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在教育上普遍存在哪些问题?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30 22:18
我来回答
共5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19 12:19
很多父母在教育自己的孩子的时候都是以自我为中心,而不是以孩子为中心,可能觉得自己这样教育方式都是对的,其实父母都是初为人父初为人母,很多教育的问题都是在不断的摸索当中,可以向一些有经验的人请教。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19 12:20
一、不切实际的期望
在孩子的教育上,很多家长把孩子当成“股市”一样,带着不切实际的期望和目标。这些家长不会从孩子的现实出发,盲目的随波逐流。
事实上,每个孩子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没有办法复制。父母应该根据孩子的实际情况,发挥孩子的长处,让他们成为一个有可能成为的人。
二、学业成绩至上
一些家长对孩子常常说的一句话就是:“为了取得好成绩,什么都可以满足。”由于教育标准的倾斜,一些学生成绩好,但道德却很差。只有当孩子们长大后,他们才会发现,重人才轻品德的教育不能培养出真正的人才,有才能而无德的人是得不到尊重的。
随着包括品德在内的综合评价纳入部分省份的高考评价体系,品德已成为衡量教育效果和人才素质的重要标志。
三、唠叨抱怨过多
当孩子没有考好或通过辅导仍不明白问题时,有的家长就会很不冷静的说孩子“笨”、“猪头”等。当孩子不愿意做某事或不符合父母的要求时,一些父母不分青红皂白地指责孩子“一文不值”。当孩子的成绩不够好时,一些家长甚至会说“你不够好,不适合上学”。这些话会导致孩子产生误解,产生负面影响,导致孩子缺乏认同和肯定,缺乏自信,更容易产生对抗和愤怒,使亲子关系朝着更糟糕的发展方向发展。
要知道孩子的自尊心很强,过于严厉会刺激孩子的反叛心理,而积极鼓励,肯定孩子的长处,能够帮助孩子树立自信心,使孩子获得进步的力量。
四、忽视榜样作用
有些家长为孩子设立各种各样的规则,提出各种各样的目标,但他们的言行都是不恰当的,这样对孩子的教育不但没有效果,反而容易误导孩子的是非观念。
作为父母,要求孩子努力学习,自己首先要勤奋,无论对工作还是家庭,都要有高度的责任感。要求孩子按时睡觉起床,父母自己要以身作则,少看电视,利用晚上做诸如阅读等静态活动,给孩子一个好榜样;要求孩子玩完后把电器放好,家长也要注意家里整洁,不要凌乱,让孩子在不知不觉中受到良好的影响。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19 12:20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个“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个“老师”,潜移默化的家庭教育及影响,将会直接关系到子女的道德品质、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
蔡元培先生说过:“家庭是人生的第一学校”。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也是终身的老师。
所谓的家庭教育就是家庭中年长的成员,如父亲、母亲、祖父母、外祖父母等。
对孩子的熏染、影响和教导家庭是构成社会最基本的细胞,是由婚姻关系、血缘关系或其它亲族关系所组成的社会的最基本单位。
自古以来,人们就深知家庭教育对孩子的至关重要性。
家长的言传身教是家教成功的必要条件。
对于只关注孩子的对错,错了就得认,认了就要改,改了就要罚的家庭教育。我通常称为“对错型家庭教育”。
平时父母只会教授孩子用对错区分问题,凡事也只有对错。
在这样的家庭成长的孩子长大后通常成为了正义的化身,活成了家长眼中的“品行端正”的好孩子。
孩子很有可能一直在做“正确的事情”,但却不清楚什么原因导致了“错误的结果”。
孩子们也会很困惑:我明明所做都是对的,却为什么总是失败,一直得不出我想要的结果。
对错教育反映出的是原始的心理状态。
在我们国产影片中经常塑造出,彻底的好人和彻底的坏人角色。
好人都是善良的、慈祥的、隐忍的。
坏人都是自私的、血腥的、冷酷的、恶毒的。
有些人喜欢美剧就是因为里面很少有像国产剧一样黑白分明且单一纯粹的人物形象。
美剧里面塑造的人物都是生动且拥有着极其复杂而丰富的面相。
从而反映出一种更高级的心理发展水平——能够感知人和世界的复杂性,没有纯粹绝对的好和坏,对与错。
举个例子:
对错型家庭教育的父母会认为孩子到一定年纪就要结婚生子,组建新的家庭,这是一件正确的事情。可是不婚或者丁克就是一种错误的做法。
儿子就应该找一个,顺从的、孝顺的,为家庭生儿育女默默付出的女人做老婆。
父母们不够理解,尊重和接纳人的多元,世界的多元,他们一直活在一个单一狭窄的世界里。
对错型家庭教育压抑自我发展。
自我发展的空间是需要自己去感受去探索的,并且还需要被父母所看到和肯定这样才能够发展出我们所说的“自体感”,一种关于作为我自己存在在这里的感觉,我知道我是谁,我是怎样的感受。
对错型家庭教育下的孩子被关注的只有“这样想对不对”“那样做对不对”,他们的喜好和需求很少被关注到。
他们中的很多人都不被允许有关于“自我”的需求和特质呈现出来,不被允许去探索和发展出自我,不被允许按照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做出选择,这些统统要给“正确”让道。
他们只有一种选择——对的选择。他们可能会在适婚年龄随便找个人结婚,并不真的知道自己是否想要婚姻,想要什么样的人。
对错型家庭教育造成很大的心理冲突
如果说父母的强权不是很强大,孩子还有一些空间能够得以喘息,幸存下来,或者在一定程度上反抗成功,可以幸运的有一些“自我”,可以感受到自己内心的渴望,恐惧,*和困难。
那么当他们所感知到的自己的真实愿望和长久以来,来自原生家庭对他们的要求和期待不符的时候,他们很可能会有很大的内心冲突。
他们可能会对于自己有不一样的愿望而感到恐惧和内疚,因为这违背了从父母那里认同来的“正确”。
如果他们感知到自己可能想要离开家到另外一个国家或城市建立自己的生活,这与从小被教育的要留在父母身边,承担起对家庭父母的责任是冲突的,他们可能会为自己想要逃离父母家庭的愿望而感到愧疚和不知所措。
不要“正确”,要忠于自我
一个真正在精神上独立的人是能够将属于自我的价值观和来自原生家庭的价值观所区分和过滤的,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脱离家庭的影响,建立起自己经过独立思考所认同的价值体系。
对错型家庭教育下长大的孩子很多没有经历过这一步,他们不加筛选的将灌输给他们的所谓的很正的三观,道德绑架,作为人生准则,他们以为,这就是他们自己的。
在面对诸如要不要结婚,要不要孩子这样的问题上,他们更可能想当然的认为这都是人生的必选项,就是要这样活,没什么可想的。
他们会很容易将家庭和“大多数”人的选择认为是正确的,每个人都应该跟随这种生活方式。
换而言之,他们是很难真的活出自我,忠于自我的。
生活不是考卷,如果不能理解人性的复杂,人类情感的复杂,事件发展的复杂,是没办法只靠做出“正确”答案就可以通关升级的。
我很欣赏那些在面对“没有孩子的人生是不完整的人生”能够说出“我不要完整的人生,我只要我自己的人生”的人,因为他们是自己人生的主人。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19 12:21
父母在教育上普遍存在哪些问题?我觉得父母在教育上面普遍所存在的问题就是希望孩子多读书少玩。但是孩子的天性就是喜欢玩的,所以这种情况下父母和孩子的意愿相违背,产生的矛盾就越来越大。我觉得这就是父母在教育上普遍存在的问题。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19 12:21
有一种父母我称为“对错教育型父母”,只关注孩子做对了还是犯了错误,错了就得认,改,罚。他们只教会孩子用对错来区分世界,凡事都只有对和错,这样的孩子长大后通常成了正义的化身,活成了绝对的“品行端正”,“*正确”。
他们可能一直在做“正确”的事情,但却不知道为什么一直导致了“错误”的结果。他们会很困惑,我做的都是对的,为什么却一直失败,一直得不出我想要的结果?
对错教育反映了一种原始的心理状态
和这种非黑即白所对应的是一种在心理学理论中被称为“偏执-*”的状态,停留在此发展水平上的人采用着二分法去理解他人和外部世界。
我们国产影视作品原来经常只有彻底的好人和坏人的角色,好人都是善良的,隐忍的,为他人着想的…坏人都是恶毒的,冷酷的,彻头彻尾的坏……
很多人爱看英美剧就是因为里面很少像国产剧一样极其黑白分明且单一纯粹的刻画角色。英美剧里的人物刻画都是生动的呈现出一个人复杂而丰富的面相,这反映的是一种更高级的心理发展水平——能够感知人和世界的复杂性,没有纯粹绝对的好和坏,对和错。
比如,对错型父母会认为人到了适婚年龄就应该要结婚生子,组建家庭,这个是正确的事情,不婚族或丁克都是错的;儿子应该找一个顺从的,孝顺的,为家庭牺牲的女人娶回家做老婆,一起孝顺父母,生儿育女;*是一种病,不该存在,需要被禁止的...他们不能够理解,尊重和接纳人的多元,世界的多元,他们活在一个单一狭窄的世界里。
对错教育压抑了自我发展
自我的发展是需要空间去感受和探索自己,还需要被父母所看到和肯定,一个人才能够发展出我们所说的“自体感”的,一种关于我作为我自己存在在这里的感觉,我知道我是谁,我是怎样的感受。
对错教育下的孩子被关注的只有“这样想对不对”“那样做对不对”,他们的喜好和需求很少被关注到。他们中的很多人都不被允许有关于“自我”的需求和特质呈现出来,不被允许去探索和发展出自我,不被允许按照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做出选择,这些统统要给“正确”让道。
他们只有一种选择——对的选择。他们可能会在适婚年龄晕晕乎乎的找个人结婚,并不真的知道自己是否想要婚姻,想要什么样的人。
对错教育造成很大的心理冲突
如果说父母的强权不那么强大,孩子还有一些空间能够得以喘息,幸存下来,或者在一定程度上反抗成功,可以幸运的有一些“自我”,可以感受到自己内心的渴望,恐惧,*和困难,那么当他们所感知到的自己的真实愿望和长久以来来自原生家庭对他们的要求和期待不符的时候,他们很可能会有很大的内心冲突。
他们可能会对于自己有不一样的愿望而感到恐惧和内疚,因为这违背了从父母那里认同来的“正确”。
如果他们感知到自己可能想要离开家到另外一个国家或城市建立自己的生活,这和从小被教育的要留在父母身边,承担起对家庭父母的责任是冲突的,他们可能会为自己想要逃离父母家庭的愿望而感到愧疚和不知所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