芦笋如何种植123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3-10-23 01:27
我来回答
共5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0-24 16:34
(1)育苗。
①播种量。白芦笋每667米2播种50~100克,绿芦笋为100~150克。
②整地施肥。选土质疏松,肥水条件好,透气性强的壤土或沙壤土。深翻30厘米左右,每667米2施基肥2000~3000千克,将肥料翻入土中,整平地面后,做东西畦,畦长10~15米,畦宽1.2米,垄高20厘米,耙平畦面。
③播种时间。5厘米土层温度达到10℃以上即可播种,可在保护地中育苗,苗龄70天左右即可定植,根据茬口的不同,从春到秋均可播种。
④种子处理。芦笋种子皮厚坚硬,外有蜡质吸水困难,故播前必须浸种催芽。方法是:先用凉水漂种,除去瘪种和虫蛀种等。然后用30℃左右温水浸泡2~3天,每天换水2~3次,种子充分吸水后,将水滤去,盛入盆中,在20~25℃下进行催芽,每天用清水投洗1~2次,以防烂种,当种子有10%左右出芽时即可播种。
⑤播种。播种前需灌足底墒水,待水渗下后,按株行距10厘米打好直线,将催好芽的种子单粒点播在植位上,覆过筛细干土2厘米厚。
⑥覆膜。播后立即覆盖地膜,可提高地温保持湿度,对出苗有利,但齐苗后应及时撤去。
⑦幼苗生长期间要注意防治地下害虫等。
(2)定植。
①栽培地的选择。对栽培地的要求同育苗地。
②整地、挖定植沟、施肥。经清园、深翻平整后,按白芦笋1.8米,绿芦笋1.5米的行距打直线,沿线挖定植沟,沟深30~40厘米,宽40~50厘米。沟底施基肥,每667米2施农家肥5000千克,磷酸二铵20千克,上面盖土至距地面7~10厘米处即可定植。
③定植时间。定植宜在休眠期进行,春栽在3~4月间。
④起苗。芦笋苗的地上茎达3根以上即可定植,起苗时要带土坨,防止伤根。按30厘米株距,植于沟中,使苗的根盘低于沟面12~15厘米,把着生鳞芽群的一端,顺沟朝同一方向,以利日后培土。后覆土5厘米左右,盖住根盘稍*,使根盘与土密接。然后浇水,缓苗后结合中耕,再覆土2次,每次3~5厘米,使根盘埋在土下10~15厘米。
(3)田间管理。
①浇水。芦笋定植缓苗后,要根据墒情适时浇水。
②追肥。在7月中旬和8月中旬每667米2追施复合肥30千克,追肥后要及时浇水。
③10月中下旬浇水后培土10~15厘米,保墒、保温,以利幼苗安全越冬。
④培土。白芦笋须在定植后的第二年春天,幼茎抽生前培土,使嫩茎软化。培土应在采收开始前10~15天,10厘米土温达10℃以上时进行。过早,因土温升得慢而出笋迟;过晚,则部分嫩茎已出土,会见光变色。培土应选择在晴天土壤干湿适中时进行,培成的土垄宽度要大,厚度以使地下茎埋在土下25~30厘米处为准。
绿芦笋采收前不需要培土,地下茎上面有15厘米土层即可。
(4)采收。
①前一年春天定植的芦笋,可采收40天左右的春笋,然后每株留3支母茎生长,再发的笋芽继续采收30天左右的夏笋。
②前一年夏天定植的芦笋,第二年春天每株先留足3~4支母茎,然后开始采笋50~60天。
③成龄笋田,一般春天先采收60天春笋,于6月中旬每株留2~3支母茎进行生长,其余的笋芽继续采收,直到8月上旬,停止采收。
④一般采收结束后,应有约3个月的生长期,以便制造充足的养分,供第二年采笋。在营养生长期间,要加强肥水管理和病虫防治工作。
⑤采收方法。白芦笋每天早晚采割1次,发现土面有裂缝或湿润圈,即可定位采笋,往下直挖,在17~18厘米处割断,不可伤及地下茎和鳞茎,收后用土把孔洞填平。产品立即装箱,盖上潮湿黑布防止嫩笋见光变绿。
绿芦笋一般早上采收,将高达21~24厘米的嫩茎齐土面或于地下1~2厘米处割下。气温高时每天采收2次,以防笋头松散,组织老化。
(5)及时防治病虫害。芦笋的常见病害有:茎枯病、根腐病、立枯病、菌核病、褐斑病等。害虫有:蚜虫、蓟马、地下害虫等。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0-24 16:34
1、进行播种后等到长出了苗,幼苗长到有30厘米高后就可以将它们种植到苗床上面了,然后挖上一个7.5cm的洞,更利于它们发育。
2、移植到苗床上的时候就要准备苗床了,首先就是给苗床除草,确保没有残根后即可进行施肥,然后挖壕沟,深度大概为三十厘米左右,如果种植的行数很多的话间距就要延长一倍及以上。
3、将花冠种到壕沟里面,用土将花冠和根盖起来,种完后要给土壤浇水,然后再讲土填回去,当芦笋开始生长的时候,就要在花冠上加土,持续两三个星期,直到加土加到和壕沟一样高时即可。
4、最后就是防止病虫害了,芦笋很容易受到一些甲壳虫的影响,芦笋甲壳虫主要以蕨类植物的嫩茎啃咬,而且在上面产卵,一旦发现就要采取措施将其赶走或消灭。
扩展资料
1.芦笋对温度的适应性很强,既耐寒,又耐热,从亚寒带至*带均能栽培。但最适于四季分明、气候宜人的温带栽培。
2.芦笋光合作用的适宜温度是15~20℃。温度过高,光合强度大大减弱,呼吸作用加强,光合生产率降低。
3.芦笋适于富含有机质的砂壤土,在土壤疏松、土层深厚、保肥保水、透气性良好的肥沃土壤上,生长良好。芦笋对土壤酸碱度的适应性较强,凡pH为5.5~7.8之间的土壤均可栽培;而以pH6~6.7最为适宜。
4.芦笋蒸腾量小,根系发达,比较耐旱。但在采笋期过于干旱,必然导致嫩茎细弱,生长芽回缩,严重减产。芦笋极不耐涝,积水会导致根腐而死亡。故栽植地块应高燥,雨季注意排水。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芦笋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0-24 16:34
芦笋的栽培要点如下:
一、选用优良品种
芦笋系多年生宿根草本植物,适应性强,品种较多。一般可选用UC800新品种,表现为萌芽早、生长速度快、嫩茎粗细匀称、头部鳞片紧密不易散头、色泽浓绿、商品性好、产量高,植株属矮化型,抗病、抗倒伏,属绿、白笋兼用品种,是目前较为理想的生产用种。
二、营养钵培育壮苗
采用营养钵育苗,有利于提高成苗率,培育壮苗,移栽时植伤轻,有利于壮苗早发,达到适期定植、早期丰产的目的。
⒈备足营养钵:首先选择肥力水平较高的疏松沙壤土作苗床,苗床宽1.3-1.5米、深10-15厘米。制钵前每立方营养土应施入腐熟好的鸡粪30-40斤,磷肥2斤,草木灰10斤,充分拌匀后打钵。钵体直径8厘米以上,钵高10厘米,每亩大田需备钵2500个。
⒉浸种催芽:芦笋种子外壳厚且有脂质,吸水较慢。首先用50%多菌灵300-500倍液浸种24小时,再放入25-30度温水中浸种2-3天,每天更换新水2-3次。浸种后用干净纱布包好,置于25-30度条件下催芽,催芽期间每天用25度左右温水淋浇1-2次。种子露白即可播种。
⒊适期播种:麦前移栽的可于3月上中旬播种,麦后移栽的可于4月上中旬播种。播种前营养钵浇透水,每钵一粒,播后覆细土2厘米厚。然后撒施毒饵防地下害虫。最后畦面平铺地膜,畦上用弓棚盖膜实行双膜覆盖。
⒋苗床管理:苗床管理应以调节温湿度、培育壮苗、防治病虫为中心。出苗前床温白天20-30度,晚上不低于12度。前70%幼苗出土时去除平铺地膜并逐步通风炼苗。当幼苗高20厘米左右时,可采取通风不揭膜的办法,使幼苗适应外界环境。此期保持苗床湿润。幼苗瘦弱应补施苗肥,肥水结合。及时去除苗床杂草,发现蚜虫等危害及时喷药防治。
三、土壤选择与整地定植
芦笋适宜土质疏松肥沃、透气性好、土层深厚、有机质含量丰富的沙壤土,有利于根系发育和嫩茎的优质高产。酸碱度过大且粘重的淤土均不适宜芦笋生长。
芦笋是多年生作物,一经定植,土地即无法再全面耕翻。因此,在定植前结合深耕整地,亩施有机肥3-4方,复合肥100斤。耕后耙平,搞好田间灌排工程,南北纹线开挖定植沟。行距1.2-1.5米,沟宽40-50厘米,深30-40厘米。移栽前沟内亩施复合肥100斤,饼肥80斤,有机肥2-3方。均匀施入沟内并与回填土壤混合均匀。移栽时定植沟离地面10厘米为宜。每25-30厘米定植一株,亩栽1500-2000穴。做到边起苗边分级,栽植、浇水、覆土等作业一次完成。大壮苗每穴栽一株,弱小苗每穴栽两株,壮弱苗分开定植。定植时要定向栽植,即地下茎着生鳞芽的一端要顺沟朝同一方向,排成一条直线,便于以后培土采笋。幼苗成活新茎上出后,要分期逐步填平定植沟。
四、田间管理
一定植当年
芦笋定植后应狠抓以养根壮株,猛促秋发为核心的田间管理工作,才能达到早期速生丰产目的。定植后因植株矮小,应及时中耕除草。如天气干早,应适时浇水,汛期应及时排涝,严防田间积水沤根死苗。根据苗情补施苗肥20-30斤尿素促平衡生长。进入8月份以后,芦笋进入秋季旺盛生长阶段。应重施秋发肥,大力促进芦笋在8、9、10三个月迅速生长,为明年早期丰产奠定基础。一般亩施有机肥2-3方、复合肥100斤、尿素20斤。在距植株40厘米处开沟条施。同时注意防治病虫害。入冬后,芦笋地上部分开始枯萎,其植株内营养向地下根部转移,有利壮根春发高产。冬末春初的2月份,应彻底清理地上植株,减少病害菌源。
二定植第二年及以后采笋年
第二年及以后的采笋年,应重点做好科*筹三肥,留茎、适时摘心等综合防治病虫害;科学采笋三项工作。
⒈科*筹三肥:三肥即催芽肥、壮笋肥和秋发肥。基本做法是:3月份结合垄间耕翻、培土施好催芽肥,亩施土杂肥2-3方,芦笋专用肥100斤。有利于鳞芽及嫩茎对无机营养需求。6月上中旬施好壮笋肥(接力肥),亩施尿素20-30斤,此次肥料起接力作用,可延长采笋期,提高中后期采笋量。8月上中旬采笋结束后,结合细土平垄,要重施秋发肥,亩施土杂肥2-3方,芦笋专用肥200斤、尿素20斤,促芦笋健壮秋发,为明年优质高产积累营养,培育多而壮的鳞芽。这种三肥配套,合理运筹的施肥模式是芦笋高产优质的基础。
芦笋生长期长,较耐旱而不耐涝渍。但在采笋期间保持土壤湿润,嫩茎生长快、品质好、产量高。此期干旱应适时灌跑马水。汛期注意排除涝渍,防高温烂根等病害发生。
⒉综合防治病虫害:芦笋茎枯病、褐斑病是危害芦笋的主要病害,发病快、危害严重。目前尚无特效药防治。实践证明,采取以农艺措施为主,辅之以加强药剂防治的综合防病虫策略,可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具体做法是:①适时摘心防倒伏。芦笋植株可达1.5米以上,任其生长,严重影响通风透光,且易倒伏,田间湿度大病害重。当植株达70厘米左右时应适时摘心,有利于集中营养,促地下根茎生长。有条件可拉铁丝,确保植株不倒伏。②清理田园。清理田园降低浸染源,是防治茎枯病的有效方法之一。2月份全面清理田间茎杆,清扫病残枝叶并集中烧毁处理。8月上中旬采笋结束后,结合回土平垄,要彻底清理残桩和地上母茎,鳞芽盘要喷药杀菌消毒。秋发阶段,要定期摘除田间病残枝叶,可极大的减轻病害发生。③留母茎采笋,延长采笋期。定植后第二年的新芦笋田块,只宜采收绿芦笋。一般4月上中旬长出的幼茎,作为母茎留在田间不采,以供养根株。以后再出的嫩茎开始采收。采收期长短据上年秋发好坏而定,一般可采收30-50天。进入盛产期芦笋田块,5月上中旬前出生的嫩茎可全部采收。5月上中旬视出笋情况每穴留2-3根母株后,可采收至8月上中旬。采收白芦笋田块一般于5月上中旬开始留母茎,每株层留1-2根,可连续采收至8月上中旬。这种留母茎采笋不仅增加了笋农收益,而且避开了7月份高温高湿天气造成的发病高峰,减少用药次数,降低成本。④合理施肥。增施有机肥和磷钾肥,适当控制氮肥用量。可增加土壤有机质,疏松土壤,促进芦笋茎叶健壮生长,提高抗病能力。⑤抓住有利时机,合理药剂防治。所留茎出土5-7天内,株高达20公分左右时,采用波尔多液、多菌灵等药剂涂茎。采笋结束后,结合清理残桩,要顺垄喷药保护根盘,消灭根盘及表土层内的病菌。采笋期所留母茎及秋发阶段,在及时清理病残枝叶的基础上,据天气、病情适时喷药防治,并交替用药,提高喷药质量。可选用多菌灵、甲基托布津、代森锰锌、退菌特等。虫害主要有斜纹夜蛾、甜菜夜蛾、棉铃虫、地老虎等危害。夜蛾类可用灭幼脲、农林乐等1000倍液防治蚜虫等可用氧化乐果1000倍液防治,地下害虫可用呋喃丹,土壤处理及敌百虫饵料防治。
五、科学采收
绿芦笋在每天上午8-10时采收。根据商品质量要求将伸出地面20-24厘米的幼茎,在土下2厘米处割下,集中分级出售。
采收白笋,一般于3月25号前结合耕整施肥做好扶垄培土工作。要求土壤细碎,作成底宽60厘米、高25-30厘米、顶宽40厘米的高垄。并达到土垄内松外紧,表面光滑。采收期每天早上8点前及下午4点后两次检查垄顶,发现土表龟裂,应扒开表土,用笋刀于地下茎上部采收,采收时不可损伤地下茎。采后将垄土复原拍平,白笋采后要遮阴保管,及时分级出售。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0-24 16:35
繁殖方法
芦笋的繁殖法有分株繁殖和种子繁殖两种。
分株繁殖
是通过优良丰产的种株,掘出根株,分割地下茎后,栽于大田。其优点是,植株间的性状一致、整齐,但费力费 时,运输不便,定植后的长势弱,产量低,寿命短。一般只作良种繁育栽培。[4]
种子繁殖
便于调运,繁殖系数大,长势强,产量高,寿命长。生产上多采用此法繁殖。种子繁殖有直播和育苗之分。[4]
直播栽培
有植株生长势强,株丛生长发育快,成园早,始产早,初年产量高的优点。但有出苗率低,用种量大,苗期管理困难,易滋生杂草,土地利用不经济,成本高,根株分布浅,植株容易倒伏,经济寿命不长的缺点。因此,除土地多,气候温暖,芦笋生育期长的地方采用外,通常不大应用。但自70年代以来,由于地膜覆盖技术和除草剂的普及,解决了出苗率低和杂草滋生的问题,应用逐渐增多。[4]
育苗移栽
是生产上最常用的方法,它便于苗期精心管理,出苗率高,用种量少,可以缩短大田的根株养育期,有利于提高土地利用率。[4]
(1)育苗:
芦笋按其苗龄长短分小苗及大苗两种。若按育苗场所和方法分,
芦笋园
可分露地直播育苗,保护地播种育苗,保护地营养钵育苗等。[4]
小苗苗龄为60~80天,苗高30~40厘米,茎数3~5个。一般于寒冷季节在保护地中播种,终霜后定植于大田,以利于延长年内的生长季节。这种小苗定植方便,省时、省工,且不会伤根,不易感染土壤病害。栽后的植株生长发育迅速,可大大缩短株丛养成期。一般在长江流域及华北地区于2~3月播种,5月定植,翌年即可开始采收。但在定植初年,田间枝叶覆盖度低,易受草害,且栽植浅,植株容易倒伏,因此,管理上要注意防除杂草,并进行多次培土。[4]
大苗又称一年苗。一般苗龄长达5个月,在高寒区无霜期短,则需一年。其优点是便于苗期管理、茬口安排,可以深植,以后长出的地上茎粗大,而茎数较少,不易倒伏,栽植初年的枝叶覆盖度大,杂草少。但起苗和定植都很费
芦笋
力费工,且伤根重,易感土壤病害;根株生长发育慢,成园迟,初年产量和总产量均较低。不过在年生育期短的寒冷地区,可缩短大田株丛养成期,在干旱区定植成活率高。因此,寒冷地方及年降水量少的地区,仍用此法育苗。一般大苗所需的有效积温界限为2500~3000℃,在此范围内相应的株高为70~100厘米,肉质根12~30条,根株重20~60克。[4]
(1)露地育苗场地的选择 露地育苗常用于培育大苗,而大苗苗期长,苗株高,根多而长,故需有好的苗地,才能培育出健壮大苗。选择苗圃地需考虑以下几点:第一,苗地应适于芦笋根系发育,利于苗株生长,同时容易起苗、分苗。一般以土质疏松,富含有机质,地下水位低,排水好,保水力较强,呈微酸性,pH5.8~6.7的土壤为宜。不要选黏性土地育苗,否则株间肉质根相互黏合,起苗、分苗费工,并会导致严重伤根。第二,要选择无立枯病和紫纹羽病等病菌的土壤。以免苗期携带这两种病害造成蔓延。因此,凡有这两种病的土地,如果园、桑园、胡萝卜、棉花、苎麻等地均不宜作育苗地,更不宜与芦笋连作。第三,芦笋苗生长极慢,而株行距大,易滋生杂草。因此,要选择杂草少的土地,尤其不能有多年生杂草。[4]
(2)整地:
为使幼苗茁壮生长,根系发育好,每公顷施腐熟厩肥30000千克,翻耕入土。土壤酸度大的地方,还应撒施消石灰1130千克,以矫正土壤酸度。翻土要求浅耕,以免根系入土太深,不利于起苗。为防止地下害虫为害,整地时每公顷撒辛硫磷15千克,混在土中,然后筑成1.5米宽的高畦,并应挖好排水沟,以便于排灌。一般大苗苗圃与大田比值为1:10。[4]
如果用营养钵育小苗,最好制备营养土。营养土要求肥沃、疏松,既保水又透气,土温容易升高,无病菌、害虫和杂草种子。一般用洁净园土5份、腐熟堆厩肥2~3份、河泥1份、草木灰1份、过磷酸钙2%~3%,充分混合均匀,用40%甲醛100倍液喷洒,然后堆积成堆,用塑料薄膜密封,让其充分熏杀、腐熟发酵,杀灭病虫和杂草种子。如土壤酸度大,还需加撒石灰矫正。堆制应在夏季进行,翌年播种前将这种培养土盛于直径6~8厘米的营养钵中。[4]
(3)播种
①播种期 芦笋播种育苗时期应根据种子发芽对温度条件的要求,苗株生长
芦笋
发育规律及各地生态条件、育苗栽培方法的不同而定。[4]
首先,根据种子发芽对温度的要求。露地播种需在地温10℃以上开始。地温在30℃以上,有碍种子发芽和幼茎生长,不宜播种。一般北方生长季短,只行春播;南方除春播外,还可行秋播。[4]
第二,根据苗株生长所需的积温标准决定播种日期。一般标准大苗的生长积温为2500~3000℃。这样在寒冷地带,因年生育期短,应争取春季早播,否则生育期不足,会因苗小,根株含糖量低,越冬期易遭冻害。生长季节长的地区应推迟播种,以免苗株过大。[4]
第三,小苗应在定植前60~80天播种。在无霜害的前提下,小苗定植愈早,年内生育期愈长,根株发育愈健壮,积累贮藏养分愈多,翌年春季收获的产量也愈高,并连续影响以后年份的产量。因此,小苗的理想播种育苗期应在终霜前或安全定植期前60~80天,行保护地播种育苗。若因茬口关系需推迟播种育苗,也应尽量安排在前茬拉秧早的茬口,以争取早播早定植。否则,小苗栽植的优越性不仅不能充分发挥,且会因定植过迟,遇温暖多雨天气而造成病害重、缺株多;或遇高温干旱天气,定植成活率降低。[4]
②播种量:
育苗时的播种量应有利于苗株茎叶伸展和根系的发育,有利于通风透光,减轻病害发生。此外,还应根据种子发芽率来决定。[4]
一般露地直播育苗,大苗的行距为40~45厘米,穴距10厘米,每穴播种2粒,粒距3厘米。每公顷苗圃的播种量为3750克左右,可移栽本田7~10公顷。播种时,按行距挖3厘米深的播种沟,然后按株距播上种子,覆土1~3厘米,稍稍*。[4]
移植育苗时,每平方米的播种量为30~40克,约有种子1500粒以上。播种前应浇足底水,播后覆土1~2厘米厚。当出苗后的第一次茎高10~15厘米,第二次茎未抽生时,进行分苗移植。其行株距与直播育苗相同。[4]
大苗栽植,一般宜在冷床或温床中,行营养钵育苗。营养钵的口径为6厘米,每钵播种2粒,粒距3厘米,覆土1~2厘米厚。出苗后每钵只留回株苗。若直接播种于床土上,为便于起苗,减轻伤根,应扩大行距,通常行距为20厘米,粒距5厘米。床土最好用配制的培养土,以利根株发育和起苗。[4]
③促进种子发芽和出苗的方法
由于芦笋种子种皮革质化,透水性较差,吸水慢,种子休眠的深浅不一,低温下发芽慢,出苗期长,为加速其发芽、出苗,可采用下列方法:
浸种:播种前将种子在20~25℃水温下,浸种2天(新种子在35℃水温下浸种2天)。每天早晚换水一次。
低温处理:将新种子浸湿后,置于0~5℃低温下处理60天,或将种子与湿润黄沙层积于露地过冬,以利于完成休眠期。
选种:选用1年的陈籽播种,但应保管在干燥密闭处。
浇水:从播种至出苗期间要注意水分供应,防止干旱。在干旱期播种,应浇透底水,待土壤含水量适宜时播种。播种以后应覆盖地膜,以防水分蒸发,并提高土温,促进种子发芽。
温度:无霜期长的地区,应适当晚播,待温度较高时播种。无霜期短、必须
芦笋
早播的地方,以及在实行小苗定植的情况下,可采用保护地育苗,或在保护地条件下播种,待出苗展叶后,移植到露地苗圃。在播种出苗期间,应将床温维持在20~25℃之间。[4]
(4)苗期管理
①间苗 齐苗展叶1周左右,每穴有2株苗时,应拔除1株。缺株穴应以间拔下的苗补植,或以预先准备的小苗补植。[4]
②分苗 移植行分苗移植育苗的,一般都在保护地条件下播种,种子播后注意保温、保湿,温度保持在20℃以上。发芽出苗后应注意通风换气,白天温度不能超过30℃,并经常浇水,以免土壤干燥。在展叶待分苗移植时,应控制水分,降温炼苗,以利于移植苗的发根和成活。一般白天保持15℃左右,夜间10℃左右。分苗移植应在田间湿度适宜情况下进行,分苗后立即浇水。移植成活前,遇强烈日光时,应以苇帘或黑色遮阳网遮荫1周左右。[4]
③中耕除草 芦笋幼苗生长缓慢,而行距大,易滋生杂草,需经常中耕除草,或喷洒除草剂予以防治。一般每公顷苗地用除草剂利谷隆1500克,加水1500千克,于播种后3~5天喷洒畦面及畦沟,但2个月后仍需人工除草。
④肥水管理 在间苗后或分苗移植时,浇1次稀薄的人粪尿液肥,每公顷10500~15000千克。约20天后再追稀薄人粪尿液肥一次。此后到7~8月追施秋肥,每公顷施复合肥300千克左右。若此时苗株生长旺盛,可少施或不施。以免因肥料过多,茎叶生长过旺,发生倒伏,且通风透光不良,易诱发茎枯病和褐斑病。[4]
除了种子播后及分苗移植的缓苗期要保证有充分的水分供应外,在生育期间遇干旱天气时,应经常浇水,以免受旱害,促进苗株生育。一般5~7天一水,保持土壤见干见湿。但在下霜前1个月开始应控制水分,以抑制地上部分生长,把营养转入地下根茎贮藏。在多雨季节,应注意开沟排水,勿使田间积水,否则不仅不利于根系发育,还易诱发病害。[4]
(5)保护地育苗中的管理
在塑料棚等地设施下,行营养钵育苗或直接播种于苗床的苗期管理,应以温度、水分管理为中心。从播种至出苗阶段,除供给充足水分,于床土表面或营养钵上覆地膜保湿外,应将棚膜四周密封保温,尽量保持较高的棚温,以加速出苗。出苗后即去地膜并进行通风换气,降低床温,以免幼茎徒长,致使倒伏。还要随着外界气温上升,加大通风换气量。晚间要盖上棚膜,并覆草苫,以免霜害和冻害。一般白天床温保持在25℃左右,最高温不得超过30℃,夜间最低温在12~13℃,日平均温度为20℃左右。由于经常通风换气,床土极易干燥,营养钵苗更易失水,故应经常浇水。一般3~5天一水。苗期追肥只需2次,第一次于第一支幼茎展叶后,结合浇水公顷施尿素105~150千克,其后20天左右再施一次,量同第一次。[4]
间苗在第二支幼茎将发生时进行,每钵(穴)择优选留。间苗应撬松培养土,连根拔除,否则残留的根株仍会抽生茎叶。[4]
当苗高25厘米以上,茎数有3~5支,准备定植大田前,应进行揭膜锻炼,使秧苗处在露底条件下,并控制供水,以使根株充实,适应大田环境,缩短缓苗期,早发新根。[4]
常见问题
【白笋变色】:白芦笋作为罐头加工原料,是在收获前经培土软化长成的。一般培土采收的芦笋要求笋为白色或乳*,若为绿色或笋尖为绿红色,则为变色。变色的原因,一是土壤过黏或过沙,前者易龟裂,后者的孔隙大,造成缝隙透光而使芦笋见光变色;二是土壤温度高、干燥,培土易干裂或培土过松,土壤孔隙太大透光所致。为防止芦笋变色,栽培中应注意选用沙壤土,精耕细作,使土壤颗粒粗细均匀,水分适中,培土松紧一致。若地温过高,应适当浇水,增加土壤湿度,减少龟裂。如有条件,可覆黑膜代替培土进行软化栽培,效果更好。[5]
【畸形笋】:采收时芦笋嫩茎弯曲,粗细不均,横断面不圆或呈扁圆形等均为畸形。发生原因主要是施用没有腐熟的有机肥或一次施肥过多,烧坏了嫩茎生长点,或抑制生长点的正常发育所致;其次是土壤黏度大,土块多,培土松紧不一,妨碍了嫩茎的正常生长;再次是嫩茎抽生时,遭受虫害等。防治措施:精细耕地,使土壤疏松,无石块、土块,此外培土时要松紧一致,并注意防治地下害虫。[5]
【空心笋】:嫩茎中间组织呈空心状的为空心笋。多因营养比例失调,缺少磷、钾肥,采笋期过多追施氮肥,植株徒长造成。防治方法:采笋期要注意合理施肥,特别要注意追施磷、钾肥,不要单施氮肥,以确保地上部分生长粗壮。[5]
【嫩茎开裂】:采笋期,嫩茎纵向裂成褐色深口,并引起腐烂。原因是土壤缺磷、钾肥,植株徒长;其次是久旱遇大水,使嫩茎膨大过快而导致开裂。防治措施:应注意增施磷、钾肥,浇水应均匀,忌忽干忽湿。[5]
【异味】:芦笋味淡,苦味过重或有其他异味,会影响商品价值。产生的原因是受农药污染和浇灌城市废水,或被有毒废气和工业垃圾等污染所致。为此,在培土时不要施用无机肥料;培土前后或采笋期,应严禁使用农药、垃圾肥和浇灌工业废水。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0-24 16:36
一、育苗
种植芦笋育苗移栽是最常用的办法,可以提高出苗率,保证苗的质量,缩短种植期,提高土地的利用率。苗床土应选择疏松肥沃的沙壤土,有个15厘米左右的深度就行,播种前要施足基肥,可将鸡粪和磷肥混合施入。
播种后一定要注意调节苗床的温湿度,温度控制在20度左右,最低不得低于15度。一直保持苗床的湿润,及时除草,对于长势瘦弱的幼苗可对其进行施加肥料。
二、种植
芦笋施属于多年生作物,所以种植前一定要对土地进行一次深耕。酸碱度比较大的土壤不适合芦笋的生长,尽量选择你这疏松有机质含量丰富的土壤种植。芦笋不耐涝,田间的排水沟一定要挖好。种植前每亩地要施加足够的基肥,可用复合肥和饼肥混合施入。
拓展资料
管理
芦笋定植后,重点就是养根壮。如果植株矮小,要及时的进行除草,浇水,根据情况适当的施加一些肥料。雨后注意查看是否有积水,积水会导致其烂根死亡,8-10月份是芦笋的生长期,会消耗大量的营养,应及时对其补充养分。芦笋还是比较耐干旱的,但是在采笋期间,保持土壤的湿润可提高嫩茎的品质。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0-24 16:34
(1)育苗。
①播种量。白芦笋每667米2播种50~100克,绿芦笋为100~150克。
②整地施肥。选土质疏松,肥水条件好,透气性强的壤土或沙壤土。深翻30厘米左右,每667米2施基肥2000~3000千克,将肥料翻入土中,整平地面后,做东西畦,畦长10~15米,畦宽1.2米,垄高20厘米,耙平畦面。
③播种时间。5厘米土层温度达到10℃以上即可播种,可在保护地中育苗,苗龄70天左右即可定植,根据茬口的不同,从春到秋均可播种。
④种子处理。芦笋种子皮厚坚硬,外有蜡质吸水困难,故播前必须浸种催芽。方法是:先用凉水漂种,除去瘪种和虫蛀种等。然后用30℃左右温水浸泡2~3天,每天换水2~3次,种子充分吸水后,将水滤去,盛入盆中,在20~25℃下进行催芽,每天用清水投洗1~2次,以防烂种,当种子有10%左右出芽时即可播种。
⑤播种。播种前需灌足底墒水,待水渗下后,按株行距10厘米打好直线,将催好芽的种子单粒点播在植位上,覆过筛细干土2厘米厚。
⑥覆膜。播后立即覆盖地膜,可提高地温保持湿度,对出苗有利,但齐苗后应及时撤去。
⑦幼苗生长期间要注意防治地下害虫等。
(2)定植。
①栽培地的选择。对栽培地的要求同育苗地。
②整地、挖定植沟、施肥。经清园、深翻平整后,按白芦笋1.8米,绿芦笋1.5米的行距打直线,沿线挖定植沟,沟深30~40厘米,宽40~50厘米。沟底施基肥,每667米2施农家肥5000千克,磷酸二铵20千克,上面盖土至距地面7~10厘米处即可定植。
③定植时间。定植宜在休眠期进行,春栽在3~4月间。
④起苗。芦笋苗的地上茎达3根以上即可定植,起苗时要带土坨,防止伤根。按30厘米株距,植于沟中,使苗的根盘低于沟面12~15厘米,把着生鳞芽群的一端,顺沟朝同一方向,以利日后培土。后覆土5厘米左右,盖住根盘稍*,使根盘与土密接。然后浇水,缓苗后结合中耕,再覆土2次,每次3~5厘米,使根盘埋在土下10~15厘米。
(3)田间管理。
①浇水。芦笋定植缓苗后,要根据墒情适时浇水。
②追肥。在7月中旬和8月中旬每667米2追施复合肥30千克,追肥后要及时浇水。
③10月中下旬浇水后培土10~15厘米,保墒、保温,以利幼苗安全越冬。
④培土。白芦笋须在定植后的第二年春天,幼茎抽生前培土,使嫩茎软化。培土应在采收开始前10~15天,10厘米土温达10℃以上时进行。过早,因土温升得慢而出笋迟;过晚,则部分嫩茎已出土,会见光变色。培土应选择在晴天土壤干湿适中时进行,培成的土垄宽度要大,厚度以使地下茎埋在土下25~30厘米处为准。
绿芦笋采收前不需要培土,地下茎上面有15厘米土层即可。
(4)采收。
①前一年春天定植的芦笋,可采收40天左右的春笋,然后每株留3支母茎生长,再发的笋芽继续采收30天左右的夏笋。
②前一年夏天定植的芦笋,第二年春天每株先留足3~4支母茎,然后开始采笋50~60天。
③成龄笋田,一般春天先采收60天春笋,于6月中旬每株留2~3支母茎进行生长,其余的笋芽继续采收,直到8月上旬,停止采收。
④一般采收结束后,应有约3个月的生长期,以便制造充足的养分,供第二年采笋。在营养生长期间,要加强肥水管理和病虫防治工作。
⑤采收方法。白芦笋每天早晚采割1次,发现土面有裂缝或湿润圈,即可定位采笋,往下直挖,在17~18厘米处割断,不可伤及地下茎和鳞茎,收后用土把孔洞填平。产品立即装箱,盖上潮湿黑布防止嫩笋见光变绿。
绿芦笋一般早上采收,将高达21~24厘米的嫩茎齐土面或于地下1~2厘米处割下。气温高时每天采收2次,以防笋头松散,组织老化。
(5)及时防治病虫害。芦笋的常见病害有:茎枯病、根腐病、立枯病、菌核病、褐斑病等。害虫有:蚜虫、蓟马、地下害虫等。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0-24 16:34
1、进行播种后等到长出了苗,幼苗长到有30厘米高后就可以将它们种植到苗床上面了,然后挖上一个7.5cm的洞,更利于它们发育。
2、移植到苗床上的时候就要准备苗床了,首先就是给苗床除草,确保没有残根后即可进行施肥,然后挖壕沟,深度大概为三十厘米左右,如果种植的行数很多的话间距就要延长一倍及以上。
3、将花冠种到壕沟里面,用土将花冠和根盖起来,种完后要给土壤浇水,然后再讲土填回去,当芦笋开始生长的时候,就要在花冠上加土,持续两三个星期,直到加土加到和壕沟一样高时即可。
4、最后就是防止病虫害了,芦笋很容易受到一些甲壳虫的影响,芦笋甲壳虫主要以蕨类植物的嫩茎啃咬,而且在上面产卵,一旦发现就要采取措施将其赶走或消灭。
扩展资料
1.芦笋对温度的适应性很强,既耐寒,又耐热,从亚寒带至*带均能栽培。但最适于四季分明、气候宜人的温带栽培。
2.芦笋光合作用的适宜温度是15~20℃。温度过高,光合强度大大减弱,呼吸作用加强,光合生产率降低。
3.芦笋适于富含有机质的砂壤土,在土壤疏松、土层深厚、保肥保水、透气性良好的肥沃土壤上,生长良好。芦笋对土壤酸碱度的适应性较强,凡pH为5.5~7.8之间的土壤均可栽培;而以pH6~6.7最为适宜。
4.芦笋蒸腾量小,根系发达,比较耐旱。但在采笋期过于干旱,必然导致嫩茎细弱,生长芽回缩,严重减产。芦笋极不耐涝,积水会导致根腐而死亡。故栽植地块应高燥,雨季注意排水。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芦笋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0-24 16:35
芦笋的栽培要点如下:
一、选用优良品种
芦笋系多年生宿根草本植物,适应性强,品种较多。一般可选用UC800新品种,表现为萌芽早、生长速度快、嫩茎粗细匀称、头部鳞片紧密不易散头、色泽浓绿、商品性好、产量高,植株属矮化型,抗病、抗倒伏,属绿、白笋兼用品种,是目前较为理想的生产用种。
二、营养钵培育壮苗
采用营养钵育苗,有利于提高成苗率,培育壮苗,移栽时植伤轻,有利于壮苗早发,达到适期定植、早期丰产的目的。
⒈备足营养钵:首先选择肥力水平较高的疏松沙壤土作苗床,苗床宽1.3-1.5米、深10-15厘米。制钵前每立方营养土应施入腐熟好的鸡粪30-40斤,磷肥2斤,草木灰10斤,充分拌匀后打钵。钵体直径8厘米以上,钵高10厘米,每亩大田需备钵2500个。
⒉浸种催芽:芦笋种子外壳厚且有脂质,吸水较慢。首先用50%多菌灵300-500倍液浸种24小时,再放入25-30度温水中浸种2-3天,每天更换新水2-3次。浸种后用干净纱布包好,置于25-30度条件下催芽,催芽期间每天用25度左右温水淋浇1-2次。种子露白即可播种。
⒊适期播种:麦前移栽的可于3月上中旬播种,麦后移栽的可于4月上中旬播种。播种前营养钵浇透水,每钵一粒,播后覆细土2厘米厚。然后撒施毒饵防地下害虫。最后畦面平铺地膜,畦上用弓棚盖膜实行双膜覆盖。
⒋苗床管理:苗床管理应以调节温湿度、培育壮苗、防治病虫为中心。出苗前床温白天20-30度,晚上不低于12度。前70%幼苗出土时去除平铺地膜并逐步通风炼苗。当幼苗高20厘米左右时,可采取通风不揭膜的办法,使幼苗适应外界环境。此期保持苗床湿润。幼苗瘦弱应补施苗肥,肥水结合。及时去除苗床杂草,发现蚜虫等危害及时喷药防治。
三、土壤选择与整地定植
芦笋适宜土质疏松肥沃、透气性好、土层深厚、有机质含量丰富的沙壤土,有利于根系发育和嫩茎的优质高产。酸碱度过大且粘重的淤土均不适宜芦笋生长。
芦笋是多年生作物,一经定植,土地即无法再全面耕翻。因此,在定植前结合深耕整地,亩施有机肥3-4方,复合肥100斤。耕后耙平,搞好田间灌排工程,南北纹线开挖定植沟。行距1.2-1.5米,沟宽40-50厘米,深30-40厘米。移栽前沟内亩施复合肥100斤,饼肥80斤,有机肥2-3方。均匀施入沟内并与回填土壤混合均匀。移栽时定植沟离地面10厘米为宜。每25-30厘米定植一株,亩栽1500-2000穴。做到边起苗边分级,栽植、浇水、覆土等作业一次完成。大壮苗每穴栽一株,弱小苗每穴栽两株,壮弱苗分开定植。定植时要定向栽植,即地下茎着生鳞芽的一端要顺沟朝同一方向,排成一条直线,便于以后培土采笋。幼苗成活新茎上出后,要分期逐步填平定植沟。
四、田间管理
一定植当年
芦笋定植后应狠抓以养根壮株,猛促秋发为核心的田间管理工作,才能达到早期速生丰产目的。定植后因植株矮小,应及时中耕除草。如天气干早,应适时浇水,汛期应及时排涝,严防田间积水沤根死苗。根据苗情补施苗肥20-30斤尿素促平衡生长。进入8月份以后,芦笋进入秋季旺盛生长阶段。应重施秋发肥,大力促进芦笋在8、9、10三个月迅速生长,为明年早期丰产奠定基础。一般亩施有机肥2-3方、复合肥100斤、尿素20斤。在距植株40厘米处开沟条施。同时注意防治病虫害。入冬后,芦笋地上部分开始枯萎,其植株内营养向地下根部转移,有利壮根春发高产。冬末春初的2月份,应彻底清理地上植株,减少病害菌源。
二定植第二年及以后采笋年
第二年及以后的采笋年,应重点做好科*筹三肥,留茎、适时摘心等综合防治病虫害;科学采笋三项工作。
⒈科*筹三肥:三肥即催芽肥、壮笋肥和秋发肥。基本做法是:3月份结合垄间耕翻、培土施好催芽肥,亩施土杂肥2-3方,芦笋专用肥100斤。有利于鳞芽及嫩茎对无机营养需求。6月上中旬施好壮笋肥(接力肥),亩施尿素20-30斤,此次肥料起接力作用,可延长采笋期,提高中后期采笋量。8月上中旬采笋结束后,结合细土平垄,要重施秋发肥,亩施土杂肥2-3方,芦笋专用肥200斤、尿素20斤,促芦笋健壮秋发,为明年优质高产积累营养,培育多而壮的鳞芽。这种三肥配套,合理运筹的施肥模式是芦笋高产优质的基础。
芦笋生长期长,较耐旱而不耐涝渍。但在采笋期间保持土壤湿润,嫩茎生长快、品质好、产量高。此期干旱应适时灌跑马水。汛期注意排除涝渍,防高温烂根等病害发生。
⒉综合防治病虫害:芦笋茎枯病、褐斑病是危害芦笋的主要病害,发病快、危害严重。目前尚无特效药防治。实践证明,采取以农艺措施为主,辅之以加强药剂防治的综合防病虫策略,可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具体做法是:①适时摘心防倒伏。芦笋植株可达1.5米以上,任其生长,严重影响通风透光,且易倒伏,田间湿度大病害重。当植株达70厘米左右时应适时摘心,有利于集中营养,促地下根茎生长。有条件可拉铁丝,确保植株不倒伏。②清理田园。清理田园降低浸染源,是防治茎枯病的有效方法之一。2月份全面清理田间茎杆,清扫病残枝叶并集中烧毁处理。8月上中旬采笋结束后,结合回土平垄,要彻底清理残桩和地上母茎,鳞芽盘要喷药杀菌消毒。秋发阶段,要定期摘除田间病残枝叶,可极大的减轻病害发生。③留母茎采笋,延长采笋期。定植后第二年的新芦笋田块,只宜采收绿芦笋。一般4月上中旬长出的幼茎,作为母茎留在田间不采,以供养根株。以后再出的嫩茎开始采收。采收期长短据上年秋发好坏而定,一般可采收30-50天。进入盛产期芦笋田块,5月上中旬前出生的嫩茎可全部采收。5月上中旬视出笋情况每穴留2-3根母株后,可采收至8月上中旬。采收白芦笋田块一般于5月上中旬开始留母茎,每株层留1-2根,可连续采收至8月上中旬。这种留母茎采笋不仅增加了笋农收益,而且避开了7月份高温高湿天气造成的发病高峰,减少用药次数,降低成本。④合理施肥。增施有机肥和磷钾肥,适当控制氮肥用量。可增加土壤有机质,疏松土壤,促进芦笋茎叶健壮生长,提高抗病能力。⑤抓住有利时机,合理药剂防治。所留茎出土5-7天内,株高达20公分左右时,采用波尔多液、多菌灵等药剂涂茎。采笋结束后,结合清理残桩,要顺垄喷药保护根盘,消灭根盘及表土层内的病菌。采笋期所留母茎及秋发阶段,在及时清理病残枝叶的基础上,据天气、病情适时喷药防治,并交替用药,提高喷药质量。可选用多菌灵、甲基托布津、代森锰锌、退菌特等。虫害主要有斜纹夜蛾、甜菜夜蛾、棉铃虫、地老虎等危害。夜蛾类可用灭幼脲、农林乐等1000倍液防治蚜虫等可用氧化乐果1000倍液防治,地下害虫可用呋喃丹,土壤处理及敌百虫饵料防治。
五、科学采收
绿芦笋在每天上午8-10时采收。根据商品质量要求将伸出地面20-24厘米的幼茎,在土下2厘米处割下,集中分级出售。
采收白笋,一般于3月25号前结合耕整施肥做好扶垄培土工作。要求土壤细碎,作成底宽60厘米、高25-30厘米、顶宽40厘米的高垄。并达到土垄内松外紧,表面光滑。采收期每天早上8点前及下午4点后两次检查垄顶,发现土表龟裂,应扒开表土,用笋刀于地下茎上部采收,采收时不可损伤地下茎。采后将垄土复原拍平,白笋采后要遮阴保管,及时分级出售。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0-24 16:35
繁殖方法
芦笋的繁殖法有分株繁殖和种子繁殖两种。
分株繁殖
是通过优良丰产的种株,掘出根株,分割地下茎后,栽于大田。其优点是,植株间的性状一致、整齐,但费力费 时,运输不便,定植后的长势弱,产量低,寿命短。一般只作良种繁育栽培。[4]
种子繁殖
便于调运,繁殖系数大,长势强,产量高,寿命长。生产上多采用此法繁殖。种子繁殖有直播和育苗之分。[4]
直播栽培
有植株生长势强,株丛生长发育快,成园早,始产早,初年产量高的优点。但有出苗率低,用种量大,苗期管理困难,易滋生杂草,土地利用不经济,成本高,根株分布浅,植株容易倒伏,经济寿命不长的缺点。因此,除土地多,气候温暖,芦笋生育期长的地方采用外,通常不大应用。但自70年代以来,由于地膜覆盖技术和除草剂的普及,解决了出苗率低和杂草滋生的问题,应用逐渐增多。[4]
育苗移栽
是生产上最常用的方法,它便于苗期精心管理,出苗率高,用种量少,可以缩短大田的根株养育期,有利于提高土地利用率。[4]
(1)育苗:
芦笋按其苗龄长短分小苗及大苗两种。若按育苗场所和方法分,
芦笋园
可分露地直播育苗,保护地播种育苗,保护地营养钵育苗等。[4]
小苗苗龄为60~80天,苗高30~40厘米,茎数3~5个。一般于寒冷季节在保护地中播种,终霜后定植于大田,以利于延长年内的生长季节。这种小苗定植方便,省时、省工,且不会伤根,不易感染土壤病害。栽后的植株生长发育迅速,可大大缩短株丛养成期。一般在长江流域及华北地区于2~3月播种,5月定植,翌年即可开始采收。但在定植初年,田间枝叶覆盖度低,易受草害,且栽植浅,植株容易倒伏,因此,管理上要注意防除杂草,并进行多次培土。[4]
大苗又称一年苗。一般苗龄长达5个月,在高寒区无霜期短,则需一年。其优点是便于苗期管理、茬口安排,可以深植,以后长出的地上茎粗大,而茎数较少,不易倒伏,栽植初年的枝叶覆盖度大,杂草少。但起苗和定植都很费
芦笋
力费工,且伤根重,易感土壤病害;根株生长发育慢,成园迟,初年产量和总产量均较低。不过在年生育期短的寒冷地区,可缩短大田株丛养成期,在干旱区定植成活率高。因此,寒冷地方及年降水量少的地区,仍用此法育苗。一般大苗所需的有效积温界限为2500~3000℃,在此范围内相应的株高为70~100厘米,肉质根12~30条,根株重20~60克。[4]
(1)露地育苗场地的选择 露地育苗常用于培育大苗,而大苗苗期长,苗株高,根多而长,故需有好的苗地,才能培育出健壮大苗。选择苗圃地需考虑以下几点:第一,苗地应适于芦笋根系发育,利于苗株生长,同时容易起苗、分苗。一般以土质疏松,富含有机质,地下水位低,排水好,保水力较强,呈微酸性,pH5.8~6.7的土壤为宜。不要选黏性土地育苗,否则株间肉质根相互黏合,起苗、分苗费工,并会导致严重伤根。第二,要选择无立枯病和紫纹羽病等病菌的土壤。以免苗期携带这两种病害造成蔓延。因此,凡有这两种病的土地,如果园、桑园、胡萝卜、棉花、苎麻等地均不宜作育苗地,更不宜与芦笋连作。第三,芦笋苗生长极慢,而株行距大,易滋生杂草。因此,要选择杂草少的土地,尤其不能有多年生杂草。[4]
(2)整地:
为使幼苗茁壮生长,根系发育好,每公顷施腐熟厩肥30000千克,翻耕入土。土壤酸度大的地方,还应撒施消石灰1130千克,以矫正土壤酸度。翻土要求浅耕,以免根系入土太深,不利于起苗。为防止地下害虫为害,整地时每公顷撒辛硫磷15千克,混在土中,然后筑成1.5米宽的高畦,并应挖好排水沟,以便于排灌。一般大苗苗圃与大田比值为1:10。[4]
如果用营养钵育小苗,最好制备营养土。营养土要求肥沃、疏松,既保水又透气,土温容易升高,无病菌、害虫和杂草种子。一般用洁净园土5份、腐熟堆厩肥2~3份、河泥1份、草木灰1份、过磷酸钙2%~3%,充分混合均匀,用40%甲醛100倍液喷洒,然后堆积成堆,用塑料薄膜密封,让其充分熏杀、腐熟发酵,杀灭病虫和杂草种子。如土壤酸度大,还需加撒石灰矫正。堆制应在夏季进行,翌年播种前将这种培养土盛于直径6~8厘米的营养钵中。[4]
(3)播种
①播种期 芦笋播种育苗时期应根据种子发芽对温度条件的要求,苗株生长
芦笋
发育规律及各地生态条件、育苗栽培方法的不同而定。[4]
首先,根据种子发芽对温度的要求。露地播种需在地温10℃以上开始。地温在30℃以上,有碍种子发芽和幼茎生长,不宜播种。一般北方生长季短,只行春播;南方除春播外,还可行秋播。[4]
第二,根据苗株生长所需的积温标准决定播种日期。一般标准大苗的生长积温为2500~3000℃。这样在寒冷地带,因年生育期短,应争取春季早播,否则生育期不足,会因苗小,根株含糖量低,越冬期易遭冻害。生长季节长的地区应推迟播种,以免苗株过大。[4]
第三,小苗应在定植前60~80天播种。在无霜害的前提下,小苗定植愈早,年内生育期愈长,根株发育愈健壮,积累贮藏养分愈多,翌年春季收获的产量也愈高,并连续影响以后年份的产量。因此,小苗的理想播种育苗期应在终霜前或安全定植期前60~80天,行保护地播种育苗。若因茬口关系需推迟播种育苗,也应尽量安排在前茬拉秧早的茬口,以争取早播早定植。否则,小苗栽植的优越性不仅不能充分发挥,且会因定植过迟,遇温暖多雨天气而造成病害重、缺株多;或遇高温干旱天气,定植成活率降低。[4]
②播种量:
育苗时的播种量应有利于苗株茎叶伸展和根系的发育,有利于通风透光,减轻病害发生。此外,还应根据种子发芽率来决定。[4]
一般露地直播育苗,大苗的行距为40~45厘米,穴距10厘米,每穴播种2粒,粒距3厘米。每公顷苗圃的播种量为3750克左右,可移栽本田7~10公顷。播种时,按行距挖3厘米深的播种沟,然后按株距播上种子,覆土1~3厘米,稍稍*。[4]
移植育苗时,每平方米的播种量为30~40克,约有种子1500粒以上。播种前应浇足底水,播后覆土1~2厘米厚。当出苗后的第一次茎高10~15厘米,第二次茎未抽生时,进行分苗移植。其行株距与直播育苗相同。[4]
大苗栽植,一般宜在冷床或温床中,行营养钵育苗。营养钵的口径为6厘米,每钵播种2粒,粒距3厘米,覆土1~2厘米厚。出苗后每钵只留回株苗。若直接播种于床土上,为便于起苗,减轻伤根,应扩大行距,通常行距为20厘米,粒距5厘米。床土最好用配制的培养土,以利根株发育和起苗。[4]
③促进种子发芽和出苗的方法
由于芦笋种子种皮革质化,透水性较差,吸水慢,种子休眠的深浅不一,低温下发芽慢,出苗期长,为加速其发芽、出苗,可采用下列方法:
浸种:播种前将种子在20~25℃水温下,浸种2天(新种子在35℃水温下浸种2天)。每天早晚换水一次。
低温处理:将新种子浸湿后,置于0~5℃低温下处理60天,或将种子与湿润黄沙层积于露地过冬,以利于完成休眠期。
选种:选用1年的陈籽播种,但应保管在干燥密闭处。
浇水:从播种至出苗期间要注意水分供应,防止干旱。在干旱期播种,应浇透底水,待土壤含水量适宜时播种。播种以后应覆盖地膜,以防水分蒸发,并提高土温,促进种子发芽。
温度:无霜期长的地区,应适当晚播,待温度较高时播种。无霜期短、必须
芦笋
早播的地方,以及在实行小苗定植的情况下,可采用保护地育苗,或在保护地条件下播种,待出苗展叶后,移植到露地苗圃。在播种出苗期间,应将床温维持在20~25℃之间。[4]
(4)苗期管理
①间苗 齐苗展叶1周左右,每穴有2株苗时,应拔除1株。缺株穴应以间拔下的苗补植,或以预先准备的小苗补植。[4]
②分苗 移植行分苗移植育苗的,一般都在保护地条件下播种,种子播后注意保温、保湿,温度保持在20℃以上。发芽出苗后应注意通风换气,白天温度不能超过30℃,并经常浇水,以免土壤干燥。在展叶待分苗移植时,应控制水分,降温炼苗,以利于移植苗的发根和成活。一般白天保持15℃左右,夜间10℃左右。分苗移植应在田间湿度适宜情况下进行,分苗后立即浇水。移植成活前,遇强烈日光时,应以苇帘或黑色遮阳网遮荫1周左右。[4]
③中耕除草 芦笋幼苗生长缓慢,而行距大,易滋生杂草,需经常中耕除草,或喷洒除草剂予以防治。一般每公顷苗地用除草剂利谷隆1500克,加水1500千克,于播种后3~5天喷洒畦面及畦沟,但2个月后仍需人工除草。
④肥水管理 在间苗后或分苗移植时,浇1次稀薄的人粪尿液肥,每公顷10500~15000千克。约20天后再追稀薄人粪尿液肥一次。此后到7~8月追施秋肥,每公顷施复合肥300千克左右。若此时苗株生长旺盛,可少施或不施。以免因肥料过多,茎叶生长过旺,发生倒伏,且通风透光不良,易诱发茎枯病和褐斑病。[4]
除了种子播后及分苗移植的缓苗期要保证有充分的水分供应外,在生育期间遇干旱天气时,应经常浇水,以免受旱害,促进苗株生育。一般5~7天一水,保持土壤见干见湿。但在下霜前1个月开始应控制水分,以抑制地上部分生长,把营养转入地下根茎贮藏。在多雨季节,应注意开沟排水,勿使田间积水,否则不仅不利于根系发育,还易诱发病害。[4]
(5)保护地育苗中的管理
在塑料棚等地设施下,行营养钵育苗或直接播种于苗床的苗期管理,应以温度、水分管理为中心。从播种至出苗阶段,除供给充足水分,于床土表面或营养钵上覆地膜保湿外,应将棚膜四周密封保温,尽量保持较高的棚温,以加速出苗。出苗后即去地膜并进行通风换气,降低床温,以免幼茎徒长,致使倒伏。还要随着外界气温上升,加大通风换气量。晚间要盖上棚膜,并覆草苫,以免霜害和冻害。一般白天床温保持在25℃左右,最高温不得超过30℃,夜间最低温在12~13℃,日平均温度为20℃左右。由于经常通风换气,床土极易干燥,营养钵苗更易失水,故应经常浇水。一般3~5天一水。苗期追肥只需2次,第一次于第一支幼茎展叶后,结合浇水公顷施尿素105~150千克,其后20天左右再施一次,量同第一次。[4]
间苗在第二支幼茎将发生时进行,每钵(穴)择优选留。间苗应撬松培养土,连根拔除,否则残留的根株仍会抽生茎叶。[4]
当苗高25厘米以上,茎数有3~5支,准备定植大田前,应进行揭膜锻炼,使秧苗处在露底条件下,并控制供水,以使根株充实,适应大田环境,缩短缓苗期,早发新根。[4]
常见问题
【白笋变色】:白芦笋作为罐头加工原料,是在收获前经培土软化长成的。一般培土采收的芦笋要求笋为白色或乳*,若为绿色或笋尖为绿红色,则为变色。变色的原因,一是土壤过黏或过沙,前者易龟裂,后者的孔隙大,造成缝隙透光而使芦笋见光变色;二是土壤温度高、干燥,培土易干裂或培土过松,土壤孔隙太大透光所致。为防止芦笋变色,栽培中应注意选用沙壤土,精耕细作,使土壤颗粒粗细均匀,水分适中,培土松紧一致。若地温过高,应适当浇水,增加土壤湿度,减少龟裂。如有条件,可覆黑膜代替培土进行软化栽培,效果更好。[5]
【畸形笋】:采收时芦笋嫩茎弯曲,粗细不均,横断面不圆或呈扁圆形等均为畸形。发生原因主要是施用没有腐熟的有机肥或一次施肥过多,烧坏了嫩茎生长点,或抑制生长点的正常发育所致;其次是土壤黏度大,土块多,培土松紧不一,妨碍了嫩茎的正常生长;再次是嫩茎抽生时,遭受虫害等。防治措施:精细耕地,使土壤疏松,无石块、土块,此外培土时要松紧一致,并注意防治地下害虫。[5]
【空心笋】:嫩茎中间组织呈空心状的为空心笋。多因营养比例失调,缺少磷、钾肥,采笋期过多追施氮肥,植株徒长造成。防治方法:采笋期要注意合理施肥,特别要注意追施磷、钾肥,不要单施氮肥,以确保地上部分生长粗壮。[5]
【嫩茎开裂】:采笋期,嫩茎纵向裂成褐色深口,并引起腐烂。原因是土壤缺磷、钾肥,植株徒长;其次是久旱遇大水,使嫩茎膨大过快而导致开裂。防治措施:应注意增施磷、钾肥,浇水应均匀,忌忽干忽湿。[5]
【异味】:芦笋味淡,苦味过重或有其他异味,会影响商品价值。产生的原因是受农药污染和浇灌城市废水,或被有毒废气和工业垃圾等污染所致。为此,在培土时不要施用无机肥料;培土前后或采笋期,应严禁使用农药、垃圾肥和浇灌工业废水。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0-24 16:36
一、育苗
种植芦笋育苗移栽是最常用的办法,可以提高出苗率,保证苗的质量,缩短种植期,提高土地的利用率。苗床土应选择疏松肥沃的沙壤土,有个15厘米左右的深度就行,播种前要施足基肥,可将鸡粪和磷肥混合施入。
播种后一定要注意调节苗床的温湿度,温度控制在20度左右,最低不得低于15度。一直保持苗床的湿润,及时除草,对于长势瘦弱的幼苗可对其进行施加肥料。
二、种植
芦笋施属于多年生作物,所以种植前一定要对土地进行一次深耕。酸碱度比较大的土壤不适合芦笋的生长,尽量选择你这疏松有机质含量丰富的土壤种植。芦笋不耐涝,田间的排水沟一定要挖好。种植前每亩地要施加足够的基肥,可用复合肥和饼肥混合施入。
拓展资料
管理
芦笋定植后,重点就是养根壮。如果植株矮小,要及时的进行除草,浇水,根据情况适当的施加一些肥料。雨后注意查看是否有积水,积水会导致其烂根死亡,8-10月份是芦笋的生长期,会消耗大量的营养,应及时对其补充养分。芦笋还是比较耐干旱的,但是在采笋期间,保持土壤的湿润可提高嫩茎的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