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说构成主义具有乌托邦色彩和庸俗的社会学特征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30 23:11
我来回答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20 03:51
在西方当代哲学、社会理论和社会科学方*的诸种流派和思潮中,结构主义占据了非常重要的地位。法国的一位社会理论家说:“结构主义不是一门哲学,而是一种方*。”(注:《哲学译丛》编辑部编译:《近现代西方主要哲学流派资料》,商务印书馆1981年版,第203页。)如此评论是很中肯的。结构主义以它那奇特的方*思想和要求,对语言学、文学、社会学、文化人类学、教育学等研究领域都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结构主义起源于法国,后扩展至整个欧洲*,但结构主义不是一个统一的哲学派别,而是由结构主义方法联系起来的一种广泛的哲学思潮。所以,对结构主义进行某种界定,确是一个比较困难的任务。不过我们还是可以找到一些界定结构主义的尝试。许多人是从思维方式上加以界定的,如霍克斯(Terence
Hawkcs)认为“结构主义基本上是关于世界的一种思维方式,在这一思维方式中,事物的真正本质不在于事物本身,而在于我们在各种事物之间感觉到的那种关系。即世界是由各种关系而不是由事物构成的,在任何既定情境里,一种因素的本质就其本身而言是没有意义的,它的意义事实上由它和既定情境中的其他因素之间关系所决定。总之,任何实体或经验的完整意义除非它被结合到结构中去,否则便不能被人们感觉到。”(注:〔英〕特伦斯霍克斯著,瞿铁鹏译:《结构主义和符号学》,上海译文出版社1997年版,第8-9页。)因此,结构主义追求的最终目标是永恒的结构:个人的行为、感觉和姿态都纳入其中,并由此得到它们的最终的本质。
巴尔特(Roland Barthes)则从方*意义上加以界定,认为“结构主义是从当代语言学方法中引出的,针对各种文化现象的分析法。”(注:杨大春著:《文本的世界》,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8年版,第31页。)
??
如上界定分别涉及结构主义的出发点和方*。或许我们可以从皮亚杰(J.Piaget)那儿看到一个更为综合的界定。皮亚杰提出:“一个结构是本身自足的,理解一个结构不需要求助于同它本性无关的任何因素。”(注:〔瑞士〕皮亚杰著,倪连生、王琳译:《结构主义》,商务印书馆1984年版,第2页。)而另一方面,“人们已经能够在事实上得到某些结构,而且这些结构的使用表明结构具有普遍的,并且显然是必然性的某几种特性,尽管它们是有多样性的。”(注:〔瑞士〕皮亚杰著,倪连生、王琳译:《结构主义》,商务印书馆1984年版,第2页。)
??
结构主义的科学理想并不意味着要将结构观念运用到数理领域,它更多关心的是社会文化现象。所以,基于以上分析,我们认为结构主义是关于社会文化的一种思维模式,一种分析方法,它表明社会文化现象是人无意识地构造的自足的系统。 下面我们将检视结构主义理论在教育上的主要应用,我们把重点*在被视为结构主义者的教育理论家和那些自己声称拥有这项头衔者。
??
结构主义教育家一般具有3方面共同的特色。首先他们起源于对50年代出现的教育危机乃至*的关心;其次他们主张探寻那些危机或危险的缘由,进而显示出他们所主张的教育理念、教育过程和学科结构;最后他们寻求或计划矫正教育上存在的问题和危机。概言之,上述3方面特色可以通俗地表述为:教育出了什么差错?为何会有那些弊端发生?它们如何才能被矫正?
??
50年代教育上出现的主要问题是,受实用主义教育思想、行为主义心理学及生活适应教育运动的影响,崇尚实际效用而忽视理论学习,为了附庸现实,过于多样化而忽视真正的学术基础。对此,结构主义教育家们从不同方面提出了改进的观点。 结构主义教育家布鲁纳(J.S.Bruner)认为:“每一代人对于如何设计他这一代人特有的教育,都有一种新的愿望。正在形成作为我们这一代标志的,是广泛地重新出现的对教育质量和智育目标的关切。”他提出:“所谓教育,终究是要发展心智能力与感受性。……教育必须使智能发挥作用,借助个人超越自身的社会世界的文化方式,去开辟哪怕是些微的新局面,创造出自身的文化来。”(注:Bruner,J.S.(1962).On
Knowing.Cambridge:Harvard University Press,P98.)
费尼克斯(P.Phenix)以“意义”这一概念来置换理性要领,用“意义”表达理智或心的全部内涵。他提出:“如果人性的本质在于有意义的生活,那么教育的恰当目的就是促进意义的生长。(注:Phenix,P.(1964).Realms of Meaning.New York:McGraw-Hill,P25.)
显然,结构主义教育是主张教育应作为训练民主社会里和谐发展的公民的手段,但其目的观中唯理智论的特点是难以掩盖的。 根据布鲁纳的理解,知识是人们为了赋予经验中的诸规则以意义与结构而构成的模型。知识结构是使经验简约化、使经验相互关联起来所发现的构成概念,是赋予散乱的观察结果以条理性所构想的概念。知识的综合的基础,应当在知识本身的领域中去寻求。在知识教育中,应将知识的结构同儿童的学习过程关联起来。这就需要研究表象的阶段。布鲁纳强调,传授知识不是记住结果,而是让儿童参与知识形成的过程。(注:Bruner,J.S.(1962).On
Knowing.Cambridge:Harvard University Press,P98.) 赫斯特(P.H Hirst)认为教育必须发展人的心智,只有通过掌握知识的意义、逻辑关系和判断真伪的标准等方面的基本理性结构,才能最佳地发展理性的心智。在回答“什么知识最有价值”时,他提出了数学、自然科学、关于人的知识、文学与美术、道德、宗教与哲学7种符合下列4大标准的理解世界的认知知识的形式??某些概念是某种形式所特有的;每一种形式都有能把各种概念联系起来的独特的逻辑结构;形式凭藉其术语和逻辑,具有可以检验的陈述或结论;形式具有探索经验和检验其陈述的方法。结构主义教育倡导的是结构主义知识观,认为知识是人主动建构起的结构模式,这种模式给人的经验以意义和力量,这是一种“建构主义观”。 布鲁纳强调课程内容应当是学科的基本结构。基本结构就是指各门学科中的基本概念、公式、原则等理论知识。他认为学习是人的主观认识结构连续不断的构造过程,通过与认识对象的相互作用,人的认识结构不断得到改进和完善。基本结构的学习对于学习者主观认识结构的发展最有价值。而且,基本结构有普遍意义,有广泛的可迁移性。
??
施瓦布(J.J.Schwab)认为科学知识不是对客观事物的模写或反映,而是人的理智探究的结果。“科学研究的新路线,不单单要从客观事实开始,而且要始于概念,即心智的审慎建构。”(注:Schwab.J.J.(1962).The Concept of the Structure of a Discipline. In Giroux.H.,A.(1981).Curriculum
& Instruction.P53.)这是一种课程的建构主义观。
??
所以,与经验主义教育观相比,结构主义教育以尊重知识领域的独立性、反映学科的内在逻辑(学科的结构和规律)为前提,正是在这个意义上,学科的逻辑经验本身的价值以及它在促进文明发展中的作用得到了充分的发挥。 布鲁纳认为基本结构是不能简单地靠教师传授的,因为学习是主体认识结构的构造过程,基本结构也只能通过学习者对它的主动作用才能获得。因此,他提出了著名的发现学习,即不把学习内容直接呈现给学习者,而是由学习者通过一系列发现行为(如转换、组合、领悟等)而发现并获得学习内容、基本结构的过程。
??
赫斯特坚持知识是可以构建的,知识??有根据的陈述、结论或真理是根据特定学科或认知形式的探究系统创造出来的。因此,他主张探究学习,即鼓励学习者自己提出问题、讨论问题,自己找出答案。
??
发现学习也好,探究学习也罢,都更加尊重学习者人格的独立性(不过布鲁纳所说的独立人格是以超群的智力为核心的),把学习者看作有一个认识的、发展的和个人的心,虽受环境的影响,但人人都有其独特的内部文化。
三、从结构主义到后结构主义:后结构主义教育的哲学基础
??
自本世纪50年代起,结构主义极大地影响着西方的社会、人文科学的研究。然而,如同世间任何事情都有利有弊一样,结构主义方*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在研究实践中也都有其不合理的因素:
??
其一,结构主义方*注重结构的分析当然是它的独到之处,但如同结构主义者自己所认定的,他们所说的结构,其性质和内容并不像自然界那些物理性的东西,而是人类心灵的产品。这样一来,一个自然而然的问题是:各种结构是怎样构成的?结构的本质是什么?
??
其二,从能指和所指的区分中注重对意义的追求,这比之那些把意义视为内容,并把内容视为静止的不变的,当然有其合理性。不过,既然意义是研究者、学习者的发现,是研究者、学习者的研究结果,其性质的主观成份不可避免,为此,该如何评价研究成果、学习结果?
??
其三,对所研究的对象更重视其共时性,这当然能使被研究自身更贴近现实,更有其实用性的意义,恰如探究学习,发现学习所展现的那样,但若缺少对背景,演进等方面的了解,上述方面是很难实现的。换言之,要真正实现上述方面,没有历时性的分析作为基础显然是不可能的。