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Q正传写作特点21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3-10-24 18:00
我来回答
共3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1-15 02:01
在小说的批判与讽刺特色方面,小说不仅有头尾两部分议论,而且其他诸多地方都穿插有议论,这些议论具有批判与讽刺特色,是突出主题和刻画人物形象的主要部分。
例如,小说开头关于作品的名目和阿Q的性格、籍贯的探讨和借题发挥,一方面对儒家的“正名说”,旧社会的阔人和立言的人,以及有历史癖和考据癖的人进行了讽刺。另一方面,又写出了阿Q生活的社会环境及其社会地位,因而与人物性格的刻画是密切相关的。
有时尽管是很简单的几句话,却能准确的表现人物的身份和突现人物的精神面貌。小说使用了不少古语,如“谁料博雅如此公”等,不仅简洁明了,而且给文章增加了诙谐的意味和讽刺性。
作者说采用了这种“杂取种种人,合成一个”的手法,将众多不同的人物的突出的特点综合起来,然后进行化合创造,从而创造出全新的形象。
扩展资料:
《阿Q正传》是鲁迅对旧中国病态国民性的一次集中展示和系统的大清算。精神胜利法贯穿阿Q的一生,阿Q要被杀头了,也还在用精神胜利法使自己忘记杀头的苦楚。
鲁迅通过阿Q性格的塑造,突出地解决了三个重大问题:1、批判了阿Q的精神胜利法;2、指出了阿Q参加*的可能性与必然性;3、与此相联的是深刻地评价了辛亥*。
鲁迅不仅从经济剥削、*压迫方面对封建制度加以揭露,而且着重揭露了封建制度用其整个反动思想体系,给劳动人民套上的精神枷锁。鲁迅对阿Q精神胜利法的批判,就是为了砸烂这个精神枷锁,使人民觉悟起来。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阿Q正传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1-15 02:02
阿Q正传写作特点:
一、深刻*真的心里表现
《阿Q正传》在“*“和”不准*“两章中,对阿Q的心理描写:既有直接描述的对话,也有人物自语自唱和独白:既注重幻想、梦想在心理描绘,也注重运用联想回忆,其描写心里活动的手法更是多种多样,丰富多彩。
二、巧妙运用象征手法
他把末庄写成一个全中国的缩影,阿Q的遭遇更成为了无数贫苦农民苦难命运的象征。因此,象征的形式就势必会成为贯穿整部《阿Q正传》的一个基本因素,事实上,不但阿Q这个人物是象征,小说中的其他人物,像假洋鬼子,赵太爷,尤其是那个小D,以及小说结尾哪些叹惜自己“白跟一趟“的看客,都带有象征意味。
三、犀利的幽默和讽刺
在小说的批判与讽刺特色方面,小说不仅有头尾两部分议论,而且其他诸多地方都穿插有议论,这些议论具有批判与讽刺特色,是突出主题和刻画人物形象的主要部分。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1-15 02:02
阿Q正传写作特点
鲁迅在<<阿Q正传>>这篇小说的词汇使用上可谓是非常之细腻。通过恰到好处的用词, 他近乎完美地刻画了包括阿Q在内的一批人物。人物的刻画主要在于对人物心理活动的描写,尤其是<<阿Q正传>>主人公阿Q的所有心理活动都得到了鲁迅细致的描述与剖析, 这为打动读者与表达作者的思想打下了深厚的基础。
<<阿Q正传>>在语言上的另一个重要特点是对声音的描述,如自言自语,这让人物更具生命力与真实性。对于小说主人公阿Q,鲁迅并非仅停留在其内心活动的描写上, 而是通过这些关于阿Q内心活动的细致描写,让读者感受到其人呼之欲出,宛如真实的人。这些描写的最大目的就是体现阿Q此人的真实性格,让读者虽未见其人,却又能对之有一番较深的了解。这些写作手法并非鲁迅自创,而是主要来源于他对西方及日本文学作品的研究与翻译。
由于这部作品写于白话文推广的早期,所以在写作手法上显现出了一定的不足与局限性;但同时,鲁迅对日本及东欧文学的了解也使这篇小说在一定程度上摆脱了章回小说的影响,这点可以明显地由每章的结尾而见,并没有钓读者胃口的痕迹。
<<阿Q正传>>是一篇人物传记体的作品。虽然全篇小说在语言上倾向创新,并主要使用西方的写作手法,但由于鲁迅受过典型的中式传统教育,在小说形式上他还是受到了古典史传模式和文言文的影响。较为明显的是小说的开始部分, 对阿Q的姓名、籍贯、身世等等进行了详细的描述。
在时间的处理上鲁迅选择了较常见的 “直叙法” ,而没有选择其他较复杂的叙述方式。,同时,作者采用了 “全知观点”叙述法,一方面给读者提供了较为客观的视点,另一方面也让作者更方便地发议论并加入自己的想法,文中不乏鲁迅的己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