य (saṁkhya) 的含义是“计数”,所以“阿僧祇”实际上就是“无法计数,算不过来”的意思。有的经典将其解释为10^104,有的解释为10^64。总之,不管多少,“阿僧祇劫”是佛经中非常常见的一个表示极长时间的词汇。
转自果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