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3-10-23 00:31
共2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2-14 19:45
相声中“又勾勾又丢丢”是表示女子长得漂亮的意思。
艺术作品中的引用:
京剧《穆柯寨》中,焦赞说穆桂英是“又勾勾又丢丢”,而且很多京剧唱段里都有这种说法来形容漂亮女性,郭德纲在《白小平上坟》中也提到过:王先生的媳妇儿姓尹,叫尹人来。挺好看,倒饬的又勾勾又丢丢的。
可能出处分析:
在老天津方言里,有两个词,一个叫“鼓拎(gulin)”第一个字读二声,第二个字轻声;另一个词是“丢秋(diuqiu)”第一个字读一声,第二个字轻声。这两个词,现在近于失传,天津的年轻人都未必知道。
“鼓拎”的意思是形容女子相貌俊美,高鼻梁儿、小嘴儿、脸部小巧而有立体感。总之绝不“瘪”;“丢秋”的意思是形容女子身材好,小巧,匀称,不大不肥不臃肿。
从字音推测,“又勾勾又丢丢”是上面这两个词的合意。主要形容女人很小巧,很美。必须指出的是,这种美一定指南方女人那种小巧的、玲珑的美,而绝不会是北方女人那种丰满的、健硕的美。
扩展资料:
相声的术语:
1、逗哏
“哏”指滑稽、逗人发笑的话或表情。逗哏即逗出令人发笑的效果,代指负责逗哏的演员。对口或群口相声演出时主要叙述故事情节的演员,现通常称作“甲”。对口相声中,逗哏与捧哏合作,通过捧逗的衬托、铺垫,使叙述中逐渐组成包袱,产生笑料。
2、捧哏
演出时配合“逗哏”叙述故事情节的演员。对口或群口相声演出时配合“逗哏”叙述故事情节的演员,现通常称作“乙”。
3、包袱
指相声中组织笑料的方法。一个笑料在酝酿、组织时称“系包袱”,迸发时称“抖包袱”。习惯上也将笑料称为“包袱”。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2-14 19:46
相声中“又勾勾(二声)又丢丢(二声)”,形容女子长的漂亮。
相声,一种民间说唱曲艺。相声一词,古作象生,原指模拟别人的言行,后发展为象声。象声又称隔壁象声。相声起源于华北地区的民间说唱曲艺,在明朝即已盛行。经清朝时期的发展直至*初年,相声逐渐从一个人摹拟*发展成为单口笑话,名称也就随之转变为相声。一种类型的单口相声,后来逐步发展为多种类型:单口相声、对口相声、群口相声,综合为一体。相声在两岸三地有不同的发展模式。
按演员人数分
单口相声长篇单口相声,通常分为数次表演,类似于评书,最早有“八大棍”之称,指的就是从评书中抽取的八段互不相关的段子。但单口相声更多注重笑料。
对口相声,演员人数为2人男女相声,对口相声的一种,演员为一男一女;也有双人女相声,由两个女演员完成表演。
群口相声,演员人数在3人或3人以上。
2.按内容功能分
讽刺型相声:可以讽刺自己或者别人,如侯宝林的《夜行记》(讽刺不遵守交通规则的人)、姜昆和李文华的《如此照相》(讽刺*时期的社会现象)。
歌颂型相声:主要在中国,通常要配合*的方针、*。如马季的《新〈桃花源记〉》(歌颂社会主义新农村)、侯跃文的《京九演义》(歌颂京九铁路的建设者)。
娱乐型相声:《说方言》、《爱情歌曲》之类。
3.按著作时代分
传统相声:清末民初时期
新相声:1949年之后
当代相声:1980年代后期之后
4.按流派分
马派相声:代表人物是马三立、马志明。
常派相声:代表人物是常连安、常宝堃。
侯派相声:代表人物是侯宝林。
刘派相声:代表人物是刘宝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