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元寺在什么地方?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5-01 01:47
我来回答
共8个回答
好二三四
时间:2022-05-27 12:53
泉州开元寺是我国东南沿海重要的文物古迹,也是福建省内规模最大的佛教寺院。开元寺位于市区西街,建于唐垂拱二年(公元686年),原名莲花寺,后改名为兴教寺、龙兴寺。唐开元二十六年(公元738年),唐玄宗诏天下诸州各建一寺,以年号为名,遂改今名。
开元寺现存仅为原来的十分之一二,在宋、元鼎盛时期有寺院120所,僧侣达千人。开元寺的大雄宝殿有86根大石柱,叫做百柱殿,因传说建殿之时有紫云盖地,所以又叫紫云大殿。大殿上方巨匾写有“桑莲法界”四个魏碑风格的大亨,以应桑开白莲之说。早在唐朝初期,泉州已盛产丝绸。
这片地原是大财主黄守恭的桑树园,后来捐给匡护大师建寺。关于这件事,有一个很动人的传说:一天,黄守恭梦见有一个僧人向他募地建寺,他说等桑树开白莲花后就献地结缘。几天后,满园桑树果然都开出白莲花,黄守恭深被无边佛法所感动,果然把这片桑树园捐献出来。其实,黄守恭本为乐善好施之人,桑开白莲之说乃是人们敬慕佛祖,附会而成,但这一神奇的传说却为泉州人民所津津乐道,世代相传,因而开元寺也得了“桑莲法界”的美称。
开元寺最有名的是它的双塔,东为“镇国塔”,西为“仁寿塔”,它们高40多米。塔每层的门龛两旁有武士、天王、金刚、罗汉等浮雕像。双塔历经风雨侵袭,仍屹然挺立,它是泉州古城的独特标志和象征,也是中国古代石构建筑的瑰宝,它以塔身的雄伟、形制的奇妙,建筑的神工和雕镂的精美而扬誉海宇,吸引着自宋至今的无数中外学者和游人前来游览、观瞻、揣摩和研究。其中东塔曾被列为“中国古塔”邮票四图案之一。
东塔名“镇国塔”,咸通六年由倡建者文偁禅师建成五层木塔。前后经过几次毁坏与重修,易木为砖。至嘉熙二年本洪法师才易砖为石,后由法权法师,天锡法师继造,前后经十年才完工。石塔不但坚固无比,而且造型精致。塔檐呈弯弧状向外伸展,檐角高翘,使塔身有凌空欲飞的态势,显得轻盈。每层塔檐角各系铜铎一枚,微风吹动之时,铎1声叮咚,悦耳怡人。塔顶有八条大铁链,连结八个翘角与刹顶,显得气势磅礴,紫气飘摇。每一层塔壁上还刻有十六幅浮雕,分别刻有人天乘,声闻乘、缘觉乘、菩萨乘和佛乘,共计 80幅栩翎如生的人物雕像。刀工细腻,线条流畅,巧夺天工。
西塔名“仁寿塔”。五代梁贞明三年王审知由福州泛海运木来泉州建此塔,初名“无量寿塔”。北来政和四年奏请赐名“仁寿塔”,前后经毁坏与重修多次,易木为砖,至宋绍定元年至嘉熙元年由自证法师易砖为石,先于东塔十年建成。西塔通高44.06米,略低于东塔,其规模与东塔几乎完全相同。唯男性有须观音及猴行者浮雕引起游客与学者的广泛兴趣。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5-27 10:01
开元寺在福建省泉州市鲤城区。
开元寺位于福建省泉州市鲤城区西街,是中国东南沿海重要的文物古迹,也是福建省内规模最大的佛教寺院。该寺始创于唐初垂拱二年,初名莲花道场,开元二十六年更名开元寺。
现存主要庙宇系明、清两代修建,南北长260米,东西宽300米,占地面积78000平方米。1982年,开元寺被列为第二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开元寺的建筑格局:
开元寺布局,中轴线自南而北依次有:紫云屏、山门、拜亭、大雄宝殿、甘露戒坛、藏经阁。东翼有檀越祠、泉州佛教博物馆、准提禅院。
西翼有安养院、功德堂、水陆寺;大雄宝殿前拜亭的东、西两侧分置镇国塔、仁寿塔两石塔,俗称东西塔。
拜庭两旁古榕参天,大雄宝殿雕塑技术高超,尤其是粱槽间的24尊飞天乐伎,在中国国内古建筑中罕见。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5-27 11:19
福建省泉州市西街
开元寺位于福建省泉州市鲤城区西街,是中国东南沿海重要的文物古迹,也是福建省内规模最大的佛教寺院。该寺始创于唐初垂拱二年(686年),初名莲花道场,开元二十六年(738年)更名开元寺。现存主要庙宇系明、清两代修建,南北长260米,东西宽300米,占地面积78000平方米。
扩展资料:
开元寺布局,中轴线自南而北依次有:紫云屏、山门(天王殿)、拜亭、大雄宝殿、甘露戒坛、藏经阁。东翼有檀越祠、泉州佛教博物馆(弘一法师纪念馆)、准提禅院;西翼有安养院、功德堂、水陆寺;大雄宝殿前拜亭的东、西两侧分置镇国塔、仁寿塔两石塔,俗称东西塔。
拜庭两旁古榕参天,大雄宝殿雕塑技术高超,尤其是粱槽间的24尊飞天乐伎,在中国国内古建筑中罕见。殿前月台须弥座的72幅狮身人面青石浮雕,殿后廊的两根古婆罗门教青石柱,同为明代修殿时从已毁的元代古印度教寺移来。大殿内用近一百根海棠式巨型石柱支撑殿堂,俗称"百柱殿",殿内供奉的五方佛像,法相庄严,是汉地少有的密宗轨制。大雄宝殿之后的甘露戒坛,系中国现存三大戒坛之一,坛之四周立柱斗拱和铺作间的24尊木雕飞天。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5-27 12:54
福建省泉州市西街
开元寺位于福建省泉州市鲤城区西街,是中国东南沿海重要的文物古迹,也是福建省内规模最大的佛教寺院。该寺始创于唐初垂拱二年(686年),初名莲花道场,开元二十六年(738年)更名开元寺。现存主要庙宇系明、清两代修建,南北长260米,东西宽300米,占地面积78000平方米。
扩展资料:
建筑格局
开元寺布局,中轴线自南而北依次有:紫云屏、山门(天王殿)、拜亭、大雄宝殿、甘露戒坛、藏经阁。东翼有檀越祠、泉州佛教博物馆(弘一法师纪念馆)、准提禅院;西翼有安养院、功德堂、水陆寺;大雄宝殿前拜亭的东、西两侧分置镇国塔、仁寿塔两石塔,俗称东西塔。
拜庭两旁古榕参天,大雄宝殿雕塑技术高超,尤其是粱槽间的24尊飞天乐伎,在中国国内古建筑中罕见。殿前月台须弥座的72幅狮身人面青石浮雕,殿后廊的两根古婆罗门教青石柱,同为明代修殿时从已毁的元代古印度教寺移来。大殿内用近一百根海棠式巨型石柱支撑殿堂,俗称"百柱殿",殿内供奉的五方佛像,法相庄严,是汉地少有的密宗轨制。大雄宝殿之后的甘露戒坛,系中国现存三大戒坛之一,坛之四周立柱斗拱和铺作间的24尊木雕飞天。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5-27 14:45
正定开元寺
1开元寺位于正定常胜街西侧,原名净观寺,始建于东魏兴和二年(540),隋开皇十年(591)改名解慧寺。唐开元二十六年(738)奉沼改今名。至清后期,因年久失修,寺院废毁,殿堂塌落,仅存钟楼和须弥塔。 钟楼为砖木结构的二层楼阁式建筑,平面呈正方形。面阔、进深各三间,建筑面积135平方米。单檐歇山顶,上布青瓦,通高14米。其大木结构、柱网、斗拱都展示了唐代建筑艺术风格。甚至上层木构件还有相当部分保持了唐代原貌。这是我省现存年代最早的一座木结构钟楼,也是北方时代较早的一座。1988年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并落架重修。钟楼上挂铜钟一口,高2.9米,口径1.56米,厚15厘米,造型古朴,为唐代遗物。
须弥塔,俗称砖塔、方塔,坐落于钟楼西侧。塔身建在高约1.5米的正方形砖砌台基上,塔平面为正方形,密檐九级,举高39.5米,塔身第一层较高,下部砌石陡板一周,各面两端均浮雕一尊雄劲有力的力士像。石腰线以上全部由青砖砌筑。正面辟石券门,门框刻以花瓶、花卉图案,门循浮雕二龙戏珠。门楣上端镶嵌长方形石匾,上面镌刻“须弥峭立”四个楷书大宇。每层砖砌迭涩檐,四角悬挂风锋。塔身宽度自第二层开始收缩,外观清秀挺拔,简朴大方,颇似西安唐代小雁塔,是叠涩出檐塔的典型作品。 塔内第二层上部原作木斗八藻井,惜已毁坏。今塔内呈空筒式,内壁垂直,上下贯通。第二层以上的八层,虽然各设一方形小窗,但无台阶攀登。
刹座、仰莲、覆钵均系砖砌,四周置铜境,光亮夺目。其上,系金属质刹杆、宝殊。宝珠多达四枚,显得格外挺拔关于须弥塔建造时代,地方志记载不详,未足凭信。根据现存实物并结合历史记载推断,此塔可能始建于唐贞观十年(公元636年),唐乾宁五年(公元898年)重建。后虽经历代维修但依然保持唐代建筑特点。
须弥塔是正定古城“四塔”之一,是我国建筑宝库的珍贵遗产。1956年列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 开元寺坐落在潮州市区开元路。建于唐玄宗开元二十六年(738年)。当时,唐玄宗诏令全国挑选十大州郡,各建大寺。以当时的年号“开元”为名。潮州开元寺便是其中一个,元代称开元寺为开元万寿禅寺,明代起改称为开元镇国禅寺至今。开元寺经历代修建。带有宋、元、明、清的建筑风格和艺术特色。
开元寺规模庞大,肃穆壮观。原占地100亩(现存20.3亩,约13516平方米),是一组较完整的唐代宫殿式四合院建筑群。山门外的照壁,嵌有“梵天香界”石刻。内分四进,首进为金刚殿,二进天王殿,三进为主体建筑大雄宝殿。后进为藏经楼。东、西两廊纵深60余米。建有观音阁、六祖堂、地藏阁、方丈厅等。
开元寺古朴雅致,处处闪烁着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1980年,开元寺进行大规模重修,千年古刹又重放光彩。每天,前来朝拜旅游的海内外人士络绎不绝,不胜其数。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5-27 16:53
邢台开元寺俗称东大寺,位于邢台市旧城东北隅,东围城路北段路西。该寺建于唐朝开元年间,元代时,忽必烈曾诏改为大开元寺,立为皇家寺院,明代时古刹春游为顺德府十二景之一,清代时野寺钟声为邢州八景之一,迄今已有一千三百多年的历史。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5-27 19:18
一、邢台开元寺 二、正定开元寺 三、泉州开元寺 四、汝南开元寺 五、济南开元寺参考资料: http://ke.baidu.com/view/28982.htm?fr=ala0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5-27 21:59
邢台开元寺俗称东大寺,位于邢台市旧城东北隅,东围城路北段路西。该寺建于唐朝开元年间,元代时,忽必烈曾诏改为大开元寺,立为皇家寺院,明代时古刹春游为顺德府十二景之一,清代时野寺钟声为邢州八景之一,迄今已有一千三百多年的 邢台开元寺历史。开元寺原占地四十五亩,座北面南,气势宏伟。
原寺门前有大型影壁一座,影壁上有滚龙团花、系彩色硫璃瓦拼砌而成,飞龙姿态雄健、造型优美,且暴出影壁数寸,活灵活现,颇有欲跃欲飞的神态。雕塑之细腻*真,砌工之高超卓绝,均为北方所罕见。跨越雄伟的山门,便是头殿,即弥勒佛殿。此殿除有造型独特的偶像外,四壁皆字题刚劲的名人诗词。相传是钟离权为拜访该寺主持有道高僧万安而作。其诗云:“得道高僧不易逢,几时归去愿相从,自言佳个连沧海,别是蓬莱第一峰”。另一诗云:“莫厌追欢笑语频,寻思离乱好伤神,闲来屈指从头数,见得清平有几人”。钟离权是否有其人无从考查,但借诗抒发当时人民的心声却是事实。
二殿为毗卢殿,之后为三殿,即释迦牟尼殿。该殿为硬山式建筑,巍峨壮观,结构精巧,殿前有四根石柱,门侧东西两面的四根石柱高达4.5米,柱围2.5米,柱上皆游龙石雕,数条游龙石柱蟠蜷。龙体龙首突出石柱之外20至35公分。俨似真龙游 邢台开元寺跃腾舞,其龙姿之矫健雄壮及巧夺天工之雕刻艺术,除我国孔庙石柱外几乎无与其匹。如此高超稀有之珍品,在“十年*”中幸被工人同志以泥土覆面而得保存至今,否则早被破坏。三殿正门龙柱两侧均系石雕花,工艺之精巧、细腻令人叹为观止。第四殿,是大雄宝殿,(又称三世佛殿),此殿规模最大,风格别具,因年久失修,不少地方塌坏,在省、市*的重视下,现已进行彻底翻修。
开元寺为历代名刹,唐开元年间初建时,名声大噪,为我国北方香火鼎盛之最。五代时天竺(印度)高僧空本在后梁乾化年间(911年--915年)曾在这里翻译佛经,对中外文化交流作出了卓越贡献。元世祖忽必烈在邢建元帅府,安抚司等,忽必烈曾数幸开元寺,故寺建于唐而昌盛于元。明正德年间又重加修缮。据史料记载,自唐、宋、元和明初,该寺有僧数千,良田数顷,游僧、佛徒更是不可胜数。正如史料所云:“每当朝暾初上,暮烟缭绕,僧人唪经,撞钟之声远闻十里之外”。堪称我国北方的佛教中心。
开元寺内有一巨型铁钟,高二米七○,下沿围长七米二,钟厚半尺,重达三万多斤,堪称稀世巨“金”。该钟铸成于金大定甲辰岁(1184年),钟壁有日、月、人、兽、牛、鱼等十二种图案,与黄道十二宫相对应。另有乾、坤、震、巽、坎、 开元寺·金定大钟离、艮、兑等八卦图象。含乾坤浑圆之说。钟壁还铸有文字数百,清晰可辨,多记载铸造、监制、资助人姓名或身份籍贯等。该钟铸成至今,已有八百多年历史,虽历经风雨剥蚀,因铸造技术高超绝伦,铁质火候纯精,所以不但不显氧化痕迹,并且棕红色的钟体四周仍然荤荤发亮“十年*”中曾遭捣砸,但只闻嗡嗡声,不见钟破损,由此足见古代我国铸铁术的高超。该钟原在开元寺三殿前东侧钟楼内的铁钟架上,用以作课报时,每当以巨木击撞时,钟声粗犷沉鸣,声震远近。信徒僧众双手合十,异地同拜,因此成为邢台一大景,叫做“野寺钟声”。现该钟仍然完好如初存在达活泉公园内。
寺西有唐代的尊胜陀罗尼经幢,雕刻精细。今为不多见的浮雕珍品。寺后原有宝塔一座,造型新颖,名曰“圆照塔”,现不存。
该寺虽历经破坏,但雄姿犹存,特别是名震遐迩的声望一直铭刻在人们的心目中。1982年被列为省重点保护单位,90年代末期由邢台市*重修,2006年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编辑本段]二、正定开元寺 </B>河北正定开元寺位于河北省正定市内,始建于东魏光和二年(540),唐乾宁五
年(898)重修。寺内现仅存砖塔和钟楼。钟楼为面阔三间,进深三间,青瓦歇
三顶,出二层檐的楼阁式建筑,高14米,形制古朴,富有唐代建筑特点。钟楼建
于唐,明清重修,是国内现存唯一的唐代钟楼实例。 [编辑本段]三、泉州开元寺 在福建省泉州市也有开元寺,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西街。详见“泉州开元寺” [编辑本段]四、汝南开元寺 开元寺位于河南汝南县城东大街,建于唐代,明、清重修、翻修,*年间毁于兵乱,现在仅存前殿和后殿,巍峨矗立,仍不失为豫南地区古代建筑的佳作。前殿建筑在高十米的台基之上,台基往前伸出54平方米,呈弧形,有踏步五级,可拾基而祭。殿向前,面阔五间,长15.60米,进深三间,宽9.8米,高10米,为五脊硬山式,顶部覆盖绿色琉璃瓦,梁架七路檀,明间补有前廊,两端稍间有耳房,前额枋有透花木刻装饰,九斗拱。后殿平地建起,面阔五间,进深三间,高11米,为五脊硬册式,小青板瓦覆盖,梁架七路檀,前后单步梁,中间三间为前廊式,两间为耳房,无脊饰,无斗拱,额枋上也有透花木刻装饰。1984年县*投资作了修葺。 [编辑本段]五、济南开元寺 济南开元寺遗址,位于千佛山东南佛慧山峰下深涧内。这里山势陡峭,秋日遍地黄花。该寺历史悠久,据《续修历城县志·金石三》载,寺址石壁上遗有“大隋皇帝”字样的残字,由此可知,隋朝时期佛家便涉足于此。唐代开元年间(公元713-741年),建“佛慧寺”。北宋景佑年间重修。明初,济南城内开元寺被官府占用,僧众徙居于此,遂改称“开元寺”。开元寺三面环山,松柏笼罩,藤萝垂蔓,异常清幽。原有正殿5间,东西配殿各3间,宋代丁香数株。殿后北壁上凿有上下石室多间。现在,曾经香火鼎盛的开元寺,只剩下周边岩壁上的石雕佛像和石窟里的名人题记,在诉说着当年的“暮鼓晨钟,经声佛号”。开元寺东,尚有石洞供着唐贞观年间的佛像,洞下有泉,有元代察罕菩华所题的“长生泉”泉名;寺南的山崖下,有“甘露泉”,水自岩壁渗出,如同滴露,落入“秋棠池”;寺西密林深处石壁下,有“卧云洞”,深约30米,相传为开元寺卧云和尚*之处;寺北石壁上,有鬼蛇雕刻以及上下石室,里面还保留着隋唐宋元明清各代名人的题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