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梅州特产的故事或传说30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3-10-23 04:41
我来回答
共2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2-04 06:31
酿豆腐:
从前,有位兴宁人和一位五华人是好朋友,秉性耿直执着,结成同年。
一天,他们相邀去饭馆吃饭。点菜时,兴宁人说吃豆腐,五华人说吃猪肉。两人互不相让,各执己见,争吵起来。店老板怕他们闹翻了脸,便想出了一条妙计:把猪肉剁碎,拌上佐料,酿进一块块豆腐里,先炸后煮,又香又鲜。俩人一吃,连声叫好,都觉得比单吃一种菜要好得多。
丰顺锦糕
当地一位秀才参加科举考试,连续考了5次都名落孙山,家庭也因此弄得家徒四壁,但他毫不气馁。第6次科举考试,其夫人为了节约盘缠,特意把糯米磨成粉状,加点糖和少许水做成糕点,作为丈夫路上的干粮。不想此次赶考,竟一举高中,衣锦还乡,乡亲们认为是吃了这种糕点的缘故,便将其称之为“锦糕”,纷纷效仿制作,并不断改进生产工艺,逐渐成为一种独特的、深受当地群众喜爱的食物。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2-04 06:31
梅州有许多传说,其中有落弟秀才李文古的人物传说比较多,灰谐风趣,耐人寻味。关于他的传说有"三戏先生"、"三戏学台"、"三戏白食客"、"三戏村姑"、三戏李二何"、"三戏叔母"等。
李文古,又曾称李文固,其实从其墓碑文上看,其真实名字叫李文古。汉族,系明末清初丙村(今梅州市梅县区丙村镇梅花管理区)人。
从有关他的种种故事传说来分析,可知他是个非常聪明机智的人物(如"三戏先生"、"三戏村姑"),又有民族气节的人(如"三戏李二何"和"三戏学台")。同时又是则正不阿的人(如"三戏贪官"等),也是个风趣诙谐的人(如"三戏白食客"等),还是个非常好胜和善于报复的人(如"三戏叔母"、"罚背磨石"等)。
李文古的故事传说很多,基本上都是诙谐风趣、寓庄于谐的故事,生动、形象、古怪。
三戏李二何
要知道,这李二何可是李文古的远房阿叔,他怎么也要戏弄他呢?李二何,家名李士淳,是今梅州市梅县区松口镇人,与今梅州市梅县区丙村镇的李文古,属于同宗叔侄,按辈份,李二何高一辈,所以文古该喊他"二何叔"。这李二何,也不是个泛泛之辈,他于明代崇祯年间,是皇太子的老师。明末,李二何见明朝大势已去,便暗携明太子潜出京城,把太子暂寄阴那山灵光寺,埋名隐姓当了"小和尚"。李二何见反清复明已无望,便决以退隐,躲在阴那山灵光寺著书立说。清王朝为巩固清廷统治,便极力收买拉拢汉人为其服务,曾多次下诏李二何应诏出山做官。李二何屡接清廷诏书,心神不定;去好还是不去好?正在犹豫末决。
就是在这种情况下,李文古见老叔李二何决心难下,便乘各种场合,有意规劝李二何,不可为满清王朝办事,要"忠臣不事二主",保持晚节。这就是"三戏李二何"的时代背景。李文古所"戏"的目的,都是希望自己的老叔李二何,不要变为"有奶便是娘"的"唯利是图"的人;又要让李二何保持晚节,不要为清廷卖命。于是,"三戏李二何"的故事就逐渐"出台"了。
"要汝有何作用"
李文古是很注重民族气节的人,自动放弃仕途,不当清朝的官,甘居清贫,为村中"芸芸众生"之一员。当他知道远房宗叔李二何的矛盾处境后,心里也不好过,一心要帮助他下定决心,摆脱困境。但怎么对他说好呢?阿叔毕竟是阿叔,自己是后辈,当面直说规劝,实难开口;不说呢,又觉得问心有愧。于是,他特地搭船去松口见二何叔,见机行事。
文古来到松口,拜见了李二何,并一同到花园中游玩。李二何是个诗人,喜欢吟诗作对,眼见园中百花吐艳,一时诗兴勃发,便对李文古道:"老侄,我许久没吟诗作对了,今日春光满目,百花争艳,实在喜人,我俩不妨对个对吧!"文古道:"不错,那就老叔出个上联,让小侄对下联吧!"二何说:"好吧!"于是,出了个上联:"香花不艳,艳花不香,牡丹花又香又艳。"李文古一听此联,忽然想到要乘机规劝他拒绝出仕的事,没想到他还如此闲情逸致作甚对联,心中略加思索,便出口对道:"臭屁不响,响屁不臭,萝卜屁又臭又响。"
李二何一听不乐了,"咳,老侄,看你一表斯文,怎么把香花对臭屁?!"
李文古忙于应道:"咳,老叔,如今世乱纷纷,青红不辨,是非颠倒,香花对臭屁又有什么奇怪?!"
李二何一听,知他话中有话,令人深思,也就不便再辨了。叔侄俩怏怏地回到二何家中。文古见二何房间门角头,放着一枝拐杖,拿过一看,见杖上刻有一句话:"用之则行,不用则藏,唯我与汝相赖。"李文古看后,心中暗想:二何叔对明朝已经心灰意懒,但对清朝仍然心犹末决,不如乘机再提醒他一下。于是在手杖上加刻了这样一句话:"危而不持,颠而不扶,要汝有何用?!"李二何见了此话,知道文古是在讥讽自己不忧国忧民,心里着实难受,只好把拐杖扔了。
"老叔,你要尽忠!"
又一次,李文古与李二何叔侄二人同赴宴会。李文古向李二何劝酒,举杯时话中有话地说:"老叔,您要尽盅!""尽盅"。李二何听出了李文古的"弦外之音",便举杯笑道:"老叔虽不能尽盅,但我好得很!"这第一个"好"字,指爱好,与"孝"谐音。因李二何以父母年老必须孝养,作为自己虽未能为明王室尽忠,却能为父母尽孝。这就是"忠孝不能两全",能孝也是好人之意。李二何虽能圆滑收场,便毕竟又被李文古戏了一回。
"清明时节两纷纷"
还有一次,李文古与李二何一同与文友饮宴,讲定要行酒令。这酒令规定:其中要有一个物件、一个古人名、一句官话、一句千家诗。违令者要罚酒三盅。讲好后,便依次行令。
第一人说:"我有一张床,送给张子房。张子房不要?春色恼人眠不得。"
第二个人说:"我有一把伞,送给曹子建。曹子建不要,为什么不要?翦翦秋风阵阵寒。"
第三个人说:"我有一双屐,送给王安石。王安石不要,为什么不要?应嫌屐齿印苍台。"
第四个人轮到李文古,他不假思索便说:"我有一双靴,送给李二何……"
在坐者一听都说:"不对,李二何是现在的人,我们规定的是要古人名字。"
李文古笑道:"李二何是明朝人,现在是清朝了,为什么不对?"大家无话可说,李文古便接着说道:"李二何不要,为什么不要?清明时节两纷纷!"意思是嘲李二何身居明清两朝,不能为明室尽忠,对于当不当清朝的官,至今仍犹豫不决。
大家听了面面相觑,弄得李二何满面通红,一句话也说不出来。但他从此便更加坚定了自己的意志,始终没再出山。而是归隐阴那山写诗著书,以终天年。由他携带来的明太子,也在阴那山做了一辈子和尚,死后,寺僧为了纪念他,特地刻了一尊"太子菩萨"佛像,供奉在灵光寺,每年农历三月十八,还由寺僧挑出来游乡,表面上说是"赐符除虫"(符上有啄木鸟图),实际上是提醒百姓不要忘记"汉家天下",因为农历三月十九日,就是明代最后一个皇帝崇祯在煤山吊颈,明朝灭亡的日子。因此,农历三月十九日,又被众称为"太阳生日",这也是借意为了纪念明朝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