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当前国际秩序的治理体制改革是大势所趋?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5-01 01:45
我来回答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22 01:40
中国最高领导人在2015年10月12日在主持***局第二十七次集体学习时说,随着全球性挑战增多,加强全球治理、推进全球治理*变革已是大势所趋。
要推动全球治理理念创新发展,积极发掘中华文化中积极的处世之道和治理理念同当今时代的共鸣点,继续丰富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等主张,弘扬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理念。
全球治理本身是一个协商过程,是一个参与和身份重塑的过程,要真正改变全球治理失灵现象,就需要以多元主义的世界观、以伙伴关系的思维方式、以参与治理过程的实践活动建构起一种真正的全球身份认同。
“全球治理”概念最早由国际发展委员会*勃兰特于1990年在德国系统提出。在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之后,“全球治理现代化”的理论、价值、目标及其路线设计的研究讨论提上人类社会发展的紧迫日程。
“共商共建共享”构成了加强全球治理、推进全球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的系统链条,缺一不可。共商,就是集思广益,由全球所有参与治理方共同商议;共建,就是各施所长、各尽所能,发挥各自优势和潜能并持续加以推进建设;共享,就是让全球治理*和格局的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球各个参与方。
上世纪,人类经历了两次世界大战,而后在冷战时期又陷入丛林法则支配下的两极对抗格局,以意识形态划分的两大阵营以*威胁的方式争霸。
当冷战结束,越来越多全球性问题和挑战不断涌现,如恐怖主义、经济危机、*犯罪、流行性疾病、气候变化等。与此同时,世界各国的利益和矛盾复杂交织,传统大国与新兴大国亦需权衡国际权力方面的争夺及全球性问题解决的合作。
错综复杂的国际格局与全球化进程的加速,不仅繁荣了各类国际组织,并凸显其在全球事务中的作用,还促使各国、各经济体间成为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相互依存关系。
中国曾在多个场合明确表示,维护以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为核心的国际秩序和国际体系,维护和巩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成果,维护开放型世界经济*。
然而,现行全球治理规则多由发达国家掌握话语权,当前的国际体系等级化依然明显,发展中国家及一些与西方主流国家发展路径不同的国家代表性和发言权严重不足,甚至成为利益受损方。
在经济与金融领域,包括二十国集团、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国际清算银行和金融稳定委员会等在内的一些国际组织与机构,不能充分代表发展中国家利益。
在这样的大背景下,中国坚定地做“和平发展的实践者、共同发展的推动者、多边贸易*的维护者、全球经济治理的参与者”,推动共建“一带一路”、设立丝路基金、倡议成立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维护自由、开放、非歧视的多边贸易*,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积极倡导综合安全、共同安全、合作安全、可持续安全的新理念,推动不同文明交流对话、和平共处、和谐共生。
中国作为现行国际体系的参与者、建设者、贡献者,旨在解决治理成果失效、治理手段失灵、治理方向偏差,以“共商共建共享”为自身的全球治理理念,对全球治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进行探索与实践。
在中国所构想的全球治理体系中,没有任何一国可以主导或掌控全球治理话语权,任何规则的制定、秩序的建立,都必须由所有治理参与方共同协商和建设,而治理的成果则由所有参与者公正地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